旅遊時,如何用手機拍出與眾不同的大片?

肖育文


旅行中,很適合用手機記錄一路行程,人文美景,以及身邊經歷的點滴。

正因為手機的便攜性,以及如今手機攝影功能日趨完善,一些攝影手機智能算法,也可以讓攝影小白們拍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

  • 雖然手機攝影已經很普遍,但因為設備依然有侷限性,我們要儘量發揮手機攝影的優勢:

1-便捷隨機,容易記錄瞬間畫面

2-小巧靈活,能多角度拍攝

3-接近專業攝影的模式,加強拍攝效果

在旅行中想拍出“與眾不同”的畫面,除了掌握一些攝影技巧,有兩點很關鍵:

1-尋找獨特的拍攝角度

2-有一個善於觀察和發現的眼。

在平凡的旅行中找到與眾不同的畫面和獨特的拍攝視角,然後迅速記錄。

下面,小月就分享幾點,自己在旅行中用手機拍攝的體會,希望對喜歡旅行和手機攝影的夥伴們有幫助。

一、選擇特別的“拍攝視角”:

開頭提到,因為手機小巧靈活,可以放在任何手可到達的位置拍攝——緊貼地面(水面)、狹窄縫隙、等等。

而這些平時我們不好看到的角度或畫面,拍攝下來,自然會與眾不同。

通俗易懂的講,就是別人平時視角中看不到,或不留意的畫面。

1-別人站著看,你蹲下拍:

  • 可以看兩張同樣場景,站著和蹲下拍的畫面對比:

2-別人遠觀,你近拍:
  • 比如:北京798,一處建築,遠觀的畫面

  • 我們可以靠近,藉助局部、光影等拍局部:

  • 再比如:更細微的角度和觀察

同樣的花遠距離觀看,和近距離拍攝的對比。

只要拍攝的視角與眾不同,那最終的畫面,自然會吸引大家去看。

3-別人橫著拍,你豎著拍

主要是指手機“全景拍攝模式”。很多夥伴的手機都有這個功能,而大家習慣了“從左到右”拍攝一個寬畫幅大全景。

  •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從下向下拍攝,

    效果意想不到。

二、觀察、尋找新鮮畫面:

剛剛提到,想拍到與眾不同的畫面,除了特別的角度,更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和觀察的眼。

旅行中大家都會被眼前美景吸引,而你需要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多去觀察一些細節,比如小月總結的3個細節畫面:

1-瞬間略過的人或物

普通的高樓,飛過一架飛機,手機瞬間拍下,肯定與別人的不同。

  • 黃昏落日,偶爾路過的小貓和小船:


  • 一張瞬間的記錄的風景,因為有了勿入畫面的人物,變的與眾不同


2-錯位(或借位)畫面:

旅行中隨處可見的美景,不一定非要拍的多麼宏偉秀美才算是美片,往往一些好玩的細節,瞬間的風景,我們記錄下來,一樣很有趣。

  • 比如:這張雲層與路燈的“借位”拍攝,很像火炬

  • 再比如:下圖天津站的夜色

只要角度差不多,大家都能拍到,但是小月利用天空中恰巧形成的雲層,瞬間借位拍,就讓這張建築與眾不同。

3-藉助“光和影”拍特別的畫面:

日出日落,太陽斜照時最適合藉助側逆光、逆光拍攝一些光和影的畫面,拍好了保證特別。

  • 比如:景區中常見的長廊和門,牆面上有很多樹枝的影子

我們走近拍攝局部的“樹枝投影”:

  • 藉助室內外“光線明暗對比”拍攝:

  • 逆光的行人投影:

以上,小月從“尋找獨特拍攝角度,拓寬觀察細節視角”兩方面,分享瞭如何用手機拍出與眾不同的畫面。

也許談不上什麼大片,但每一張旅行中只屬於你的瞬間記憶,對你來講就是獨一無二。

以上內容,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是對小月最大的鼓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


手機黨拍


與眾不同的“大片”實際上和手機、單反這些攝影工具並無太大關係,關鍵在於拍攝者的攝影眼、取景和拍攝技巧。拍照和攝影是不同的概念。掌握這幾點手機也能拍出與眾不同的“大片”。

學會使用手機自帶的專業相機功能。

專業相機可以根據不同場景,光線,通過調節ISO和快門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照片。而不是普通相機傻瓜式的“所見即所得”。

(圖為作者手機拍攝,ISO2500,快門1/60秒,光圈f/7.1)

學會使用三腳架和微距鏡頭這些輔助工具。微距和廣角都會讓人在視覺上產生不一樣的衝擊力。

(圖為華為P20+微距鏡頭拍攝)

景深減法。通過調節焦距,光圈,距離等因素獲得主體清晰,主體突出的效果。

掌握構圖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手機自帶的黃金比例輔助線。

學會使用至少一個P圖軟件。snapseed和美圖秀秀都是很容易上手的後期軟件。千萬不要帶著不屑的情緒看待後期,往往“與眾不同”就出自於後期的二次創作。

這隻螞蚱一開始我是想刪掉的,用snapseed軟件死馬當活馬醫一般的心情,給它修飾了一番,完全成了另外一個效果。

這個荷花也是,荷塘太亂了,修理之後才稍微滿意一些。

get了這些小技能之後,雖然談不上大片,“與眾不同”秀一下朋友圈還是可以的吧!


旅人與貓


如何在旅遊中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這個題目很大,我簡單說幾個影響因素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題材

首先是拍攝的題材,如果你的題材足夠新穎,那怎麼拍都會與眾不同。這也是很多攝影人都喜歡去新疆、西藏、歐洲、非洲,甚至南北極去拍照的原因。

不管是異地的自然風光還是風土人情,題材新穎,是第一位的。

取景

同樣是一個風景,不同的景別(拍攝範圍),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包括一些常見的題材,怎麼能把它們拍出不普通的效果,也是一門學問。

即便是一棵普通的樹,不同的拍攝範圍和角度,效果上都會大不一樣。

如果經驗不足,那就多實踐,從不同的角度多拍幾張。包括前景的運用上都可以多嘗試。另外,平時多看一些好的攝影作品,提高審美,對我們的拍攝也會有指引。

時機

這裡面大的時機主要說的是光線,尤其是風光片,恰當的光線可以讓你的作品錦上添花。比如城市夜景的拍攝,最佳的時機就是太陽落山後,城市中的路燈和景觀燈亮起後的半小時內最好。

這個時間段天空還能拍出細節和色彩,不會是一片死黑,地面的明暗反差也沒有特別大,畫面整體曝光上會更好控制。

小的時機也很重要,比如上圖中的環島。從主路上過來的車很少,如何讓環島周圍都出現車軌效果,除了提前預判之外,還得不斷的嘗試才行。

再比如這張圖,來往的船倒是不少,但是這種人工划槳的木船卻少見,而且還要保持畫面中沒有其他船隻的干擾,就得耐心等待最佳的拍攝時機。

操作

這裡說的是手機拍照時的操作,絕不是舉起來就按快門那麼簡單。要人為的選擇對焦點(在屏幕上主體位置點一下),還要學會調整曝光補償(手指在屏幕上下滑動)。如果是慢門的拍攝還要熟練控制ISO和快門速度的調整。

後期

後期修圖也很關鍵,即便是你的技術再高,單靠前期拍攝也很難讓你的作品完美。一些必要的後期調整還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畫面中的諸多元素,有利於主題表達的就要突出表現,對主題表達沒有價值甚至有干擾的元素就要弱化處理。

一些常用的修圖軟件必須要熟練使用才行。另外,還是要提高審美,這關乎你的修圖思路。

好,關於如何在旅遊中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就先分享這麼多吧。如果你喜歡,請關注、點贊和轉發支持!


手機攝影手冊


出門旅遊看到好景留個影做紀念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值得老年朋友們留意去做去體會……



我覺得沒有專業的拍攝技術和經驗、在出門前帶上一部3一5千塊錢好一點的手機、也可拍出好照片來。關健在於一個穩字,拿手機的雙手和手機一定要使勁才能穩定、屏中人與景的比例、高低、角度自我感覺良好就oK了、一景連拍多張回家擇優選用、有時候也能拍出像樣的片子來、感覺也其樂無窮、多出去幾回積累的經驗越多越豐富、也可下載一些照相軟件。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體會、有誤請勿笑話……


輕塵墨跡007Ast


在旅途中用手機拍攝一些照片時會方便很多,拿我的手機來說的話,很多自帶的功能就很實用,例如微距濾鏡等,掌握和利用好了,再結合構圖,就能拍出不一樣的照片。拍照時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也可以找找序列感和縱深感,對稱或者三分,錯位照等等玩法就很多了,同時,角度也要注意。只要你的腦洞夠大,很平常的東西,也能與眾不同。

用手機拍照如何做到與眾不同,首先要搞清楚這個與眾不同,與眾不同不能理解為與別人不一樣,這樣的理解就很容易讓初學者削尖腦袋去玩極限了,因為年輕人的知識結構與成年人的理解不一樣。與眾不同往往就是理解在身上雕花弄色,現驚險,沒能理解這世上還有一種叫氣質的東西。

與眾不同的正確理解是,同一物質在同一條件下,與其它同類物質顯得優秀,才能算與眾不同,例如智力超普通人,例如運動能力超普通人。那手機攝影就要正確理解為,同一個地方或同一場境,拍出比別人更優秀的作品,就叫與眾不同的攝影。

要用好手機達到與眾不同,必須掌握好幾個基本知識,色彩構成、平面構成、點線面的原理,然後是光與影的構成與相互關係,再到相機成像原理,手機的優缺點等等專門學科。手機的好與壞,與攝影有相應關係,但不存在必然關係。就象一個書法家,練習了幾十年的字,筆的好壞有相應關係,但能否寫出好字來,給他一根樹枝,依舊能寫出漂亮的字來,所以沒有必然的關係。弄清楚了怎樣才能算是與眾不同,那就很容易理解手機攝影如何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