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如何理解,有什麼道理?

hohoplus


千百年來,孝道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古代如果雙親離世了,那就需要守孝3年的時間,此時是不能在家裡居住的,都會在墳墓前搭上一個棚子,每天由妻子送上飯菜。此外這3年內家裡也不能有婚娶的事情出現,家裡也不能貼上紅春聯。雖然在今天已經沒有這個說法了,但這些都是古人對孝道的體現。而在農村還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這個觀念的實施則是村民們的共同監督下完成的。在農村經常會聽到“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從字面上理解是非常簡單的,老人居住的話,是不能在冬、南兩個屋子中居住的,不然這就是一種非常不孝的做法,農村老人常說“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如何理解,有啥講究?

1、東廂房不能住

在北方的農村多半都是四合院的構造,這樣的話東西面都會建造一個房屋。但這兩個房屋多半都是沒有人居住的,一般都會用來存放糧食、當做廚房、洗浴的地方。而房屋建造在東面的話,那這樣的房屋不管是在夏季還是冬季,都不是一個宜居的地方。首先從夏天來看,此時的風是東南風,但東廂房是回門朝西的,這樣的話風是吹不到房間內的。因此這樣的房屋不太涼快。到了冬天的時候,此時則會受到西北季風的影響,以至於東房則會被風對門吹,這樣的話冬天可就非常的寒冷,如果老人在其中居住。那身體的健康則會造成很多的損害。所以子女都不會讓老人在這裡居住,不然可就不孝了。

2、南廂房不住

在農村的四合院中,南廂房多半都會用來建造廚房。在老人們來看,在東南方向建造廚房有益於家居的生活,同時食物也能夠更加的新鮮。而老人在南屋居住的話, 則會出現休息不好的現象。老人的年紀大了,聽到什麼風聲都會被吵醒,如果將老人安排到這裡生活,那就會導致睡眠質量不佳。

畢竟南廂房離大路比較近,此時來來往往都是行人,同時還有吵鬧的聲音,這樣的環境下老人的身體健康損害可就大了。老人的身體本身就比較脆弱,如果這時候休息不佳,那疾病將會加重。正因為如此,子女都不會讓父母居住在這樣的房間內。如果在這些房屋內生活了,只能說子女並沒有將父母的身體放到心上。這樣的人在大家眼裡自然就是不孝順,大家怎麼看呢?


新農村的日與夜


小時候經常聽母親開玩笑說“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問我長大後會不會這樣,當時還不太理解,慢慢長大後明白其中意思。

在農村房屋建造的結構東屋一般是廚房或者儲藏庫(存放糧食或者雜物的地方)亦或者是洗浴的地方,東屋從夏天來看,此時的風是東南風,但東廂房是回門朝西的,這樣的話風是吹不到房間內的。因此這樣的房屋不太涼快。到了冬天的時候,此時則會受到西北季風的影響,以至於東房則會被風對門吹,這樣的話冬天可就非常的寒冷,如果老人在其中居住。那身體的健康則會造成很多的損害。

南房也被稱為南廳南廂房等,是一種平房結構,因此冬冷夏熱現象十分明顯,同時也是經常存放農具的地方或者是廁所的所在位置,因此在這個位置不適合老人居住。

因此會傳出“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的說法。


農小魚


農村老人常說的“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如何理解?有啥講究?

俗話說“有錢不住東廂房,冬不暖,夏不涼”。可見,住廂房受罪不舒服。

要是誰家兒子把家裡老人(包括爺奶父母)安排在東屋南房居住的,都會被人看不起,認為不孝順。這個說法是真的,真的可以看出兒孫是否孝順。
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得出來。農村很多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向的,這個房屋坐落有很多的好處,總結出來就是冬暖夏涼。人住在主屋北房,冬天就可以抵擋住凜冽的寒風侵襲,夏天又有東南風颳進來,也就是冬暖夏涼的說辭了。

但是居住在東西廂房或者南房(南房就是大門樓那排小房屋,俗稱倒房,門口朝後開),就不對勁了。東西廂房一般都是儲藏室或者廚房等配房,不是住人的地方。就算在古代,家中有僱傭僕人的富人家庭,也是僕人住在廂房的。南房(俗稱倒房)就更不是住人的房間了,一般就是放置工具或者養狗,現在農村家庭有南方的,一般不蓋滿了,是敞開式的棚子房,主要放置車輛工具用的。

所以說農村人很忌諱這個事情。比方說有社會經驗的人去你家做客,往往會先觀察你家有沒有住廂房南房的人,如果有,第一印象會看不起你,也就不會真心和你交往。因為不放心你,會認為你不孝順。在古代,百事孝為先,不孝順的人是沒有誠信可言的。做生意要先會做人,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很可惜的是,現實中確實有農村老人住在東屋南房的。這就是很典型的不孝兒郎。走訪過很多的農村家庭,會發現一般不是兒子的問題,大多是兒媳婦的原因。兒媳婦太強勢,做兒子的又是窩囊廢,什麼都聽老婆的,害怕過不好,也就任由老婆亂來胡來,殊不知這樣會被人揹後戳脊梁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