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活不了一個老人?

張三16888888


從最淺的層面來談,這就是“

一個和尚擔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因為有幾個孩子(尤其是兒子,更為典型),每個人都可以推諉責任,每個孩子都覺得:為什麼要我養,不還有老二(老大)嗎?

人人都有一點責任,就人人都沒有責任。


這種現象當然不是現在就有的,古已有之。

這裡不能怪孩子們不負責任,而是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的轉型期。一方面,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社會奉行的是“養兒防老”,老子撫養兒子,兒子贍養老子,天經地義。同時,兒子也要對老子絕對服從。中國傳統社會講究的是,以孝治國。他們把孩子養大了,想當然地覺得,兒子也應該感恩,應該回報,應該贍養他們。

這不是錯。這是當時社會公認的規則。而且,由於人們還不富裕,要把有限的糧食和衣物、財產都分給孩子們,讓他們長大,確實不易;這樣他們也沒有機會給自己留下多少養老錢了。孩子們反哺是應當的


但是,社會轉型了。成人需要把孩子撫養長大,這不僅是他們的義務,也是法律責任。而孩子對老人的贍養,雖然也有法律規定,但數額小;碰到老人生病的時候,幾乎就杯水車薪了。實際上,一個文明社會里,孩子的成長仍然是靠父母,但父母老了之後,他們贍養問題,卻不是靠孩子,而是靠他自己的積蓄,靠他的各種保險保障,最後,還靠政府和社會的福利兜底。他們的孩子只需要安心地照顧自己的下一代。

在西方文明社會,以及中國的大城市裡經濟條件稍好的家境,現在主體就是走這條路了。


但是,中國廣大的群眾,尤其是農村,是沒有這個條件的。他們既沒有社保,也沒有其他社會保障,連積蓄都沒有,更不用提有餘錢去買商業保險了。如果他們的孩子不養他們,他們真的要喝西北風了。

而且,聯想到很多地方是要傾家蕩產地給孩子準備婚房,給孩子結婚的話,這些父母,老了之後的撫養問題就更加麻煩,更充滿了不合理了。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品德問題。


侯虹斌


老李是個七十來歲的老人。他年輕時辛苦打拼,在農村的小鎮上蓋了一棟三層洋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他有二個兒女。大女兒高中畢業後,去廣東打工,認識了一個廣東男人,在那裡成了家。三四年才回家看父母一次。

留在他身邊的兒子,娶了一個家住城裡的女孩為妻。他媳婦為他相繼生了二個孫女。

老伴在世時,兒子、媳婦、孫女都住在一起。一家人生活得熱熱鬧鬧,非常開心。老李覺得非常幸福。

老伴過世後,兒子、媳婦帶著孫女一起,住到了岳父家裡去了,理由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老李不會打麻將,也不會走橡棋。現在朝夕陪伴他的,是屋裡的那臺電視機,和一屋子的寂寞。

好在他小有積蓄,生活倒不成問題。


卿雨潤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對父母可以生養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人,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很多時候都不禁為這樣的老人家感到非常難過。說說我身邊例子再試著分析一下原因。

1、李爺爺農村人,三個兒女,老大是兒子,另外倆女兒,兒子十歲時過繼給了別人,爺爺的老伴去世比較早。兒子在城裡,兩個女兒一個嫁外地一個本地,之前老人身體硬朗,也很勤勞,一個人在家種田種地,餘了大概兩三萬塊。70歲的時候突然中風偏癱了,小女照顧住院一個月,後來帶著老人去了深圳打工的地方待了一年,大概老人餘的錢用來治病所剩無幾,兩個女就商量著請來村幹部把哥哥一家喊回來,然後要求三姊妹一起照顧父親。這個兒子很老實,老婆也善良,雖然自己孩子還不到一歲,而且孩子生病剛從醫院出院,養父已過世,只有養母,他們居然也同意了。這樣兒子家每年照顧三個月,兩個女兒每家照顧四個半月。到了第五年的時候,情況有變,兒子的養母也中風偏癱,夫妻倆一個在工廠上班朝去暮歸,一個女人帶著五歲孩子,照顧偏癱老人,這時李爺爺大女家準備蓋房,小女嫁很遠,還沒到輪的時間,寒冷天氣他們兩女就把老人丟在過繼給了別人的兒子家門口……後來,老人過了半個月就去世了,據說是被氣的……



2、張奶奶,也是農村的,她有兩個兒四個女,前年老伴去世了,去年開始奶奶有些老年痴呆。大兒子對母親還好,小兒子很怕老婆,倆口子對母親真不好說……可是前幾天聽說張奶奶被送到敬老院去了……奶奶孃家侄兒們看不下去,聯繫在外地的兄弟倆,小的接了電話就掛,大的說:“敬老院有很多伴,環境又好,飯菜有人做好,她在那裡還好些……”那幾個女也把她晾著……


3、還有我孃家隔壁的駱奶奶,今年90歲了,一個獨居在家九年半了,她沒生育過孩子,領養了一兒一女,老伴,兒子,兒媳相繼因病去世,女兒嫁本村,每隔三五天回來幫老人洗頭洗澡,做一些菜,讓老人自己蒸著吃,有一次煤氣洩漏被我及時發現,還有一次燒水差點家裡起火……



再分析一下原因:

1、父母對子女的愛勝過子女對父母的情。有時感覺像是每個人的天性一樣,想想我們自己給孩子還是給父母買東西更多更爽快?養孩子再苦再難覺得有盼頭,養老人就是越來越……事實是我們應該首先要孝順好父母,言傳身教,才能很好地把這種優良傳統繼承下去。有父母對長輩孝順的好榜樣才能有孩子將來的懂事善良。

2、現在很多子女多的老人還不如只有一個子女的,因為人多難免各種不公平,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會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愛不一樣,姊妹之間,女兒還好一點,尤其是幾個兒子的,婆媳,妯娌這些關係真的是微妙敏感得很,很容易擦槍走火不說,老人一有不好狀況大家互相掂量推諉,像我婆婆只有一個,她病得不能動了,我們想都沒想過可以去依賴誰,別無選擇,也無怨無悔。我們對路邊的流浪者尚有憐憫之心,何況是有養育之恩的父母?

3、如今的人們普遍壓力大,工作,生活競爭激烈,老人如果身體好還可以相安無事,可是如果生病了,很多人贍養老人就會力不從心。也有一些人喜歡攀比,認為哪個哪個父母給子女蓋了樓買了房餘了多少多少家產,自己父母比不上人家,於是從心理上排斥牴觸父母,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山望見那山高,可想而知老人怎麼努力都難做人了。

再總結一下:

1、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保持身心愉快。身體健康就是給孩子減輕了負擔。娘有爹有不如自己手中有,丈夫(或妻子)有還隔了一隻手,兒好女好不如自己自由好。

2、做子女的也要思量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想想父母是如何一把屎一把尿,一寸長的腳板把我們養大,父母之恩大於天,千萬不要忘記,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呢?

3、仔細觀察那些過去對父母公婆不孝的人,他們自己現在面臨也是相同的境地,那些孝順父母,家風好的,他們的人生順風順水,家和萬事興,不是因果循環,而是言傳身教,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不管父母慈不慈,只問自己孝不孝,為晚年的自己從現在開始集福聚福。

祝願天下老人健康長壽,兒女貼心。


媽咪寶貝加油站


關於這個話題,先讓我說一件真實的事件的。

一個遠方親戚,1930年出生的,在邊遠的農村生活,

這輩子一共生了10個孩子,除了一個兒子小時候疏於管理溺水身亡,其他都長大成人成家立室娶妻生子,雖然不富裕,但這個大家族也是其樂融融。

直到老人和妻子年老之際,身體發生了各種問題。在疾病面前,問題才凸顯出它隱藏的真面目,爆發了。

老人的治療,進進出出在醫院躺了近乎半年,孩子這麼多,怎麼都不好意思請護工照顧,會被人笑話的,在農村養這麼多,當年最殷切的期盼本來就有一部分是用來養老時候派上用場的,現在自己80多歲高齡躺在醫院了,如果孩子都不管,請護工照顧,估計老人也想自己先嚥氣。


於是,就在半年中,如此大的家族,每個孩子都有孩子,甚至有了孫子,按照道理照顧一兩個老人,即使是生病,也不成問題的。但結果是,讓人非常寒心的。

先是孩子多,父母本身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以至於現在如何照顧自己的父親,是插管治療搶救還是回家靜靜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人多力量大,但分歧更大。甚至有孩子覺得父親本來對自己就不好,現在自己家庭都顧不上,提出不想照顧的。


問題演變成,核心不是照顧重病的父親,而是家庭紛爭!簡直如電視劇一樣,一天一個劇情,他們完全忘記了,可能在自己父親最後的時光,重要的是陪他說上幾句話,因為這時間是越來越少的。

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句響噹噹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卻都有各自的不幸。

曾經,我們也信奉,“一家有老,如有一寶”的觀念,如今老人卻成了一種累贅。我舉的例子雖然有點極端,但在養活一個老人這個問題上,家庭糾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加上各種婆媳關係不和的糾纏,就更復雜了。

其次,政府的醫療保障不夠完善,遇上大病沒有醫保,幾乎要掏空一個家庭的全部家底。現在家庭又非常重視孩子教育,投入非常大,在老人和小孩面前,理性都會讓人把錢留給有未來的孩子。


最後,現在的中年人啊,活得其實非常憋屈。這幾年油膩中年男,枸杞保溫杯,華為高管被裁員跳樓自殺……一波又一波的中年危機像一地雞毛到處亂飛,讓人疲憊到崩潰。

所以,為什麼幾個孩子也養活不了一個老人,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望深處看,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需要反思。


超級爸爸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曾經看到的一則關於盜墓的小故事。

別的不記得了,大概就記得有這麼一段話:如果是父子一起去盜墓的時候,兒子在墓口等待接應,父親盜墓出來,把東西先遞給兒子之後,很可能兒子反手就給父親一棍,父親再也出不來了。而如果是父親在墓口接應,兒子下去盜墓,那永遠都不會出現父親肚子離開的情況。

從這段話中,你就可以充分了解“為什麼一個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活不了一個老人?”

其實就是人性的自私。

父母和孩子相比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孩子對父母的愛確實摻雜著階段性和利益性的。尤其當孩子成家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再加上如果枕邊人吹吹耳旁風,那就更不好說了。

而且題主的問題還有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幾個孩子養一個老人,更容易出現沒人養老人的情況。因為幾個孩子可能會互相“攀比”,永遠覺得自己的兄弟姐妹沒有自己付出的多,互相推諉。

這跟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也有相似之處。

不得不說,很多人之前說的養兒防老,養兒防老,養的多了,反而沒人養老,真是悲哀。


兒童故事集



老有所養,這是每個人在年老,喪失了勞動能力之後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一旦真正那一天到來的時候,老人就變得如同孩童一樣,需要別人去照看。問題是,照看孩子作為父母覺得是”天經地義”,照看老人恐怕或多或少“天經地義”就會打折。切入正題,兒女多不一定能養好老人,這有多種原因: 一,老人在有勞動能力時對子女沒有做到“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其實,這個問題再細劃一點,也不一定全怪老人“不公”,舉個小例子,三胞胎的三個孩子,在小的時候,著裝完全可以做到統一。但進入成人以後,試想一下,還能統一嗎?由此可見,公與不公只是說辭而已。二,任何時代,人們都是顧小不顧老,子女越多這種思想攀比性就越顯突出。三,最致命的原因是,婆媳矛盾,父子矛盾,妯娌矛盾,弟兄矛盾等等的一些可見不可見的隱患,待父母年老力竭之時行成了明的暗的”秋後算賬”。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養老難,老來難。作為老人應該隨遇而安,順其自然,好漢,少論當年勇。作為兒女應該想到最基本的一點,沒有父母含辛茹苦將自己撫養成人,又何談娶妻生子,傳宗接代。贍養老人只能算報答養育之恩的毫末而已。作為兒媳,應該想到,假如孃家的哥嫂,弟媳不贍養你的父母,你會作何感想?換位思考一下,相信相互之間會有一個正確的結論。

祝福老人,老有所養,安度晚年,健康長壽!

祝福年青一代健康成長!!

祝福中年朋友,努力工作,善待老人,名利雙收!!!


楊老帥


我倆兄弟,我是九八年結婚,剛結婚時候,一窮二白,父母那時也正好年輕力壯,我們結婚的時候父母沒幫買一點的東西,也沒出一分錢,老婆懷孕了,父母怕擔責,就提出分家,也沒分什麼東西,一間瓦屋30平方左右,一張木床,一張桌子、,一個櫃子,差不多200斤穀子,其它小東西都是自己買的,而且當時一吵架就說生不養,死不葬,那時年輕,一個字窮,父母不幫你真的好絕望,2002年的時候,因第一棟房子裝修問題,父母把我大門打爛,瓷磚把爛,老婆也打了,一.氣之下,帶著一家來了東莞,經過十幾年在外面打拼,三個孩子都在東莞,大的上高中了,最小的也九歲了,房子又蓋了一棟.,車也早買了,以前的平房給父母住,去年蓋了一棟四層樓,父母也沒出一分錢,他們.現在也老了,父親也有病,提出來要我們兄弟養他們,可是他每天又吹牛說自己很有錢,其實我也很想跟弟弟商量一下父母養老的問題,可弟還有我老婆都說父母有錢,其實我也知道他們也沒什麼錢,只是講面子,吹牛皮而已,我弟兩個小孩都是父母從一兩歲養大的,大的十九,小的十五,對我說一年給父母多少錢,都是騙我的,其實沒有我給他們的多,因為今年弟和父親吵架說弟弟沒給錢父母,當時弟弟說的,你的錢比我多我怎麼給你,而沒過年的時侯,我母親說弟弟十月份的時候給了1000元給她過年用,弟弟又跟我說十二月回來又給了母親1000元,所以他們合夥騙我,父母不公正.,自私自到,大家說我們做子女的又怎麼做l


明天更美好69265685


在我周圍有很多老年人,他們每天坐著免費公交出門,然後又回到家裡吃著極其簡單的食物。長期的節約,即使在市場繁榮的今天,已然沒有消費的習慣。國家不斷給老人提高養老金,希望老年人的生活好起來。但沒有消費,怎麼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中國的老年人口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的全國人口,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建議老年人多吃點好的,穿點好的,這也是子女的心願,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我經常去商店和超市,看著空空蕩蕩的環境,這些營業員很不容易,他們要生存,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老年人辛苦了多半輩子,在現有的條件下,最可靠的肩膀,就是自己。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吧。消費不僅能帶來生活的改善,還能發展國家的經濟,經濟發展了,反過來又能提高老人的待遇。所以我的觀點是,消費能帶來快樂和健康。消費救中國。


天空電臺



一句話,畜生!

不侮辱了畜生,畜生不如!

請容許我爆粗口!

小羊有跪乳知恩,烏鴉有反哺之義!

作為人,居然還好意思。說白了就是你拿了父母的,這會她們老了該你們還回去的時候了,這點道理還要人去跟你講真不怕人笑話。

什麼不平衡兄妹不管,什麼憑什麼你付出多了?

都是自私心理作怪!你盡你的孝,關其餘人鳥事?什麼怕出分頭,扯淡!

等著吧,這個社會是現報!子女也會有樣學樣,等著中獎吧!牆頭紀 就是不孝順的最好歸宿!

最後還是請這些人反思反思,改之,善莫大焉!


瑪雅娛樂


一個貧困的家長,把幾個孩子艱辛養大,除了深愛孩子的感情,還有無法推諉的責任落實因素!


幾個孩子無法養活一個老人,除了子女愛父母不夠深,除了配偶有可能干涉等因素,主要是子女多了,責任落實不到位!


一個老人養幾個孩子,因為責任全部落實在他身上,所有輿論壓力都指向這個老人!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養活,會被周圍人鄙視、拋棄!人都有群體歸屬感的需要,就算不是出於感情和責任,出於被認同的需要,也會把孩養活。

反之,幾個孩子則造成責任推諉,都認為不關自己的事。就算是受到輿論譴責,他覺得又不是我一個人受批評,心理壓力減少了很多。


心理學認為,如果只有一個人受批評,壓力指數為100%,那麼兩個人受到批評時,每個人承受的心理壓力就減小為50%。

所以懲戒時,受到批評懲罰的人越多,每個人身上承受的壓力越小。這個原理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違紀學生人數多了,即使把他們打得雞飛狗跳,他們不會覺得捱打羞愧,也不會自責改正!所以教育犯錯學生都應該是一個一個的單獨教育效果最好。

其實,無論什麼責任推諉理論,幾個孩子養不活一個老人,最關鍵的是缺乏對父母的愛心、責任心問題!

百善孝為先!請善待自己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