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單雄信臨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揭示了人性的醜惡?

用戶68736146


有道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為什麼這樣流傳?是因為劉關張義結金蘭後,情同骨肉,關羽一死,劉備豁上不要江山不要命,抬腳就去找東吳報仇,是真心疼兄弟,不是虛情假意。

而瓦崗寨呢,那一炷香前齊刷刷跪著四十六友(到了水泊梁山,更是聚起一百單八將),人一多,革命人數表面看是壯大了,但泥沙俱下,形成不了堅強的合力,反倒產生了太多的內耗。到最後互不順眼,分崩離析,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臨了戰場相見,難免手足相殘,落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悲情結局。

反過來想,假如桃園結義擴大了規模,把趙雲、馬超、黃忠、嚴顏、姜維、魏延、馬岱、王平、馬謖他們參加革命比較晚的哥們全加上,今天關羽要跟馬超比試比試,明天張飛跟嚴顏找茬,後天王平捅咕馬謖,大後天魏延策反馬岱,您就說,這支隊伍還怎麼帶?

瓦崗寨結義要是隻有單雄信、秦瓊、程咬金他們哥仨,未來還能分得開嗎?

古惑仔裡的浩南山雞大天二大頭包皮焦皮連六個人都有明顯掉隊的戰友,各種背叛各種懦弱,再把靚坤烏鴉加進一個陣營還怎麼玩?

辛亥革命爆發前,湖南湖北兩地會黨提前就溝通好,不管誰先起事,另外一個必須在十天之內跟進,分擔首義者的壓力。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後,第十二天,湖南長沙和陝西西安也開始革命,宣佈獨立,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武昌首義,這兩家是真兄弟。反觀山東等省份,都是騎牆派選邊站,看到革命風潮刮起來了,不得已才佔到革命這一邊,今天能宣佈獨立,明天勢頭不好馬上就可以上演變臉取消獨立,這種朋友不是真心朋友,是投機分子。

人生有三五知己足矣,多了就會良莠不齊,盲目擴大你的朋友圈規模,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打理與這些朋友的友誼。一般來說,早期的朋友革命理想比較純粹,後期加入革命的朋友多是出於一種趨利避害的功利心。

不行了不行了,再扯就扯到入武當積極性這方面了,趕緊回到單雄信臨死之前吧。

說單雄信後來跟的是王世充,而瓦崗寨的大部分兄弟跟了李淵李世民,各為其主,早晚得戰場上見。

單雄信跟李淵李世民結有三道樑子。這就決定了單雄信不可能加入李世民陣營。

第一道樑子是單雄信的父親鎮守城池時曾被李淵(那時候李淵還是隋將)攻破,單父被俘不降,被李淵殺害。

第二道樑子是宇文述欲截殺李淵時,李淵射出一箭,卻誤殺了經過的單雄信的大哥單雄忠。

第三道樑子是李淵查抄二賢莊時,二賢莊二百口子性命也喪於官兵之手。

這三道樑子佔哪怕一道,他單雄信就不可能投降老李家,但獨木難支,他所效力的王世充最終被李氏父子打得一敗塗地,單雄信歷經血戰後被擒。

刑場上,單雄信曾經的瓦崗寨兄弟們排隊前來給他送行,單雄信卻任誰敬的送行酒也不喝,唯獨喝了程咬金敬的酒,這是為什麼?

因為單雄信看不起這幫曾經的兄弟們,覺得他們沒義氣!

而程咬金敬酒時,卻低聲說了這樣一句話:“二爺,早死早託生,您來世仍然是一位大英雄,到時候再宰了這幫見利忘義的傢伙!”

本來這程咬金的脾氣也合單雄信的胃口,再加上這句貼心話,單雄信慘然一笑,一飲而盡!

以上是演義版本,《說唐後傳》中說單雄信還真的就早死早託生了,還託生成高句麗大將軍蓋蘇文,在李世民御駕親征遼東時,蓋蘇文還親手把剩餘的瓦崗英雄斬殺殆盡。

《隋唐嘉話》倒沒提程咬金敬酒這一茬,但單雄信仍然與一位瓦崗英雄臨死前交流了半天,誰?三哥徐勣徐茂公!

徐茂公先是向李世民求情,被拒,哭著來告訴單雄信,並答應要照顧好單雄信的老婆孩子,為了表示決心,當場用刀割下自己的一塊大腿肉,以示自己並未忘記兄弟之情。單雄信還真就沒客氣,當場大口嚼了起來,這就是“割股啖肉”的故事。“割股啖肉”也記載於《舊唐書》,算是正史記錄,比程咬金敬的酒靠譜。

甭管單雄信進肚的是程咬金的酒還是徐茂公的肉,都跟人性美醜毫無一點關係,跟交的朋友質量還有數量,卻有著莫大的關係。


歷來現實


對於單雄信臨死前的表現,我們得分正史和演義區別看待。


首先我們來看正史。

正史上的單雄信也是相當牛逼的存在,有飛將之稱,是瓦崗軍大將,與徐世勣是同鄉好友,兩人曾共結生死。在瓦崗軍裡面,單雄信最好的兄弟應該就是徐世勣,對於其他的人單雄信感情沒有那麼深,瓦崗軍其他人更像是同事關係,真正結過義的兄弟只有徐世勣。其次關係算友好的,就只有秦瓊了。

所以後來單雄信被俘虜後,在李世民連投降機會都不給,堅決要殺他時,大多數人覺得沒希望救,就不救了,於是沒人求情,因為感情沒那麼深厚,沒有必要去為了他得罪李世民。只有徐世勣依然要求情,畢竟這是自己兄弟,感情太深了,知道不可能也得嘗試下。

在求情無果後,徐世勣知道單雄信必死無疑,於是表示會照顧他的家人,並割下自己一塊肉給他吃下,表明沒有忘記兄弟誓言,單雄信吃下後慷慨赴死。

單雄信臨死前只有兄弟徐世勣和他談過話,其他瓦崗舊將並沒有出現,所以並沒有喝程咬金酒這一說,只有吃徐世勣肉這一史實。

喝程咬金酒是在演義中出現的,這裡我們再來聊聊演義。

演義中單雄信與瓦崗眾人,一起燒香結義,成為兄弟。在瓦崗解體後,單雄信投奔王世充,其他人則多半降唐。單雄信與李唐有殺父之仇,在被李唐俘虜後,原來的李世民誓死要殺單雄信,變成了單雄信寧死不降。

單雄信在赴死前,除了秦瓊,所有的瓦崗眾兄弟都為他來送行(當時秦瓊不在),但是他都回絕了,只喝了程咬金的酒。因為程咬金在給他酒時曾對他說了一句話,即:希望他投胎來世做個大英雄,除掉這群見利忘義的小人!

程咬金這句話可以說是說到了單雄信心坎裡去了,演義中的單雄信被兄弟傷透了心,他最重視兄弟之情,但最終卻毀在了以自己兄弟之手!所謂的兄弟為了利益,忘了曾經的瓦崗一柱香,單雄信認為他們的送行,無非是假惺惺的作態,於是對於他們的送行酒是拒絕的。

而程咬金說出了這話,單雄信認為他還有點良心,懂點義氣,也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仍是個知心兄弟,於是喝了他的酒。

單雄信的演義結局和與程咬金的對話告訴了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或許就是題主所說的人性醜惡吧!

演義的版本有很多,這其實只算是演義的一個版本……


夏目歷史君


揭露了啥?揭露了後人流傳的那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這句話也就是從單雄信這裡悟出來的,據說單雄信在被李世民處死前,拒絕了瓦崗寨大部分兄弟的送行酒,唯獨接受了程咬金的送行酒,這又是為何?

單雄信與李家恩怨

這事還得從單雄信和李世民之間的恩恩怨怨說起,不僅如此,單雄信和李世民的老爸李淵也有過節,這應該是單雄信被殺最直接的原因。

單雄信的父親就是遭到李淵的攻打,最後慘死刀下,這殺父之仇單雄信一直銘記在心,所以對李世民一家是極為痛恨的。不久李淵遭到宇文述派人暗殺,愴惶而逃之餘看見一隊人馬,以為是追兵,於是亂箭射殺,結果這隊人馬又是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這下量子算是結大了。

不是冤家不聚頭,就在單雄信在賈家樓與46位兄弟義結金蘭的時候,準備發動起義反抗隋朝,結果負責鎮壓的又是李淵,在李淵準備前行的時候,李世民勸說父親,聲稱這次奉命鎮壓的二賢莊裡有很多老弱病殘、婦女兒童,如果大張旗鼓的前去怕是會得罪很多綠林好漢啊!

其實李淵也接受了兒子的建議,決定先看情況再查抄,這時因為宇文化及派來的死刑犯在中間煽動這些人反抗官兵,雙方因此起了衝突,二賢莊兩百多人因此喪命,這又是單雄信和李淵之間的新仇。

單雄信被昔日兄弟擒獲

隨著天下大勢,各個地方都起兵反抗,單雄信也加入了瓦崗軍中,擔任了左武侯大將軍,其他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也有李淵、王世充等人,但是這裡面就屬李淵威望最高,很多起義軍都投到李淵麾下,就連瓦崗寨眾多兄弟也陸續進了李世民的麾下,唯獨單雄信不肯,之後被李世民擒獲,被當街斬首。

就在單雄信執行斬首之前,瓦崗眾兄弟前來,一個個喝酒送行,但是單雄信誰的送行酒都沒接,唯獨接了程咬金的,單雄信認為這些人不講義氣,追求個人利益,所以一一回絕。

為何只喝程咬金的酒?

據說程咬金的送行酒之所以被接,並不是因為程咬金如何,而是因為程咬金說了一句話,附在耳邊說,希望單雄信來世做個大英雄,親手除掉這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單雄信聽了之後,接過程咬金的酒一飲而盡,其實後面也有傳說,說除掉這群人的蓋蘇文其實就是單雄信的轉世。

當然很有可能是程咬金已經看穿了單雄信心中所想,單雄信一生最重情義,時常幫助兄弟們,可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是被昔日的弟兄抓獲的,這讓他自己感到心寒,昔日情義早已不在,人都是為了利益出賣弟兄,你們的送行酒我自然是不會喝的,正是程咬金說出了單雄信心中所想,於是喝下這杯送行酒,來世不再做兄弟。


羽評郡主


官方上的資料不講了,我用通俗的另外一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這個為何?

看過隋唐書或者電視劇的都能看出瓦崗山英雄幾人的感情,即便羅成是單雄信的妹夫,但是在單雄信心裡感情最深的絕對是秦瓊。徐茂公,羅成等人的酒為什麼不喝?本來人各有志,去哪都不存在誰對誰錯,秦瓊沒有表明具體去哪的時候,人是在單雄信這裡的洛陽,可偏偏徐茂公卻各種設計遊說秦瓊,拋開那些該投靠明主之類的話,單雄信恨的是他徐茂公,完全不顧自己的感受,這些兄弟情,也恨自己心裡最敬重的秦二哥離自己而去。後面羅成明明早已經投唐了,身為自己的妹夫,加之李家跟單家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羅成也選擇投唐,而且早投唐卻一直在自己面前演戲。至於程咬金,單雄信心裡當時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故意喝程咬金的酒,藉故表明對徐茂公、羅成的怨氣。二是覺得陳咬金脾氣耿直,也不心機,加之雖然恨這場幫助仇人打敗自己的人,但是畢竟對瓦崗山還是有情義。以陳咬金的酒來明自己當年的瓦崗情義。

個人看法哈,你們認為呢?


微微看萬千


賈家樓結義中,四十六位兄弟歃血結盟,約定同生死、共富貴,從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然而他們在結義之後沒有效仿劉關張的兄弟情義,因為榮華富貴和功名利祿而分道揚鑣。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香爐”的諺語。



演義中的單雄信

賈家樓四十六人結義中,比較有名的人有大哥魏徵、二哥秦瓊、三哥徐茂公、四哥程咬金、五哥單雄信、十二哥張公瑾、三十哥侯君集、四十六弟羅成。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麼龐大的結義隊伍也註定了其悲劇的誕生。最初的瓦崗寨在這些人的努力下蓬勃發展,但是隨著勢力的增長,兄弟之間的內部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兄弟之間因為各種利益矛盾而分崩離析。



單雄信離開瓦崗寨後投奔了王世充,並且做了王世充的駙馬,可以說過得有滋有味。同時徐茂公和侯君集、張公瑾等人投靠了李世民,兄弟之間從此分道揚鑣。

秦瓊、程咬金、羅成三人最初跟隨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但是最終抵不過李世民的誘惑,選擇背叛了單雄信。

當王世充戰敗後,單雄信被李世民擒獲,小說中說到單雄信的哥哥是被李家殺死,所以單雄信和李世民有世仇,也因此他堅決不降李唐。



李世民擒獲單雄信後,問大家處置方法,這些曾經的結拜兄弟沉默不語,只有秦瓊反對處死單雄信。而這時徐茂公對李世民說可以讓秦瓊明天去押送糧草,然後再處死單雄信。李世民果然按照徐茂公的計劃行事。

第二天單雄信被押送刑場,徐茂公第一個來敬酒,單雄信大罵徐茂公不仁不義,為了榮華富貴將秦瓊、程咬金、羅成拐走,不顧兄弟情義將錦繡江山送給了自己的仇人。



第二個來敬酒的是羅成,單雄信又再次大罵羅成忘恩負義,為羅成花費巨資建造三賢府,結果你奴性不改,叛變投唐。

第三個來敬酒的是程咬金,程咬金沒有什麼花花腸子,就說了一句話,願你將來做一個大英雄,將這些忘恩負義的瓦崗兄弟斬盡殺絕。這句話說到了單雄信的心窩裡面。最終單雄信喝下了程咬金的酒。



歷史中的單雄信

瓦崗寨曾經的首領是翟讓,這也是單雄信和徐茂公的頂頭上司。當李密殺死翟讓的時候,徐茂公被砍傷逃跑。而單雄信卻忘記翟讓的恩義跪地投靠李密。因為這件事讓瓦崗眾人對單雄信嗤之以鼻。

單雄信表示對李密效忠之後,李密命令單雄信統治原來翟讓的部下,大大提升了他的權力。但單雄信最終卻選擇了投靠王世充,之屢次對李世民的軍隊發起攻擊。甚至有一次單雄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幸好徐茂公趕來救下了李世民。



等到單雄信被擒後,沒有任何原來的好友出言相救。只有徐茂公一人求李世民放過單雄信,但李世民認為單雄信反覆無常,根本不同意。於是在單雄信被殺的時候,徐茂公從身上割下了一塊肉餵給了單雄信,以表示不忘曾經的結義之情。


我是越關


有句話講“寧學桃園三結義,不燒瓦崗一爐香”

這句話的就是說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兄弟有情有義,情同手足。而隋末唐初的瓦崗寨眾多結義兄弟不過是流氓的假仗義,完全沒有兄弟情!

隋唐時期有賈家樓四十六友,以魏徵,李勣,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為首的四十六位好漢曾在賈家樓歃血為盟結成異性兄弟。

不過首先這46人,絕大部分都是狗屎混子,都是些江湖上的強盜土匪直流,在結義後,更沒有像劉關張這種真兄弟情義。

場面話說的一套一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哥二哥兄弟的叫著,一有為難就各自飛。

翟讓領導瓦崗時,眾人還算和氣。後來李密上山後,殺了前領導翟讓,原來的一群手下單雄信,王伯當等人跪地求饒,才苟且活命,完全忘了自己原來的老大翟讓才剛被人殺害,有說明這夥人根本沒有任何忠義可言。


瓦崗寨後期基本各奔東西,各為其主,這很明顯說明人心不合,各自都有小算盤。

至於單雄信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拒絕了大部分“兄弟”的送行,估計是某部電視劇演的。

事實上單雄信和徐茂公關係最好,算是發小。在單雄信死前,徐茂公一直向李世民求情,但是還是沒用,單雄信安慰徐茂公說自己必定會死,請不要太難過。徐無奈說自古忠義難兩全,自己會照顧單的家人,並割下一塊肉餵給單雄信,表示自己沒有忘記當初二人年輕時同生共死的誓言(並不是賈家樓結義,而是早年兩人在曹州濟陰是誓言)單吃下肉赴死···


武天老師




在《隋唐演義》裡,李淵受到隋煬帝的迫害,帶上一家老小到太原去上任,半路上生下了李世民。

因為路上李淵曾經碰到過隋煬帝的追殺,和單雄信的大哥單道狹路相逢時,單道被李淵誤殺。


在歷史上,是以孝道治天下的。單雄信的大哥被殺,單雄信就必須為大哥報仇,這是江湖道義,也是家庭倫理。

瓦崗寨被王世充擊敗後,單雄信、程咬金、羅成、秦瓊眾兄弟就投奔了王世充。後來除了單雄信,此外其他人又投奔了李世民。



在瓦崗寨眾英雄中,程咬金無疑是其中非常獨特的一個。他武功不高,為人豁達仗義,深為眾兄弟信服,因此被推舉為混世魔王。

但程咬金並不貪戀權位,後來又把這個位置讓給了李密。當李密和眾兄弟發生衝突時,程咬金就成了其中最大的調解者,他保全了更為兄弟。

單雄信則為九省綠林總瓢把子,在江湖上混跡多年,早就看透了人情世故。他明白這些人中程咬金是最講兄弟情義的一個,也最有江湖道義。

單雄信救過秦瓊的命,兩個人也是過命的交情。程咬金是秦瓊從小的好朋友,三個人的關係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當李世民派兵攻打洛陽的時候,支持王世充的單雄信就曾多次襲擊過李世民。其中有一次差點就殺死了李世民,結果被尉遲恭救駕,擊敗了單雄信。

後來羅成和徐茂公活捉了單雄信,為李世民攻破洛陽離下大功。徐茂功作為瓦崗寨眾兄弟中的二哥,願意捨棄自己的功名利祿,換取單雄信一命。


李世民表示,如果單雄信願意歸降,可以饒他一命。單雄信卻表示,殺兄之仇,不共戴天。大丈夫寧求一死,何必囉裡囉嗦。

在單雄信被殺的時候,眾兄弟前來勸酒,送單雄信最後一程。結果單雄信只喝了程咬金的一碗酒,因為他在內心深處認可程咬金。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單雄信認為既然大家都是兄弟,我的仇就是你們的仇,大家都應該來幫我報。然而這些人不僅不幫他報仇,反而成了他的敵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當然在真實的歷史上,卻不是這樣子的。

單雄信是翟讓的老鄉,翟讓在瓦崗寨是頭領,單雄信就是重要的跟班。後來翟讓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李密,自己卻被李密害了。

單雄信為了替翟讓報仇,就假裝投靠了李密。當李密與王世充在洛陽北部的邙山進行決戰時,單雄信出賣了李密,率領大軍投靠了王世充。

李密被迫無奈投靠了李淵,在李密和李淵這邊,王世充和單雄信就成了他們共同的敵人。李世民在攻下洛陽後,就堅持一定要處死單雄信。

後來這個故事就被改編成了隋唐演義,故事越來越離奇,觀眾越來越愛看,但真相也就越來越模糊。


新知傳習閣


近代中國四川地區的袍哥組織在結拜上香時,號稱要敬三把半香。一敬羊角哀左伯桃,二敬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敬水滸梁山聚義,而這個半把香是給瓦崗英豪的。

在歷史上各類話本小說演義中,單雄信的人生都是一個悽慘的故事。而在正史記載中,單雄信就是一個四處倒戈的將領而已。在這裡我只說說大家熟悉的民間話本評書中的故事與描寫。那麼,為什麼後世只給瓦崗寨半把香呢?因為瓦崗兄弟們失義,消滅鄭王王世充後,在洛陽斬義薄雲天小關羽單雄信,眾人除徐茂公求情、程咬金敬酒,剩下的都被罵的狗血淋頭,導致秦叔寶都抱頭痛哭,兄弟情分未能有始有終,所以是半香。

瓦崗寨左武侯大將軍單雄信按兵不動,偃師之戰歸降王世充,導致瓦崗寨李密失敗,兄弟們各奔前程,也埋下了日後分裂、陣前敘舊的伏筆。瓦崗五虎在秦王李世民打洛陽時,除了單雄信之外,都投靠了李唐。這個時候,原本同袍廝殺於戰場,當然是一段悲劇。況且,秦瓊,羅成,程咬金和徐茂公都受過二賢莊土財主單雄信的扶持。

洛陽大敗之後,尉遲恭陣前拿下了單雄信。而瓦崗寨投降李唐,作為降將,眾人貌合神離,只有徐茂公去求情,給唐高祖李淵和秦王李世民說願意用自己的官職財產來換單雄信一命,然而被拒絕了,李唐下令將單雄信等一干將領全部處死。

畢竟,單雄信是王世充的女婿,負隅頑抗投降太晚,加上曾經差點殺了秦王李世民。總之,在多重原因之下單雄信被殺是一個必然。當然,李單家也有仇,李淵早年不小心誤殺二賢莊老大單道,和單雄信結下了樑子,單雄信也不太願意投降李唐。

轅門之外,二爺單雄信要被殺,兄弟們陸續敬酒,於是單雄信提起結義之情,破口大罵諸人不顧當年情誼,徐茂公割下腿上的肉,給單雄信吃了,說你的家人我會幫你照顧的,吃了的肉不算我絕情。而對於羅成,秦瓊,程咬金等人,單雄信心裡含恨,表示堅決不喝酒。程咬金心有不忍,給單雄信撲通跪下,表示以此還了之前的情分,單雄信喝了程咬金的酒,就被斬首了。

因果循環,身負家仇,勇武過人的單雄信,本是綠林豪傑,聯合誓同生死的兄弟們闖事業,妹妹嫁給了羅成而自己又被羅成尉遲恭打敗,當初的誓言也得隨時局不斷變化。

畢竟,陣營不同,忠義難兩全,他們走向了人生的兩極,其實也是人性本身的複雜。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據 《隋唐演義》,徐茂公題反詩,瓦崗山散眾將,李密先派單雄信追殺徐茂公,徐力邀單投唐,單明確說,本兄弟到那,自己跟到那,可因與李家有殺兄之仇,所以絕不能投。


一隻特立獨行的企鵝


古語云:“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做瓦崗一炷香”這話的意思是:劉、關、張哥仨結拜兄弟有情有義,而瓦崗山兄弟眾多,在榮華富貴面前,分崩離析各奔前程,兩廂形成了鮮明對照。單雄信被李世民問斬這場戲,至今讀來令人感慨萬端。




▲徐茂公

先說說故事的梗概。單雄信和秦瓊、徐茂公,羅成、程咬金都是結拜兄弟,之前都是瓦崗軍起義的將領。到後來,瓦崗軍被李世民擊敗。軍師徐茂公帶著眾將士投降了李世民。單雄信因為哥哥曾被唐國公李淵誤殺,所以和李家有仇,他不可能投降李世民,於是選擇了投靠王世充。

話說秦瓊、羅成和程咬金三人來投單雄信,單雄信想用誠意留下三人輔佐王世充,斥巨資為三人建了“三賢莊”,好吃好喝好招待。兄弟相聚十分高興。可是不久後,李世民讓軍師徐茂公用計策把三人招降了過去。其中也有秦瓊看不起王世充的原因,王世充為人奸詐。三兄弟不辭而別,讓單雄信傷心欲絕。



▲秦瓊

兄弟分道揚鑣,各為其主,單雄信力保王世充,馬踹唐營,誓殺李世民為哥哥報仇。不幸被羅成生擒活捉。這才有了唐王問斬單雄信這場戲。

單雄信被羅成活抓後,秦瓊懇求李世民放過單二哥,李世民答應了。其實這是李世民的緩兵之計。等秦瓊剛走,他就把軍師徐茂公召來。問計徐茂公。

徐茂公分析道:“秦瓊和單二哥交情很深,他在就不可能殺了單二哥,要想辦法把他支走。”李世民問:“如何讓秦瓊不在現場呢?徐茂公說:“明天假借軍糧不夠吃了,讓他去催催軍糧。這樣就把他支走了。李世民聽後大悅。



▲程咬金

第二天,秦瓊奉旨去催軍糧去了,臨走時囑咐看押的將士好好對待單二哥。

徐茂公等秦瓊一走,和李世民商議儘快問斬單雄信,以免夜長夢多。李世民決定最後規勸單雄信投唐,他端著一碗酒來到了單雄信面前。還沒說話,單二哥一看李世民,勃然大怒,掙扎著要咬李世民一口,徐茂公見狀,趕緊走上前,用身體保護住了李世民。李世民趁機脫身了。

徐茂公返身端了一碗酒來到了單雄信面前,說:“單二哥,對不起了,我也知道你不可能投唐,不是兄弟和你為仇作對,實在王命難違!說著徐茂公落了幾滴淚。單雄信冷冷看著他,心想,不是你這個牛鼻子老道,我秦瓊老弟也不會投唐。徐茂公不想再拖延時間,假裝傷心的說:“你把這碗酒喝下去,也不枉兄弟一場。”



▲羅成

單雄信望著徐茂公,他心中很冷,他想喝了這碗酒暖暖身子,可是看到徐茂公無情的樣子,單雄信把頭一昂,說道:“你不必自責,各為其主,死則死矣,何必婆婆媽媽!”說完,手一揚,打翻了徐茂公碗中的酒。

徐茂公悻悻的走了,單雄信別過頭去,就在這時,他一眼看到了人群中的羅成,二人目光一錯,羅成馬上端著一碗酒走了過來。“單二哥,小弟為哥哥踐行了,請乾了這碗酒,別空著肚上路。”羅成訕訕的說道。

單雄信一看羅成氣不打一處來,咬牙怒罵道“你這冷酷無情的傢伙,想當初三賢莊我待你如何?兩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可你怎樣對我,徐茂公教唆你投唐,你自己去也就罷了,可是卻把秦瓊老兄弟騙了去,你這人面獸心的狗東西不得好死,早晚得落個亂箭穿身、死無葬身之地。” 羅成被單雄信一番臭罵,不由惱羞成怒,把酒一撒,舉拳要打單雄信。



▲單雄信和秦瓊

此時程咬金一見忙上前攔住羅成說:“你先在一旁消消火兒,看哥哥我的。”程咬金腆著大肚子,手中也端來了一碗酒。還沒走到單二哥面前,大嗓門的嚷嚷道:“你們這些人,好不懂禮節,衝撞了哥哥,不給你們面子是活該。”單雄信一看草包肚子程咬金,心中火氣落了許多。

說話間程咬金把酒送到了單雄信面前。說道:“二哥,這可是兄弟最後一次敬你的酒了,你把它喝下去,保管你死後靈魂上天台。” 單雄信平時就對程咬金有好感,這個人沒有花花腸子,說話直來直去,不像羅成陰險毒辣。程咬金接著說道:“十八年後哥哥又是一條好漢,願二哥來生做一個大英雄,將這些忘恩負義的瓦崗兄弟一個個的趕盡殺絕,也好出出這口鳥氣。程咬金的話觸犯了單雄信心靈深處,現在場景太讓人傷感了,剪不斷理還亂,等重生來世再見,誰也不認識誰,殺他個天翻地覆。想到此,單雄信接過了程咬金手中的酒,一仰而盡。

老程轉身又端來了一碗,說,“哥哥,酒壯英雄膽,哥哥乾了這碗酒,閻王爺也不敢惹哥哥。單雄信豪邁的又幹了一碗酒。

程咬金趁他高興,一連敬了三大碗。這時單雄信突然想起了秦瓊,於是問程咬金,“秦二哥在哪兒,怎麼不見他呢?” 程咬金忙答道:“二哥奉命押解糧草,到現在還沒回來呢!” 單雄信聽罷不由長嘆一聲,道:“我沒有可牽掛的了,唯獨遺憾的是最後沒見秦二哥一面,說罷落下了眼淚。



▲單雄信臨刑

過了片刻,單雄信熱血沸騰,不由的讚道:“好酒,人生如酒,歲月如刀,生而何歡,死而不懼。再見了,藍天白雲……

單雄信此刻已再無留戀,當即朝行刑的劊子手大聲喝道:“老子等得不耐煩了,還不趕快開刀問斬。一聲令下,單雄信人頭落下。此刻,夕陽如血。天際邊一匹黃驃馬飛馳而來……,秦瓊滾鞍落馬淚流滿面。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