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Noodles天下的影蟲,都從蝕蛀全世界的電影開始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即便中學畢業多年,仍會時常在夜裡夢到考試時的種種焦灼情景。

比如記不起某道公式、解不出考卷上的數學題等等。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可見,自我們小小年紀便開啟的十幾年應試教育實在是一段無法抹去的記憶。

而類似於上面那樣的“噩夢”,應該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成長陰影吧(學霸除外)。

我們可以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少男少女緊張備考場景的再現,但更多的是將考試作為校園青春歲月裡的一個元素。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要麼簡單地停於視覺上的展示,要麼出於敘事的考慮,把考試節點作為青春故事(勵志/懷舊/傷感)裡的一道門檻、一個難關。

但關於我們人人都有著切身體驗的“考試”,難道僅僅只有這些外化的表現形式和內容表達麼?

小萬最近剛剛刷完的一部臺劇給出了不一樣的回答。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這部劇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片名出自紀伯倫的同名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兒女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小說,是由Netflix與臺灣公共電視合作的獨立單元劇

共10集,每2集組成一個單元講述一個故事。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嬰兒、母親、枷鎖

五個故事分別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

之所以說它不同,是因為這套劇集沒有繼續抓著校園、青春這些老梗與陳舊橋段。

而是另闢角度,深入挖掘應試教育體系下緊張的親子關係

、孩子及家長的心理扭曲單一價值觀的危害。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形式上,它大膽地把教育題材拍成了懸疑/科幻/奇幻故事集,現實與超現實結合,不乏觀賞性。

劇集開播一個月至今,豆瓣的評分一直穩定在8.2,好評一片。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也因為開腦洞的科幻和奇幻設定、令人警醒的現實寓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又被贊為臺版《黑鏡》。

其實,稱不稱得上是臺版《黑鏡》並不重要,畢竟東方世界的國情和歐美世界有著很大區別。

小萬看重的,是它能不能真正揭示身邊的現實問題並引發心理共感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媽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不理解呢?”

“這麼辛苦地供你讀書,你怎麼就不上進呢?”

類似的話,相信太多人在上學時都曾被家人嘮叨過。

媽媽,恰恰是孩子受教育過程中那個最苦口婆心的角色。

《你的孩子》中的5個單元裡也都有一個這樣的媽媽,但已經遠遠不是苦口婆心,而是放大了她們的極端和扭曲。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帶有軟科幻色彩。

國中即將畢業的男孩紀培偉為了參加畢業旅行而偽造了成績單上的學校公章。

單親媽媽發現兒子造假後,用神秘人給的一隻遙控器進行時空倒流,試圖藉此讓兒子自己矯正錯誤。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然而,男孩並沒有沿著媽媽預想的軌道進行改變,於是媽媽便一直用遙控器操縱著時空。

“我不是都給過你三次機會了麼,你還沒學會教訓。如果你再不修正這個錯誤,你的人生會永遠卡在這一天。”

面對無比困惑並且痛苦的兒子,媽媽冰冷地說出了這段話。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有了遙控器的母親繼續安排兒子上輔導班,一堂課學不會便再上一堂,無限循環直到成績提高超越其他孩子。

這種逼迫與囚禁最終導致了兒子的發瘋,他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反抗母親——每循環一天,他就自殺一次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原本的愛變成了無底的恨,令人唏噓。

第二個故事《貓的孩子》兼有懸疑、科幻,甚至恐怖片的特徵。

故事前段是常規的家庭與校園情節,一個成績差、個性軟弱的中學生阿衍與含辛茹苦的母親(也是單親家庭)一起生活。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脾氣暴躁的母親奉行棍棒教育,用盡方法想讓兒子考個滿級分,但兒子始終達不到。

“媽媽付出那麼多,你可不可以加把勁?”

整日處在母親高壓下的兒子越發變得敏感脆弱。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故事後段,阿衍的一位奇怪的女同學引導他進入一個平行世界

在那裡,女同學可以通過毆打最後一名的學生而在現實中拿到第一名的成績;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而阿衍的方式,則是殺貓。他每虐殺一隻貓,便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這種設計雖然聽起來顯得尷尬,但導演確實通過這樣戲劇性的、變態的情境凸顯出了男孩在家庭高壓下滋生出的恐怖和暴力一面。

《貓的孩子》除了教育話題以外,也探討了家庭暴力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比如母親對兒子持續不斷的言語暴力是來自於丈夫的家暴和離棄,繼而備受壓抑的兒子又將心中的暴力外洩,形成一個循環。

第三個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最具悲劇性。

一個看起來光鮮亮麗、幸福和諧的中產家庭,某個夜晚,一直是乖乖女並且成績優秀的大女兒突然跳樓自殺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無法接受現實的母親一心想找出女兒自殺的真相,然而在整理女兒遺物(一本小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正是逼死親生女兒的兇手。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母親在房間中安裝監視器

這個故事很像另一版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女孩在自己的小說中宣洩家庭、母親的管束帶給她的心理創傷,並在完成之後選擇了自殺。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片中有一段自殺女孩的獨白——

“有時候也會感謝媽媽,痛苦的成長記憶讓我擁有寫作的能量。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才華,只是被痛苦選上,被寫作選上了而已。”

《茉莉的最後一天》為我們塑造了這樣一個母親:為了孩子放棄事業,為了維持家庭體面、身份優勢而逼迫兩個女兒成為成績最優秀的人。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強行地把個人意志強加到子女身上,全然不顧她們的自我價值。

其實這也是整部劇裡的媽媽形象的一個共通點。

所謂的為子女的付出,一定程度上是在藉助子女實現自己的心願、達成未竟的目標而已。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所以,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第四個故事《孔雀》以及最後一個故事《必須過動》,前一個偏奇幻喜劇,後一個走的則是反烏托邦的科幻路線。

如果說《你的孩子》是臺版《黑鏡》,那麼最後一集確實比較貼近。

它虛構了一個以孩子的考試成績來劃分階層、等級、貧富的未來。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整個故事在視覺上以冷冷的白色調為主,並且同樣有一個為了讓孩子獲得好成績而不惜一切的母親形象。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因為這一集的故事是小萬最喜歡的,同時有一個意外的反轉,所以暫不劇透過多信息。

至於《孔雀》,講述了一個貧寒家庭中的女孩與會說話的孔雀通過互相交換一樣東西來求得好成績的奇幻故事。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女孩如願以償,但也感受到了身體的異樣,直到最後,女孩發現自己的身體正在變成一隻孔雀……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不論五個故事多麼開腦洞、多麼離奇莫測,但它們所傳達的主題其實是人人心裡自知的。

無需過多的解釋和評論,因為這都是真實發生在身邊的現實,是你我都曾有過的切身經歷。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它用考試、分數這些最日常的東西精準地戳中了國人親子關係的痛點,把最親密的家庭關係深深剖開,以愛的名義解構了愛,引人反思。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就像剛開始提到的紀伯倫的詩所強調的: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兒女,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嚯,臺劇現在都這麼神了


雖然劇集本身還有著種種不足,比如節奏拖沓、人物關係(母子/母女)重複、科幻設定略尬等,但整體上仍與我們所熟悉的傳統臺灣電視劇劃開了鮮明的界限。

假如你對臺劇的記憶還停留在古裝劇、偶像劇的話,這部劇倒是可以改變你的固有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