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Noodles天下的影虫,都从蚀蛀全世界的电影开始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即便中学毕业多年,仍会时常在夜里梦到考试时的种种焦灼情景。

比如记不起某道公式、解不出考卷上的数学题等等。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可见,自我们小小年纪便开启的十几年应试教育实在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而类似于上面那样的“噩梦”,应该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成长阴影吧(学霸除外)。

我们可以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少男少女紧张备考场景的再现,但更多的是将考试作为校园青春岁月里的一个元素。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要么简单地停于视觉上的展示,要么出于叙事的考虑,把考试节点作为青春故事(励志/怀旧/伤感)里的一道门槛、一个难关。

但关于我们人人都有着切身体验的“考试”,难道仅仅只有这些外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表达么?

小万最近刚刚刷完的一部台剧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这部剧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片名出自纪伯伦的同名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

却并不属于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小说,是由Netflix与台湾公共电视合作的独立单元剧

共10集,每2集组成一个单元讲述一个故事。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婴儿、母亲、枷锁

五个故事分别为《妈妈的遥控器》《猫的孩子》《茉莉的最后一天》《孔雀》《必须过动》。

之所以说它不同,是因为这套剧集没有继续抓着校园、青春这些老梗与陈旧桥段。

而是另辟角度,深入挖掘应试教育体系下紧张的亲子关系

、孩子及家长的心理扭曲单一价值观的危害。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形式上,它大胆地把教育题材拍成了悬疑/科幻/奇幻故事集,现实与超现实结合,不乏观赏性。

剧集开播一个月至今,豆瓣的评分一直稳定在8.2,好评一片。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也因为开脑洞的科幻和奇幻设定、令人警醒的现实寓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又被赞为台版《黑镜》。

其实,称不称得上是台版《黑镜》并不重要,毕竟东方世界的国情和欧美世界有着很大区别。

小万看重的,是它能不能真正揭示身边的现实问题并引发心理共感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妈妈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理解呢?”

“这么辛苦地供你读书,你怎么就不上进呢?”

类似的话,相信太多人在上学时都曾被家人唠叨过。

妈妈,恰恰是孩子受教育过程中那个最苦口婆心的角色。

《你的孩子》中的5个单元里也都有一个这样的妈妈,但已经远远不是苦口婆心,而是放大了她们的极端和扭曲。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带有软科幻色彩。

国中即将毕业的男孩纪培伟为了参加毕业旅行而伪造了成绩单上的学校公章。

单亲妈妈发现儿子造假后,用神秘人给的一只遥控器进行时空倒流,试图借此让儿子自己矫正错误。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然而,男孩并没有沿着妈妈预想的轨道进行改变,于是妈妈便一直用遥控器操纵着时空。

“我不是都给过你三次机会了么,你还没学会教训。如果你再不修正这个错误,你的人生会永远卡在这一天。”

面对无比困惑并且痛苦的儿子,妈妈冰冷地说出了这段话。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有了遥控器的母亲继续安排儿子上辅导班,一堂课学不会便再上一堂,无限循环直到成绩提高超越其他孩子。

这种逼迫与囚禁最终导致了儿子的发疯,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反抗母亲——每循环一天,他就自杀一次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原本的爱变成了无底的恨,令人唏嘘。

第二个故事《猫的孩子》兼有悬疑、科幻,甚至恐怖片的特征。

故事前段是常规的家庭与校园情节,一个成绩差、个性软弱的中学生阿衍与含辛茹苦的母亲(也是单亲家庭)一起生活。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脾气暴躁的母亲奉行棍棒教育,用尽方法想让儿子考个满级分,但儿子始终达不到。

“妈妈付出那么多,你可不可以加把劲?”

整日处在母亲高压下的儿子越发变得敏感脆弱。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故事后段,阿衍的一位奇怪的女同学引导他进入一个平行世界

在那里,女同学可以通过殴打最后一名的学生而在现实中拿到第一名的成绩;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而阿衍的方式,则是杀猫。他每虐杀一只猫,便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这种设计虽然听起来显得尴尬,但导演确实通过这样戏剧性的、变态的情境凸显出了男孩在家庭高压下滋生出的恐怖和暴力一面。

《猫的孩子》除了教育话题以外,也探讨了家庭暴力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比如母亲对儿子持续不断的言语暴力是来自于丈夫的家暴和离弃,继而备受压抑的儿子又将心中的暴力外泄,形成一个循环。

第三个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最具悲剧性。

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幸福和谐的中产家庭,某个夜晚,一直是乖乖女并且成绩优秀的大女儿突然跳楼自杀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无法接受现实的母亲一心想找出女儿自杀的真相,然而在整理女儿遗物(一本小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正是逼死亲生女儿的凶手。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母亲在房间中安装监视器

这个故事很像另一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女孩在自己的小说中宣泄家庭、母亲的管束带给她的心理创伤,并在完成之后选择了自杀。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片中有一段自杀女孩的独白——

“有时候也会感谢妈妈,痛苦的成长记忆让我拥有写作的能量。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华,只是被痛苦选上,被写作选上了而已。”

《茉莉的最后一天》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放弃事业,为了维持家庭体面、身份优势而逼迫两个女儿成为成绩最优秀的人。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强行地把个人意志强加到子女身上,全然不顾她们的自我价值。

其实这也是整部剧里的妈妈形象的一个共通点。

所谓的为子女的付出,一定程度上是在借助子女实现自己的心愿、达成未竟的目标而已。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所以,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第四个故事《孔雀》以及最后一个故事《必须过动》,前一个偏奇幻喜剧,后一个走的则是反乌托邦的科幻路线。

如果说《你的孩子》是台版《黑镜》,那么最后一集确实比较贴近。

它虚构了一个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来划分阶层、等级、贫富的未来。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整个故事在视觉上以冷冷的白色调为主,并且同样有一个为了让孩子获得好成绩而不惜一切的母亲形象。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因为这一集的故事是小万最喜欢的,同时有一个意外的反转,所以暂不剧透过多信息。

至于《孔雀》,讲述了一个贫寒家庭中的女孩与会说话的孔雀通过互相交换一样东西来求得好成绩的奇幻故事。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女孩如愿以偿,但也感受到了身体的异样,直到最后,女孩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成一只孔雀……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不论五个故事多么开脑洞、多么离奇莫测,但它们所传达的主题其实是人人心里自知的。

无需过多的解释和评论,因为这都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现实,是你我都曾有过的切身经历。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它用考试、分数这些最日常的东西精准地戳中了国人亲子关系的痛点,把最亲密的家庭关系深深剖开,以爱的名义解构了爱,引人反思。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就像刚开始提到的纪伯伦的诗所强调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儿女,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嚯,台剧现在都这么神了


虽然剧集本身还有着种种不足,比如节奏拖沓、人物关系(母子/母女)重复、科幻设定略尬等,但整体上仍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台湾电视剧划开了鲜明的界限。

假如你对台剧的记忆还停留在古装剧、偶像剧的话,这部剧倒是可以改变你的固有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