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農村的人不願意回家種地?

吳昆明123------


作為流轉土地經營生態農場的農場主,我親身經歷和體驗到農民的不容易和他們的奉獻與價值。

2014年春,為了DIY安全美味的食品,我流轉了靠近成都龍泉湖邊的200多畝土地。

身為城裡人,一進鄉村,看到了農村在生活,工作,教育,醫療,信息等方方面面不便利,不均等。因為種種不便與落後,大量土地荒蕪閒置,村裡剩下的多是老人,婦女,兒童。

在近5年的時間裡,農業的特點――投資大,見效慢,自然風險高,技術要求高,市場銷售難――帶給我種種磨難。特別是14年夏的一場50年不遇的大洪水讓農作物大減產;18年初霜凍讓成熟中的柑橘受災。

這5年以來,為了農場,我流汗,流淚,白了頭髮;頂風,冒雨,累了身心。更別說單家獨戶的農民,受限於自身力量和經營規模,往往更是十倍付出也難有滿意的收入和回報。

但難得的是,我們農場“自然農法,陽光生長”的理念不僅團結到了留守在村裡的社員,也讓外出打工的壯勞力加入我們。

5年的時間裡,社員們日復一日艱辛努力,精心呵護。天道酬勤,勞動創造奇蹟:農場從無到有。如今200畝土地上,幼苗成為大樹,鮮花朵朵,碩果累累,魚稻共生,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創造出這一片希望的田野的勞動者們,你們辛苦啦。衷心地向天底下辛勤耕耘的勞動者們致謝,致敬!











操心牧羊犬


當前,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鎮,到沿海城市務工,造成大量的農田,耕地荒蕪。農民不願意回家種地,是因為落後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家進行農業生產收入低下,無法維持生濟有關。


改革開放的浪潮把上億的農民工席捲到大中沿海城市務工,我國從傳統農業大國演變到今天農業進口大國。

2017年我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1258.56億美元,同比增加12.81%,出口金額為755.32億美元,比同期增加3.49%,農產品淨進503.24億美元。

我國農產進口的增速與總額進一步擴大,與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外出沿海城市務工,家裡只剩下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土地無人耕種,致使大量耕地與農田打荒的局面分不開。




如何破解這個困局?

黨的十九大規劃了新時代“三農”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發展指明瞭方向。


2017年、2018年楚臺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聚焦三農,關注土地流轉問題。


土地流轉不是收繳農民的經營權,是讓農民把手中閒置的土體流轉出來給自身創收。

2018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在土地流轉中要依法保護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允許農民以地入股或加入合作社,保證農民的收入不減少。”

當前大部分的省份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的確權工作已經完成。



在一部分地區開始了土地流轉的試點工作,就是農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用入股的方式由村級統一管理,招商他人來經營本屬於你的土地,然後農民分紅利。你的家鄉開始了嗎?


小粟子看世界


來我給你算筆賬,我們家有四畝地,一畝半種麥子(麥子裡套種藥材),兩畝種玉米,還有半畝種藥材(隔年收的)。

先說農活,除了過年期間,還有天陰下雨,其他時間全面都有活幹,莊稼種下去要是不管,那基本就沒收成。哪來那麼多的活,沒種過地你不會懂,從大的流程介紹一些,平地,上肥,種植,灌溉,除草,施肥,收割,碾場,翻地。這只是小麥的一些基本農活,還有其他的玉米藥材之類的,只算除草一年要除不下五次,一茬除完,一茬又長起來了。沒法詳細列舉,因為太多了。

算一算收入,種小麥能保證住一年的口糧,玉米收了一般要家裡養豬養牛做飼料,也可以賣掉,能賣三四千塊,藥材賣掉,能賣三四千。僅種莊稼就這些收入,你還不能算種子,農藥化肥的投入,至少也得一千塊吧。養豬養羊好一點還能再收入兩三千塊。這樣算下來一年經手的現金也就一萬多。請問,這點收入能活下去嗎?

這些錢家裡的日常開支都很難維持。有什麼開支?吃穿用,水電費電話費,人情世故份子錢,醫療保險,養老保險。

所以怎麼辦,老人在家看小孩務農,年輕人出去打電工補貼家用。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不願意回家種地,而是不能!


甘肅記憶


為什麼有的農村人不願意回家種地

一瓶礦泉水要兩塊錢 今年的稻穀8月份湖北的稻穀收購價不到一元錢一斤 說是一元 但是要扣雜質 水份就剩8到9毛錢一斤了 現在肥料農藥種子都漲價了 除了種糧大戶 和各種領導有關係的有各種補貼 優惠 沒關係 單打獨鬥的小老百姓忙活了半年 扣掉各種費用 所剩無幾 剛剛夠溫飽

只要年輕的勤快的男男女女 在外打工最少也是2千塊一個月 不要說去工廠上班 也是3千+

話說回來 不是沒辦法 誰願意背井離鄉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賺錢 誰不想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 這不是沒辦法嗎

不過 以後會慢慢好起來的吧


悠然之夏末


農村年輕人不僅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主力軍。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逐步加快和新一代農民就業技能的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村裡的大部分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而是選擇長期外出打工。

第一,外出打工收入大大高於在農村種地獲得的收入。長期以來,農民收入水平處於一種較低的水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老一代農民就選擇外出務工,並有效的提高了農村家庭收入,使得廣大農村家庭的生活解決了溫飽問題。從那時開始,農民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出打工一個月的收入甚至都比種一年地的收入還要高很多。進入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也主要是因為外出務工收入水平大大高於種地的收入。有關數據表明,農民外出打工每個月工資已經達到3500元以上,有的農民工資還要更高,這有效的提高了農村家庭收入水平,而一畝土地種植一年的收入還不到1000元,所以農村年輕人更願意選擇外出打工,也不願意堅守在農村種地。

第二,農村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基本不會種地。目前的農村年輕人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農民。一方面,上世紀80年代90年初,農村勞動力還不能自由流動,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農民。因此,農業生產工作主要有父母承擔,80後、90後還不會進行農業生產。後來到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很多農村年輕人幾乎沒有參加過農業生產活動,所以他們也不懂農業生產規律,或者是沒有能力進行農業生產工作。因此,目前的農村年輕人都不願意堅守在農村種地,而是選擇在外打工。

第三,農業生產不需要大量的農村年輕人。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逐步普及,農業生產、管理都走上了機械化、網絡化的手段,這就導致農業生產活動不再需要大量的高強度勞動。農業生產的播種、管理等環節有老年農民就可以完成。因此,農村年輕人不願堅守農村,種植土地。

第四,農村年輕人都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一方面是新一代的農村年輕人受到了比老一代農民更好的教育水平,他們從小讀書,有的考上了大學,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畢業後又在城市定居生活。另一方面是沒有考上大學或是很早就退學的農村年輕人,大多數是不讀書後學習了一項技能,比如電氣焊、修車行、裁縫等,並且可以通過這份職業獲得穩定的收入,所以他們也不願意從事三農生產活動。

大家有更好的建議請在下方評論留言…謝謝!


鄂F俊林


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只有農民才有權回答這個問題。現如今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賣不上價,糧食價格越來越低,而化肥價格卻越來越高。粗略估算一下,如果一年種玉米和小麥,純收入只是賺了一個玉米錢,可我們這玉米價不到一塊,平均一畝地就算產1千斤,如果沒有承包土地,僅是集體分的,按一家四口人算,再按我國人均土地1.5畝算,也就是6畝地的收入還不到6000元錢,這還不算投工。可在外打工,按月平均工資2000元算,還管飯,一年到頭可拿到24000元。這樣年輕人誰還願意種地。再說種地還嫌曬太陽。


堅持_2560869


說下我的經驗,因為現在種地無利可圖,最近兩年種的玉米和小麥的,天不順意,老是乾旱,就拿今年來說,種玉米的時候澆了幾次地,快成熟的時候下雨刮大風,全部倒掉了,都不能用機器收,去地裡面一個一個掰的,棒子又小又賴,嚴重減產,保本都難。十月一種的小麥,一個月沒有下雨,好多沒有發芽,抗旱了兩次,一畝地一次50元錢,不算人工。

現在農村的土地被一些種植戶承包走了,每畝地500-1000元不等,不種地還能出去打工掙錢,在家種地已經難以存活,只有一些老輩的人,喜歡種地的還在堅持著。

土地承包者在我們這種植的菊花,菸葉,紅薯,周圍的村民還能去打點零工。



三農電商豫見美食


以前農民要出去打工的話就業機會不多 會在家種點地維持生活 現在社會經濟發展快速 外面就業機會很多 比在家種地強多了 從這點來看 哪裡掙錢哪裡就有農民 所以以後振興鄉村 發展農村發展農業會吸引一批返鄉就業的人們 希望當地政府有作為 把好的政策真正的讓農民收益


農業溫室科技有限公司


算下各種農資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一年下來基本上掙不了多少,還不講天災人禍。農民辛辛苦苦幹一年累死累活的還不如別人過得好。不願種地而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最起碼打工的錢那是純收入,也沒種地那麼辛苦。所以多數農民都選擇出門打工,而剩下老弱病殘的出不了門,只有守著那一畝三分地艱難地活著。


金林631


1.這一代人父母的教育,希望兒女能過得更好,不希望像爸媽那輩人去過種田的苦日子,努力讓子女多讀書 ,然後去大城市發展。

2.即使沒繼續讀書的人,也跟著城市發展的需要進入大城市打拼,因為大城市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能掙到比在農村種地更高的收入。

3.農村的種田還是靠刀耕火種,生產效率低。不能機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

4.觀念的問題,會覺得種田沒什麼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