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农村的人不愿意回家种地?

吴昆明123------


作为流转土地经营生态农场的农场主,我亲身经历和体验到农民的不容易和他们的奉献与价值。

2014年春,为了DIY安全美味的食品,我流转了靠近成都龙泉湖边的200多亩土地。

身为城里人,一进乡村,看到了农村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信息等方方面面不便利,不均等。因为种种不便与落后,大量土地荒芜闲置,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

在近5年的时间里,农业的特点――投资大,见效慢,自然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市场销售难――带给我种种磨难。特别是14年夏的一场50年不遇的大洪水让农作物大减产;18年初霜冻让成熟中的柑橘受灾。

这5年以来,为了农场,我流汗,流泪,白了头发;顶风,冒雨,累了身心。更别说单家独户的农民,受限于自身力量和经营规模,往往更是十倍付出也难有满意的收入和回报。

但难得的是,我们农场“自然农法,阳光生长”的理念不仅团结到了留守在村里的社员,也让外出打工的壮劳力加入我们。

5年的时间里,社员们日复一日艰辛努力,精心呵护。天道酬勤,劳动创造奇迹:农场从无到有。如今200亩土地上,幼苗成为大树,鲜花朵朵,硕果累累,鱼稻共生,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创造出这一片希望的田野的劳动者们,你们辛苦啦。衷心地向天底下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致谢,致敬!











操心牧羊犬


当前,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到沿海城市务工,造成大量的农田,耕地荒芜。农民不愿意回家种地,是因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家进行农业生产收入低下,无法维持生济有关。


改革开放的浪潮把上亿的农民工席卷到大中沿海城市务工,我国从传统农业大国演变到今天农业进口大国。

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金额为1258.56亿美元,同比增加12.81%,出口金额为755.32亿美元,比同期增加3.49%,农产品净进503.24亿美元。

我国农产进口的增速与总额进一步扩大,与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外出沿海城市务工,家里只剩下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土地无人耕种,致使大量耕地与农田打荒的局面分不开。




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2018年楚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关注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不是收缴农民的经营权,是让农民把手中闲置的土体流转出来给自身创收。

2018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土地流转中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允许农民以地入股或加入合作社,保证农民的收入不减少。”

当前大部分的省份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确权工作已经完成。



在一部分地区开始了土地流转的试点工作,就是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用入股的方式由村级统一管理,招商他人来经营本属于你的土地,然后农民分红利。你的家乡开始了吗?


小粟子看世界


来我给你算笔账,我们家有四亩地,一亩半种麦子(麦子里套种药材),两亩种玉米,还有半亩种药材(隔年收的)。

先说农活,除了过年期间,还有天阴下雨,其他时间全面都有活干,庄稼种下去要是不管,那基本就没收成。哪来那么多的活,没种过地你不会懂,从大的流程介绍一些,平地,上肥,种植,灌溉,除草,施肥,收割,碾场,翻地。这只是小麦的一些基本农活,还有其他的玉米药材之类的,只算除草一年要除不下五次,一茬除完,一茬又长起来了。没法详细列举,因为太多了。

算一算收入,种小麦能保证住一年的口粮,玉米收了一般要家里养猪养牛做饲料,也可以卖掉,能卖三四千块,药材卖掉,能卖三四千。仅种庄稼就这些收入,你还不能算种子,农药化肥的投入,至少也得一千块吧。养猪养羊好一点还能再收入两三千块。这样算下来一年经手的现金也就一万多。请问,这点收入能活下去吗?

这些钱家里的日常开支都很难维持。有什么开支?吃穿用,水电费电话费,人情世故份子钱,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所以怎么办,老人在家看小孩务农,年轻人出去打电工补贴家用。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回家种地,而是不能!


甘肃记忆


为什么有的农村人不愿意回家种地

一瓶矿泉水要两块钱 今年的稻谷8月份湖北的稻谷收购价不到一元钱一斤 说是一元 但是要扣杂质 水份就剩8到9毛钱一斤了 现在肥料农药种子都涨价了 除了种粮大户 和各种领导有关系的有各种补贴 优惠 没关系 单打独斗的小老百姓忙活了半年 扣掉各种费用 所剩无几 刚刚够温饱

只要年轻的勤快的男男女女 在外打工最少也是2千块一个月 不要说去工厂上班 也是3千+

话说回来 不是没办法 谁愿意背井离乡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赚钱 谁不想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 这不是没办法吗

不过 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吧


悠然之夏末


农村年轻人不仅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力军。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和新一代农民就业技能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而是选择长期外出打工。

第一,外出打工收入大大高于在农村种地获得的收入。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老一代农民就选择外出务工,并有效的提高了农村家庭收入,使得广大农村家庭的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从那时开始,农民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甚至都比种一年地的收入还要高很多。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也主要是因为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大大高于种地的收入。有关数据表明,农民外出打工每个月工资已经达到3500元以上,有的农民工资还要更高,这有效的提高了农村家庭收入水平,而一亩土地种植一年的收入还不到1000元,所以农村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坚守在农村种地。

第二,农村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基本不会种地。目前的农村年轻人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90年初,农村劳动力还不能自由流动,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因此,农业生产工作主要有父母承担,80后、90后还不会进行农业生产。后来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很多农村年轻人几乎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活动,所以他们也不懂农业生产规律,或者是没有能力进行农业生产工作。因此,目前的农村年轻人都不愿意坚守在农村种地,而是选择在外打工。

第三,农业生产不需要大量的农村年轻人。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普及,农业生产、管理都走上了机械化、网络化的手段,这就导致农业生产活动不再需要大量的高强度劳动。农业生产的播种、管理等环节有老年农民就可以完成。因此,农村年轻人不愿坚守农村,种植土地。

第四,农村年轻人都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是新一代的农村年轻人受到了比老一代农民更好的教育水平,他们从小读书,有的考上了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毕业后又在城市定居生活。另一方面是没有考上大学或是很早就退学的农村年轻人,大多数是不读书后学习了一项技能,比如电气焊、修车行、裁缝等,并且可以通过这份职业获得稳定的收入,所以他们也不愿意从事三农生产活动。

大家有更好的建议请在下方评论留言…谢谢!


鄂F俊林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只有农民才有权回答这个问题。现如今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卖不上价,粮食价格越来越低,而化肥价格却越来越高。粗略估算一下,如果一年种玉米和小麦,纯收入只是赚了一个玉米钱,可我们这玉米价不到一块,平均一亩地就算产1千斤,如果没有承包土地,仅是集体分的,按一家四口人算,再按我国人均土地1.5亩算,也就是6亩地的收入还不到6000元钱,这还不算投工。可在外打工,按月平均工资2000元算,还管饭,一年到头可拿到24000元。这样年轻人谁还愿意种地。再说种地还嫌晒太阳。


坚持_2560869


说下我的经验,因为现在种地无利可图,最近两年种的玉米和小麦的,天不顺意,老是干旱,就拿今年来说,种玉米的时候浇了几次地,快成熟的时候下雨刮大风,全部倒掉了,都不能用机器收,去地里面一个一个掰的,棒子又小又赖,严重减产,保本都难。十月一种的小麦,一个月没有下雨,好多没有发芽,抗旱了两次,一亩地一次50元钱,不算人工。

现在农村的土地被一些种植户承包走了,每亩地500-1000元不等,不种地还能出去打工挣钱,在家种地已经难以存活,只有一些老辈的人,喜欢种地的还在坚持着。

土地承包者在我们这种植的菊花,烟叶,红薯,周围的村民还能去打点零工。



三农电商豫见美食


以前农民要出去打工的话就业机会不多 会在家种点地维持生活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快速 外面就业机会很多 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从这点来看 哪里挣钱哪里就有农民 所以以后振兴乡村 发展农村发展农业会吸引一批返乡就业的人们 希望当地政府有作为 把好的政策真正的让农民收益


农业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算下各种农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一年下来基本上挣不了多少,还不讲天灾人祸。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累死累活的还不如别人过得好。不愿种地而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最起码打工的钱那是纯收入,也没种地那么辛苦。所以多数农民都选择出门打工,而剩下老弱病残的出不了门,只有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艰难地活着。


金林631


1.这一代人父母的教育,希望儿女能过得更好,不希望像爸妈那辈人去过种田的苦日子,努力让子女多读书 ,然后去大城市发展。

2.即使没继续读书的人,也跟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进入大城市打拼,因为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挣到比在农村种地更高的收入。

3.农村的种田还是靠刀耕火种,生产效率低。不能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

4.观念的问题,会觉得种田没什么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