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你有哪些好習慣?

柳侍墨


還是先看幾張片子吧。

這幾張照片是我前兩天在頤和園拍攝的,最近這幾天的回答中也用過,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臺也都發過,通過閱讀量的數據顯示,應該至少6萬人看過了。

這幾張照片右側部分是數據信息,3024X4032,每一張照片的像素數量都是一樣的,說明這些照片都是沒經過任何裁切的原始尺寸。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我要說的這個習慣了,它就是構圖的嚴謹。

不過這裡說的嚴謹並不是說嚴格按照什麼三分法、對角線法、黃金螺旋線法等構圖法則去安排畫面中的元素。我的原則就是看著舒服,怎麼舒服怎麼拍。

但是為了這個舒服,拍攝的時候就不能舒服了,機位的高低和角度有一點偏差,結果都不會這麼舒服。

所以說,想要拍好照片,就得多一些思考,少一點隨意。尤其是今天的這類題材,作品中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更多的表達就是形式上的美感。畫面中各種幾何形狀、線條和色彩之間的關係,怎麼樣呈現才更具有美感。

多一些思考,少一點隨意。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


手機攝影手冊


要說有什麼好的習慣嘛,不知道好不好:

一是不怕吃苦受累。無限風光在險峰,蜀山之王雄姿,就是在子梅埡口拍攝的;


二是不怕風餐露宿。頂著烈日、冒著風雨拍攝照片,這就在風雨中拍攝的雅州廊橋;
三是不怕烈日當空。三伏天,正午時分,拍下了雅安周公山飄過的雲朵;

四是不怕熬更守夜。為了拍攝蘆山縣大地震後的夜色美景,獨自一人在佛圖山上守候數小時,等待光影美妙的時刻;

五是不怕起早貪黑。為了拍攝霧鎖青衣江,一大早守候數小時,終見海市蜃樓;

六是不怕披荊斬棘。在有刺的樹叢中,尋得一株含苞待放,定格下來慢慢欣賞!


昌斌視覺


攝影師的8個好習慣。

1要多看圖片。提高審美,眼高才能手高。眼低。拍出來的東西永遠是low的

推薦幾個手機看圖軟件instagram cnu 國家地理。500x 這些app有很多優秀攝影師作品。各個方面題材都有

2然後就是多拍 熟悉自己手中的相機操作。

3學習ps修圖。完善自己作品,會後期對前期拍攝幫助很大

4偶爾參加各種攝影比賽。可以提升自己對攝影的興趣 。

5學習繪畫 對攝影的幫助 就像男人健身練腿一樣,會增強攝影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包括審美。

6拍完記得馬上備份數據 不然格式化之後找回圖片非常麻煩且昂貴。

7多加優秀的攝影師 ,交流學習 虛心請教

8多看電影 很多優秀的電影用光構圖都是非常棒的 很多值得借鑑學習。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最後分享一組燈光布光圖。



攝影師董明


機不離手 隨時準備按下快門




開著小G去旅行


和攝影打交道也有好幾年了,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整理一下自己有什麼好習慣,就藉著你這個問題整理一下吧,這些也不知道好不好,我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說得對的願與君共勉,互相進步;不對的請多多包涵。

第一嘛,我覺得出門必帶照相機,這算是一個好習慣了,當然了你要是想偷懶,用手機也是個好辦法呀。

手機嘛誰都會帶,但是對於攝影師來說不要只是把它看做是可以拍照的電話,而是要把它看做是可以打電話的照相機,這是很重要的意識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時時刻刻提醒你照相機就在褲兜裡,拿起來就可以拍照了。很多人拿手機其實並不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也是一臺照相機,我想這就是攝影師和一般人的區別吧。剩下的就是要一雙犀利的眼,隨時能蒐羅到你想要的場景,接下來就是取機器要迅速了,這就下面要說的第二條。



第二嘛,接著上面的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攝影更為如此,這個時候要練好一招功夫,就是“人機合一”。

這招功夫說難不難,說容易不是很容易。不難在什麼地方嘞?回答是:這是一門技術,是技術就可能學得會。不容易在什麼地方嘞?那就是要勤學苦練,多拍,多想,多研讀“說明書”(網上的老師都這麼教初學者的,我這個人嘛又笨又懶,所以說我的說明書到現在還是新的)。我的訣竅是什麼呢,拿到照相機先拍,自動擋也是拍(誰說不用自動擋我跟誰急啊),只有拍著拍著你發覺不對勁了再去學,怎麼學?你不可能隨時帶本又厚又重的說明書啊,再說了那麼大一本你翻得到麼?別急,我有妙招——你不會“百度”一下啊?拿著個智能手機杵著浪費資源呢。就這樣,哪裡不懂點哪裡。人這種東西,叫你去看說明書,就是把它給背下來了又能怎麼樣,反正你也不知道怎麼用。要想實實在在的學進去,記得牢,必須就是你不懂的時候現學現賣,這樣保證你一學一個會,還記得死死的。急了才會生下記性——記性他媽是誰啊?是急了,哈哈哈哈,開個玩笑。

這不是說說明書就沒用了,還是要看呢,原則也是一樣,哪裡不懂翻哪裡,有些東西網上是沒有滴,說明書上都有。

第三嘛,多學點後期知識。

這個東西很多人很忌諱,我也搞不懂這是為什麼,有話要說的在留言區留言哦,我還真的想知道到底為了什麼。我就知道有人會提“新聞攝影”,那好吧,我沒幹過記者,至於這個問題我還是明白新聞照片在攝影裡面的“輕重緩急”的,他們說不後期那就不後期唄,這是原則,至於後來怎麼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有攝影師確實為此付出過代價。至於這第三條嘛有志於新聞攝影的小夥伴可以不用在意啊,就當我沒說過。




攝影后期是攝影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習學習總會對你前期的創作提供無形的思路,是無形的,我也說不清楚。

有了第三嘛就要有第四了,多學點與攝影有關的東西。

多看點與攝影有關的書籍(教程,雜誌,小說等等等等)、圖片以及視頻(教程,電影,電視劇等等等等),訣竅就是得空就去百度或者什麼360那些搜索引擎的搜索框裡輸入“攝影”倆字,出來什麼你就看什麼,反正你也沒事,我說的是得空嘛。

第五,多學點與攝影無關的東西。

對,再好好看看,我確認我沒有寫錯了,你也沒有看錯了,攝影是一門綜合類最強的藝術,音樂家、畫家、哲學家、詩人、士農工商都可以攝影,只是大家的作品都可能受到自身職業或者專業的影響,借一句古話結束我的這些不成文的習慣吧,“無既是有,有既是無”。再研究點佛啊道啊宗教那些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該說的不該說的我都已經和盤托出了,願能給你有所幫助。


阿彌陀佛

再見!


遊方者


我說一個很多攝影師和愛好者都容易忽略的問題吧。就是拍攝數據的備份。

喜歡攝影的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1. 堆棧、延時、高像素大片,拍攝大量的圖片,存儲硬盤不夠

  2. 一堆的存儲卡,經常忘記那個是滿的,那個是空的,那個是備份過的

  3. 攝影歸來,把照片統統導入硬盤,經常出現相互覆蓋的情況

  4. 圖片的查找,篩選都是問題,自己喜歡的照片總也找不到

  5. 照片的RAW,精修之後的大圖,網絡交流的小圖不知道如何分類

  6. 像素越來越高,存儲圖片越來越多,硬盤突然出問題,卻不敢送去微信

  7. 面對突然停止服務的網盤和蝸牛搬的下載,欲哭無淚

如何整理、篩選、處理、存儲、分享自己的攝影作品?

照片對攝影來說,是無價的。我的照片分為二種備份。一種是旅途中的,一種是回到工作室的正式備份。

路途中,我每天都會把數據備份到移動硬盤上,而且是雙備份。不要偷懶啊,每天都需要。

那回來之後,我們需要什麼方式來保證自己的數字資產安全?

一看到存儲設備的黑盒子和硬盤,你就不知道如何安裝,從而有了“恐懼心理”?其實並不難。可以像使用你的硬盤一樣使用NAS。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1cd00094f2f6791d099\

網際飛俠


攝影採風的四個好習慣:

一、做好功課。預先了解拍攝地和拍攝素材基本情況;初步確定創作類型、方向和可能需要的裝備器材,避免用時方恨少。

二、充分準備。檢查擦拭相機和其它裝備器材;為相機電池充滿電並帶足存儲卡;根據天氣狀況攜帶必要的防雨工具和生活必須品等。

三、細緻拍攝。堅持少而精原則。先觀察拍攝物和光照情況,再確定機位、拍攝角度和表現手法,習慣使用腳架和快門線,設置相機試拍獲取拍攝參數,然後對同一拍攝物的不同角度,用RAW格式分別拍攝遠、中、近三張片子,注意查看作品曝光是否正確,為後期調片打好基礎。

四、注意安全。堅持拍攝不走路,走路不拍攝的原則,防止發生失足摔傷和意外情況,確保人身安全。轉移拍攝地點前習慣清點並收納好裝備器材,防止丟三落四。


天田新異


一,看天氣預報,預估衣著、行走和光線。

二、蒐羅拍攝地前世今生、風土人情和所拍題材的有關介紹。

三、閉目靜思,天馬行空,醞釀、構思。

四、提前檢查、備好相機、電池、內存卡、三腳架等。

五、到達拍攝地,少扎堆,多觀察,找獵物,激發創作靈感。


牧野拍客


吃苦是第一要素,攝影中吃不好,睡不好,早起晚歸,好不容易回家了,還要久坐不動的修片。

有點空隙時間還得好好學習攝影知識。後期製作的知識。

出門攝影要做好攻略,看好天氣預報。要有好體力,確保爬山邁嶺的不要掉隊。


攝影師劉靈芝


機不離身,一級戰備。目如鷹隼,手疾眼快。心無旁騖,大腦飛轉。攝在攝外,當一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