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為什麼說教育孩子“不能吼”?

用戶54524066511


首先,家長們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吼”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帶給孩子的卻是一生的創痕。但是,人都是有情緒的,有時候真的是控制不住。不過,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對自己,對孩子都好!脾氣一旦氾濫,收都收不住,就變成暴力了。吼人成了一種習慣,自己也成了野獸!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現在的孩子,慢慢跟他溝通,他不聽,來硬的就聽了,不然他以為你傻,忽悠我們呢;

2 有時候知道不好,但是控制不了,慢慢修煉自己吧!

3 每次吼了又後悔;

4 有的時候也會對孩子吼叫,也會有體罰,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會和孩子來一次心靈對話……

5 還好,她還算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孩子,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以後一定會改正,受教了!

6 以後不會吼了,直接開打。

7 我也是從小被媽媽吼大的,所以自己多少都有影子,自己也意識到了,一定努力剋制,做個溫柔媽媽。


最後,說句心裡話:

俗話說,打個巴掌給顆糖豆。孩子懂事的時候充分表達對他的讚賞和愛,不聽話的時候,吼兩聲怎麼了,哪有那麼脆弱。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這麼多,停止溺愛吧!

我小時候都是被我媽打到大的,我沒做錯事都可能挨頓打,現在我心態可好了,也最心疼媽媽。

教育孩子的關鍵是多溝通,讓他知道你愛他,但決不慣著他。

結束語:專家的孩子,清華校長的孩子,不聽話,可能比普通家庭家的孩子打的更多!因為他是磚家家裡的孩子啊!


遊戲大咖王


我們常說“吼叫”是一種無用的情緒發洩,除了當事者的憤怒表達以外,對事情的順利進展並沒有任何幫助。尤其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當孩子的表現不好,或是違背了了自己的教育和規定時,很多家長就無法抑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咆哮怒吼,更有甚者還會動手,但是最後的結果並沒有就此向好的方向發展。

“吼叫”教育下的孩子,最後會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種,孩子變得拘束,甚至自閉

年齡小的孩子,思想並不成熟,對於家長的很多表達並不能很快的理解和接受,所以需要家長更有耐心的多次重複。

同樣的,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你的吼叫下要表達的教育意義,他可能只是會覺得你生氣了,討厭他,甚至不夠愛他,這種心理狀態下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內向,變得缺乏自信,甚至會引起其他嚴重的心理問題,像自閉等等都有可能。

第二種,孩子也變得暴躁易怒

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除了有先天因素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後天影響。如果你的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那麼家長就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事實上,大部分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吼叫過來的,所以,想讓孩子不再接著繼承這種不良性格,就停止你的吼叫吧。

孩子作為一個新鮮生命體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本來就是一無所知的,家長理所應當的應該有引導其人生的責任。可是當你衝他們吼叫的時候,其潛在的心態卻是“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但其實很多事情,往往不在他們的理解範疇,這就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指導才可以。

我從沒見過老鷹衝孩子大叫幾聲就能使它們學會飛翔的例子,一個有著良好教養的孩子也不是通過吼叫就可以教育出來的,很多時候教育的失敗,不是因為父母有一個頑劣的孩子,而在父母自身。


決勝網


我們很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有時候真是生氣,但吼完了呢,效果怎麼樣?你會發現,只不過是發洩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罷了。

但這種負面情緒,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害。已經有研究表明,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多數要麼膽小封閉,要麼脾氣暴躁

而且,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很弱,父母總是吼孩子,孩子只會認為父母不愛他,理解不了父母為什會發火。



在父母的潛意識中,去吼孩子,是認為孩子不該做錯的。可是,事實卻是,孩子的認知能力怎麼能和成人相比?成人都會常犯錯,更何況孩子?

我們父母要承擔的是教育引導的責任,而不是吼幾聲孩子了事。沒有父母的辛苦付出,就不要期待有一個懂事孩子。為了孩子成長,我們要學會控制我們的情緒。

我頭條上發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視頻,感興趣的我們可以一起交流討論。



名師育兒


大家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吧:“快點吃,都幾點了,上學晚了,吃頓飯像咽藥一樣;知道了,我這不快吃?;“你還犟嘴?說100遍你也不聽等等,有時你越是喊孩子越是像沒聽見一樣,你說氣人不氣人?

當然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懂事、學習好,關心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孩子就是油鹽不進,好說歹說就是不聽。於是,我們一氣之下就會吼孩子、罵孩子,可是時間一長,孩子真的變了,變得越罵越不聽話,甚至還學會了頂嘴。這或許是無數家長最煩心的事兒了。孩子為什麼越吼越不聽話?

第一,當我們第一次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可是大聲訓斥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習慣這些大強度的“刺激”,看似在聽你喊,其實早已習慣成自然,那真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就是不聽,有時孩子還會故意和你對著幹,你說東我偏西。甚至明明聽到你說話,他就是假裝沒聽到。久而久之,家長的威望已經當然我去存了,孩子就會我行我素,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越是能喊的家庭孩子的性格越是叛逆,而且輟學的孩子也偏多,犯錯誤的孩子更是比比皆是。

第二,家長每次都大聲的吼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因為左鄰右舍都知道,這個孩子很不聽話,時間一長孩子性格就會發生變化,變得孤僻怪異,吼很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

所以批評孩子時,父母要學會平復情緒、放下身段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時,恰恰暴露出了我們自身的缺點:一是對孩子犯的錯,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仗著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認錯誤;二是我們情緒控制能力很差,一個孩子就能把我們惹得大發雷霆。情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發其火的話,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既對父母充滿牴觸、逆反,對同齡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說,父母的情緒穩定,對孩子非常重要。三是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是耐心陪伴出來的,只有家長有好的耐心,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燭之光jy


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吼;孩子愛頂嘴,吼;孩子調皮貪玩,吼。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嗎?如果教育孩子只靠吼,那麼效果肯定很差。育兒路上,吼孩子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也許能夠一時有效,但長久以來,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卻是很大。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點:

1.吼孩子只是一時有效

當你吼孩子時,孩子可能會被嚇哭,也可能會順從你,但次數多了,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時注意力都是遊離的,孩子根本就沒聽進去。所以說,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2.孩子會變得內向,缺乏自信

對孩子吼多了,會給孩子造成恐懼心裡,越恐懼越做不好事,孩子慢慢會變得膽小怕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


3.孩子會變得暴躁易怒,成為下一個你

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經常被孩子惹得大發雷霆。而情緒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吼孩子,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如果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那麼家長就要反省自己的育兒模式了。事實上,大多數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就是這麼被對待的。所以,不想讓孩子繼續繼承這種不良的性格,就不要再對孩子吼叫了。

吼孩子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這時父母應該深呼吸,讓自己淡定,或者去洗把臉保持冷靜,和孩子好好溝通,慢慢疏導,對症下藥,更容易教育好孩子。


育兒媽媽快樂寶寶


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你們看看就知道了!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我麻麻就是愛衝孩子吼的類型,小時候做錯事經常被打,還沒等我解釋,就被吼一頓,我要是說話,就說我頂嘴等等,心裡陰影面積真是一大塊啊!幸虧我爸爸不是這樣的,否則,我要瘋了,真的。



一、長期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崩潰,“嘴上服氣心裡不服氣”,容易產生叛逆等思想,有時候我都怕看見我麻麻,敢怒不敢言,不但聽不進去 吼 的時候說的話,還會物極必反,對著幹的心理就是由此產生,還會產生自卑膽小的心理,心理脆弱,人們常說的玻璃心,經不起挫折。性格暴躁。當然,我還好,你們不用擔心,我還有救哈。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沒當成榜樣當成反面教材那就不好了,我就有我麻麻身上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這個性格脾氣,怎麼辦,得改啊,不能明知故犯,你說是不是。我現在也常常說我麻麻,你看你小時候把我嚇成啥樣的,到現在還是愛哭鬼,當然我也會講給她聽,這樣吼孩子會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她有時候也會不好意思。

你們肯定都聽過這句話:“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比如,玩手機,你讓你家孩子去做作業,你在旁邊玩手機,打遊戲,你覺得你家孩子會服氣嗎?憑什麼你能我不能。對啊,憑什麼你自己不做卻要求我去做?




所以,你們看看,教育孩子還能“吼”嗎?絕對不能啊!!!教育是門學問,你可以做的不夠好,但必須要努力學習,和孩子一起進步才行,傾聽、交流、引導,不要大聲對孩子吼叫,從這一刻做起。


END…

原創作者:小草青青呀,一個字一個字碼起來的文章,喜歡不妨點個贊支持一下,關注我一起討論育兒知識,分享育兒故事。歡迎評論轉發!!感謝所有讀者朋友~


萌寶媽咪育兒


把吼的方式改變為用一種堅定而溫和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一定會事半功倍。

清華校長為什麼說教育孩子不能吼?答案很簡單,就是吼不但完全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適得其反。人與人的溝通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和同事朋友都可以和顏悅色的談話為什麼和自己最親密的孩子不能和顏悅色,而非得用吼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

第一方面,我想先談一下,當你吼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反應是什麼。我是一個五歲男孩的媽媽。男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都很調皮。有的時候,在我比較疲憊的時候,我也會壓不住脾氣。當我忍不住和他大吼大叫的時候,兒子每次都會問我:媽媽,你這麼生氣?是不要我了嗎?看著他委屈的小臉兒,我一下子就不再吼了。當你冷靜下來,事後想一想。孩子當時最關注的就是你是不是生氣了,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他沒有時間去想我到底哪件事情做錯了,我應該怎麼辦?所以說對於本事件的解決,一點用處也沒有。



第二方面我想表達的是,和孩子溝通的態度要堅定而溫和。堅定而溫和這個詞是孩子正面管教,最流行的一種說法,也確實是最有效的一種說法,自從我專注幼兒教育以來,學習了蒙泰利梭教育,國外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推崇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你要堅持堅定的表述對於這件事情,應該用哪些正確的方法來處理。因為孩子的判斷力還不夠,你需要反覆的重複,給他灌輸一種正確的思想理念。而灌輸,不是一味的強行的要求需要他能正確的理解。

最後,奉勸脾氣不好的寶媽們,千萬不要再吼孩子了,因為你吼完孩子以後一定是後悔的。
你好,我是澈媽,專注於育兒安全和教育,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頭條公眾號:“澈媽教育”,我們可以一起探討如何育兒,如何教育,讓我們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澈媽教育


對小孩子“吼叫”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對你所說的事情都非常無感,而且對孩子性格形成不良影響。

吼叫溝通的不良影響

一般家長在需要孩子做點什麼都喜歡不斷催促,催促不行就開始吼叫,有些情況還會打罵,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溝通、教育方式。

1、父母“吼叫”代表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你說的話再孩子面前都會“失靈”。是不是實操會覺得孩子把自己的話當作耳邊風?這都是由於平常自己催促、發脾氣多造成的。

2、父母“吼叫”代表焦急和憤怒,偶偶一次兩次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經常發生。不僅無法讓孩子聽進自己的話,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急躁沒有耐心,另外吼叫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內向。小孩子早期形成的性格大部分都是來自父母的影響。

如何更有效與孩子溝通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首席得形成有效的溝通方式,否則父母說什麼都沒有作用。這就得從小與孩子形成一定的原則。最重要的是兩項原則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和說話算數,可以從日常小事情做起。

1、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

這點對於養成孩子好習慣非常重要。比如到了晚上九點十點鐘必須睡覺,那麼到點了就得關掉燈光躺下睡覺,開始可能會這一樣那樣鬧,但是隻要你堅持,最終孩子還是會接受這種習慣的。

另外就是吃飯問題,一般大家的早餐、中餐、晚餐都是差不多固定一個時間段。那麼到了吃飯時間,就得讓孩子上桌吃飯,如果過了時間就收掉飯菜,只能等到下一餐。

2、說話算數

小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對於父母說出的話特別是許諾的事情還是特別能記住的。因此,對於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得兌現,平時如果要答應什麼也得慎重,如果答應了因為很難兌現而食言,孩子是能記住的。食言次數增多,就會導致你說的話,在孩子那裡沒有什麼分量,他不會怎麼在乎。

在我孩子4歲的時候,我們試著要她做點小事情,要她每天把家裡大家的鞋子及時擺放到鞋架,放整齊。當時跟她說,如果能堅持一週,可以獲得一份獎勵,她說要去吃肯德基。我答應了。

結果過了差不多有10來天,估計是她想起來了,就要求我帶她去肯德基吃薯條。那天剛好也下大雨,她奶奶就跟她說換一天再去,孩子就是怎麼都不答應。

我想了下,決定帶她去。可想而知,孩子有多開心。在家裡孩子比較願意聽我說的話,跟我經常兌現所答應的事情不無關係。

3、只提醒不催促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催促孩子做某些事情,這容易導致孩子形成拖延的習慣。我覺得要早點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她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作為父母我們只提醒她。不催促她。如果拖延,就按照第一條原則處理。最開始的時候,我家孩子吃飯喜歡拖拖拉拉,餓了幾次肚子之後每次吃飯都自覺了。

這幾個原則性的方法是我參考了早教中心還有一位做教師朋友的做法,然後自己慢慢實踐總結下來的,至少對待我自己兩個小孩效果都不錯。希望對你有借鑑意義。


哪吒說教育


“吼”如果能教育孩子,那麼,教育就不會是什麼難事了。

教育,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

也可以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的平衡感非常之強。

家長之所以有時候會忍不住“吼”孩子,恰恰是因為我們對教育孩子感到無能為力,束手無策的時候。

經常吼孩子的家長,最後會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孩子對你的話越來越無動於衷。

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其實很難做到,主要是我們一開始會很難受。

這個方式就是根據實際,別提太高的要求,講原則。

1、您的孩子是什麼水平?他為什麼比不過別人?是他個人的原因嗎?大人有沒有給孩子做好準備?

這其實是個非常讓人不願意接受的問題,說得直白點,小學生的大部分學習問題,都是大人的原因!

比如,孩子為什麼學不動?是因為沒有做好學習準備,包括智力上的準備,學習習慣上的準備。同時,還包括學習環境,這些都是家長應該做的。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您不但不應該吼孩子,而是應該反省自己,到底是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如何改變。

2、講原則

大部分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會出現各種不好的課堂表現:走神,和別人聊天,搞各種小動作,打斷老師,做題粗心,不願意配合老師。

這些孩子其實是非常可憐的孩子,因為他們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叫遵守規則。

如果一個孩子上課不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心被困擾了。

一個渴望老師關注的孩子,老師希望孩子誇自己,否則就不高興。

一個在家被寵溺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想自己是最好的,而學習能力又不足,就容易失落,亂表現。

一個討好父母,討好老師的孩子,就容易找不到自己,患得患失;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講原則?

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比如:每天做完作業,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如果沒有做完,就不能夠玩。

又比如,如果每天9點沒有做完作業,那麼就不能再做了,自己到學校接受批評。(適合對付磨蹭的孩子)

再比如:如果不想學習,總是想玩,就去做家務,不給學習的機會。

這一些,只是提供給您的一些參考,對各種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規定。

執行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切記發怒。

如果你和孩子商量好的,就堅定的讓孩子執行,在低年級時,都是比較有效果的。

最後,我給你提一個建議,就是慢慢放手讓孩子去管自己的事情。

一般,一年級是過渡,二年級開始,就應該給孩子自己試著去安排自己的學習了,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大家商量一下,互相配合好即可。

一開始,孩子一般都會做不到,這是由於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造成的,記住,慢慢來,很多孩子都是可以做到的。

我是翼翔老師,希望能夠給您一點啟發。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我來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

應該是七年前,我教一年的數學。班上有一個從貴州盤縣那邊農村來的女孩。我們學校是寄宿學校,女孩家長一學期中途才來接孩子回家一次。可能是年紀太小就離開父母,還有她們本地方言和老師上課講的普通話差別太大。女孩不太適應,顯得又蒙又笨的樣子。每次單元測試,多數孩子都能得90分以上,唯有這個女孩只得六、七十分。我心裡著急啊,這可得拉低平均分。於是放學後找到女孩單獨給她補課。我清楚地記得,我讓女孩左手伸出兩根手指頭,右手伸出三根手指頭,問兩隻手合起來一共有幾根手指頭。女孩看著自己的雙手,起碼五分鐘硬是說不出來。我急死了,大聲告訴她,2和3合起來數12345,是5。晚上測驗,女孩競然給我考了二十幾分,我氣炸了,本人教書,從來沒見過二十幾分。第二天,把女孩叫到辦公室,一頓吼。沒想到的是,下一次考試,親們猜猜女孩考多少分?0分,沒錯,0分!試卷上每個空她都填了,可都是亂填的。我一下子警覺起來,這孩子不能吼的,你越吼她越不學,得好好講。從那以後,我改變了方法再沒吼過她,每次和她說話都笑眯眯的,找話題誇她。女孩也再沒考過0分,也就六七十分的樣子,我安慰自己,總比零分。

我經常把這個真實的故事講給新來的同事聽,是的,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