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書寫時有何技巧?

藝緣172


草書的主要特點?

當然是“草”了!

但是此“草”非“潦草”,這是很多愛好者理解草書的誤區。

那什麼是“草”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草草結束”中“草”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偷工減料省了步驟的字。


“草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草”,就是減省筆畫。其餘的特點,說多了都是耍流氓。

什麼連綿不斷,收放變化,都是在藝術角度上發展過來的。

草書最開始的時候就是篆隸減省筆畫,加快速度寫出來的,百分之90的筆畫都是“斷”的。

如我們看最早的簡書,包括來規範草書章草,連筆都不多。

減省筆畫,就是草書的特點。減省的好,減省的位置對,就是草法對。

用筆起行收有度,就是筆法準。


其實草書很簡單,只要花一點時間去熟悉一下草法,別盲目的把草書當成“潦草的字”,當成龍飛鳳舞的字,就很容易入門。

很多人覺得草書難,其實草書入門一點都不難,之所以很多人都走歪路,沒能入門,就是因為連“草書”這個概念都沒弄懂。

還有就是草書的技巧,這個技巧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

確實跟所學字帖有關係,如果學王羲之《十七帖》則比較規矩,起收筆,轉折之法是基礎,不難的。但是如果學書譜,行筆就是一大技術難關,如無好的基礎,則不可能臨的像。

再有就是張旭懷素一類,重視線質和變化,也需要一些基礎,不可直接上手,否則抓不住重點。


草書,大草狂草也都是小草中來,小草中的減省筆又是章草中來,所以學草書,技巧要循序漸進,最早的章草技巧相對最簡單,越後來越難,真到傅山王鐸徐渭的時候,無論是章法結構還是用筆墨色,都已經非常豐富了,很難把握。

所以說技巧,沒什麼用,還是要從基礎來。學會小草筆法,則通過一定練習,自然會了解大草為何物,二者之間的區別。如果一上手就是大草,無論從字形還是用筆上,都不可能學到重點,除非有高人帶。

說以談技巧又是多餘的。


歷代書法名家,只有草書有“聖”,這就說明草書相對其他書體來說更容易分高低,更容易見高下,則也意味著更難,一點都糊弄不得。

所以,練吧,十年八年的草書功夫,別說野路子,即便專業者,也只是個入門水平而已。

我自己寫草書,從來沒有一幅是能看著滿意的,也不是天賦和努力的問題,實在是古人高度太高,今人難追。即便是今人優秀草書家,亦難企及。


梁宇航


按我的寫法離醜書大師還有多遠?



人間即天堂


草書與篆丶隸丶楷丶行諸種書體比較而言,其特點可主要概括為:簡易流美。抒情寫意。


其結體省筆丶變形,刪繁就簡,趨便捷爽利。省略點畫細節,以概貌約形體。打破平衡,變形誇張其勢。

書寫運筆以使轉為主,以點畫為輔。打破勻速,突顯節奏變化,以適應情性表達。


孫過庭《書譜序》雲,"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草書的起始階段,也是實用型的。所謂"倚馬可待"立等遂取,所謂"匆匆不暇"而作草。前者為環境條件所限,後者為時間所迫。現實生活中機動便利的要求,促成了草書體例的形成。

畢竟"草"之隨機隨意性,最終難逃"不登大雅之堂"的命運,跳出實用範疇,成了文人墨客的公餘炫技之便。由於其脫離了謹嚴的規矩束縛,也便成就了它的另類藝術風格。盛唐出現"顛張"丶"醉素″的狂放大草書,可以說完全走出了實用。再以此用於魏晉前後的簡牘丶翰扎之書寫,那就是格格不入了,與小草書都完全是兩碼事了。


草書的書寫創作,從技法丶技能上說,也應把握其特有的規律丶原則性。孫過庭有言,"草不兼真,殆於專謹″。凡事過猶不及,草得沒了節制,就是了草丶草率了,就是病(殆)了,就是過失了。所以他強調,"草無點畫,不揚魁岸"。光突出照顧草書書寫的使轉流便,便無氣魄丶態勢之張力。這是特別要注意到的,不少朋友逆反對楷書功夫的夯實,其實是很使草書基礎功夫乏力的。


草書的字內功丶字外功之要求都是很高的。"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忘懷楷則,決不是不要規矩,不下基礎功夫。而是要基礎沉厚,功夫純熟,"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近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自然容與徘徊","瀟灑流落,翰逸神飛″。


真空妙有無量壽


草書的主要特點是線條的節奏性抒情。寫好草書必然要過線條關,有多少人寫的草書線條無力沒彈性而使人索然無味。草書是在快速運動中對線條的藝術性處理,必須要學會絞轉筆法,絞轉筆法要練習篆書,還要加入隸書的起筆和收筆,還要再練習章草,使線條凝重,練習篆隸後,字必然格調不同,有高古氣息,這非常難得。


看上圖張旭的線條,真可謂登峰造極,神的點下面的一筆,出現兩個角,這麼快的速度,有這種處理,當代還有誰?觀其字,內勁充盈,戰鬥力爆表,無一個筆畫不勁力十足,節奏感和張力無可挑剔。草書必然要抒情,沒有感情,字就是死字,在書寫草書時,節奏感非常重要,要有幾個字的組合,要形斷意連,要有輕重緩急,要一筆寫數字表現陰陽和塊面。總之,草書是書法藝術的最高殿堂。附作品。


蟬山寫書法


經常書寫心經只一個字略滿意波羅的波字如凌空打坐似的。再試均不及。



悟空在佛


書法的博大精深之處就是“同一個字可以有好多種書寫方法”,可以寫的“端端正正”又可以寫的“潦草無比”,不管你能不能看懂寫的是什麼字,這都不重要,因為書法的意義就是供人欣賞,不用作書信語言交流,這也是人們熱愛書法的其中一個原因,



草書的主要特點是“筆劃少”,比如一個字有十筆劃,用草書就可以三筆或五筆完成,節約書寫時間,字體個性強,有節奏性,至於草書的發展史就不多做解釋了,初次看草書的人好比“霧裡看花”模模糊糊的,草書的筆劃是“跳躍性”的,也就是把相同的兩個筆劃用一個筆劃代替,


人們一直在討論書法是文化還是藝術?總體來說書法是一種文化,但是當你深入欣賞草書會發現草書具有“藝術性”,為什麼說只有草書是藝術呢?因為草書是在“化繁為簡”,它的形體就如畫一般,所以“書中有畫”形容草書更貼切些,

至於書寫草書有什麼技巧?個人認為首先要把字體很端正的楷書練習好,這方便

熟悉字體裡的筆劃,然後在“穩中求快”,書寫草書很依賴於記憶,就像先學會走路才能學跑步,書寫草書時第一筆要掌握好有力度,突顯力量感,之後才能做到“極速又不偏離方向”洋洋灑灑隨心所欲,完美收筆。


詩夜城主


草書的產生,是在秦時戰事頻急,戰攻並作,軍書交馳,信鴿紛飛,迫於軍情,篆隸費時,趨便救急,故作隸草。漢末張芝所創今草,把原來實用型的草書,轉變成了更富於觀賞性的書體。


草書的特點有什麼?疾、逸、韻、奇。

疾如驚蛇入草,電擊長空。逸如群鶴戲海,鳳舞九天。韻如流風迴雪,薄霧蔽月。奇如雲集水散,山崩浪奔。

若美人之婀娜,若藤蘿之繁縈。欲進還止,欲展復停。婉若楊柳迎風,飄若驚鴻一瞥。其狀無方,儀態萬千!


草書的書寫技巧,是一個人書法功底綜合能力的體現。筆法的精熟,構思的奇巧,沒有堅實的書法功底,靠理論上的訣竅是不可能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草書的書寫技巧,除了苦練,別無途徑。


子衿書法


草書的最主要特點是筆畫的簡省。

草書是高度符號化的字體。組成文字的每一塊內容都有對應的寫法,比如心字,在草書的書寫過程中,省略了臥鉤,直接以三個點代替。

另外強調一下草書的草,是匆匆之意,是為節省時間,匆匆不暇,遂作草書。

草書的草並不是潦草的草。不要望草生意,以為亂寫亂畫就是草書。








大癮齋


先寫好楷書,然後行書,最後草書自然就出來了。



蝶來風有致


第一,草書最主要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第二,我們在學習草書的時候,不僅要了解草書的主要技法,還要對草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草書是中國書法中的一種重要書體,這種書體形成於漢代,最初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最有名的莫過於三國吳皇象的《急就章》,今草當以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為最佳範本,狂草則主要是學習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

第三,說到草書技法,其實並不複雜,只不過有些人愛神乎其技,把簡單的事情搞得複雜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明所以。下面重點說一下草書的技法。

草書跟其他書體一樣,同屬於中國書法,那麼該遵循書法的普遍規律:“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

1.在用筆上,書法最講究中鋒用筆,筆勢連綿,氣脈貫通。

2.在結字上,草書主要有有四字標準——連、省、變、符。

(1)連,就是把兩筆或者更多的筆畫連接在一起。比如,“反”字,楷書共有4筆,草書卻連成了1筆。

(2)省,就是減少原來的筆畫。比如,“代”字,草書中將這個字中單人旁的第一筆“撇”省略掉。

(3)變,就是改變字的原型,只保持字的大概輪廓或形狀。比如,“為”字,草書寫法就是隻保留它的大概輪廓。

(4)符,就是經過連、省、變等3種方法的綜合,總結出一些草書符號,在草書創作中來借代某些固定的偏旁、部首。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于右任總結的《標準草書符號》了。

以上就是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參考和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