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牛在何處?為何被譽為“最夢幻戰機”?

隋中平


殲20戰鬥機在本次珠海航展可算大出風頭,靚麗的外表,卓越的機動性,優秀的敏捷性,快速準確的機頭指向,做動作行雲流水,沒有卡滯拖延,也沒有來回調節,動作幾乎是一氣呵成,雖然是重型戰鬥機多機編隊,卻飛的非常整齊劃一,但是幾乎看不到調整的跡象,而巴鐵的梟龍編隊則頻繁進行小幅度的調整,這也證明了殲20優秀的飛控設計。

而且最刺激的是殲20戰鬥機在11.11空軍節兼剁手節這一天,也是航展最後一天,4機編隊表演,內置彈倉大大方方打開,內置6發導彈讓觀眾看個夠看個飽,這也讓專業日看完就提前離場的觀眾大感後悔。

殲20戰鬥機在珠海航展最後一天,大大方方打開彈倉讓大家看個夠,現場觀眾情緒直接燃爆

這一切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些什麼?中國航空工業為何忽然變得如此強大,要知道,設計一款先進戰鬥機,需要國家工業基礎超級雄厚,而且從技術預研到產品定型,往往需要20年的時間,而中國殲20戰鬥機從2008年競標到2017年批量生產交付部隊,僅僅花了10年,同一代的美國F22戰鬥機,從ATF項目競標結束開始計算,整整花了14年時間,而F35戰鬥機從2001年正式開始,到2015,2016,2018年F35B,F35A,F35C分別進入服役,時間為14年,15年,17年,比殲20戰鬥機多了近一半的時間。

中國殲20研發速度快,產品質量好,而記者採訪首席試飛員李剛的時候,則爆出了一個比較驚人的猛料,這就是座艙設計超一流,寬敞、簡潔,而且佈局合理,駕駛體驗極為舒適,被李剛稱為中國迄今“最夢幻戰機”。

僅僅依靠加班加點, 沒有科學的手段是搞不出好飛機來的,殲20的成功是智慧和努力並重

用飛行員的話來說,殲20戰鬥機的座艙,高度整齊,電門極少,而且看一眼就清楚功能,夜間摸上去也清清楚楚不會搞錯,這就是所謂的設計人性化。

如何實現如此簡潔高效?根本原因在於殲-20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推出的一個全新設計辦法。

這是一個之前航展展出比較有特色的隱身戰鬥機座艙,可以看出電門很少,屏幕信息顯示簡潔

“楊偉給我們發了很多空白的座艙圖,給了好多電門開關的小圖片,讓我們自己去體驗,把相應的開關貼在自己認為合理的位置上。”李剛說,如果大家都貼在一個位置上,說明意見一致;不一致,就開會討論。經過多輪反覆,最終得出一個絕大部分飛行員都公認的最優設計。

這個報道,其實揭開了殲20成功的冰山一角,其實,殲20成功的不僅僅在於飛行員團隊集體提前參與,從飛機初始設計開始就深度介入,飛行員需要座艙如何設計,就讓他們自己提出要求,屏幕如何劃分,圖形和符號顏色線條亮度,以及座艙儀表板佈局,電門位置設計,形狀設計都由飛行員自己搞定。

先進戰鬥機的評價標準不僅僅包含機動性好,還要求座艙顯示控制高效,俄製戰鬥機向來較差

原因是:真正的使用者才能知道哪一種設計好用,哪一種設計垃圾,而飛機設計師幾乎都是不會飛行的技術專家,這就需要徵求飛行員的意見,讓用戶自己變成設計師,設計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式,這也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特點。

當然飛機也包含了非常多的方面,除了設計師外,製造工藝師,還有地勤維護人員等等,對於設計師來說,要求就是指標先進,製造工藝師則保證飛機好製造,低成本,而地勤則要求飛機可靠,好維護,這些工作就包括了結構維修檢查,航電拆卸檢修,武器掛載,加油加氣等等工作,如何做到這一點。

對於戰鬥機來說,不僅僅要好飛,而且要好修,不好修的戰鬥機出動次數少,戰鬥力大打折扣

這就是俗話說的:誰用誰設計,飛行員成天和座艙打交道,座艙交給飛行員設計,地勤的維護要求,就讓地勤專家自己來設計,事實上,殲20戰鬥機在研發過程中組建了很多研發團隊,不僅僅有飛行團隊,也有地勤維修團隊,而且空軍多個各個層次的用戶都深度參與,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殲20戰鬥機,也是空軍設計的,空軍不僅僅為殲20投入了海量的研製費,也投入了巨大的尖端人力資源,包含了最頂尖的飛行員群體,最厲害的維修專家,最優秀的空戰技術人士。



諸葛小蔡


為什麼J20夢幻,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同為五代機的對手們:

F22一段話概括:1997年的產品,距今已有21年,生產線已經關閉,重啟無望,受硬件制約,即便有再好的系統也運行不了,想象一下20年前的臺式電腦和現在的臺式電腦的差距。而且作為第一架五代機(北約第四代),天價的維護成本,吸波鍍膜飛幾下就掉。

F35一段話概括:為了與F22形成高低搭配的機型,扮演低的那一個。發動機再厲害也是單發,蛋疼的作戰半徑,蛋疼的彈艙載彈量,不外掛就是新一代隱身機場守衛者,外掛了就是一架不那麼優秀的普通三代機(北約標準)。

T50一段話概括:早於J20試飛,卻至今沒有形成戰鬥力,沒事還愛著個火,印度都表示想放棄。彈艙夾在兩個發動機中間,可憐的彈艙容積白瞎了一對神級引擎。

好了,來看J20

J20屬於第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世界上僅此一例。重型這兩個字就意味著她能帶大傢伙,有些一般只掛在攻擊機或者轟炸機上的玩意她也能掛,藉助優秀的隱身性能,她能勝任多種不同的作戰任務。優秀的氣動佈局使她兼顧了靈活、作戰半徑大的優點。最重要的是——J20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後期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可以升級,搭配矢量大推力發動機,那麼她最後的短板就已被補上。

所謂夢幻,大概就是她換上新航發的那一天吧,指日可待。


Meteora101855891


相對於中國而言吧!中國把所有能調動的資源全部應用到j-20,項目評審,軍隊,高層,包括看官都給予20項目的空前絕後的支持,激進大膽的新技術創新,摸索,山寨,總師的膽子魄力夠牛!當然藝高人膽大!就一條如此激進方案的飛機,對中國來講幾乎是100%新技術應用,她代表航空工業所有家底!代表中國戰鬥機的最高水平!~~~~後發優勢是必須是你有的我們必須有,你沒有的我也要有!同時項目風險大的讓人不寒而慄!很明顯20全體研發和參與團隊雄起了!


牙菜1


因為殲-20突破了我們的傳統想象,我們的一直以來都是跟隨歐美的戰機設計風格而走。我們並沒有設計成自成體系的流派,而殲-20就是我們的一個開端,也是我們的航空設計的一個風格。殲-20戰機的成功,代表著我國在五代機領域已經與世界一流,並駕齊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快馬加鞭,縮小我們的差距,保持我們的風格。



殲-20作為我國第四代殲擊機(我軍方標準,國際上稱為五代機),擁有著完全超越第三代戰機的巨大優勢。然而這樣的優勢確實碾壓式的,根本不是依靠一定的數量能夠彌補的。可以說這是一種戰場單向透明的空中作戰,這對於對手來說是一場噩夢,可又不得不面對。


殲-20配備的戰場信息感知系統,具有全方位的掌握戰場信息,再利用自己的隱身優勢,讓對方的三代機無法發現自己,從而利用這樣的優勢,做到先敵打擊。同時利用整個戰場的數據鏈信息系統,還可以控制己方戰機發射的導彈打擊敵方的目標。

整個殲-20戰機就是一個電子信息化系統的集成,不僅僅是一架戰機,而且一架權權數字化信息處理中心。除了利用戰機上所配備的各種探測系統,還可以接收來自於己方的預警信息,衛星數據等,綜合各方信息,為殲-20戰機提供最佳精確攻擊路線,和打擊指引。



面對這樣的高科技技術於一身的飛行裝備,我們不由得感嘆我們的航空科技人員的付出的汗水。從殲-20戰機模擬器,透漏出來的戰機艙室佈局,清一色的大屏幕液晶顯示器。而這樣的裝備只有F-35戰機才有,其他的作戰飛機還沒有做到這樣科幻得程度。


而另一方面,殲-20戰機的前置鴨翼的科幻外形,早都已經把殲-20推到了國際戰機的風口浪尖。畢竟在美國的流派當中,是不贊同戰機安裝前置鴨翼設計的。可是殲-20戰機的成功,徹底打破了美國的神話。而殲-20的隱身效能,並不比頂尖戰機差多少。

而且殲-20戰機的隱身設計和隱身材料,也是世界一流,從殲-20戰機在西北訓練場上的露天機庫的畫面中,就是知道這樣的高技術的戰機,不用再住洋房。不像F-22那樣還要住恆溫機庫才行。這體現的是我們戰機的後勤保障需求要少得多,不會影響戰機的整體作戰效能,這些真的是難能可貴的。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我們也有我們還需要努力的地方,那就是我們航空發動機領域,這塊是我們的短板。我們需要加快腳步,追趕世界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步伐。那麼這樣集高科技技術於一身的殲-20,滿滿的科幻色彩,不值得我們稱之為“夢幻戰機”嗎?


淡然小司


J-20作為四代機 應該有超音速巡航 隱身 高推重比 載彈量大等特點 具體數據有待證實

跟F22孰優孰劣 這個各有說辭 現在都不清楚 畢竟沒有實戰過

美國曾經預測在2020年之前中國不可能有四代機 但現在 整整提前了十年

所以中國的軍事一向是不太透明的 我覺得現在的空軍只會比我們所知道的強大


奴隸小夥


關鍵在於咱們自己能造出戰鬥機,比美國先進戰機相差無幾,代表著中國整體工業科技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