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與大家一起探討及分享管理方面的內容!

管理這個詞,大家都知道。並且大家都同意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人,但是不盡然。

其實管理的真正核心是管理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為什麼好多團隊會留不住人,我覺得只有兩點:第一沒有一個讓下屬信服的隊長;第二沒有賺到錢。

在團隊中看不到希望,導致隊員喪失信心,慢慢幹勁越來越小。

無論什麼行業,無論技術含量多高,無論多小多大的團隊,人與人的關係始終是第一位的,團隊協作永遠大於個人的力量。

而讓這種團隊力量真正凝聚到一點的,是“勾心”而不“鬥角”。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勾心”和“鬥角”連在一起就成了貶義詞,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可事實上,在現實中,“勾心”是需要的,人和人只要心靈彼此掛鉤了,就會減少或者不會“鬥角”。

所謂心靈的掛鉤,就是人與人之間為了彼此共同的利益和目標,

彼此理解和包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真正的團隊一定是“我們>我”!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在團隊中,類似五指爭功這樣勾心鬥角的現象可謂是司空見慣。

1、團隊的掌舵人自身沒有“陽光心理”

沒有為團隊建設一個透明的利益機制和激勵機制。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領導心思下屬猜。團隊文化的源點在團隊的“團長”身上,有什麼樣的團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團隊文化。如果團長自身就不夠光明磊落,任人唯親,喜歡阿諛奉承,貪圖小恩小惠,就會給小人和庸人當道廣開大門。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2、團隊的文化沒有真正形成或者不夠牢固

一個團隊沒有自己真正的文化,或者當這種文化尚且不牢固的時候,就不會令團隊成員產生“心靈掛鉤”,就不會有統一的步調。在這種情形下,一些不安分的團隊成員或者是一個新進入團隊的成員往往會自動跳出來,用個人的理念和行為把這個團隊帶向歧途,或者原本就不牢固的團隊文化,在這個“英雄個人”的衝擊下,變得更加不堪一擊。如果這個新成員帶來的是正能量,尚好;如果是負能量,則整個團隊將會出現一個“隱性”的第二團長,拉幫結派,小團體對抗就不可避免。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3、團隊中的“螃蟹”太多

螃蟹的特質就是霸道,喜歡做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當一個團隊中有螃蟹得勢的時候,一定會打破原有的平衡。對惡的姑息就是對善的打擊。或者,如果一個團隊中的成員在專業、能力特別是年齡和性格上缺失科學的組合,彼此都勢均力敵,再加之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那麼,螃蟹效應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4、團隊的評價標準缺少公平、透明和瑕疵

一個團隊,正如手掌的“五指”,只有團結在“手掌”上的時候,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形成真正的拳頭,各有各的價值和貢獻。而如果在論功行賞的時候,這種評價體系缺少公平和透明,無疑會引發“五指”爭功。

破解之道

1、建立陽光下的共同目標和利益機制

在唐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團隊中,儘管唐僧對孫悟空多有誤解,儘管孫悟空常有不受管束之舉,儘管豬八戒貪吃好色又貪睡,儘管沙僧只是在莫名無謂的挑重擔,然而,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的“鉤連”在一起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取經成佛,普度眾生。陽光下的共同目標和利益機制,就是“心靈之鉤”,可以讓團隊成員之間的心緊緊掛靠在一起。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2、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

所謂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有如下幾個特點:兼顧長遠與眼下,既有長遠戰略又有現實計劃;兼顧目標與指標,目標體現戰略意圖,指標用來考核衡量;兼顧顯性業績與基礎績效,基礎績效是瓜秧,顯性業績是果實;兼顧各個崗位和部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兼顧個人能力和團隊協作,一個優秀的人才,不僅擁有出色的個人能力,還應該有良好的團隊關係和群眾基礎。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那麼如何建立一個目標和利益趨同,且透明又科學的績效模式呢?

解決方案: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闡述說明)什麼是KSF呢?

KSF又稱為“關鍵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是指決定崗位價值的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關鍵性指標。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KSF是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業績的方案。

它不單邊給員工強壓目標、任務,更強調給員工加激勵加動力。不僅僅是讓員工只為公司而工作,更希望員工為自己而工作,員工的收入不是公司給的,而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最終實現員工利益與企業效益高度統一,目標一致,利益趨同。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

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數據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對於關鍵的指標,佔比要高一些。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管理的核心是管心而不是人,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績效核能》行動版,書內附數十個行業設計案例,同時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可以直接點擊購買)

無論什麼行業,無論技術含量多高,無論多大的團隊,人與人的關係始終是第一位的,團隊協作永遠大於個人的力量。而讓這種團隊力量真正凝聚到一點的,是“勾心”而不“鬥角”。然後要想做好“勾心”,則需要建立一個目標和利益趨同,且透明又科學的績效模式!

更多互動:私信“聯繫”二字,便可以與吳老師交流。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您的轉發,評論及意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