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幣圈,很多人的看法是比特幣的價格與成本無關,價格只取決於整個市場的需求與供應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但真的就是這樣的嗎?筆者今天寫的這篇文章,一是反駁這個觀點,二則是對比PoW和PoS機制在抗跌性方面的優劣。
先給出結論吧:
- 比特幣的價格與成本有關,但兩者的關係是很難察覺到的;
-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PoW機制比PoS機制更抗跌;
別急著噴飯,先看看筆者給出的論證過程:
在現實的情況下,比特幣、以太坊1.0這些PoW區塊鏈的token價格,是由市場的購買需求(包括價值存儲需求、投機等需求)以及市場上的出售供給(包括投機出售和礦工拋售等)共同決定的,而成本涉及的對象就是礦工們。
你可能要說了,礦工們每天所產出的比特幣或以太坊基本是固定的呀,這個供給和成本有半毛錢關係?
是這樣的,在礦工這個世界,我們大致可將他們分為三類人,一類是挖完就賣的追求法幣的礦工,第二類則是賣一部分留一部分幣的求穩型礦工,最後一類就是打死不賣型的礦工。至於其中的比例各是多少,我們很難去考證。
既然很難考證,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法去證明價格與成本的關係了呢?當然不是。
我們可以引入和PoS的對比。
假設區塊鏈A和區塊鏈B,倆者的其他條件完全相同(例如當前幣價、當前幣流通量、市場的各種需求、每天的產出量,總量上限等因素),唯一不同之處,就是A採用的PoW機制,而B採用的PoS機制。
A的生產者和B的生產者都是同一批人,而這一批人,又分為了3類人,第1類是打死不賣的,第2類是選擇留一部分賣一部分的,第三類則是選擇到手後全賣光的,為了簡單計算,其中三類人的資源比例各佔到1/3 。
而PoW和PoS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就表現在成本上,即前者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而後者消耗的資源可以忽略不計。
在牛市的情況下,兩個幣種的價格是相同的,但同一個人在區塊鏈A上賺到的錢,會少於在區塊鏈B上賺到的錢,這是因為,倆者拋售的情況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就在於區塊鏈A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
而轉入熊市的情況下,情況會變得不一樣,在區塊鏈A的挖礦成本等於幣價的時候,選擇全賣光的這類人會毫不猶豫地停止挖礦,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無利可圖了,沒有必要去做無用功。那麼區塊鏈A每天所產幣的1/3,就平分給了打死不賣的第一類人,以及賣一部分留一部分的第二類人。而區塊鏈B因為是PoS鏈,成本是可忽略不計的,所以到手就賣的那類人還是會拿到新產生的幣。
於是乎,區塊鏈A的市場拋壓就小於區塊鏈B了。
如果市場繼續走熊,當挖礦成本顯然高於幣價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情況就變得更奇妙了,顯然那些有風險意識的第二類人也會選擇關機,因為這個時候越是死扛,虧的就越多,顯然這是不合適的。而剩下的“死多”,他們的抵抗力會更強,他們會繼續選擇挖礦,如果手上有多餘的法幣,他們甚至可能考慮從市場上收購(因為這個時候的幣價已經是低於挖礦成本了)。
而區塊鏈B因為幾乎沒啥成本,三類人分到的幣仍然是相同的。
對比之下,區塊鏈A的拋壓會遠小於區塊鏈B,從價格上,我們會看到,幣A的價格會高於幣B。
以上,就是成本影響價格的地方。當然,這種對比是在理想情況下進行的,實際的情況會複雜地多,例如三類礦工的比例會更復雜,當價格出現反彈時,第二類礦工可能又會加入等。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成本與價格是有關聯的,成本是決定價格的一個因素之一,但它不是主要因素;2、相同條件下,PoW鏈比PoS鏈更抗跌; 那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看看代表PoW幣種和代表PoS幣種的表現,然後進行一下對比。根據巴比特app的數據顯示:
以上所有的PoW幣種,跌幅在67%-85%之間,而所有的PoS及變種PoS幣種,跌幅在88%-96.3%之間。
好了,看完以上這些,你可以開始噴了。
至於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筆者其實是在看到ethresear.ch上有以太坊研究者發了個《為PoW辯護》的帖子,他的觀點是“PoW存在負反饋機制,因此在熊市下會更穩定,而PoS則沒有這種機制”,而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則依然不看好PoW,他認為:
“在市場上升期,礦工們只需要出售其收入的一部分,但在經濟低迷時期(熊市),礦工們需要出售掉大部分的挖礦所得,這意味著經濟衰退時的拋售壓力要大於上漲時期,而這會延長熊市週期。”
雖然V神的這句話很有道理,但筆者也想噴噴PoS,於是就寫了這篇文章。
原文標題:為何說熊市PoW幣比PoS幣更抗跌?
閱讀更多 火星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