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11"還是騰訊20歲生日!企鵝帝國在十字路口“焦慮”

中國基金報 天逸

今天(2018年11月11日),很多人只記得這一天是第10個雙11,卻忘了另一個重要的事情,騰訊公司20週年。

也許是為了避開天貓雙11,或是為了工作日的便利,騰訊沒有選擇在11月11日的正日子慶祝,而是選擇了11月9日(週五)進行了20週年司慶併發布了20週年微信。

20年的騰訊,從當年的一顆種子,變成了如今的參天大樹;從當年的“抄襲大王”變成了如今的“企鵝帝國”。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時,騰訊控股市值曾超4萬億港幣,亞洲第一,並進入全球市值前五名。

這還遠不是企鵝帝國的全部,騰訊還花了1000多億,投資了600多家企業,這些公司的市值+估值早已超過1萬億大關,涉及社交、數字內容、O2O、智慧零售、金融科技等,京東、美團、滴滴、拼多多、映客、趣頭條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然而,這半年多以來,企鵝帝國遭遇一個又一個難題,遊戲、短視頻、所投公司、金融拓展等,當然也包括了“騰訊有沒有夢想”的討論,以及市值大縮水2萬億港幣。

騰訊20週年,這個企鵝帝國走到了“十字路口”,原本的優勢已幾乎發揮到了“極致”,新的優勢還沒有找到,“焦慮”兩字成為騰訊這個時期的寫照。

焦慮過後,騰訊能不能找到新的方向和發展方式,將決定下一個20年企鵝帝國的未來。

3Q大戰之後的開放“紅利”

在過去20年騰訊的飛速發展中,除了初期的融資和上市之外,最受關注的事件無疑是8年前的3Q大戰。

馬化騰曾表示,騰訊至少經歷過三次特別大的困難,最大的一次是3Q大戰。

周鴻禕的360當年向QQ發起安全和法律挑戰時,騰訊無處不在的觸角曾被互聯網界視為“全民公敵”,“抄襲大王”。

騰訊當時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半年戰略轉型籌備期之後,騰訊宣佈:從封閉走向開放!

用馬化騰的話來說,“騰訊開放是不可逆的,這扇大門只要一打開,就不會關閉。”

隨後的騰訊把電商和搜索業務以投資的形式交給京東和搜狗,在投資方面佈局了一大企業,逐漸形成了目前企鵝帝國的龐大騰訊生態。

這些年來,騰訊最成功的產品無疑是微信,依靠微信,騰訊延續了QQ在社交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並且把微信打造成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吸引了一大批創業公司。

當年的3Q大戰促成了騰訊的開放,這幾年騰訊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參與者越來越多,“開放*共生”成為了2018年的主題,11月初剛剛開完的這場大會全球350位商業領袖、上萬名全球合作伙伴參與。

然而,這種“開放紅利”似乎已經快走到“盡頭”了,能開放合作的領域已經基本都有了,騰訊已全球投資了600多家企業。

在沒有大的技術變革下,騰訊再投資100家,200家甚至更多企業,對這個企鵝帝國來說,邊際效用遞減會十分明顯。

新“十字路口”

2018年以來騰訊連續遇到多個問題,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騰訊20年的發展中,如果用三個詞語來代表,那麼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會是QQ,微信和遊戲,QQ代表歷史發展和起步,微信代表現在的社交核心,而遊戲則代表最賺錢的一塊業務。

而最新的問題恰恰出在了遊戲身上,甚至有人把把遊戲當做騰訊的“阿克琉斯之踵”。

國內收入前10名網絡遊戲和手機遊戲等大多來自於騰訊,而遊戲對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的危害,越來越被社會認知,一場危機就這樣來了。

騰訊公佈的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遊戲收入環比下降19%至176億元,主要是由於熱門戰術競技類遊戲尚未商業化及新遊戲的發佈排期的影響。而即將公佈的第三季度手機遊戲市場趨勢也很不樂觀。

前一段時期,關於“騰訊有沒有夢想”的討論刷屏,其中就有關於短視頻等領域落後的信息,除了微信之外,騰訊這幾年的確很少有拿得出手的“爆款”產品。

原本作為騰訊重要投資領域的公司,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滴滴所出現的問題,騰訊系這一年多新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也因是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等問題而股價暴跌。

在金融領域,騰訊的微信支付發展的很快,幾乎趕上了支付寶,但在金融理財方面,阿里有爆款產品餘額寶,各類理財存量規模早已超過3萬億,和騰訊的幾千億並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螞蟻金服的估值已達到了1萬億人民幣,已經接近半個騰訊控股總市值(2.35萬億人民幣)。

騰訊的一大批業務在過去幾年快速發展之後,明顯遇到了“瓶頸”,在這個新的“十字路口”,是該選擇新方向了!

焦慮中尋找新方向

不久前,馬化騰的一個小動作,引發社會關注!

他在知乎上發了一個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技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這個提問,結合目前騰訊各方面的表現,被解讀為馬化騰和騰訊的轉型“焦慮”。

從最新的一次騰訊組織結構調整來看,騰訊於2018年9月30日在保留原有的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的同時,整合成立了兩個新的事業群: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兩個新成立的事業群,分別指向產業互聯網、內容產業。

對於這次組織結構調整,剛成立轉向產業互聯網的事業群,馬化騰就發文產業互聯網能帶來什麼改變?可見對這部分業務的發展方向,騰訊仍在“焦慮”未來的方向。

一些去年同期還“意氣風發”的騰訊公司員工,在2018年春節之後,越來越“焦慮”起來,找不到方向和突破口。

前兩天,騰訊發佈了20週年主題曲《全新出發》,在20年巨大發展成績和企鵝帝國基礎上,要重新出發。

未來的方向在哪裡?馬化騰最近提到的是產業互聯網,騰訊也在基礎前沿科技方面有新動作。

馬化騰在騰訊20週年上表示:現在各個行業開始轉型升級,開始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對騰訊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騰訊將優先聚焦自己能做、而且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騰訊這兩天的另一個動作是:騰訊基金會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資助“科學探索獎”,每年將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遴選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

偉大的企業,大多是從危機中成長的!期待“焦慮”過後,騰訊企鵝帝國下一個20年能有更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