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11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瘋狂“剁手”之際,說好的新零售呢?

當雙11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瘋狂“剁手”之際,說好的新零售呢?

就問昨天,你“剁手”了嗎?

2135億!天貓雙11最終成交額再破紀錄!

京東雙11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達1598億。

就問眾位看觀,昨天的雙11,你到底貢獻了多少?

2018年的雙11正好趕上週日,小編同樣“剁手”下單完畢,來到周邊的實體店鋪做一個小規模的調查。

當雙11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瘋狂“剁手”之際,說好的新零售呢?

小編家周圍有一家新華書店、一家物美超市、兩家母嬰店、一家屈臣氏,還有安踏、喬丹、阿迪達斯、耐克的實體連鎖品牌專賣店。進去轉一轉,除了物美超市與往常一樣,擁有稀稀落落三三兩兩的人群之外,其餘店鋪似乎很難看到有人進入。倒是二樓的電影院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

不得不承認,電子商務的興起,尤其是手機移動電商的普及,使得人們越來越少地光顧實體店鋪。就連承擔人們日常需求的超市等實體店鋪內,主要購物群體也變成了中老年消費群。年輕人普遍通過多點APP下單購買,由快遞員免費送到家,同樣也搞雙11大促活動。

看得出來,包括屈臣氏、快樂娃、樂友、安踏、阿迪達斯等實體店鋪也在搞雙11活動,可是消費者卻並不買賬,店鋪裡只有到處張貼的促銷海報,卻基本很少有人光顧。多數情況下店員比顧客的人數要多。

當雙11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瘋狂“剁手”之際,說好的新零售呢?

想與電商競爭,可成本降不下來

在談到線下實體店鋪與電商平臺的競爭時,一位實體店鋪的店長表示,其實她們也想與電商平臺拼一下競爭一番,可是仔細算來算去,終究還是拼不過電商平臺。原因就是線下實體店要做打折促銷,必須得由廠家、經銷商和零售店共同來做出決定,如果三家當中任何一家對於打折促銷持否定態度,這次促銷的力度恐怕就難以與電商平臺進行競爭。即便三家同意共同促銷,由於渠道環節成本比較多,各方的市場營銷費用不菲,能夠拿得出手的降價空間也有限。就算實體店放棄利潤自行降價促銷,現在房租成本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也比前幾年翻了一番,也基本上無法實現。

總結起來,實體店鋪受到電商衝擊,整體客流量降速明顯,銷售量自然大不如前。同樣的實體店鋪,各個崗位員工一個不能少,人工成本翻倍;廠家和經銷商受到線下銷量的影響,不得不增長毛利空間,以維持基本的線下運營;零售店房租成本增大,銷售量減少,單位坪效出現連年下降的局面。

當雙11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瘋狂“剁手”之際,說好的新零售呢?

新零售喊的響,並未真正見實效

“最近兩年,我們領導頻繁參加各種新零售論壇,包括阿里、京東的新零售論壇,聽著也是熱血沸騰的,回來跟我們員工講,線下實體店將受益於新零售,線下實體店的春天要來了。”一位母嬰店的店長講:“可是,一年多時間裡,我們並未感受到任何新零售給店鋪銷售帶來的改變,反倒是看著電商平臺一次次地狂歡。”

至於如何搞新零售,線下店的員工大概都只知概念不知如何操作,更不知道新零售如何改變實體店鋪的業績。更有絕大多數實體店負責人並不清楚新零售的概念,他們普遍表示,只要電商一如既往地火爆,人們在電商能夠更加便捷省錢地完成消費,就不會再光顧實體店鋪。

大家普遍表示,從目前實體店鋪的現狀來看,想要達到電商平臺的促銷力度,除非電商平臺繼續增加運營成本,使得線上線下運營成本持平。

書店的一位負責人則認為,想要打造新零售模式,必須做好自我創新,對於書店的零售模式,他認為首先要打造成為讀書場所,增加人們的讀書體驗,然後才是圖書銷售場所。甚至他在想,如何將書店打造成為販賣知識與文化的零售場所。不過,他也慨嘆,他所工作的新華書店,不可能給他這樣的創新機會,畢竟新華書店的實體性質決定著呢,只能想想而已。

當雙11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瘋狂“剁手”之際,說好的新零售呢?

結束語

最近兩年,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喊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也都有一些具體的動作,但顯然這些動作只停留在兩家企業所掌握的線下零售資源,不可能覆蓋到更多的中小零售實體企業。看來想要再現實體零售的繁榮景象,要麼等著電商平臺自身犯錯,要麼就可能遙遙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