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創新是中國產業鏈大機遇

國家發改委發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我感覺這是中國汽車與產業環境的融合創新,有利於發揮本土優勢,形成新的集成優勢。我特別認同徵求意見稿對戰略態勢的分析,對綱領和任務也感覺很清晰,支持保障措施期待進一步深化。尤其是需要有一定的整車財稅支持政策,形成更大的消費者關注熱點,拉動車市更快升級和實現產業強國。

一、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內容分析

1、戰略內容

1、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態勢分析。①技術層面:智能汽車技術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制高點;②產業層面:由於新技術快速融合,汽車產業呈現智能化、平臺化、網絡化特徵;③應用層面:當今汽車已經由單純的交通工具逐漸轉變為智能移動空間,兼有其他,如辦公、娛樂等功能。將傳統汽車升級為智能汽車是汽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④競爭層面:汽車強國發展智能汽車已經有先發優勢,我國只有發展智能汽車是才能追趕上汽車強國。

2、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意義:首先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是提高國家經濟及國防安全的保障能力。

3、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優勢,主要是體制機制上的優勢,我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政治保證;其次是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網絡信息管理、重點產業佈局等統籌規劃、協調推進。

我感覺中國近幾年的智能互聯體系建設特別快,形成獨特的產業體系優勢,這是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環境優勢。在相關產業上,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信息通信等領域湧現了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等企業;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企業運營能力位居世界強列。5G通信技術和北斗星導航系統都是我們的獨特環境優勢。這些優勢如何推動汽車智能設計的突破,形成以智能車輛控制為核心的汽車智能優勢。

2、戰略願景

到 2020 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 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重點區域示範運行取得成效。

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 90%,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

到 2035 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享譽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社會。

我感覺這其中的戰略目標很明確,2020年的50%的智能汽車也是極具挑戰性的。如何準確定義智能汽車的評級也是需要進一步的細化的。

3、戰略任務

(一)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車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汽車製造、信息通信、互聯網等領域骨幹企業相互合作,補短板、強弱項,重點推動傳感器、車載芯片、中央處理器、車載操作系統、無線通信設備、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與車用基礎地圖等產品開發與產業化。

我感覺:新能源汽車面臨新的產業機遇。目前的世界新能源車發展是中國領先優勢明顯。而世界範圍的互聯網企業與汽車企業的競爭與融合也在加速。手機系統目前也是形成谷歌安卓系統的強大控制力,中國手機廠家雖然是世界規模領先,但都是基於安卓系統的產業發展。未來的電動汽車的智能互聯繫統也是面臨新的主導權的選擇,是汽車企業形成自己的智能互聯繫統還是被互聯網企業融合,這在手機領域的多年的操作系統的競爭中,最終的發展仍是極具不確定性。

4、戰略保障

從(一)加強組織實施、(二)完善扶持政策、(三)強化人才保障、(四)開展國際合作、(五)優化發展環境等全面佈局。

其中: (二)完善扶持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加大對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等公共平臺的支持力度,推動智能汽車基礎共性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鼓勵具有技術特色的創新型企業參與智能汽車發展,推動眾包、眾創、眾扶、眾籌等多種創新模式。利用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渠道,支持智能汽車重大項目建設和示範應用。強化稅收金融政策引導,對從事智能汽車研發製造的企業,符合條件的按現行稅收政策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優惠,落實對智能汽車領域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利用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等政策工具,重點扶持智能汽車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我感覺要想推動智能汽車發展,應該有類似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應的免購置稅、消費稅等財稅政策,或者是針對智能網聯的免費政策。稅收政策對消費者購買有很好的的引導促進意義,應該明確財稅支持。

二、期待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有突破

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不確定。我認為汽車智能操作系統很重要,形成車載智能設備的大腦。智能手機之所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關鍵原因就在於它擁有了開放式的操作系統——跟諾基亞時期的塞班系統比,安卓和iOS都是開放式、可擴展、有服務的操作系統。同樣,特斯拉能夠擁有更好的互聯網體驗,關鍵原因在於它擁有操作系統,它是汽車界的iPhone,現在缺乏汽車的安卓。目前谷歌已經發布了安卓O平臺,支持車載場景,統一了標準。安卓O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廠商有很大的促進,歐洲很多車廠在做基於安卓的系統。

目前看,整車企業不希望被谷歌控制,希望自己獨立形成類似蘋果一樣的操作系統,也是類似特斯拉的模式。目前很多車廠都有自己的車載系統,奔馳有Command、現代有Blue Link、沃爾沃有Sensus Connect。車企自力更生首先是出於用戶安全考慮,同時不會將連接互聯網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拱手讓給科技公司。中國車企的自有操作系統如果被谷歌操控也是有風險的,但還是應該國際化標準,開放的基礎行業平臺不要被某個互聯網公司操控為好。否則互聯網公司的封閉不利於車企的與世界同步的發展。

三、智能汽車戰略拉動自主零部件產業鏈

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表現較強,形成與國際車企抗衡的局面,但主要是在應用層面的競爭,也就是SUV的優勢明顯,而轎車不強,產品的基礎設計能力仍有差距。目前的困境時中國的汽車電子企業較差,遠不如整車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新能源化的轉型,部分國際發動機零部件企業也在轉型新能源車,這對中國自主新能源產業鏈企業也是一定的潛在威脅。如果不實現國際化的產業融合,就很難從持續發展,但

如果從國家層面不及早行動,則國際零部件企業又會形成成熟的成套方案讓自主整車企業選擇,擔心如果沒有特色優勢,沒有汽車智能互聯戰略,國內零部件企業仍將成為三級供應商,很難提升層次。

四、智能與新能源的合力發展.

2020年的新車50%的新車是智能車,時間節奏很緊,應該隨後會有很值得期待的操作政策方案推進。智能網聯組件的導入將會成為標配。

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是智能、網聯和新能源,而智能汽車應該是實現智能網聯功能,未來如何實現純電動線路下的智能網聯純電動線路值得期待。

總之,智能汽車創新戰略的發佈應該是把中國基礎設施、網絡服務等環境優勢與汽車相結合,形成汽車產業的智能化整合,智能移動空間和智能生活的潛力巨大,中國建成智能汽車強國是重大的產業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