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其根本的差異是什麼?

期頤湯餅


跑到西方世界最繁華的都市,紐約曼哈頓,在市中心位置有個叫唐人街的地方,依然破破爛爛,像一百多年前的樣子,如今變成了旅遊景點一般的唐人街,也似乎在訴說著什麼,為什麼海外華人,會集中在這麼狹窄骯髒的街道內,不和主流文化摩擦出任何火花,中國大陸本土用10年就可以煥然一新,為什麼世界其他國家各大都市的唐人街一百多年來都沒多大變化,我想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

曼哈頓唐人街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就是這麼一個花大量人力物力造一堵長城,把蠻族擋在外邊,只要你別來騷擾我,我對你也多大興趣的民族。中國人沒有西方人那種宗教基礎,把自己定位為傳教士的那種使命感,我信上帝,所以我要讓全世界都信上帝,這種觀點,給西方帶來了日不落帝國,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道德對中國人來說,一種道,一種修行,永遠藏在心中,用行為來詮釋,而西方人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造紙術,活版印刷術,寫本聖經要500張羊皮,很多人一輩子只看那麼一本聖經,可以倒背如流,所以道德經常掛在西方人的嘴上,臉上,沒完沒了的告訴別人他們很文明。

亞里士多德

我們先聊一聊希臘文明,他是西方民主的基礎,中國還沒有確立封建制的周朝,希臘就有了城邦制,就出現了舉手投票的民主,但是那個時代的希臘文明,只是一個個弱小的城邦,一直到亞里士多德的出現,提出了城邦應該和君王平衡,他考慮到民粹這個東西的危害性,所以教了馬其頓一個學生,就是亞歷山大,統一希臘各個城邦,成為一個獨裁君王,又建立了常備軍,才有了橫掃歐亞非大陸的驚世駭俗的希臘文明。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的帝國非常短命,之後西方崛起了一個至今西方人心目中那個神聖的羅馬帝國,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把地中海變成內海的帝國,羅馬帝國一直沿用希臘文明的政治體質並且,嘗試過共和制,也有過君王制,但是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還是屬於獨裁君王凱撒大帝,而確立基督教合法的那個開明君主,君士坦丁大帝,不僅分裂了羅馬,還讓基督教盛行,造成了社會上人力兵員不足,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不斷入侵併滅國。和羅馬帝國同時代的中國那個偉大的西漢王朝,拒匈奴於漠北,封狼居胥的那個漢武帝時代,又是一個極度中央集權的時代。所以世界歷史直到發展到中世紀,中西方至少在政治體制上沒有出現分水嶺,都是處在封建社會,比的是誰的皇權集中,誰的人口多,誰的生產力強,中國應該是遠遠領先西方的。到了宋朝,宋徽宗已經在那玩瘦金體了,西方社會的聖經都沒有普及,只有教會有這麼昂貴的羊皮紙讀物,西方的貴族教育,精英教育,就是這麼來的,他長期以來就是隻注重精英階層的教育。

蒙古帝國

公元13世紀,世界徹底變天了,蒙古人把東方文明和伊斯蘭幾乎全滅了,等於是給了西歐200年時間奮起直追的機會,就這麼一個攪局,文明開始嚴重地從東方偏向了西方。英國就是在13世紀居然已經頒佈了《大憲章》,《大憲章》規定,未經發了審訊,不能對人民逮捕監禁。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這部人類憲法始祖也是統治者工具,但是西方文明從此已經開始突飛猛進地發展了。

伊麗莎白一世

公元16世紀就是中西方文明的分水嶺,哥白尼已經證明地球是圓的,西方各國開始了拓展殖民地的大航海,英國出了個伊麗莎白一世,把個海盜封為海軍上將,從海盜起家,一直幹到掃滅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中國那時候依然在黑暗的明朝,同時代中國出了《西遊記》,《西廂記》等作品,科舉制使中國人思想進一步禁錮,從此世界文明去了西方。

近代史上,中國落後於西方,是有很多很多客觀原因造成了,但是觀念,想法,文化上,停滯不前,越來越保守,沒有探索,沒有求索,只是為了科舉而讀書的這種落後的文化和觀念的確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所以就算洋務運動我們買了遠東最牛的戰艦,硬件秒殺日本的情況下,依然把艦隊停在港口當炮塔用,才有了恥辱的馬關條約。世界發展到今天,民主自由不是西方強大的地方,因為西方有太多君王獨裁的強大國家,其中就有把英國從大英帝國打成小國寡民的德國,還有歐洲大陸上政治文化影響力不輸英國的法國,他們的政體,法律體系都和英國走不一樣的道路。所以西方很長時間的強大不是他的政治體質,而是人的生活的理念,今天經濟體量如此龐大的中國,如果不在教育上實行徹底的改革,中國很難變成一個文化強國,用文化去影響世界。


李敖接班人野獸


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是:

1.西方信神,信上帝,受上帝主宰;

2.印度人信鬼,信生死輪迴,信有地獄。

3.東方,中國人信人,信敢拼就會贏;信仰祖宗,信仰並崇拜歷代英雄。

從社會組織結構來說;

1.西方人:民族國家――個人;

2.東方:中國為:多民族國家――家庭――個人;

從意識形態信仰來說:

1.西方人信仰基督教,猶太教,東正教等。

2.東方人:中國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另外,西方人崇尚個人奮鬥;東方人崇尚集體主義……

概括起來,中國文化是一種“和”文化,是包容性文化,對全世界都包容,一起發展;西方文化是一種守獵文化,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絕不包容。這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

以上對比,供參考。


桂花芳香77105282


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是什麼?有人說是有神論和無神論;有人說是民主和集權;還有人說是是主動向善和被動向善,其實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個人認為最直白的差異應該是“契約”和“情感”。仔細想想西方的文化追求還是人權追求,其實都是在追求“契約”精神。而我們中華文化深受儒、道、法、墨等諸子“融合式發展”的影響,早已自成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文化體系,而這個體系中始終存在著的就是“情”。從古至今,我們從沒擺脫過親情、友情、同僚之情、法外之情等等。不管是經商,還是行政,亦或是相處,“情”字始終貫穿其中。至於“契約”和“情”之孰優孰劣,自是見仁見智了。本人以為,如能將“契約”和“情”完美的融合,乃為至上。


人生觸底反彈


西方:縱深思維,阻擋者,鑽研破除之;東方:三才(天地人)論道、對立和諧統一,能容能轉。


西方人的思維就像西方的科學,一頭扎進去,使勁的鑽、研;發現一個問題研究它、細分她,產生了很多個學科,然後縱深發展,縱深思維;細部著手、累積發展、點滴積累,極少成多,連點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有規則至不規則,所以西方人有很多學科、研究領域,由此而出現國際上的很多國際大獎,產生了每一學科的重大發現、重大貢獻、重大突破,促進了人類的發展有了更快、更縱深的發展和提高。

東方人的思維就像太極,是週期輪轉對立統一三才(天地人)論道因果循環和諧統一的文化思維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讓每個中國人都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它能包容、能融合。


中國人的四大發明,在中國手中沒有一樣危害了人類的健康。但在西方文化科技的縱深發展上產生了很多的負作用如:火藥,被縱深發展為各種炮彈,促進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帶來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大的負作用,如核武器,生物產生了變異等。


汙水處理技術服務


中西方文化確實有巨大的差異,而且是很難融合的差異,因為方向不一樣。

第一個差異:非對即錯與中庸。

西方有較勁的基因,他們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凡事要搞清楚對錯。非黑即白,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等等都是源於西方的思想。

而中國的古老哲學是道,符合自然就是對的。我們認為對非對,錯非錯,在這裡是對,在那裡是錯。看似講不清楚道理,但是偏偏有其正確性。

第二個差異:整體與細分。

明顯表現是中國歷史分裂的時間很短而統一的時間很長。而歐洲分裂的時間很長而統一的時間很短。

中醫和西醫最根本的也是這個,中醫把人當成整體看病,而西醫不停地細分再細分。

第三個差異:戰爭與鬥爭。

西方的各種爭奪都是通過戰爭解決,一定要搞一個勝負。而我國擅長鬥爭,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這個世界就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西方不停的在戰爭,不停的打仗。而我國一直在鬥而不破的邊沿行走,保持微妙的平衡。

所以西方人的贏了就是把人家欺負夠了,東方的贏了就是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第四個差異:面子和裡子。

西方人利益掛嘴邊,東方人友誼放嘴邊。所以,談判的時候西方人強調的是我自己的利益,而東方人強調的是大家的友情。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有的談判結果西方人覺得自己得到了利益,但是老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

第五個差異:天下和我。

修身治家平天下,這是傳統中國人的夢想。而西方人關注自己的得到感。所以就造成一個地球奇觀,戰爭的時候,東方是沒有投降文化的,覺得這是恥辱。而西方人覺得只要打不過了,投降也是選項。

東方人關注國家大事,往往憤憤不平於很多關乎尊嚴的問題。西方人關注國家大事,往往關心自己的收穫。

第六個差異:排斥和包容。

西方認為國家版圖的擴大一定要侵略,而東方從來不侵略,一直以來搞得就是被侵略,然後同化。所以,西方的版圖越打越零散,而東方版圖越被打越大。

第七個差異:歸納和模式。

最高明的領導都是讓大家講話完畢了,咳嗽一聲:下面我歸納一下。西方的領導都是搞模式。

………………

東西方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往大里看,一個往小裡看。一個往外面看,一個往裡面看。一個看世界是彩色的,一個看世界是黑白的。如此而已。


老龔說勢


一個是信仰上帝,相信每個人都是上帝之子。人死後有靈魂,要接受上帝的終極審判,或上天堂,或下地獄。相信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任何人不可剝奪!其次西方文化對世界的科學探索精神,獻身精神。而中國大部份人沒有明確堅定的信仰,或只有模模糊糊的信仰,只信仰今朝有酒今朝醉!中國人缺乏對科學的求知探索精神,只會爭奪一些看得見的原始資源,如土地等。中國人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皇帝稱皇上,人民稱下民,奴才,絲毫沒有半點羞恥感!把自已的命運寄託在祖先之靈,偶像神靈,皇上,清官,好官身上,逆來順受,只要能填飽肚子,餓不死,便是生之目的!


東明104652356


錢穆從文化本位的角度上說了這麼一句話:“文化異,斯學求亦異”,因此,筆者就此談談中西方文學上的差異。


在清代至民國時期,文學界有個非常著名的詞叫“西學東漸”。彼時以華人、留華洋人、書籍等介質,傳播了關於西方的各類學科以入中國,並對當時的學術思想等方面造成了極為動盪的衝擊,這個時間段可以說是近代文學的奠基時期。

自然,有差異才有東、西之文學衝擊。但要完全闡述這個差異為何,並不是一文之紙能說清楚的,這裡就泛而談之罷。


東西學問最大的區別,在於宏、微之別。

中國舊學的基礎就是經、史、子、集。以儒學為基礎(經),史學為脈絡,而子、集則是附帶知識。而且中國文學一直一來都慣以“一言放之四海皆準”的理論,妄圖用一句話來解釋所有的變化,諸如孔子云、荀子云。因此,很多東西都是非常模糊不清的,似乎此說可以,另說也通。最為典型的就是諸如各家的書經箋註,譬如一部《春秋》,有《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一首詩詞亦有各種模糊的定義-----在這種情況下,考據、目錄之類的學科之發展是難有寸進的。

反觀西學則迥異於東方,十分講究系統的分門別類,而不類於舊學的“一鍋端”。而且對於每個學科,都承認並重視其地位,也有相對應的標準,諸如經濟學、社會學、工程學、植物學等等。


最後稍稍提一句,也是很無奈的一句,即“現代文學已無從談起獨特性”。

自西學東漸以降,舊學的知識結構被顛覆,以至於很多文學理論都不能稱得上是“中國文學理論”,更多的卻是“東拼西借”的“專有名詞”、甚至是生硬的用西學來“套在”舊學之上。

因此,在舊學不適用,新學不穩定的當下。現代文學是處在隨著西學亦步亦趨的學習階段。

任重而道遠。


無聊到巔峰


中西方文化差異太大了,基本上是完全相反的。因此中國人理解的西方,都是完全錯誤的。

比如中國人尚文,西方人尚武。中國人講和平,西方人講霸權。中國人愛好文學,西方人愛好體育。中國人喜歡文化,西方人喜歡科學。等等,都是完全相反的。

原因大概是,中國人早在六年前就進入了農業社會,文明社會。西方在1500年前還是野蠻人,靠打獵和吃生菜為生。一直缺少文化教養,缺少道德。文明起源太晚。其次,西方引入了基督教,宗教觀念禁錮了人的一切。第三,西方的思維方式是唯心主義,觀念至上。喜歡胡思亂想。那些喜歡胡思亂想的人,多是宗教神父,喜歡探索上帝是如何創造世界的,因此出現了牛頓,在探索世界秘密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科學原理和數學定理。科學走在了中國前面。

西方文明起源太晚,是因為他們地處寒帶,相當於中國的哈爾濱以北地區。因為天冷,白天短,因此進入農業社會很晚。歐洲人原來多是住在原始森林裡,住窩棚,打野豬,吃野生蘿蔔。

文明起源於農業社會,起源於定居。早期文明基本上都出現在溫暖河流的兩岸。容易種植糧食。


石華寧


看大千世界,尋歷史真相,聽眾朋友,歡迎收聽,老王閒話。這期節目我接著說洋務運動。我先說中西方在宗教文化上的區別。

杭州靈隱寺

其一,中國是個沒有宗教的國家,雖然後來從國外引入了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卻沒有產生什麼宗教。中國的道教和孔孟之道,很難說是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基本上就是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老百姓如何自我修養,當官的如何治理國家。正因為沒有宗教,所以來個天人合一,皇帝就是天子,這個觀念後果很嚴重,皇帝就不是人了,實際上就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神,那就擁有絕對的權力,掌握著對所有人的生殺大權。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人的宗教就是官本位,當了官就有權力、地位、金錢、女人,就能光宗耀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官是越大越好,最好是能當皇帝,可見官是中國人的宗教,似乎也有點道理。

其二,中國是個含蓄內斂的民族,強調是自我約束、自我修養、不張揚。反映在宗教上,即使在中國的道教和佛教,基本上也是遠離人世,在深山和人員稀少的地方,採取自我封閉的狀態,自我修練,宗教寺廟根本不主動與民眾溝通,更不干涉國家政治,對待信徒也是單向,你愛來不來,一副衙門作風,更不會去民間傳播信仰和發展信徒。

其三,中國儘管有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等特殊的,擁有大量信徒的少數民族地區,但大多數漢人信徒除了對佛教的因果報應,求來世的幸福,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真、善、美的認同外,普通人求神拜佛,基本上是報著功利的態度,如求生子、平安、升官、發財、祛病消災等,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很難說有什麼真正的信仰和太多的價值認同。

而西方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極大,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基礎。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其一,上帝有著至高無尚的權威,普天之下都是上帝的兒女,萬事萬物都是上帝這個造物主創造的,所以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包括人與人、男與女、父母與兒女、皇帝與臣民之間都是平等的,皇帝是人不是神,上帝才是神。西方是政教分離的社會,人們的精神世界,道德觀和價值觀是由宗教來決定的,宗教領袖是人們的精神領袖。而世俗社會才是由皇帝領導的政府來管理,皇帝僅僅是行政長官,根本無權干涉宗教活動,而皇權則要受宗教的制約。長期的政教分離,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罪人,需要監督和約束,形成了今天的三權分離;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帶來今天的民主政治。由於生命是上帝創造,並且歸於上帝,所以人的生命和自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形成了人權的觀念。上帝將規律和秩序放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我們用上帝給我們的智慧將這些規律和秩序找出來加以總結,這些規則人們只能遵循而無法改變,這就是科學的觀念。而宗教提倡的上帝是誠信、公義、慈愛、善良成為人們在經濟、法律、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準則。其二,傳教士們不僅在教堂內傳教,還走向社會和民間,主動傳播宗教思想並且積極發展教民,傳教士們能夠不遠萬里、不辭辛勞、不求回報、把上帝的福音帶全世界受苦受難的民眾,他們身上有著冒險和獻身精神,他有理想、有觀念、有主義,現代的政黨身上也有他們的影子。

第二鴉片戰爭後,根據中法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外國傳教士可以在中國自由傳教,並且中國各地政府要予以保護。由於中國政府的開放政策,各種傳教組織迅速發展起來,據《劍橋中國晚清史》記載,1870年,中國有250名天王教神甫,而到1900年,即達到886名。新教即基督教傳教士在1864年有189名,1905年則達到3445名。中國的教民到1900年,有70萬天主教徒,其中本地牧師500名,基督教徒則達到近10萬。傳教士來到中國的目的是要改變中國人的信仰,讓他們成為基督的信徒。他們採取慈善的方式去感化人們的心靈,主要方式是:宣傳佈道、救濟災民、設立孤兒院、興辦教會學校、提供戒菸所、建立教會醫院,以吸引人們信仰基督,所以說西方的傳教士不但是思想的傳播者,更是理念的行動者。其實,客觀地說,傳教士們大量進入中國,對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還是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1900年之前,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多教會醫院和診所,僅美國教會就開辦了30多所,英國開辦20多所。北京的協和醫院,我們南京人熟悉的馬林醫院即今天的鼓樓醫院,也是教會所辦。西方的醫藥、醫學教育、西醫制度在中國得以推廣,促進了人民的醫療健康水平。

金陵女子大學

從1843年至1860年,傳教士岀版西方書籍434種,其中宗教書籍329種。1887年至1900年,僅廣學會出版176種,益智會出版98種。到1900年,全國教會學校達2000所,在校學生達到4萬人,其中大部分為小學。一些中等專科學校逐步發展為著名的大學,如燕京大學,後併入北京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後併入復旦大學。南京人熟悉的匯文女中,金陵女子大學、金陵大學,後併入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後併入蘇州大學。四川華西協和大學,後併入華西醫科大學等,成為了中國現代教育的基礎。好,這期的節目就談這裡,後面我還要繼續談洋務運動,歡迎收聽,謝謝大家。


老王閒話2018


個人一點粗淺認識: 一、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的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傳說,認為是人(把盤古、女媧、后羿看作超人而不是神)創造了自然,人要為自然負責,認為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西方的《聖經》講天地自然、包括人類是由宇宙唯一真神耶和華創造的,是神創造了自然,神主宰自然和人類(所以象牛頓等一些科學家最終跳不出神學的窠臼),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索取和掠奪,人不可能戰勝自然。 二、關於人類社會,中國認為、人生而有別,後天的努力也會造就差別,每個人根據自已的能力尋求自己的社會地位,人與人要禮讓相恤和諧相處,尊崇人治和道德教化,認為法律規則不能全方位調整社會關係;西方人認為,天(神)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強調個體的獨立、自由,認為法律規則在調整社會關係上起根本作用,弱化道德教化。三、關於處事哲學,中國人重道輕技,認為事物都是矛盾統一體,人的能動性體現在對事物矛盾轉化的促進上,要根據事物發展規律,,在不同發展階段採取不同因應措施,讓事物朝預期方向發展,尊崇中庸之道;西方人重技輕道,注重對個體事物進行做觀領域研究,輕視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和共同規律。

西方社會在某個歷史時期可以引領世界工業科技革命,但更多的時候,世界文明的中心在東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