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滬媒:上港不是恆大的拷貝

這一刻終於還是來了,2018年中超比賽第28輪,上海上港在客場5:4戰勝七冠王廣州恆大,儘管比賽還有兩輪,但是一切好像已經宣佈上港是冠軍。不出所料,回到上海的主場後,上港在主場二比一戰勝來訪的北京人和,提前奪得中超冠軍,這一刻真的來了,恆大不再是冠軍。

孰是孰非?滬媒:上港不是恆大的拷貝

對於上海上港的奪冠,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討論。習慣於恆大年年奪冠的球迷來說,還突然有點不適應。熟悉足球的人知道這一刻終會到來,沒有誰能永遠佔據王者的寶座。因為寶座只有一個,所以人人都想得到,挑戰者會一波接著一波一波接著一波,永遠無窮。而今年上海上港做到了,恆大球迷也並不像料想的那樣悲傷,更多的是大度的表示祝賀。足球規律,誰都沒法改變。

孰是孰非?滬媒:上港不是恆大的拷貝

對於上港勇奪今年中超冠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小編節選一些媒體的看法,大家可以討論一下!(以下內容來源於《新民晚報》。)

今年的中超,是特殊的一季。特殊在哪?有了新的冠軍。

為這個冠軍,中超苦等八載。並不是其他球隊不想當冠軍,可恆大霸著王座,他那副“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任誰都奈何不了。但如今,臥薪嚐膽6年,上港終於“幹掉”恆大。

有人評論:上港崛起,中超不再一家恆大。也有人提醒:恆大還會回來,現在論王者更替,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港壓倒恆大,讓2018年的中超,擁有不同以往的歷史意義。

這個意義,基於上港的成功模式並非拷貝恆大。恆大依靠財力囤積國腳,爭冠的門檻被畸形墊高。人才的不平衡流動,造成競爭的失衡。上港另闢新徑,依靠武磊等一批根寶基地出產球員的整體成熟,淬鍊抗衡恆大的底蘊。“不做國腳的搬運工,做國腳的生產者”,上港的自我造血,繪出中超的另一片天空。

這個意義,在於足球背後城市體育文化的浸染。這裡就要提到上海在職業足球發展上的頂層設計和完善佈局。信奉專業人幹專業事的職業信條,施行政府購買優質社會服務的市場化操作,推進以根寶基地為首的精英化青訓,鋪就上海職業足球的人才基石。同時,通過國有企業、混合制企業運營俱樂部,探索職業足球的最優之路。從去年全運會足球項目“大四喜”,到如今上港帶回中超首冠,海派足球的開放、引領和創新,一切水到渠成。

恆大的七年之癢,被上港撓了。希望,這不只是一個新冠軍,更是一個新起點。上港模式,上海模式,能為未來的中超、中國足球,帶來更多積極的變量。

孰是孰非?滬媒:上港不是恆大的拷貝

其實看完這些,我們可以總結出兩句話。第一,上港球員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國腳,恆大則是買買買買國腳。第二,上港打破了恆大的壟斷,以另外一種海派足球的模式成功。

其實小編覺得無論是哪種模式,中超聯賽真的是比以前越來越精彩了,各個俱樂部的生存環境也越來嚴峻,努力著努力著就不小心降級了,這樣的聯賽會更有吸引力。

對於這些你有什麼看法呢?你認為明年中超的冠軍最有可能是哪個俱樂部呢?你認為上港能達到恆大的七冠王成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