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沪媒:上港不是恒大的拷贝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2018年中超比赛第28轮,上海上港在客场5:4战胜七冠王广州恒大,尽管比赛还有两轮,但是一切好像已经宣布上港是冠军。不出所料,回到上海的主场后,上港在主场二比一战胜来访的北京人和,提前夺得中超冠军,这一刻真的来了,恒大不再是冠军。

孰是孰非?沪媒:上港不是恒大的拷贝

对于上海上港的夺冠,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讨论。习惯于恒大年年夺冠的球迷来说,还突然有点不适应。熟悉足球的人知道这一刻终会到来,没有谁能永远占据王者的宝座。因为宝座只有一个,所以人人都想得到,挑战者会一波接着一波一波接着一波,永远无穷。而今年上海上港做到了,恒大球迷也并不像料想的那样悲伤,更多的是大度的表示祝贺。足球规律,谁都没法改变。

孰是孰非?沪媒:上港不是恒大的拷贝

对于上港勇夺今年中超冠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小编节选一些媒体的看法,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以下内容来源于《新民晚报》。)

今年的中超,是特殊的一季。特殊在哪?有了新的冠军。

为这个冠军,中超苦等八载。并不是其他球队不想当冠军,可恒大霸着王座,他那副“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任谁都奈何不了。但如今,卧薪尝胆6年,上港终于“干掉”恒大。

有人评论:上港崛起,中超不再一家恒大。也有人提醒:恒大还会回来,现在论王者更替,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港压倒恒大,让2018年的中超,拥有不同以往的历史意义。

这个意义,基于上港的成功模式并非拷贝恒大。恒大依靠财力囤积国脚,争冠的门槛被畸形垫高。人才的不平衡流动,造成竞争的失衡。上港另辟新径,依靠武磊等一批根宝基地出产球员的整体成熟,淬炼抗衡恒大的底蕴。“不做国脚的搬运工,做国脚的生产者”,上港的自我造血,绘出中超的另一片天空。

这个意义,在于足球背后城市体育文化的浸染。这里就要提到上海在职业足球发展上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布局。信奉专业人干专业事的职业信条,施行政府购买优质社会服务的市场化操作,推进以根宝基地为首的精英化青训,铺就上海职业足球的人才基石。同时,通过国有企业、混合制企业运营俱乐部,探索职业足球的最优之路。从去年全运会足球项目“大四喜”,到如今上港带回中超首冠,海派足球的开放、引领和创新,一切水到渠成。

恒大的七年之痒,被上港挠了。希望,这不只是一个新冠军,更是一个新起点。上港模式,上海模式,能为未来的中超、中国足球,带来更多积极的变量。

孰是孰非?沪媒:上港不是恒大的拷贝

其实看完这些,我们可以总结出两句话。第一,上港球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国脚,恒大则是买买买买国脚。第二,上港打破了恒大的垄断,以另外一种海派足球的模式成功。

其实小编觉得无论是哪种模式,中超联赛真的是比以前越来越精彩了,各个俱乐部的生存环境也越来严峻,努力着努力着就不小心降级了,这样的联赛会更有吸引力。

对于这些你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明年中超的冠军最有可能是哪个俱乐部呢?你认为上港能达到恒大的七冠王成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