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有電子版,可打印喲!!!

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一、重點實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把家裡人聚集在一起 )

2.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 )

3.公欣然曰( 高興的樣子 )

4.白雪紛紛何所似( 何,疑問代詞,什麼;似,像 )

5.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體;擬,相比 )

6.陳太丘與友期行( 約定 )

7.太丘捨去( 丟下(他)而離開 )

8.門外戲( 玩耍 )

9.相委而去( 委,捨棄;去,離開 )

10.下車引之( 拉,牽拉 )

11.元方入門不顧( 回頭看 )

12.學而時習之( 按時 )

13.不亦說乎( 同“悅”,愉快 )

14.人不知而不慍( 生氣,惱怒 )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檢查、反省 )

1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誠信 )

17.傳不習乎( 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

18.溫故而知新( 學過的知識 )

19.學而不思則罔( 罔然無所得,即沒有收穫 )

20.思而不學則殆( 疑惑 )

21.靜以修身( 個人的品德修養 )

22.儉以養德( 培養品德 )

23.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

24.非學無以廣才( 增長才幹 )

25.非志無以成學( 達成,成就 )

26.淫慢則不能勵精( 放縱懈怠 )

27.意與日去( 消失,逝去 )

28.險躁則不能治性( 輕薄浮躁 )

29.多不接世( 接觸社會 )

30.將復何及( 來得及 )

31.一狼徑去( 徑直 )

32.屠暴起( 突然 )

33.綴行甚遠( 連接、緊跟 )

34.屠自後斷其股( 大腿 )

35.苫蔽成丘( 覆蓋、遮蓋 )

36.目似瞑( 閉上眼睛 )

37.狼亦黠矣( 狡猾 )

38.眈眈相向( 注視的樣子 )

39.一狼仍從( 跟從 )

40.屠大窘( 處境困迫,為難 )

41.顧野有麥場( 看,視 )

42.積薪其中( 柴草 )

43.又數刀斃之( 殺死 )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這裡用作動詞,指挖洞 )

45.止露尻尾( 屁股 )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裝睡覺 )

47.止有剩骨( 僅,只 )

48.兩狼之並驅如故( 並,一起;故,原來的 )

49.恐前後受其敵( 這裡指攻擊 )

50.弛擔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

51.有人憂天地崩墜( 倒塌墜落 )

52.天果積氣( 果然、果真 )

53.只使墜( 縱使,即使 )

54.充塞四虛( 四方 )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

56.國人道之( 講述 )

二、重點虛詞

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 同“否”,讀fǒu,相當於“嗎”)

2.不亦說乎( 同“悅”,愉快 )

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釋”,解除、消除 )

四、詞類活用

1.友人慚( 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

2.學而時習之( 名詞作狀語,按時 )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詞作狀語,每天 )

4.溫故而知新( 形容詞用作名詞,故,學過的知識;新,新的理解和體會 )

5.傳不習乎( 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

6.飯疏食( 名詞作動詞,吃 )

7.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

8.非學無以廣才( 形容詞作動詞,增長 )

9.狼不敢前( 名詞作動詞,上前 )

10.恐前後受其敵( 名詞作動詞,攻擊 )

11.一狼洞其中( 名詞作動詞,挖洞 )

12.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名詞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

13.其一犬坐於前( 名詞作狀語,像狗似的 )

14.苫蔽成丘( 名詞作狀語,蓋上 )

15.一屠晚歸( 動詞作名詞,屠戶 )

16.一屠晚歸( 名詞作狀語,傍晚 )

17.弛擔持刀( 形容詞作動詞,解除,卸下 )

五、一詞多義

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部編七上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


六、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__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__

今義:__指子女__

2.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__文章的義理__ 今義: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後乃至

古義:__離開__ 今義:__到、往__

4.相委而去

古義:__捨棄__ 今義:__委屈、委託__

5.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__回頭看__ 今義:__照顧__

6.與人期行

古義:__約定__ 今義:__日期__

7.下車引之

古義:__拉,牽拉__ 今義:__引用__

8.不亦君子乎

古義:__有才德的人__

今義: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

9.可以為師矣

古義:__可以憑藉__ 今義:__可能、許可__

10.飯疏食,飲水

古義:__粗劣__ 今義:__疏通、疏散__

11.飯疏食,飲水

古義:__冷水__

今義:__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__

12.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義: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

今義:__無學識、無智謀的人__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義:__多次__ 今義:__數詞,三__

14.非寧靜無以致遠

古義:__精力集中__ 今義:__安靜、不嘈雜__

15.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__輕薄__ 今義:__危險、不安全__

16.淫慢則不能勵精

古義:__懈怠__ 今義:__速度緩慢__

17.少時

古義:__稍微__ 今義:__數量小__

18.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古義:__多少__ 今義:__幾何學的簡稱__

19.止增笑耳

古義:__古文言文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__

今義:__耳朵__

20.屠自後斷其股

古義:__大腿__ 今義:__屁股__

21.身亡所寄

古義:__依附,依託__ 今義:__寄託__

22.因往曉之

古義:__告知,開導__ 今義:__知道__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詞“於”)

(2)可以為師矣(“以”後面省略了代詞“之”)

(3)投以骨( 省略了“投”的賓語“之”,代狼,可補充為“投之以骨”)

(4)一狼仍從( 省略了賓語“之”,可補充為“一狼仍從之”)

(5)場主積薪其中( 省略了介詞“於”,可補充為“場主積薪於其中”)

(6)一狼洞其中( 省略了介詞“於”,可補充為“一狼洞於其中”)

(7)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了介詞“於”,可補充為“屠乃奔倚於其下”)

(8)顧野有麥場( 省略了主語“屠”,可補充為“屠顧野有麥場”)

(9)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省略了主語“屠”,可補充為“屠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2.倒裝句。

(1)白雪紛紛何所似( 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所似何”,像什麼東西 )

(2)投以骨(“以”是介詞結構後置,正常語序應為“以骨投”)

(3)意暇甚( 正常語序應為“意甚暇”)

(4)身已半入( 正常語序應為“身已入半”)

(5)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正常語序應為“而兩狼如故之並驅”)

3.判斷句。

(1)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即”表示“這就是”,“也”在這裡表加強判斷語氣 )

(2)賢哉,回也!(“也”表判斷 )

八、重點句子翻譯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__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__

2.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__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__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真不是人哪!與別人相約同行,丟下我走了。__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__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就會罔然無所得;只思考而不讀書,就會有疑惑。”__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__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__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__

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__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氣卻不可改變。”__

8.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__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__

9.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__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__

10.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__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__

11.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__骨頭已經扔光了,但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__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__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__

13.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__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其中的一隻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__

1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__想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後部。__

1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__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__

16.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__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__

17.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

__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氣體中發光的東西。__

九、問題探究

1.《詠雪》在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__作者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韞的才氣。__

2.《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尊君”與“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

__“尊君”指別人的父親,是敬辭;“家君”指自己的父親,是謙辭。__

3.通過《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談談你對元方這一行為的看法。

__元方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客人無禮在先是事實,元方僅七歲,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對,維護父親的尊嚴,已屬不易,不應對其要求過高。__

4.“賢哉,回也”一則中表現出了顏回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__顏回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這體現出顏回貧賤不能移的安貧樂道的精神。__

5.《〈論語〉十二章》在內容上、文字上有什麼特色?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這十二章語錄不僅內容豐富,文字上也別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連用三個反問句,把學習的樂趣和所達到的境界層層展開,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這十二章語錄對學子的勤奮自勵、謙虛進取,學習方法的機敏靈活,品德修養的自律豁達,論述得言簡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個路標,給每位求學之子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6.《誡子書》中作者闡述的觀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兩方面進行論述的?

__觀點:修身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分別從治學須靜正面論證、修身忌躁反面論證。__

解析:弄清楚了中心論點和論證內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課文,而這一切都是學生依據課文討論、探究的結果。設計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教師已經列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脈絡。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並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鍊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相結合。

7.“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原來是一場誤會,造成這個誤會的原因是什麼?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__原因:傳播者沒有調查事實,道聽途說。啟示:凡事要調查研究,面對紛繁的信息不能輕信,要實事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