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最“自私”了,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自私”表現。

不願分享玩具

有一天,我帶豆豆去親戚家做客。豆豆看到了包包哥哥的玩具,拿起來玩。包包看見了大叫:“放下,不許碰我的玩具。”

“妹妹就玩一下,不會拿走也不會弄壞的。”我說。

“不行!”他趕緊把玩具搶過去,拿回他房間藏起來。

他爺爺看到了說:“就給妹妹玩一下嘛,怎麼這麼小氣。你去豆豆家也玩人家玩具啊。”

“豆豆玩這個。”他遞過來一個搖鈴。

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這是我的玩具,就不給你玩!

他弟弟嘟嘟看到桌子上的玩具,過來玩,包包過來搶不讓玩,弟弟大哭,奶奶過來:“你那麼多玩具,給弟弟玩一下也不行?”一把搶過玩具給弟弟玩,這時輪到哥哥哭了。他倆每天都在上演搶奪大戰,沒少因為玩具和吃的問題打架。

不願分享吃的和看中的東西

嘟嘟餓了,奶奶給他拿了一小塊饅頭,奶奶說“奶奶吃一口”“不!”連忙拿著饅頭走開。

”他也是小氣鬼,在他手上的東西就很難要到手。”他奶奶笑著說。

豆豆拿起沙發上的一個紙盒,嘟嘟趕緊跑過來說“我!”“我!”,一把搶過去。

我笑了說:“嗯,是嘟嘟的,都是嘟嘟的。”

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我的,不能碰!

不願他人碰觸自己最親的人

他奶奶抱起豆豆,他就不幹了,抱起奶奶大腿就開始叫喚,不給奶奶抱豆豆,他也要抱抱。嗯,奶奶也是他的!

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就不願意分享玩具或吃的,不願意讓別人碰他們的東西,就算是自己不玩的,不要了也不讓其他人碰。還不願他人碰觸自己的親人。這些看似“自私”的行為,背後的真相你們瞭解過嗎?

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為什麼小孩子不願意分享呢?真的是自私嗎?

其實這些看似“自私”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成長的自然法則。

教育家孫瑞雪說:兒童必須擁有東西,才能藉著擁有的東西發展。通過佔有“我的”私有財產,才能漸漸明白“我的”,才能形成自我意識。才能區分“我的”“別人的“。這是區分“我的”的自然方式。

在這個成長的階段,孩子會全力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兒童天然有一種對失去“我的”東西的害怕和保護“我的”東西的意識。在2歲階段,如果沒有建立“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規則,孩子眼裡看中的一切東西,都是“我的”。

因此,不要認為孩子不願分享就是自私還去逼孩子分享

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那什麼是自私呢?

不夠慷慨大方?不願分享?佔有慾強?

自私是指在利益發生衝突時,個人選擇損害他人的利益而滿足自己的利益。

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而孩子沒有自私,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支配自己的行為,是自我成長。通過佔有某樣東西,來區分自己與他人;通過佔有東西,來體驗“我”的存在,這是自我價值感的開始。

這樣孩子成長後不會出現一切評判都基於他人和外界的情況,不會依靠他人和外界來獲得自我價值感。“我的”意志的出現,是真正走向獨立的開始。尊重孩子的意志就是支持他的成長。

如果強迫他分享或對他進行負面的評判,都會給他的心靈造成傷害,不利於孩子的自我成長。

當孩子從“我的”開始,佔有“我的”東西,擁有“我的”想法,意志,5歲時孩子開始分享“我的”東西,以便能擁有更多的東西。

你還在逼小孩子分享玩具嗎?請先了解他們“自私”背後的真相!

因此,作為家長在2歲時應該給孩子建立“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可以自由支配的道德觀念。等待孩子額成長就好,孩子願意分享他自然就分享了。不要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