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還有好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

思錢想厚56516027


為什麼?大家心裡不都有點b數嘛?現在的投資環境那麼差,除了放銀行安全點,還敢玩什麼理財,自己要把自己坑死麼?玩基金時,本來還有小賺的,結果資金經理拿你的錢去高位接盤,虧得一塌糊塗,畢竟不屬於他的錢;玩股票時,本來是想投資的,變成了投機,玩成了長期股東,美其名約為國接盤,實際成了被人家收割的韭菜,現在還在關燈吃麵;玩p2p時更要緊了,本來還可以拿點利息,結果莊家連你本金都拐跑了,只能上天台給自己唱首涼涼。



伊月城


前一段時間陪家裡的老人去銀行辦理業務,看到銀行門口,掛著一個鼓勵大家去定期存款的一個利率表,五年定期利率居然才二點多三點左右的年化率。可是我們都知道餘額寶、還有騰訊的零錢通、財付通等等裡面一些穩妥型的理財基金,基本上都有四點多以上,所以我當時就在想,誰還會把錢存到銀行裡去,掙這麼低的一個定期的利息,而且往往還要三五年時間定期?

但後來隨著我幫助家裡老人辦理自動業務辦理機上的業務之後,我才深刻的體會到,銀行這樣的一個低利率的業務,還是會有市場的,因為這是給中國老年人最後的一個心理保障。

我在自動機上協助給老人辦理業務的過程中,一路下來,老人彷彿受到受到了一萬點的暴擊,甚至是有點羞辱似的,基本上在這種機器面前,老人就相當於一個智力為零的一個狀態,到最後都不敢動手去操作了。

這個時候我能深刻的體會到,所謂的科技、人工智能對於某一類人的一個極大的災難。那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這些網上的理財,對於老年人來說,基本上是一個很陌生的領域,他們只有把錢放在銀行才比較放心,然後還有比零存零取高的利息,這對於老年人來說,會認為是不錯的一個利率了。

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也讓我更加對銀行深惡痛絕,這無疑是利用信息差來盤剝老人(銀行貸款現在利率基本上都有7個點了,是五年期的兩倍還多),躺在用戶的儲蓄上發財的一種作為,相當於吸血鬼一樣。

所以現在傳統銀行,越來越艱難,越來越萎糜,真的是咎由自取,有時候真的很希望這些傳統銀行能夠不斷的被人拋棄,有一天連老人都拋棄它們的時候,就是它們消亡之日了。


水禾田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從餘額寶推出之後,大家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銀行攬儲的壓力也逐年增大。不過仍然有很多人寧願損失一定的收益,也要把錢存在銀行裡,在我看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銀行存錢是國人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而理財的概念剛剛普及沒有幾年,不會輕易改變大家的習慣。

2、很多人沒有渠道瞭解理財信息,即使偶然接觸到信息,也不能深入瞭解這些產品,因此只能選擇在銀行存款。

3、正規機構的理財都有一定的門檻,比如銀行理財動輒5萬起,信託、私募基金100萬起,普通人可能沒有那麼多錢可以投到理財中。

4、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如果有急用提前取出僅僅是損失個利息,但是很多理財產品要麼不能提前支取,或者要損失高額的手續費,流動性不如定期存款好。

5、各種理財騙局多,風險大。首先就是騙子太多了,筆者天天接到電話,要指導我實盤操作,分享內幕信息,這些全是騙子;泛亞貴金屬交易所、e租寶、錢寶等各種互聯網金融平臺跑路;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信託、理財都有風險;股市一直沒有行情,波動還劇烈。因此有人選來選去,害怕風險,最後就只能在銀行存錢。

現在大家的理財意識已經有了,但是要想讓老百姓可以放心理財,需要嚴格的監管打擊騙子,也需要健康的市場提供理財渠道。當大家都能靠理財讓資產安全的增值保值時,就會有更多人把錢投入到理財中。


首席投資官


為什麼現在還有好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主要原因是幾個方面的。一是現在市場所謂的理財99%都是騙人的,從P2P,到數字貨幣,到區塊鏈,社會上各種打著理財的騙局是存出不窮。

二是投資也是騙局到處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投資海景房,投資所謂的旅遊地產,各種社會的所謂投資也都是騙局。

三是期貨和股票,外匯等投資專業性都非常強,普通人參與,知識、經驗、能力都不夠,最後都是賠錢。四是炒房時代結束,現在是誰炒房誰被套誰賠錢。

五是信託私募也存在大量的騙局,普通的投資者是防不勝防。

六是理財也有各種飛單陷阱,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各種理財投資的騙局只有你想不到的,什麼樣的新花樣都有。

最後,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普通老百姓只有選擇把錢存進銀行相對安全點,老百姓把錢存進銀行是被逼的。美國人為什麼很少把錢存進銀行,是因為美國的金融機構為民眾管理財富都非常專業和敬業,是不會欺騙老百姓的,對管理老百姓的財產,美國的金融機構還是比較負責任的,因為,美國的法律和制度比較完善,所以,金融機構也不敢去欺騙民眾。這就是為什麼我國的老百姓大部分都願意把錢存到銀行的原因。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如今,國人的理財意識整體來說是在逐步增強的。但確實也有題主說的這個情況,一些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並不會通過理財的方式來獲得更高的收益,特別是中老年人更是隻認銀行的存款,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理財有風險。要是確定無誤地高速大家,理財可以獲得比銀行更高的收益,而且完全沒有風險,那麼很多人肯定會選擇收益更高的理財方式。但問題的關鍵是,各類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時常都有一些理財產品騙局的新聞見諸報端、電視,作為普通老百姓,本身對理財就一知半解,根本沒有識別能力,那麼這種情況下,風險更大。老百姓掙點錢不容易,與其承擔較大的風險,可能血本無歸,還不如選擇銀行存款更保險。

第二,理財產品有門檻。除了餘額寶這類對金額沒有太多限制外,銀行的理財產品,動輒都是幾萬起,特別是想收益高一點,那麼起存的金額要求更高,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家的積極性。



第三,銀行相對來說更加深入人心,更安全。經常有聽說某理財茶品跑路了,但是很少聽說銀行跑路。而且新的政策下,在銀行的存款如果出現安全問題,每個賬戶最高可以獲賠50萬,這打消了大家的顧慮。

最後,對於一些中老人來講,在銀行存款還有一種先入為主的習慣優勢,這麼多年都是在銀行存款,而且安全可靠,所以,對銀行更加信任。


坤鵬論


因為早期的金融理財產品等負面消息非常多,大家在看到這麼多的負面消息之後,對於金融理財產品就會有一種很強烈的防備心理,你以免自己的錢被騙,所以還是願意選擇存在銀行,定期也好活期也罷,主要是因為銀行是最安全的一種儲蓄方式。所以大家帶來對理財產品不夠了解的情況下,肯定願意把錢放在銀行,是比較安全的,當然如果對理財產品有了瞭解,並且知道怎麼樣的理財產品是騙人的,怎麼樣的理財產品是真正的理財產品,這種情況下,才會去購買更多的理財產品去進行投資理財。

現在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規範和合理運作,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有著比較不錯的發展,吸引到了很多用戶,當然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在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方式上虧了很多錢,你自然也會有放在心裡,所以這種防備心理就需要有不斷的人進來,賺到了錢,才會有更多的朋友進來投資。這是一個市場逐漸變化的過程,首先是少數人會去投資金融理財產品,其次是大多數人會去投資金融理財產品,這需要慢慢的培養用戶。

當然現在互聯網金融投資的方式越來越多種多樣,並且有很好的入口,就是線上支付,現在很多線下也好,線上也好,都會使用線上支付的方式來支付。當使用線上支付去支付的時候,難免就會碰到各種理財產品的推薦,真是理財產品的推薦,都是根據他們的屬性來判斷的,有很多是比較保險的理財產品,那這種時候就會吸引到用戶進行投資了,把平時不用的錢,也許一開始是一小部分錢進行投資之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儲蓄,逐漸向線上的金融理財產品投資。


變革家


現在的人誰還不會個理財方式,只是收益的高低罷了。在我們父母的那一輩,基本的理財方式就是將錢存在銀行,然後等著利息。隨著經濟的發展,理財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然而還是有大部分人會選擇將錢存在銀行,當然也會是以中年人為主,畢竟錢存在銀行那麼多年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想改有點困難。另外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肯定不如年輕人,對其他理財方式還是有所顧慮的。

將錢存在銀行,雖然利率不高,但還是比較安全的。銀行破產的可能性比較小,萬一銀行破產,還會有國家背書。但是其他的理財方式就不一定了,眾多P2P平臺暴雷,投資者血本無歸,錢能不能追回來還不一定。銀行理財產品也會存在“違約”的風險。基金、股票受市場行情、政策等影響比較大,波動比較大。所以總結來說,將錢存在銀行,至少不會損失本金。


環球老虎財經


中國人愛存錢,有儲蓄傳統,不過情況正在起變化。

截止2017年5月,央行公佈的境內居民住戶存款62.6萬億,居民住戶存款月月攀升,不過,境內居民人民幣貸款已經從2010年的8.8萬億飆升到36.4萬億。把境內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減去住戶的貸款後發現,中國人手裡已經沒有大量存款了,全國居民淨存款僅剩26萬億!

這飆升的貸款主要是房貸。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很多人都在負債,不只是看幾個存款這麼簡單。

從資產配置的概念上來說,房產也是資產配置的一種(屬於另類投資中的不動產),如果不是自住的話,你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投資理財,因為這些年來,房價飆升,如果你擁有一套或幾套商品房,肯定是賺了,至少是跑贏CPI的,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很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即便存在“很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也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本金安全。銀行級安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大銀行,所以把錢存在銀行裡基本上意味著本金安全,是比較放心的。反之,一些騙子金融機構,開始會以兌現高額收益的方式吸引傻子進場,形成龐氏騙局,泡沫破滅,捲款跑路,讓貪婪的人血本無歸。誠如一句話所總結的那樣:

給你的是利息,拿走的是你的本金。

二、流動性強。如果是活期存款,可以即用即取,十分方便,如果用來購買理財產品如基金,有的是T+1、T+2甚至更多天贖回,急用的時候就很不方便。不管有多少錢,從資產配置角度來說,總要預留一部分作為活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三、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很多人不會為了那3到4個點的收益,去買貨幣基金,不僅是感覺操作麻煩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多少錢,一年幾個點的收益也是微乎其微,怎麼也跑不贏CPI,與其如此,還不如懶得操作。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收入要麼來自生意,要麼來自工資,比起主營收入來說,理財收入如果不上規模的話,絕對收益數是很少的,與其如此,我又何必費那個心思去研究和操作呢?

四、風險顧慮。理財的概念實際上是比較寬泛的,除了在支付寶、微信和其他銀行上購買保本型或者貨幣型基金,還有比較常見的股票、期貨投資等,按照二八定律,在股市上賺錢的是極少數,大多數散戶都被當作韭菜割,誠如有人編的段子:

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西服進去,三點式出來;鱷魚進去,壁虎出來……

既然有這麼高的風險,對於風險厭惡者來說,還是存在銀行裡比較保險。

五、缺乏理財意識,認知不夠。認識不到理財的好處,只是覺得凡是聽到投資理財的都是騙子,甚至有很多人自己受了騙、吃了虧,與其被忽悠,不如老老實實把錢存在銀行裡最保險。

你說這是不是大家的普遍心態呢?

我是喻派胡言,愛財如命的人力大叔,如果你覺得回答的不錯可點贊、評論、轉發,也可關注我瞭解更多內容!


喻派胡言


首先我本人就是銀行的一名工作人員,接觸了非常多的存款客戶,主要的就是我們大眾老百姓。

為什麼他們寧願選擇低利率的銀行存款,而不選擇高利率的理財?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對於到銀行存定期存款的人,他們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們對新鮮事物的認知上(比如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都比較弱,而且,根深蒂固的概念,還是覺著錢放在銀行更放心。

2、理財,對於老百姓來說,算是個熟悉陌生的詞彙,不是沒有人嘗試過將自己的閒置資金存成理財產品,而是很多銀行,以理財的名義,高收益的利率誘惑,誘導老百姓辦理理財產品,結果,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真的信任了他們,拿到手的很多竟然是保險公司的保單產品。


保單產品提取的諸多限制,甚至支取都會造成本金的損失。所以前期,很多人都被銀行推薦的這種理財嚇住了,覺著買理財不如存定期踏實。

3、理財的門檻比較高,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點,動輒就得5萬10萬起,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也存不了幾萬塊,你不能讓老百姓攢上幾年,再去買理財吧?

4、當然,理財這個概念,不一定是指銀行或者金融公司的理財產品,也可以指我們對於閒置資金的一種對外投資管理,投資實體經濟,甚至去高息民間借貸。但是這類的投資理財都有很大風險,大眾風險偏好都是不會盲目進行投資。

5、銀行的安全性還是有目共睹,而且所有銀行都為儲戶購買了存款保險,儲戶存在銀行的錢,都有一個50萬以內的保障,即使銀行真的出現問題,也會為儲戶的存款有這麼一個最安全的保障(大部分人,不會有50萬以上的存款的)

綜上幾點,大家有閒錢還是習慣性存在銀行,而不是去理財。


財富公元


1.有一部分人就是把存款當做理財方式,這部分人或者風險承受能力低,或者投資認識有限。

存款確實是一種靠譜的方式,尤其是去剛兌的大趨勢下。不會說銀行還在但存款虧了,即使銀行不在了存款保險制度也能保50萬。但如果買基金股票很可能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各種管理費諮詢費贖回申購費收的風生水起,而你卻虧得只剩下底褲。

2.還有一小部分人就是把錢存銀行當做零花錢。有個客戶卡上活期存款一直在50萬左右,不存定期也不買理財,就那麼放著。後來才知道人家那就是相當於錢包裡的零花錢。推薦客戶辦信用卡,信用卡各種好處說遍,人家也不想辦。有人說可以放餘額寶啊,餘額寶可以放50萬嗎?



3.對很多做生意的人來說,銀行存款流動性最好,即使是定期存款也隨時可以取。基金股票之類的都有時間或者金額限制,也就是要考慮流動性。

從招行和貝恩諮詢發佈的《2017年私人銀行報告》來看,高淨值客戶或者說富人也會在資產配置中考慮銀行存款。


4.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風險承受能力更專業的投資知識,股票期貨房產P2P黃金比特幣古董等等都在你的投資範圍內。如若不然,老老實實存款吧。

歡迎留言評論吐槽!感覺有用就關注我吧,我是司南立冬,後續更多走心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