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

羅利超


為什麼大多數我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卻不購買股票型基金?這就是“七虧二平一盈利”的股市本質發生的原因。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並不適合這個市場,但由於好奇以及自信,所以堅持自己投資者,最後只能是虧損而歸。而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哪些?

一、心理因素的影響。資金放在自己的手裡運作,起碼還挺踏實,就算是虧損了也是自己虧損出去。在我國太多太多股民對於股市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存在有什麼“小道消息”“莊家”“主力”,一談到股票就有人跳出來說“有厲害的人”“幕後操盤”等等。試想一下,這些要是真管用,為什麼他自己不用?或者說還用宣傳?早就“悶聲發大財”了。

但是,實際的情況就是,更多的人相信“幕後”而不相信正規的基金。我國普通投資者的缺點過於明顯,不專業、不職業;沒有豐富的交易經驗,沒有理性的執行策略。所以,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選擇股票,還不如選擇基金。

二、對於股票、基金認知程度不高。從某個角度去看,股票其實與基金是一樣的,存在漲跌,存在交易。基金也分為很多種,並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是適合投資者,也是需要分類擇選。

投資者剛入市時,是怎麼入市的?是道聽旁說來的股市很賺錢,開戶送禮、牛市等等,所以才來到的股市之中。對於基金的瞭解甚少,所以初衷就是入市投資而不是買基金來的。再加上認知程度低,沒有更多的選擇,也就只能是自己買股票。

從本質來講,就是因為投資者自身對於股市的認知、瞭解以及對於基金的認知、瞭解,又沒有風險的認識所致使的。


厚金說


記得一次在酒桌上喝酒,邊上的朋友問我,你炒股嗎?我說不炒,手裡有點基金。朋友說幹嘛自己不炒呢,基金是別人在炒,炒股是自己炒,可以把握,還推薦我關注一下002449國星光電這支股。也不知道現在這支股怎麼樣了,沒關注過。



通常炒股的人都不喜歡買基金,炒股的人控制慾較強,平時行為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們通常都喜歡自己掌握一切,相信自己。但實際上,大多數散戶對金融知識不瞭解,沒有投資經驗,直接進入股市。

股市的特別是資金流動快,幾天或者幾個小時波段都有振動,大多數散戶開始是抱著理財的目的去炒股,進入股市一段時間之後,掙了、賠了都是頭腦一熱,放開膀子幹吧。結果可想而知,賺錢的人少之又少,而為什麼不收手,想撈回啊,這是人的本性。



一般散戶的金融投資經驗都不如基金經理,畢業基金經理從事金融多年,具有一定的實戰經驗。所以普通散戶應該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選擇投資基金更穩健一些。當然不排除一些散戶運氣較好,確實在股市中賺到錢的人,但是畢竟是少數,如果不懂金融知識,投身於股市,那不叫投資,而是投機。


坤鵬論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可以舉個例子:比如你打麻將,有個人告訴你,這局你一定會贏,但是你不能參與打牌,只能揹著手看著,讓別人替你打,雖然你贏錢了,但你能感覺到樂趣嗎?

例子雖然不一定貼切,但確實能說明一定的問題。A股市場是散戶投資者佔有絕大多數的投資渠道,之所以A股市場多姿多彩,從某些方面來講,就是由於散戶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帶來的。


如果所有的散戶都去購買股票類基金,而不是採取個人交易。

那麼第一個方面,散戶會覺得這個交易沒有意思,即便是賺錢了,也會覺得自身的價值感沒有體現。有很多散戶的意願是不僅要賺錢,而且要自己親自上陣,真刀真槍的打敗股市。雖然往往結果與意願相反,但總是樂此不疲。

第二個方面,前段時間公佈了一組數據,說所有的公募基金都進入了虧損狀態,虧損率是百分之百。公募基金尚且如此,那麼私募基金結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雖然散戶主動交易的意願比較強,但如果股票類基金能夠賺得盆滿缽滿,甚至保證穩定有收益,看在錢的面子上,散戶也能夠去購買股票類基金。但股票類基金有的時候表現比散戶交易還要差勁,賠錢的比例並不低。這才是讓散戶對於股票類基金失去信心的最主要原因。

與其讓你拿我的錢去賠錢,還不如我自己去賠錢。這也算是一種痛徹心扉的領悟吧。


小散李大鵬


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的原因是相信自己可以比基金做得更好,賺到更多的錢。


讓我們來看看股票型基金組合裡買的是什麼股票?


股票型基金例子一:消費收益150049。基金裡的股票組合主要包括格力電器、貴州茅臺、美的集團、五糧液、上汽集團、洋河股份和伊利股份等消費類著名品牌上市公司的股票,大部分都是A股市場的白馬股。

股票型基金例子二:資源A類150059。基金裡的股票組合主要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紫金礦業、華友鈷業、和天齊鋰業、贛鋒鋰業、方大炭素等資源股。這些股票大多數A股市場盤子比較大的資源股。


看到這裡,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特別是散戶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的原因無比清晰。因為基金經理買的股票都是家喻戶曉的大盤股,基本沒有什麼神秘感。所以大部分散戶都認為基金經理只是隨手把市場上的大盤藍籌股或者是白馬股放在基金裡,這麼簡單的操作似乎根本不需要什麼厲害的專業投資知識也可以做得到。


大部分散戶喜歡炒作熱門股,而且也不習慣長期持股不動;對於基金經理買賣股票的風格和能力表示懷疑,更相信自己炒股有機會比基金做的更好,也賺得更多。


白馬華菲特


買過一次基金。那幾年定增正火,基金經理說買吧,肯定賺的,他們的領導就買了很多,什麼的。當時不懂定增,但聽他說的樣子,應該是會盈利的,於是買了。封閉半年後開放,一開放就浮虧百分之十。到了可以贖回的日子浮虧更多。而且贖回還要交不少的費用。真的呵呵了。你把我的錢虧成狗了,還收我那麼多費用。怪只怪我自己不該信什麼基金經理。他只想著自己賺錢,至於基民賺不賺錢對他來說是無所謂的。以後絕對不會再買基金了,反正熊市也是照樣虧損。不否認有優秀的基金經理,但是我覺得遇到渣的可能性會大得多,你不知道你買的基金是什麼樣的人在管理。履歷什麼的不要盲信,疫苗都有假的,更何況是網上的一份履歷。


羋芺


公募基金賺的是資金管理費,大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一樣也要面臨虧損。老實說跟自己炒股沒什麼兩樣,該虧還是虧。

私募基金賺的是提成,是從客戶盈利中抽的,所以相對而言買私募好一點,至少他們的目的是想要盈利的。只不過最近裡面的很多基金由於行情不好都清盤了。

買基金無非就是找個專業機構,可能他們的選股更專業,但也很少能做到逆勢盈利的。能做到的也很難搶到份額,跟買股票一樣好的買不到,買到的都是不好的。

為什麼不買基金,我的原因很簡單,讓別人替你虧還不如自己虧,說不定虧的速度還慢一點。

基民可能選股不太好,其實除了基金還可以看看ETF,這個直接交易指數就可以了,也挺簡單的。總之,自己的錢自己做主。


豬爸爸看股市


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啊,基金經理不專業,錢放別人口袋裡不安全什麼的。

事實上,好的私募產品,比如重陽,淡水泉之類的年化20已經保持了很多年,只是由於准入門檻高,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這類產品。就更不用說當年澤熙的產品了,更是有錢都不一定搶的到。這種產品多安全,有大量的對沖和風控,比散戶自己做好多了。

可是很多人就是不信邪,覺得自己就是牛,在市場比誰都厲害,今天漲了明天跌的。確實有些基金經理確實不專業,沒有什麼市場經驗,那你選成熟品種啊。

可是業績穩定的,你覺得人家成長性不夠,盤子小的你覺得人家不專業,那就只有你自己天下第一了。

現在的市場裡,各種基金不僅僅只有股票一條路,事實也證明,只有多種手段途徑,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比如說,大盤在橫盤震盪期間橫了半年,大多數人都不賺錢,可是這時候持有鳳凰式期權就是好的選擇。普通人能做嗎?

明年一定是期貨和期權紅火的一年,但是不用想,千萬別對散戶開放,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說,如果不是因為自大、貪婪還有各種的被迫害妄想症等等原因,完全不懂市場的投資者,為什麼不從基金開始選擇進入投資市場?


瞌睡蟲的窩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A股投資市場是散戶投資者最多的投資市場,雖然投資者眾多但是虧損的卻佔大多數。股票投資市場有很多衍生品比如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是一些大的投資公司成立的專門投資股票的基金,基金的收益會根據股票市場行情的好壞而波動。也就是說基金並不是穩賺不虧的投資,風險小收益也小。買基金的投資者有,但是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自己去買股票而不是去買股票型基金。我認為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有兩點。

一,投資者願意親力親為。有牌癮的人應該知道,不管是打麻將還是打撲克關鍵是自己要參與,要拿牌。如果說別人替你打牌而且還不保證輸贏,你還有給他錢作為本錢,我想很少有人會願意這樣做的。股票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買股票型基金本身的風險並不小又不能保證收益,投資者虧了甚至連自己買的什麼股票虧的都不知道。這樣的話還不如自己買股票的好,虧賺最起碼我知道。

二,基金公司不景氣。

基金其實就是廣大的投資者找到了一個有能力的公司,讓這個公司幫自己理財投資股票。但是現在市場情況下有幾個基金公司是賺錢的呢?買基金的虧個百分之四五十的也比比皆是,特別是一些私募虧的公司都沒了。出現這種情況投資者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尤其冒這樣的風險倒不如自己虧的痛快。也許只有當基金市場越來越規範,收益更穩定的時候才能吸引跟多的投資者。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我覺得這是投資水平的問題,從歷史經驗看,股市不好的時候,個人買股票嚴重虧損,股票型基金也一樣,有些甚至比個人虧損還嚴重,本來投資基金是一個機構集合理財,在抗風險能力方面應該強於普通投資人,但事實是這部分基金的操作水平幾乎和普通投資人不相上下,這樣為啥要把自己的錢交給基金呢。

一舉話可以總結,那就是信任危機,大家都不相信基金了。

當前的基金管理制度很有問題,只負責把資金募集到手,即便虧損了還要繼續收管理費,說白了投資人的合法權益根本得不到保障,這樣在勝算很低的情形下,誰還願意買投資基金呢。

另外,現在基金投資收益沒有保障,跟人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就去當基金經理,沒有實戰經驗,這相當於拿投資人的錢去當實驗品,反正虧損了他自己沒有責任,這相當於拿大家的錢在練自己的手,而對投資人來說,即便虧損了你還沒有地去說,合同上寫的很明白,你既然投資了就要承擔風險,這是最尷尬的地方。

長此以往,大家對基金投資的信心就大降,現在大家知道了無論是自己投資股票還是基金參與理財,結果都是一樣的,那還不如自己買股票呢。


春意萌生


股票是股票投資 股票基金是基金投資

購買股票實質上是進行股票投資,而購買股票型基金則是進行基金投資。簡單來說,投資標的都是股票為主,但前者是自己來進行,後者是你把錢委託給專業機構來打理。


既然簡單說投資標的相同,行為也接近,那為何多數投資者願意自己買股票,而不願意購買基金呢?

一方面,基金收益相對較低

眾所周知,購買基金不僅要給管理人繳納管理費,而且基金年化收益普遍不高,可能是適合風險偏好不強而又喜歡長期投資的投資者。


另一方面,投資基金沒有直接參與感

買了基金,大多時候就看看淨值和分紅,至於基金公司如何操作,一般不甚瞭解。但是投資股票是自控的,買什麼買多少都有自己來決定,虧了賺了也一目瞭然,有那麼一種參與感。

此外,股市的投機心理更強

一般投資者都希望投資週期短而收益高,而股票基本符合這種需求。在基金公司可能虧損和收益不高下,投資股票很可能在一天之內獲得基金公司一年的收益。而多數人的投機心比較強,希望在股市上有所作為。

其實,從長期角度,基金平均收益較為穩定,對於能承受適當風險以及對股市投資沒有較大把握的投資者,不妨適當考慮基金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