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你怎麼看?

ABce


現在農村的荒田卻是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像我們這邊的山區農村來說,幾乎已經是看不到有人種田了,只有一些老人還在種地,大部分的田地都荒蕪了,有人種的話,也只是在房子旁邊種一些蔬菜之類得。

在北方的平原還好,都是平地有人承包,但是在農村山區來說,都是山地,願意承包的人幾乎是沒有的,承包的話也只是一些比較平整的土地,在路邊上的交通比較方便的。所以說農村的荒地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種地的利潤越來越小,在家種地可以說真的是沒有一點錢途,自然沒有人種地了。

但是如果說要把這些荒蕪的土地,給別人種的話,那農村人肯定又是不願意的。現在的情況稍微還好一點,要是以前的農村真的就是為了一點土地,有時候為了一棵樹大打出手的都是經常的。

就說我在我的養牛場旁邊承包土地吧,大概有五六畝土地,一開始回農村養牛的時候是想著種草的,剛開始一畝地談好了一年三百塊,當時也是一年給一年的,沒想到後面這麼麻煩,後來第二年就要四百塊了,想想還可以接受,等到後面每年都在漲,去年的時候要我一畝地800塊,就我們這些山區的農村,有人願意承包你的就不錯了,兩三百是很正常,還要八百塊,當時就不幹了,現在的土地還不是一樣荒蕪了,今年上半年自己就買了很多杉樹苗種上了。

在農村這樣的事確實是很常見,看到有人願意承包你的土地了,就想著撈一筆,在農村搞種養殖也是一樣,一開始都是被人各種嘲諷,看不起說肯定虧,後來看到別人賺錢了,就想著跟別人做。


張家界小伍


有人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你怎麼看?

的確,在咱們農村存在著許多的荒田,荒土卻無人耕種,一旦有人把它挖轉來種植了莊稼,樹木,那就有人馬上跳出來不同意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農村農民都外出打工去了,大多數人手中也有了錢,在城裡買了住房定居了下來,農村那一畝三分地兒也不太重要了,拜託親戚鄰居們把田地流轉出去,有人租就租,沒人租的梯田,乾旱田,深腳冷水田與山地一起就撂荒在那兒,無人問津,如果你有一位勤快的鄰居們去把荒地耕種了,種上了稻穀和蔬菜水果的話,那這些承包戶就不很樂意了,說什麼你目中無人,根本就把他放在眼裡,最底要求你也要給他打一個電話知會一聲,或者是出點錢租下來是吧,你也不能強行耕種別人的承包地呀。


所以撂荒者們的話也有他們的道理,你人勤快,要耕種別人的撂荒之地,知會承包戶一聲也理所應當,凡事都應該講個規鉅是吧。

可是從耕荒者們立場方面來講,你承包戶的土地反正在撂荒,在生長雜草,不作用,我把它耕轉來種上莊稼又何不可,這又是在偷在搶你家的土地是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七星老農個人認為,農村荒田無人耕種,大家可以商量著辦,耕荒者們耕種荒地時,也都最好知會一下撂荒者們,哪怕一個電話也行,大家都商量著辦,畢竟撂荒者才是土地承包戶,才是土地的主人,大家都彼此尊重一下吧,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在評論區留言,談談對此事的看法好嗎?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我們那裡原來有個鄉政府的農場,有大約百十畝地吧,後轉給村裡,村裡承包到了各戶。以前,人們種的挺好,但去年我經過哪塊農場,見地都荒了,見滿了雜草,當時表弟同我起在車上坐著,我就說,這地沒人種了,是不是想法好好利用一下,種植藥材,也有收益。我表弟說,這可不好辦,承包權在每戶手中,別看沒種,你想轉租,還真不好辦,得一戶一戶地找人說,但關鍵是人家不定租給你。

別看農村一些地擱荒了,但你想去種,那可是都有戶的,並且都有承包權,你不想法轉租,想白種,哪肯定實現不了,因為幾千年形成的,農民的狹獈意識,並未完全消失。


春日之虎




“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這句話在農村是很現實的。如果你是農村人,種過田地的人都知道,有些人寧可讓土地荒著,既不耕又不種,要是有人不跟他打招乎就私自開墾荒地,那肯定不得了,不賠償也得付他租金,否則會叫把莊稼撥掉。



其實,農村喜歡開墾荒地的人是傻子,本身種地不掙錢,還化大力氣去開墾人家的荒地。有的拋荒的人是很鬼的,你去問他表面上說的很動聽,沒關係啦,反正土地荒也是荒著,你開去種好了。可一但你把土地開墾好了,可以種莊稼了或者有收益了,他就眼紅了,而且改口很快,首先他要高租金讓你承受不了,或者提出要回土地。反正開墾時都是口頭說說,又不簽訂任何協議,他要要回土地自己種,開墾人也不好說不給,只好自認倒黴,做人家的白奴才。



在農村開墾人家荒地是有教訓的:我村有一對老年夫妻很是勤勞,都60多歲了都閒不住。按理說種好自己的承包田就足夠了,可偏偏要去開墾人家的荒地。說起來倆家還是親戚關係,當初也打過招呼,都說種去沒關係,反正荒也是荒著。可後來人家親戚看到倆夫妻種的莊稼這麼好就犯紅眼病了,倆夫妻辛辛苦苦除草開墾只種了一熟水稻,到秋收拋荒的人家就要回去自己種油菜了。對這件事,村上人都說倆夫妻傻,也有人說親戚狠心不是人,缺德。



所以,我建議大家,人家土地荒著就讓他荒著,不要吃力不討好,黃胖子舂年糕。自己沒有土地可以外出打工,總比在家幫別人開墾荒地強。要是自己有土地,就把自己的土地種好夠吃就行了,何必要去眼紅人家的荒地,到頭來還讓人家說我們“要”,這多不好意思啊!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

老孃舅說事


鍾情三農認為,農村荒蕪的土地閒置也就罷了,一旦被人開荒成了耕地,肯定會引來不少“羨慕嫉妒恨”的眼光,這種情況在我國光大的農村地區可以是一個事實,由來已久!

我甚至曾經親眼目睹自家的一個親戚因為這樣的事件和同村人起了爭執,一怒之下直接喝了農藥要尋短見,索性人最終沒事,後來我一瞭解,原來讓我的這位親戚差點到了西天極樂的起因不過是幾分河坡上的荒地而已……


而在我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某些村民太小心眼了,很容易就患上“紅眼病”。

“紅眼病”頻發——很多農村人的通病

在我的家鄉,有一種專門描述那些看的別人好而內心不安,總想找點茬的人為“紅眼病”,而個人以為,出現問題這種情況,其實就是紅眼病在作祟。

並不是每一個農村人都品德高尚,捨己為人,在有些特定的情況下,他們也是有一些小脾氣的,有一些小心思,也就是內心狹隘的一種體現。

有些人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家的耕地多,忍受不了別人比他家的收入高,更接受不了別家過著比他家更好的生活。

所以,當他們內心的這些不平衡心態在作祟時,農村還有出現“荒田無人耕,一耕就有人爭”的醜態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筆者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為此而傷了和氣,更不要因此而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和矛盾。

再說了,指望多出的那那一畝半分地,肯定也不會發財,而沒了那一畝半分地,也不會對農民造成太大的損失。

所以,大家還是看開一些吧,人還是比地重要的!


鍾情三農


這確實是事實。山區的土地大片大片的荒蕪了,很少有人耕種。有個別人放棄自家一些偏遠、貧瘠、水源不活、不怎麼向陽的田地,就近挑選別人不種的肥沃土地來種。首先得經過地主的同意許可,地主說N0,那就自討沒趣了,不敢去種。地主點頭同意了,就皆大歡喜啦。大多數在外務工經商的人是這麼想的:管它呢,他想種就先讓他種吧,我這塊田地不長野草不藏蛇不放野雞了,以後萬一回老家了還有塊熟田地,不會去開荒,種點萊呀啥的好不簡單快活。

其實很多現在在外沒種田地的人都有把荒蕪的田地租出去讓別人來種或是開發什麼的的想法,可沒人租。\b這可能與山區的條件有一定關聯。在家裡的人挑肥揀瘦不打招呼不勾通協商就想據為己有是行不通的,農村有句狠話:不怕你是日天王的狠漢!


泉水叮咚149502785


有人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你怎麼看?

先說說我們當地農村兩個真實的案例。

1、田園化的農田,土地流轉不到一年,農戶毀約不讓種植,至今荒廢。

什麼是田園化,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在江西等丘陵地區不像北方一樣,土地平整廣袤,一望無際。丘陵地區的農田一般都是梯田或者是形狀不規則的土地,不利於機械化耕種。早在2010年,當地農村就陸陸續續進行田園化,把不規則不平整的土地,集中在一起,做成平整,形狀規整的地塊,更有利於機械化耕種。在2012年結束了土地田園化,在2013年把田園化的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並且簽訂了流轉合同。但是土地流轉了一年不到,有些村民堅決不同意繼續流轉。種植大戶未及時付流轉租金,有些人不同意繼續土地流轉,也有人說是不想租給外村人,自己想承包土地,異議很多,流轉不到半年終止了土地流轉。從2014年到現在還一直荒廢。

2、有人好心免費給別人耕種,卻要不回來土地。

現在在農村,大部分土地如果是本村的,你想中免費給你種植,不收取任何費用。在縣城附近的農村就出現這樣的情況,A擁有這塊地的土地使用權,A免費給B耕種。最近一兩年,縣城附近農村的土地開始徵用,B卻死活不把A的那塊土地還給A,這塊地是A免費給B使用的,這塊地A擁有土地使用權證,是受法律保護的。B卻耍無賴不還給A的土地,B(無土地使用權)想通過這塊地獲得一點徵地補償,原因是這塊地B耕種了幾年了,這塊地就認為是他的土地了。最後肯定是A勝出了,他有土地使用權證。從那以後全縣的人都很謹慎,把土地給別人耕種,寧願荒著,也不讓人種植,免得徒增煩惱。

結語:在農村也是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有些人就是耍無賴,和他們很難講道理。


昕瑞生態


從生產隊分田到戶至今,農田的使用權一直歸屬於某個家庭,哪個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農田暫時丟荒在那裡,只要生產隊還沒有收回去,這塊田地的使用權還是歸屬於某個家庭,現在有人去耕種眼下的荒田,這肯定會與某個家庭發生田地歸屬權的矛盾。

土地一直就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很多人到中年在外又沒有其他門路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回到生我養我的故鄉再次與土地打交道,如果現在有人在沒有經過主家同意的基礎上擅自耕種主家的田地,萬一耕種人剛種下農作物就遇到主家回家種田地,啥辦?所以在耕種別人家的田地時,最好提前經過主家同意才是最好的辦法。

總之,在農村沒有經過主家同意就擅自耕種他人田地的行為與農村的小偷有什麼區別?所以才會有眼下的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的事情出現。


荔浦青山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雖然土地撂荒現象要及時解決,但是也不能夠採取讓別人隨便耕種的這種方式。

現在農村雖然有些土地處於撂荒狀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土地沒有價值,這些土地的價值一直存在,只是它們的承包者不想利用而已。如果有人想要耕種這塊土地,那就是在利用別人的東西為自己謀利,所以耕種者本身就應該和土地原承包者進行溝通,商量利益分配等問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拋荒土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擔心流轉給別人之後不容易收回,說明他們對於土地依然很看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去耕種他們撂荒的土地,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糾紛,原承包者自然就會在一開始進行阻止。

所以說,雖然從農村的價值觀念來看,撂荒土地是一個不道德的行為,但是從法律上來說是完全允許的,最多也只能說是資源浪費。但是如果不經過別人允許就耕種別人的土地是觸犯法律的,這比撂荒土地的性質要嚴重的多。因此,解決撂荒現象還是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流轉中介組織,讓轉出者能放心轉出,轉入者能及時找到土地,最後達到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的目的。


韓一軍


謝謝約答!對“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這個問星,應從實分析具體看待。如有的村、細荒田成了傾向,即荒撫時間五年以上、荒的面積達到50%左右的,多數承包農戶對“荒態”有點放任,在缺乏特殊行政措施和資金投入之下,還尚無“復耕"的打算和準備,“反正你荒我荒大家荒”,期待上面來措施治荒。一般連續荒了三、五年的農田,已經造成了“土質遭破壞、田基遭垮塌、灌溉系統遭損毀"的後果。那種“茅草荊剌滿田野,人至物流路難行"狀況,如畝平達不到千元以上的投資,且未經過連續幾年的齊心奮鬥(即各農戶都齊心合作行動起來,不能我動你不動),是難以恢復到原來的產能狀況的。而經過了三四十年市場體制改革的農民家庭,普遍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家庭裡的人丁、勞力、資產與業態效益等,在農田承包戶之間已千差萬別,現狀、前瞻和謀籌視野都大大不一樣。面對農田荒廢的狀況,多般都是“順其自然"、“任其自然”、“飄飄以然",“等待上面來當然”!那麼,為什麼“一旦有耕又去爭"呢!主要是四種想法:一是對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還有懷疑,或者叫“動搖”,農民說,什麼承包制,實際“兩不象”,“講承包,無承擔責任,還年年領到小補貼”。“講農田集體所有制不變,又不像集體管控的樣子,有的亂佔承包地建房子又不見處理下來”。在“莫利兩可中”徘迴觀望。二是認為單家獨戶復耕不起來,農田“犬牙交錯”、“唇齒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離開復耕的系統保障和統一合作的協調行動,獨馬難奔千里。三是復耕投資是見人見物見“米米”的硬東西,湊錢耕了今年,弄不好又荒了明年,不如“任荒”穩當。生產農產品不但有風險,反正難賺錢,弄點錢買吃安然自在,何必“牽個猴子累死狗”!四是沒有農業勞動力復耕。在不少地方,凡六十年代以來出生的這批人,基本上都出外務工經商,曾在家操手過泥巴扁擔的,深知從農艱辛苦楚,從未歷經過的後來者,聽到又苦又累的泥巴活就頭痛,那怕去外面撿垃圾也得輕鬆,“手難舉舞舉肩不壓擔"的隊伍越來越大。前些年有批老農在農村領地支掙,現在隊伍少了,當下不少農村那種“勞力空缺、農事空場、農田空閒”的現象和矛盾,確定到了緊迫解決的時候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建設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為發展農業、振興鄉村出臺了一列列惠農政策和措施,為解決局部地方農田荒廢的矛盾、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扱好機遇,給了“萬能鈅匙”!應以問題為導向,以建設現代化農業農村為取向,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農業發展前程似錦,大有奔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