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拍照和膠片相機拍照哪個更清楚?為什麼?

最愛雨花石6


這個問題如果在10年前提問,可能還有點意思。可

如今都2018年了,膠片相機都成稀罕的“古董產品”了,還需要問這種問題嗎?

一、在相同畫幅的情況下,膠片相機在十多年前就已經不是數碼機的對手。

膠片135畫幅的相機,分辨率大概只能等效數碼單反600萬~1000萬像素。所以當佳能300D、尼康D70之類的數碼單反像素達到600萬級別的時候,大量的商業攝影機構就開始淘汰135膠片相機產品。

而佳能5D一代的面世,則宣告135膠片相機在商業攝影圈全面退出。而佳能5DII的面世,則讓120的膠片機在商業圈裡面也開始消亡。如今,尼康D850、佳能5DS之類的產品,像素高達5000萬左右,基本上都可以包打絕大部分的商業圖片需求了,在比拼清晰度的領域,膠片相機根本就不是數碼機的對手!

另外,作為一個佐證,我處理過家裡的老照片,對於60~90年代中國中小城市的攝影館而言,135膠片的實際分辨率其實更可憐,因為相機與鏡頭都不是頂級的,畫面的細節實際上連現在的手機都比不上。

而凡是需要大幅沖印的家庭合照基本都是4×5大畫幅相機拍攝的。

不信的話,你也可以問問影樓的老師傅,135畫幅的膠片機出圖,有沖洗超過24寸的沒?



二、不限制畫幅的情況下,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民用產品兩者大致相當。

我請教過一個老前輩,他表示8×10的大畫幅膠片,用頂級鏡頭拍攝風光題材,電分輸出2億像素就差不多是分辨率的極限。如果使用特殊的鏡頭,搭配最細膩的黑白膠片,或許有可能達到等效4~5億像素的細節。

而現代數碼相機,像素最高的cmos產品:

1、佳能的135畫幅數碼相機5DS|5DSr,像素為5060萬。

2、哈蘇H6D-100c和飛思IQ3100中畫幅數碼相機,1億像素。另外,哈蘇HD6-400c支持抖動算法合成4億像素圖片。

3、像素最高的CCD民用相機是1億6千萬像素,型號為:Seitz 6x17 Digital


總結一下:

1、膠片的優勢在於把畫幅做大相當容易,只要你的鏡頭成像圈足夠大,甚至還有16×20、20×24之類的超大畫幅相機。對於這類產品,只要你的鏡頭夠強,所形成的畫面細節肯定是非常驚人的。

2、但在相同畫幅的情況下,膠片相機肯定不是數碼機的對手。因為膠片的平整度永遠沒法和數碼的傳感器比。而且膠片的感光顆粒也並不是分佈在一個平面上。所以鏡頭聚焦的光線,它很難集中到一個細微的點上。

當然,我也看過一些人的觀點,他們表示,135膠片的銀鹽顆粒數以億計,分辨率遠超數碼。這種說法我認為經不起推敲。因為銀鹽顆粒的形狀是不規則的,而且平面上的某一個點,下方都有N個銀鹽顆粒。所以不能把銀鹽顆粒等效成數碼機的像素概念。

下圖是一張佳能5D2的片子,歡迎135膠片機的用戶用圖片踢館。


從耗子胖成豬


我來回答下吧。要是放在十年前,那差不多一定是要說膠片的好;現今時不同往日,數碼相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膠片機已經漸漸被取代,漸漸沒落了。在中高端的專業相機市場裡面,膠片機也佔不到什麼便宜了。而且使用起來有諸多不便之處。

現在普通的千元手機,都配備了千萬像素以上的相機,有的還是雙攝頭,帶有和很多輔助拍攝技術,應付日常大多數情況,應該是足夠用了。洗出來的效果也很不錯,比膠片略差,也就最多百分之二十的差距吧,何況還有其他一些因素起到影響,所以這點不足其實是可以被彌補的。

以下是我用自己的手機拍攝的幾張秋景,就算是膠片機來,也不一定就比它們好吧。我是大魔康夫。











大魔康夫


你說的可否是這個卡片機



九0後靚仔


這個問題提得實際意義不大。到底是比較傳感器和膠片,還是比較各自印出的照片?這二者區別很大。

比較傳感器和普通膠片的話,2200萬像素的傳感器清晰度就與135膠片持平了,再高像素,就有可能好於膠片。同時,傳感器的銳度也好於膠片。

但是,光有清晰度和銳度是不夠的,寬容度可能更重要,它能體現成像的層次和色彩的平滑過渡。膠片的寬容度遠好於目前的傳感器(的動態範圍),所以,膠片的色彩飽和度、層次和暗部、亮部細節看上去比傳感器成像好得多,色彩也更自然。

如比較各自印出的照片的話,傳感器佔上風。底片要經過沖洗、底掃(或直接洗印)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的參數控制和質量水平都很重要,各環節的瑕疵疊加,出片質量就劣化了。

重申下,單純比較二者的清晰度,意義不大。


天然12345


當然是膠片相機比較好!因為數碼機拍的照片是以像素點來計算照片大小的,像素點越多就越清晰,能洗的照片尺寸就越大,但是數碼機能設定的像素總是會有極限簡單說,膠捲拍出的片就像矢量圖,無論放多大總是清晰的,而數碼機拍的就是像素圖了,放大看的話就會變成一塊一塊的像素拼成的了所以在清晰度上,數碼機是比不上膠捲機的但是在洗出照片尺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般看不出來。


唐伯虎ABC


數碼相機拍攝出的圖像比較銳利。如果放大的話會受到像素的限制。

膠捲拍出的照片色彩飽和度更好,一般膠捲底片都可以滿足客戶所有的大小規格。不然現在的電影為什麼還要用膠片呢?

現在的照相館迫於技術和資金的考慮,一般都用數碼相機了。

但在頂級的照相館還是用膠捲的。現在的數碼技術在細節上還是無法與膠捲相比的。


攝影師王鈞立


數碼取代膠片,不是因為數碼更好,而是因為它更便宜。

沒玩過膠片的人是無法體會它獨有的味道的。

這麼說吧,玩膠片,我每個月買膠捲、沖印膠捲(不出照片,用幻燈片看)的支出是2-3000多(1996-2000年之間),2000年換了數碼,這筆錢基本上就省了


嘿_尤里卡


對於喜歡復古風格的情懷型選手來說,膠片相機可能吸引力更強一些,相對來說可玩度也高。但是就像素而言,隨著科技的發展,膠片相機依然被數碼相機反超,而且膠片相機使用成本過高,被取代也是必然的。


貓9白


這個問題之前早就有人提問和回答過 理論上膠片的像素是無限的 但是膠片的質量和保存 相機的級別 鏡頭的解像力 拍攝的環境和手法 對前期成像構成影響 後期的衝卷工藝 放大機和放大鏡頭的質量 以及藥水的工藝 相紙的質量 還有工人的經驗等等 全都對後期相片的質量構成影響 哪怕一個環節出問題 相片都影響巨大 相比較數碼就簡單了許多 省去了很多環節 加上大多拍的相片都是電腦處理和保存 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臨風品雨


清晰不清晰由鏡頭分辨率和機身傳感器分辨率共同決定。


所以你的問題比較籠統。可以自己推算。


135膠片的RMS顆粒分佈律等效600萬像素,自己去測算一下就可以得到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