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三四五線城市工資很低,但消費跟一線城市沒什麼區別,為什麼他們都能消費得起呢?

忠娛




從任何角度來看,三四五線城市的日常消費水平和一線大城市幾乎沒太大的區別,有些物價甚至高於一線城市。

但為何會給人一種錯覺,三四線城市的消費低於一線城市,或者說同等水平工資在二者城市生活,前者無憂無慮,花錢大手大腳;後者卻畏手畏腳,花錢前思後想呢?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大頭是房價、教育,而非日常開銷。



比方說,某同學在老家五線縣城工資不過五千,房貸和車貸也就3000左右,小孩開銷1000塊,還能有1000元的自由支出,加上妻子的4000元工資,整個家庭每月會有5000的自由資金可供開銷。當然可以活的瀟瀟灑灑了。

同樣某一線城市同學,其稅後工資為10000塊,每個月房貸6500,車貸2200,小孩開銷一個月2000元,這裡就需要支出10700。其妻子每個月到手5000大洋,一個月家庭可供開銷的資金為4300。加上每天開車去十幾公里外的公司,油錢、停車費、日常開銷等,說實話過得非常拮据。

消費的起,就說明他們有足夠的流動資金,這和他們能賺多少錢不會形成一定的比例。

也就說明了為何有些人在外面打拼多年,即使工作還算不錯、待遇還算上層,但最終還是選擇會到老家發展的原因了。


職場一休


在北京生活了幾年,在消費方面最大的感受就是,像那種比較大的消費,比如買房買車,交通保險之類的,確實是比較貴,而且一般都是好幾倍的貴法。但是,如果看買菜賣肉,商場買衣服的話,北京跟小城市的差別其實很小,有的時候甚至北京會比小城市要更便宜。

不過題主的問題似乎重點不是在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低,而是在四五線城市的工作高上。也就是說,題主覺得在一線城市賺著高工資都勉勉強強的消費水平,四五線城市的低工資竟然也同樣可以享受,似乎有點奇怪。筆者想了想,大概有以下兩個原因吧。

1. 小城市的房價低,如果買了房子的話,每個月的房租可以省一大筆。就算沒有買房子的話,租房子也比一線城市要便宜。房子的租金是跟著房價一起波動的嘛。

2. 其實四五線城市的消費水平,跟一線城市還是差一截的,無論是商場中商品的種類,還是商品的價格,其實四五線城市跟一線城市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價格可能差不多,但是120元和140元還是有差別的。在一線城市,今天吃了烤肉,明天想去吃個火鍋,後天要去吃個麻辣小龍蝦,但是在四五線城市的話,今天吃了火鍋,明天就不想吃火鍋了,但是城裡並沒有麻辣小龍蝦或者是烤肉的店,有時候選擇多了,人的消費也會跟著增加,這是通過影響消費的次數,而不是價格來提高消費水平。


一切正在發生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筆者曾經在北京、廣州、重慶、石家莊、邢臺等一到四線城市工作生活過,其實不同城市之間的消費差別非常大,相比起來反而感覺三四線城市的生活壓力更小。

題主覺著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跟一線城市沒有區別,恐怕是說的物價水平吧。確實糧食、蔬菜、超市中的基本生活用品,價格差別非常小。這是因為商品多是集中生產,然後運輸到全國各地的。

就拿蔬菜舉例,山東壽光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從山東運輸到河北和運輸到北京的物流成本差別並不大,因此河北和北京的蔬菜的價格差別就不會太大。牛奶、豬羊肉、大米、小麥等也是如此。

所以從物價看,好像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並不高。

但實際上,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遠遠大於二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即使是保障最基本的生存,一線城市的成本高出了二線城市不止一倍,高出三四線城市最少二倍。

一線城市的高消費主要體現在兩點上,居住成本高和人工成本高。

先說居住,筆者在邢臺工作時,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房東只收800元,以至於我一直以為聽錯了,和房東確認了好幾次,而到了石家莊,兩室房子租金也不會超過2000元。但到了北京之後,800元只夠在租一個床位,2000元只夠在5環外租一個單間,遠遠高出二三四線城市。

人工成本高更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理髮、餐飲、醫療、教育行業的收費,北京比石家莊高出不止一倍。我在石家莊請朋友吃飯,三四個人經常消費不到200元,而在北京很少有低於400的情況。

我的體會和你剛剛相反,一線城市工資沒有比二三線城市高多少,生活成本卻高了一倍不止,是什麼支撐年輕人活在一線城市的呢?

幾線城市更好,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恐怕沒有標準答案。


首席投資官


作為財經工作者,我覺得回答你這個問題應首先明確消費的內容是什麼,其實一線城市除了高房價之外,其他生活消費品與三四五線城市的價格差距不大,甚至一線城市的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工業品比如衣服等等比三四五線城市還要便宜。尤其是交通方面比小城市不僅便捷,且價格也比小城市低很多。

我是生活在一個三四線小城的公務員,2014年被借調到北京工作一段時間,依據我的經歷,在北京吃飯請客到一般的餐館比我所在的城市便宜很多,有一次來了一位朋友到北京,他帶來母親、妻子和女兒四個人一起來的,我和我一位同事中午在一家還算不錯的品牌加盟店請他們吃飯,點了刷羊肉、牛肉、烤鴨、滷水拼盤等共七個菜,我們六人人都用力吃了,還是吃不完,吃完飯我準備買單的時候,我那位朋友中途偷偷買了單,他告訴我說:“莫哥,餐費268元,這比我們家鄉都便宜,在我們家鄉這一桌菜至少也得四、五百元”。而且當時北京的地鐵2塊錢票價無論你坐到什麼地方可以,公共車還有幾角錢的票,在我們小城市公共汽車最低1元錢,空調公共車都是2元錢。尤其北京實體店一些品牌服裝比小城市便宜百分二十至三十左右,我在北京買了不少服裝回家,此後每次去北京我都要去買服裝、鞋子回家。

我說這個故事的意思就是說,一線城市除了高房價之外,很多東西比小城市便宜,其實比小地方開支還要低。這也說明了大城市不少居民收入的大部分都花到了房子上去了,有按揭房貸的每月還貸款佔去了收入的大頭,而小城市居民之所以工資不高,收入低,關鍵是房價比大城市低,房貸壓力小,所以有更多的錢用來支付其他生活開銷。這也讓不少人產生三四五線城市工資很低,消費跟一線城市沒有什麼區別,而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居民也能消費得起的根本原因了。


財經深思


你好:

1、基本上在三四五線城市工作的人,都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們的家業都在這裡,這也就比你離開家庭到一線城市比拼的人少了一個最大的支出:房子。

不管你是買了房要還月供還是每個月租房,他們的花銷都比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人少了一大截。

沒有買房的後顧之憂,他們不需要刻意去存錢,因此也就更敢花錢。

2、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相對穩定,他們的工作競爭壓力小,生活圈子穩固,生活環境熟悉,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掌控感。

他們不像總是處在激烈競爭的一線城市的人一樣,隨時活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因為永遠有比你年輕比你優秀比你更加需要這份工作的人在覬覦你的工作,你必須要為失業的動盪積累錢財,好讓自己有繼續生活的成本。

三四五線城市的人有一線城市的人所沒有的財務穩定感,因此哪怕同樣都是賺三千塊錢,三四五線城市的人敢全部都花出去,並且花的大手大腳無所顧忌,而在一線城市的人則根本不敢這樣做。

其實相比一二線城市的人來說,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多的是敢於花錢的底氣,他們大多在父母身邊,大多有親人圍繞,即使他們沒了工作斷了收入,他們也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直到找到下一份工作為止。

他們生活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之中,身邊幾乎都是自己的熟人,因此,即使他們陷入短暫的經濟危機,也可以很快從身邊的人中得到幫助。

而在一二線城市生活的人則根本不會如此。

一二線城市的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人際關係淡漠早就是不爭的事實,當人們陷入了財政危機的時候,更加傾向於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錢進行週轉,比如信用卡,這往往就意味著手續費和利息。

因此,三四線城市的人不是消費得起,而是他們敢於消費,安定的生活,穩定的圈子,給了他們消費的底氣。

我是白小白,專注職場女性幸福,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白小白女性生涯規劃


說說我自己吧。我這邊就一30萬人的小縣城。我工資每月3200 媳婦工資也就3000。房子。父母結婚的時候買的。現在和媳婦每個人一輛12萬左右的小車代步。車都是自己買的。兩個人油錢加起來1200左右。兩輛車前後相差3年,首付30%買的。自己還的。不在家做飯。每天各種飯店吃飯大約50到100元。偶爾去爸媽或者媳婦孃家吃。買衣服就是換季節的時候買。原則不超過1000一件。夏天的就更少了。一個短袖也就200 300的。除非過年的時候 有可能買兩三千一件的。存款一毛都沒有。孩子上小學了。一年各種費用大約下來1萬多點,主要是各種課外班。 主要費用就這些。結婚10年了。稀裡糊塗的。一分錢攢不下。不買車的時候也攢不下。買了車後還是這樣。總是月光。明年計劃家裡出個首付自己還貸換個房子。逼著自己攢錢就當買房了。要不然總是沒錢。我的生活估計能代表大部分這種小縣城的80後了吧


姚姚麻麻多肉花園


我來回答下哈!這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本人女接近50歲,三口之家,生活在小城市,和老公都在鐵路工作,有一女兒。月收入除去扣除的五險一金之外大概在一萬二左右,女兒收入四千塊左右,不過女兒的收入不算,她自己掙錢自己花,吃住和我們一起。2000年單位的福利房100平米不到七萬塊。後來嫌樓層高重新買了一套140平左右的加上裝修不到60萬。之前的房子租出去一年一萬多,差不多夠油錢了。去年和老公取公積金大概25萬,這部分理財。還有一部分存款。每年年休爭取一年去一個地方。生活目前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那麼,問題來了!看上去還不錯吧?和大城市比起來我2套房都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還有和我同樣收入的同事養兒子的,給孩子在中型城市買房幾乎都貸款。所以,不說其他的,差別就在房子上。


qzuser223826104


我就是5線城市的,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小城市人口少,資源少,留不住人才,都外流了,也沒有什麼大的好的企業,一般都是給私人老闆打工,工作的晉升空間很窄。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留在這裡的本地人基本都是家裡條件較好,且自己本身都是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國企,醫生教師等相對穩定且在本地屬於高收入的職業。其次,小城市的外來人口雖然不多,但這部分人都是看到商機來的生意人,小城市很多行業的老大都是外地人。你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兩部分的人在消費,因為他們壓力小,房子,車子都有,父母有單位,有退休金。兩口子一個月1萬左右的工資都是可以支配的收入,除了養小孩,其他沒有什麼開支,你大城市兩口子一月3萬多,也過的沒人家瀟灑啊!


九月75125411


我在上海呆了三年多,感覺就是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消費貴主要不是指一般的大眾消費,比如一般的吃穿,菜市場的菜,下個小館子,不是奢侈品牌的衣服都跟二,三,四線差不多,甚至還便宜。貴的是房子一般七八萬一平,上海本地車牌要十萬左右,地鐵這樣的公共交通稍微貴點。上海核心地段的商業租金很貴,去上海旅遊發展同級別的酒店會貴不少,寫字樓租金貴,出租車也貴。還有就是小孩的教育費用很貴,一個英語培訓班一年就是好幾萬。

像南京高淳這樣的郊區就算是三線了,一般的吃喝,穿衣費用跟上海差不多,但是房子便宜,也就八千左右,而且以本地人為主,所以沒什麼買房子的壓力,小孩的教育費用也不大,平均工資在四五千左右,穿稍微貴一點的衣服,下好一點的館子還是能承受的。


平凡的上班族


就拿我來說我每月收入大概一萬,在湖北的四五線城市。今年過完年剛搬進新房,和父母分開住,有小孩三歲半,我媳婦沒上班。前兩月她跟我算了筆賬(今年搬過來後她一直在記賬)。從二月到八月賬上開銷三萬多,也就是一月平均5000(含孩子學費,家裡一般開銷),不包括我自己用的,只記家裡的開銷和部分人情來往。我這邊每個月還裝修款2300,車子油費估計600一月,車險4000,電話費200一月。請客吃飯每月就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我每週起碼有四天在外吃飯,當然大部分不是我給錢。不喝酒,只抽菸,煙錢不算,估計我這邊一個月最少平均3000。這些加起來一個月開銷就過萬了。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家庭月收入沒有不過萬的,不然抗不住。只感覺壓力山大。不過我們一起打牌都打的很小,純屬娛樂,輸贏500以內。所以我看那這打牌輸贏幾千幾萬的那得收入多少啊。看到朋友們三千都可以過一月,還帶兩小孩,教教我怎麼過?我覺得一線二線城市沒有兩萬一月該如何解?房租,孩子學費,交通?吃,衣服?不要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