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吐槽西安霧霾的你 真的知道成因嗎?

秋天剛過,西安就呈現出灰濛濛的一片,

我國北方多地在持續多日的大範圍嚴重霧霾天氣中度過了2016年的最後時光,西安也不例外。如此嚴重的霧霾是近年來我國遭遇的重大天氣惡化現象。從2012年末開始,每到秋冬季節,大半個中國都會遭遇霧霾,並且呈現出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的趨勢。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

請聽晚報君給您慢慢道來。

縱觀歷史上發生的重大空氣汙染事件,幾乎都是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發生的。近年來,西安出現的多次重汙染天氣也都是在非常不利的氣象條件下汙染物不能及時、有效擴散而導致的。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表示,2016年西安出現多次霧霾汙染天氣,與氣候異常有很大關係。受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西安乃至關中今年出現多次不利氣象條件,包括:東風增多致使東向輸入型汙染份額明顯增大,西北沙塵活動較往年偏多,這些因素使得西安市2016年多次出現了較重汙染天氣。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常年監測顯示,西安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與華北一帶重汙染天氣連動產生。初步估計,因氣象因素導致空氣質量惡化的份額高達20%。

天天吐槽西安霧霾的你 真的知道成因嗎?


西安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山脈,西部和東南部也有山脈分佈,常年主導的東北風將外來汙染輸入關中盆地,受地形阻隔盤桓不去。

一組數據不難看出西安受輸入性汙染影響的程度:2016年西安市遭遇10輪西北沙塵影響造成41天汙染,較上年增加32天。由於厄爾尼諾以及拉尼娜異常氣象影響,往年春季出現的沙塵汙染在10月份之後還3次侵擾西安。特別是2016年11月26日,西安遭遇東北向霧霾和西北向沙塵同時到達的交叉性汙染輸入,可謂“腹背受敵”。

再加上關中地區特殊地形及特殊地形下形成的氣候背景不利於汙染物擴散,也加劇了霧霾的肆虐。

如果沒有秦嶺,西安應該算是關中平原,但有了秦嶺,有了參照,就叫關中盆地,而西安又處在這個盆地的最中央,在冬天長時間處於無風或者弱風狀態下,特別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曹軍驥指出,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水嶺,但在特定的時候也確實是加劇西安空氣汙染的一個“幫手”。


天天吐槽西安霧霾的你 真的知道成因嗎?


秦嶺


曹軍驥分析說,關中以北是黃土高原,南邊是秦嶺,造成“盆地”中的大氣處於穩定狀態。而近地層盛行東風和東北風,也就是說,沿喇叭口逆向吹風,且常年風速較小;中高層常年盛行西風,容易將周邊的塵埃吹入、落下,增加大氣中的PM10濃度。近年來,關中地區大氣邊界層高度從920米降低到不足700米,使得大氣擴散汙染物的能力降低。尤其是秋冬季西安地區邊界層高度一般只有550米左右,大氣垂直交換受到限制,地面汙染物堆積,容易形成霧霾天氣。

而風是影響大氣汙染物擴散的重要條件。但是,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據統計,2000年以來,西安平均風速比上世紀90年代減小了0.3m/s,而西安城區靜風出現頻率為28%,約102天。風速減小,靜風頻率高,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稀釋,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兇”。這意味著,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單一的氣候、地形原因。


天天吐槽西安霧霾的你 真的知道成因嗎?


鳥瞰西安城


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安機動車保有量約255萬輛。據測算,我市機動車四項主要汙染物年排放總量約32萬噸。據2015年我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表明,機動車尾氣對西安市PM2.5的貢獻約為21.4%。而使用柴油的車子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汙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汙染物,加重霧霾。

可以說,汽車是一個流動的汙染源。隨著汽車數量越來越多、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它對環境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大。

天天吐槽西安霧霾的你 真的知道成因嗎?


第二個非氣象因素的汙染源就是燃煤汙染。包括西安在內的北方城市,到了冬季燒煤供暖所產生的廢氣也會加重大氣的汙染。

此外,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比如冶金、窯爐與鍋爐、機電製造業,還有大量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燃燒排放的廢氣,也向大氣“貢獻”著汙染物。

再加上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讓大氣汙染物濃度不斷累積。

以上這些都是人為因素造成大氣汙染的“推手”,也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

與西安一樣,如今很多城市的汙染物排放水平已處於臨界點,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空氣質量在擴散條件較好時能達標,一旦遭遇不利天氣條件,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就會立刻下滑。這也就是元旦前後西安空氣質量一直惡化,而1月6日、7日,隨著冷空氣和降雨的來臨,霧霾馬上得以緩解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