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為懷 扶危濟困 從紅色照金走出來的慈善之星劉許政

銅川被譽為“好人之城”,在這座城裡,有一位企業家2016年、2018年連續兩屆被評選為“三秦善星”,今年他又被評選為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捐贈個人,成為銅川新時代慈善史上的一座新的座標,也為銅川這座“好人之城”增添了新的亮點。他就是陝西省慈善人物獲得者、銅川民營企業家劉許政。

捐資教育,興校助學

2015年5月16日,耀州中學的孔子像前,人人臉上掛著微笑,個個口中傳著佳話。一場愛心捐資助學活動正在這裡舉行,耀州區劉許政等5位愛心企業家共同向耀州中學捐資5300萬元,用於建設學校的樓堂館所及其附屬設施。捐贈現場,劉許政對媒體說:“我們這一代人,由於歷史的原因,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走向社會後,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知識的重要。當我們的企業發展壯大,事業成功後,我們就有意願和責任捐資助學,讓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企業家的責任和義務。”

多年來,他弘揚“照金精神”,堅持不懈、艱苦創業、誠信經營。把一個年產3萬噸的小礦,改造為年產15噸乃至現在年產180萬噸的現代化煤礦。在事業逐漸走向巔峰時,他不忘初心回報社會,先後又為基層教育、交通設施、醫療等方面捐資880萬元。

醉心慈善,規範運作

2010年時任銅川市慈善暨扶貧協會會長對劉許政的慈善事蹟有一段專門的論述:“2010年度陝西省慈善人物獲得者劉許政,2008年和我有過一次關於慈善的深入交談。此前他用於慈善和公益事業的金額不下400萬元,我們交談的重點是:如何有序、規範、有效地回報社會,共同認為搞慈善基金是一條好途徑”。

2010年他和同仁白寶慶、郝三權及民營企業家趙滿意出資1000萬元,設立了永久性“正義慈善基金”,訂立了基金章程,交由耀州區慈善暨扶貧協會運作,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大學生。《銅川日報》2010年5月13日對他們四人的事蹟以《慈善四兄弟》為題,用報告文學的形式進行了報道,在全市引起了強烈反響。據《銅川日報》報道,從2004年到2011年,劉許政及其所在公司各項捐贈就達1177.58萬元,他本人也獲得了2010年度“陝西慈善新聞人物稱號”。

2014年4月18日,劉許政牽頭和公司同仁白寶慶、郝三權各出資1000萬元,設立了“正陽慈善救助基金”,委託銅川市慈善暨扶貧協會管理。基金收益用於以困難職工為主和其他社會救助和公益事業,此基金2015年轉交耀州區慈善暨扶貧協會管理。通過兩支基金,劉許政和他的慈善事業邁上了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凝心聚力,精準扶貧

黨中央扶貧攻堅的戰役打響後,劉許政及其同仁積極響應,安排旗下企業按照“萬企幫萬村”的要求到所幫扶的村社調查摸底,提出相應對策,幫扶銅川市新區申河村,為8戶貧困戶捐贈10萬元,幫助其發展種養殖業,改善居住條件,目前該8戶全部實現脫貧。他還親自到照金楊山村實地考察,提出用“公司+農戶”的形式發展烏雞養殖的思路。並聯系耀州區希望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簽訂養殖合同。由公司提供種苗、飼料,並負責收購成品雞。2016年5月楊山村引進了1000只雞苗,7月份又引進了六千多隻雞苗,期間劉許正所在公司捐贈5萬元的雞飼料,由村上分發給貧困戶發展養殖。村民所養烏雞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養殖烏雞的農戶發展到了50戶,其中貧困戶就達到30戶,佔貧困戶的一半。使貧困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2017年9月,按照區上安排,由劉許政擔任勞模助推扶貧攻堅第一分隊長的勞模們,進駐照金鎮梨樹村。根據該村貧困人口多、地多、勞動力少,且多為留守老人的實際情況。他提出了村上成立機械耕種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統一機械耕作,減少勞動投入,適時耕種,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收益的助推措施。劉許正和公司同仁捐款3.5萬元,共籌集8萬元購買了一臺中型拖拉機,配備各種耕作機具,使精準扶貧走上了持續化的運作,促進了貧困戶的脫貧步伐。

這位樸實的工人出身的民營企業家,多年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強企業,弘揚照金精神,一直對社會、對他人心存感激,正因為懷抱一顆感恩的心,才有了他事業的大成功,才有了他捐資修路、助學等扶危濟困等一系列的大善舉。做慈善,探索多種途徑,親力親為,並作為退休後的主要工作。在諸多的榮譽稱號中,他最看重的也是慈善。

這就是從紅色照金土地上走出來的慈善之星,我們為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