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過去,小馬哥說不過馬老師;

現在,馬雲要退休,小馬哥的對手換成了阿里巴巴逍遙子、張勇,兩人不知道誰能贏。

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2018年11月8日,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企業家高峰論壇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

消費互聯網目前正轉向產業互聯網,因為現在人口紅利已經差不多了,剩下基本上在人口的基數上開始進行數字化整合......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提完之後,好像大家都非常清晰了,現在BAT都看上了產業互聯網。」

而且小馬哥還“含沙射影”地說:

我們不直接介入到商業,所以我們是做好自己的定位,我們都不提賦能,賦能還是太高調了,我們叫助手、助力,也就是傳統行業為主,我們在旁邊遞一個工具等等,提供一些幫忙。

我覺得這是傳統產業進入數字化時代,最關心的一個,別做著做著,我的成了你的,你把我吃掉了,這個心態我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們非常理解,我覺得把位置要擺正。

明眼人都清楚小馬哥是在批評誰了。

11月11日“雙十一全球購物狂歡節”,在位於上海的天貓雙11媒體中心,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對媒體表示,自己不喜歡講「產業互聯網」,覺得這個詞最近被提得有點多,但「產業互聯網」實際上不是新名詞——這是一個很多年就存在的概念,今天的(互聯網)核心應該是怎麼讓產業發生升級,發生本質的化學反應。

「我認為最終還是要讓市場驅導,讓用戶驅動,讓消費驅動,最終才能夠面對著市場機會大家願意去改去嘗試,最終才會從消費者帶動供給側的改革,形成這樣一種真正的化學反應。」

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孰是孰非,暫且不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產業互聯網」。

百科上的定義是:

產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是從消費互聯網引申出的概念,是指傳統產業借力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終端以及網絡優勢,提升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是傳統產業通過“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

是不是有點暈?

那我給換成人話說,「產業互聯網」就是一個讓傳統企業提高效率和能力的工具,用來實現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

也就是說,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虛實結合是大勢所趨,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虛擬經濟全面深入地融合到物理世界的各個層面,就是「產業互聯網」的任務。

而阿里巴巴多年來在消費領域積累的大數據是最多的,騰訊積累的社交數據也無人能出其右。

當然這些概念也不用過於關注了,總之你知道「產業互聯網」無論是對BAT等互聯網企業,還是對傳統企業,都是一個幾十萬億之巨的商機就好了。

所以,作為國內科技互聯網的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在電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各個層面都是一番龍爭虎鬥。

這可不是我們在“妖魔化”兩者的競爭關係。

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2017年烏鎮飯局後,小馬哥曾在朋友圈調侃阿里是“物極必反”——可知阿里巴巴如今的強勢地位。

實際上,阿里巴巴早已是世界的阿里巴巴,國內的同行就算是再怎麼“合縱連橫”,也只能是和阿里展開一城一池的爭奪了。

2018年11月12日凌晨,第十個天貓雙11成交額達到了驚人的2135億,而在23小時18分鐘09秒,2018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超過10億,中國快速由此進入了一天10億的時代——馬雲的預言又成真了。

在雙十一商業奇蹟的背後,作為天貓雙11的締造者,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雙11是社會化大協同的產物,涉及到商家、物流方、客服、消費者等各方,一套獨一無二的「商業操作系統」也在同步形成……全世界沒有一個公司有這樣一套操作系統,它不僅觸達消費者,而且能夠服務企業。

“中國的宏觀經濟正在發生轉型,從出口導向轉為消費導向,而整個世界也在經歷深刻的數字化轉型,我們會抓住這樣的雙重機會。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也正可以在這一變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這個「商業操作系統」有多牛叉呢,一起看看這次雙十一用它調動資源的能力:

20萬家天貓新零售智慧門店,165個城市的近100家盒馬鮮生門店、470餘家超市,62家門店銀泰百貨、400個城市裡的100萬個餐飲、水果、鮮花等本地生活服務商家,343萬家從網商銀行獲得了資金支持的商家(資金量在2020億),3000萬平方米菜鳥智能物流鏈接全球倉庫、20多萬快遞車輛、20萬快遞網點,19架小型飛機、2架747飛機專供俄羅斯、300萬蜂鳥騎手、24小時外賣不打烊......

從消費者互動、營銷、銷售、供應鏈、物流到雲計算、大數據,從個體消費者到商家,一個企業能以一己之力實現這樣的社會大協同,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多一無二的。

「我們可能在每個具體領域都有強勁對手,但阿里的優勢在於生態。全世界沒有一個公司有這樣一套操作系統,它不僅觸達消費者,而且能夠服務企業。」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長為一個橫跨營銷、銷售、娛樂、金融、物流、供應鏈、雲計算等各個領域的商業綜合體。

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騰訊打造的是社交、生活的基礎設施,阿里巴巴打造的是商業的基礎設施,但就像是水電煤一樣,兩者的領域不會是涇渭分明的兩片,而是彼此參與、競爭的博弈狀態。

「騰訊是一家主張開放的企業。對於我們來說,賦能的做法是,我們是去中心化的,我們給合作伙伴資源,讓他們自己搭建自己的業務,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發展,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是什麼。」

小馬哥一再強調騰訊的“去中心化”,讓合作伙伴放心不會被巨頭“吃掉”,事實上騰訊的投資理念也是傾向參與,而不是收購、控制,如京東,如美團......

但張勇認為,阿里巴巴在重要的戰略項目上選擇收購,恰恰是阿里負責任的表現,是為了發生化學變化、打通血脈。

「說白了,收購是一種擔當,如果你不擔當,只投錢就行了。投五個一樣的,其中有一個行,就賺了。第二種不負責任的投資策略是我先投一匹馬,那匹馬跑得不好,跑瘸了,那我再投另一匹。」

所謂“去中心化”,有時候就想「打麻將“飛蒼蠅”」。張勇表示,我不能說這個馬跑得不行,就扔下它,再去搞一匹——「打麻將“飛蒼蠅”」站在贏的人背後加一點錢,也不上臺,就“飛蒼蠅”,賺外快。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更強調,“去中心化”是偽命題,你再怎麼去中心化,也改變不了微信、QQ是中心化流量入口的事實。

在張勇看來,阿里巴巴是很真實的,是怎麼想就怎麼做,最終還是要讓市場驅導,讓用戶驅動,讓消費驅動,最終為社會、用戶、客戶創造價值。

企業的發展過程是自然而然演化的,突破邊界就能自然發生。

「如果你不能創造價值,你自然就被阻擋住。不用刻意討論是不是跨界,像阿里這樣的平臺型企業,很難定義邊界,因為它就是一個社會化平臺,社會化生態的反應。」

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實際上,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它們遵循的都是商業的邏輯。

作為一個普通用戶,無論你是用微信還是淘寶,都只是它們生態的一份子。而什麼叫商業的邏輯呢?

就是看你自身給它們貢獻多少的價值。

商業巨頭的成長壯大在商業史上可以很傳奇,很讓人激情澎湃,但對於其中涵蓋的個體來說,就未必全是一件好事。

比如你的數據,你的隱私,AI和大數據的結合必然會讓你變成一個數字虛擬體、一個價值被評估和利用的數字“能源”。

舉個例子,當你用借X、X唄、XX白條等工具去透支消費的時候,你或許對你要付出的代價沒有什麼感覺。

但人世間的一切都有代價。

只從金錢角度來說,當你在購物平臺買一樣商品的時候,如果是分期付款分12期,你可曾知道它的年利率高達14.4%?

更過分的是蘇寧和趣店,其年化利率分別達到了22.4%、26.8%(數據來源自“7號投資人”)。

而我們的存款利率是多少呢,大多是在4%以下。

天下萬物,有其利必有其弊。所以,當你為巨頭們的成績所歡呼的時候,一定也要對其保持警惕。

經濟學家金岩石就曾指出,......馬雲創造了一個平臺,然後讓所有有夢想的人在這個平臺上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告訴你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然後再告訴你,天下倒閉也很容易。

「新經濟平臺擴張,數據成為資源,信用成為資產,用戶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新經濟面臨的挑戰就從價值定律開始,我們很多人到今天還在重複著一句謊言,勞動致富,天下沒有這個東西,勞動是謀生的手段,人們靠土地、勞動沒有給我們今天留下什麼東西。」

馬化騰:轉向“產業互聯網”張勇: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獨一無二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也自然沒有完美無缺的企業,騰訊對於“連接”的貢獻,阿里巴巴對於中小企業的成長、電子商務和零售業的貢獻都是令人仰望的。

對於未來的貿易模式,馬雲表示——

過去是B2C模式,未來是C2B模式;過去是電子商務,未來是電子企業;過去是集裝箱運輸商品,未來是小件包裹運輸;過去是大企業參與貿易,未來是大企業、小企業乃至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國際貿易。

他認為,那些尚不足30人的小企業,將會讓世界更美好。

張勇說,天貓雙11只有變得越來越不一樣,才會走向3000億,5000億,1萬億。

現實是現實,別人的是別人的,對於我們這些創業者而言,如何活下去,如何先實現一個“小目標”才是真正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