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精準的引流方法

如何找到精準的引流方法

有一個殘酷事實:2018年的線上流量紅利基本殆盡,獲取流量的難度和成本還在增加。

儘管出現抖音般的紅利平臺,但也被餓狼撲食般迅速消耗,導致紅利持續時間的大幅縮短,這些無不預示著未來的路越來越難走。

所以如果你還幻想著簡單粗暴的引流,或許接下來的日子不太好過。

因此,正確的引流思維至關重要,但是我發現,很多人使用的引流方法並不恰當,這不意味著方法本身不好,而是你用錯了勁。後果帶來最直接影響是你依舊獲取不到流量。

其實,只需要掌握兩個知識點,就可以找到精準合適的引流方法。

用戶聚合用戶認知節點

一、用戶聚合

用戶聚合是用戶場景,你需要熟悉平臺聚集的人群屬性。比如探探多是約炮心理,知乎愛學習上進的多,豆瓣文青多,貼吧屌絲多…

所以理解好各大平臺的用戶畫像,就很容易可以對號入座,精準找到所需要的流量來源。

這個原則多數人都明白,卻依然做不好,因為更多憑藉經驗和從他人口頭聽來的,這樣有失精準。

比如之前總認為抖音的用戶多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但抖音有70%用戶其實來自34線城市。

不管你有沒有經驗,精準瞭解平臺的用戶畫像,只需要看該平臺的相關分析報告,這可比你獨自瞎摸索要準確得多。

如何找到精準的引流方法


當然還有一種粗略的方式,就是利用百度指數的用戶畫像功能。比如鬥魚的用戶畫像95%都是男性,成天看直播不好好工作的這群人,消費力能高到哪去。。。

如何找到精準的引流方法


用戶認知節點

什麼是用戶認知節點?

用戶認知節點是用戶閉環認知過程的單元,分為感知,認知,決策,行動四個階段。

我在回家路上看到新開了一家烤肉店(這是感知)隔著老遠就聞到了一陣誘人香味(這是認知)在心裡琢磨著挑個日子去嚐嚐味道(這是決策)跟三兩好友一塊在這家店吃肉喝酒(這是行動)

但是觸達人群到客戶購買產品的過程,我們可以分為這三個階段

認知期決策期認購期

二、認知期

認知時期,顧名思義就是用戶不瞭解產品甚至所屬品類。

這個階段的主要媒介需佈局在社交渠道,而搜索渠道用來承接轉化來的流量。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怎麼讓他知道你」。

比如淘寶很多稀奇古怪的獵奇產品,被抖音帶火後,銷量猛增。(淘寶既作購買渠道,也作搜索渠道)

如何找到精準的引流方法


畢竟我們不是vivo,oppo鋪得開線下渠道,更不像腦白金做得起電視廣告(多看效應)。

所以還得「用戶知道並且認可你」才行。在認知期,最簡化可行的方法是找標杆。

比如男人襪早期上線時,選擇了微博找大V做評測:

勾搭上丁香園CTO馮大輝、百合網創始人慕巖、快書包CEO徐志明做評測,就這樣獲得第一批流量。

決策期

決策期是一個獲取信任的階段。

常常在這個階段,主要佈局方向是搜索渠道。(搜索渠道≠搜索引擎)

跟認知期不一樣的是,這裡的佈局技巧在於解決信任難題。

比如某德國拉桿箱進入中國市場,早期使用的方法就是在百度和知乎自問自答所有關於拉桿箱的問題和話題,並在回答中植入自身品牌,來獲得第一批的認可流量。

因為用戶會在這個階段尋求一個證明,來輔助他做出決策。

這裡引申一個心理學概念「布朗定律」。說的是如果你能打開對方的心鎖,知道別人最在意什麼,別人的意願就會在你的把握之中。

比如他會搜索

xxx產品怎麼樣?xxx效果如何?

他搜索的,他提問的,就是他所在意的。

可用戶會搜索什麼,我們並不知情。這時候還得藉助工具「5118用戶需求畫像」來定向你的品牌,如果你的品牌很小沒有權重,則可以定向你對手品牌,通過需求圖譜來精準找到產品的流量缺口。

認購期

這一時期,用戶儘管已經相信你的牌子,打算購買你的產品。但是在真正做出購買決策之前,他或許處於消費習慣,多少會拿你跟對手做對比,翻看你的產品頁。

對比的策略我就不再細說,常見且有效的方法是突出你的優點,對比競品的缺點,這樣在用戶看來你跟競品的差距會比實際更大。

至於轉化技巧可以參考這篇,同樣的產品,為什麼是你賣不出去

我的話

本文的重心在消費者心理角度,而非大家常用的產品週期。所以一款產品會同時存在三種認知節點,切勿認為這是相對補集的狀態。

我是為了便於理解才單獨分開,它的意義在於幫助你打通流程的主次邏輯關係。

掌握好「認知聚合」和「認知節點」,自然而然你的引流方法會使用得又穩又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