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伊朗沒有石油,那麼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答案細思極恐!

眾所周知,石油是伊朗人的一大支柱,以至於歷經近百年的“艱難困苦”依然堅挺;假如,伊朗沒有石油,或者伊朗的油氣資源枯竭了,他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

如果伊朗沒有石油,那麼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答案細思極恐!

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裡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接近16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人口超過8116萬。

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以石油開採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件業也不差。

伊拉克,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坐擁兩河流域中下游,出海口僅有幾十公里;石油工業是其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國土面積不足44萬,人口3720萬。

如果伊朗沒有石油,他也不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帝國墳場”頭銜的阿富汗:

如果伊朗沒有石油,那麼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答案細思極恐!

首先,伊朗的宗教信仰是一個雙刃劍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讓中東一幫收過路費的阿拉伯國家,日子越發難熬,伊朗也不例外,再看北方,俄羅斯的崛起,及其對中亞和東北亞的滲透,東西方陸上交通線也被俄羅斯線路取代。

此時的伊朗,強大的薩法維帝國,選擇了一改往日的遜尼派認同,另起爐找,改信什葉派並且很快在阿富汗和圖蘭低地得到滲透。

到了近幾年,加上美國的神助攻,伊拉克什葉派已經在巴格達政府掌握了主要權力,敘利亞阿薩德政府也跟伊朗積極靠攏,伊朗主導的什葉派之弧,已經呼之欲出。

這才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制裁,所以伊朗的宗教信仰是一個雙刃劍,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如果伊朗沒有石油,那麼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答案細思極恐!

其次,伊朗的地理環境要比伊拉克好太多;

伊拉克雖然擁有兩河流域,然而東北部的產油區和農業區屬於庫爾德人聚居區,而且北部臨近突厥土耳其;而西北靠近沙特和約旦、敘利亞則是一望無際沒有綠洲的沙漠,因此,幼發拉底河沿岸就是伊拉克北部唯一的“出氣管”,然而在靠近敘利亞邊界的加伊姆鎮,位於首都巴格達以西大約330公里,扼守從伊拉克通往敘利亞城市代爾祖爾的交通要道,卻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物資運輸和商業交往幾乎中斷!

而伊朗則完全不同,境內高原地形易守難攻,南臨波斯灣,北望裡海,在近代唯一一次被“制服”發生在蘇聯與英國南北夾擊的情況下,而這種情況似乎短期內不會再出現;

如果伊朗沒有石油,那麼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答案細思極恐!

最後一點,今天伊拉克說白了就是個暴發戶,跟“四大文明”半毛錢都沒有關係,然而伊朗卻實實在在的繼承了波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她不會輕易的倒下,除非有人願意付出同樣多或者更多的代價......

對此,你怎麼看?又有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