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深圳的年輕人好像變少了,你怎麼看?現在畢業的年輕人還會去北上廣深嗎?

蝸牛暢談


在深圳工作的人反饋一下週圍的情況,座標福田區,周圍全是金融公司。


一、無房的年輕人


周圍的私募公司最近一年人員流失率在70%左右,相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待遇在30-60萬之間(稅前),女孩子,尤其是未婚女孩子,辭職後很多都回老家了,在這邊實在買不起房子。


在一個能看見上升通道天花板和待遇天花板的行業,繼續在深圳打拼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沒有買房的外地男生,也選擇在這裡工作幾年後回老家二線城市生活,老家已經買好房子,遠比在深圳要好。


二、應屆畢業生


最近兩年深圳進行所謂產業升級,新聞、政策、相關配套措施確實很多,但是實際上比外地重點高校應屆畢業生首次就業選擇來深圳的人在減少,從公司內部招聘就能明顯看到市場上好的名牌大學應屆畢業生並不多。


三、工作機會和待遇


15、16年時候,相同職位的待遇,深圳處於和杭州、成都等地持平狀態。金融行業來說,今年深圳的待遇比北京、上海還是要低不少。


工作機會方面,深圳中高端職位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比上海要少很多。以製造業中的採購崗位為例,深圳發佈的招聘職位大概只有上海的一半。


四、傳統制造業


過去深圳年輕人多,其實是傳統制造業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地區的年輕勞動力過來就業,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進入工廠,每天工作10-12小時,賺取微薄的工資。現在隨著所謂產業升級,工廠搬遷以及房價高漲,很多在工廠打工的年輕人也在離開深圳。


新聞報道上深圳人口淨流入增加,其實是以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為統計依據,也就是辦理落戶、居住證等人數,不能代表最真實的情況。


從城市產業升級來說,越高級的工作,職位肯定越少,那麼多工廠搬遷後,深圳真有那麼多高科技公司和高級企業?走訪過深圳不少孵化器、創業中心的新興高科技企業的人表示實際情況沒有特別樂觀。


綜合來看,深圳的高房價、上漲迅速的高房租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一提起深圳知名企業,除了華為、騰訊、大疆,大家還能說出幾個來呢?至少在自己瞭解的範圍內,願意來深圳打拼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巨引源


本人來深圳已經十三年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大學畢業躊躇滿志的來到深圳,一樣面對著長時間加班、高壓力工作,高起的房租也壓著透不過來氣……期間也有無數次想回家(家在西北省會城市,家裡房子車子也都有),父母也說過想回來就回來吧,但是自己總是過不去自己這一關,想一輩子自己聯把家安在深圳都那麼難嗎?就咬牙堅持……現在已經在深圳安家房車一雙兒女都有了。人生是長跑,不是看衝刺,是看堅持和耐力;想想我們現在面對的生活困難和我們的父母輩是完全不能比的;另外在高速發展的城市,工作也好創業也好,一定要選對行業,乘勢而為;年輕一定多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你所在行部門公司行業前列的人……深圳的高房價會逼走一部分人,但留下的人將會更優秀……這些留下的人從見識、思維習慣、財富認知、創富能力等等,都會大大超越你回家周邊的人,希望大家堅持留下


管管156041833


我自己就是91的,14年大學畢業,15年來的深圳,呆在深圳快三年了,現在南山上班,住在深圳北,所以我是最有發言權的,深圳的生活成本是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壓抑,好幾個同學同事都回二線城市了,就剩我一個在堅守,身邊現在好幾個家庭條件還不錯的,那種首付能拿出一百萬左右的,也因為買不起房經常開玩笑說要回自己家鄉,年輕人留不住,城中村改造也趕跑了低收入者,所以總感覺深圳也慢慢的留不住人了,遲早會失去他原本的魅力


西伯利亞草原狼666


1,根據統計全國80後有2.18億人,90後1.85億人,00後只有1.45億人了。從絕對數量來說90後總人口比80後少了10%,從就業人口來說95後肯定又比95前更少。

2,很多年輕人確實是因為深圳房價太貴離開的,我有兩個員工,女生,大學畢業進了銀行(全球500強股份制銀行)這兩年都回流老家了,一個成都,一個武漢。回去之後房子確實便宜一些,最近搖號搖到175平的,一平米一萬多。但工作機會也確實少很多,其中一個在早教機構,一週上六天班,月薪2200,她在深圳稅後年薪超過15萬,最近跳槽到一個私立學校做小學老師,收入增加了一些。

3,由於互聯網時代,實際上世界變小了,我在深圳和成都購買到的東西基本沒有差別,成都作為西南重鎮,由於遠離香港,高端品牌比深圳更多。深圳由於毗鄰香港,很多高端鐘錶,奢侈品,金飾消費其實是被香港分流掉了。因此從生活水平上看成都,武漢不比深圳差。

4,對於要不要留在深圳,我認為要看性格和能力,深圳的機會比二線城市多是毋庸置疑的,GDP是二線城市的至少2倍說明了一定就業情況,深圳有深交所,有全國最多的上市公司(幾百家上市公司),有全國最多的民營企業全球500強。要留在深圳,要有強大的毅力,鬥志和能力,以及平均水平以上的情商。我的兩個離開深圳的下屬都屬於偏內向型,但是留下的另外四個年輕人就比較有野心,現在年薪也都二十萬以上,所以適不適合要看人。就拿90後1.85億人來說,平均每年1850萬畢業生,都往北上廣深跑,你如果不是最優秀的10%,很難留得下來。


ericchen1981


以前去深圳的90後變老了,現在的95後慢就業

數據顯示,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2.5歲。可以說,人口結構相對年輕。以前的90後去深圳是為了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因為深圳聚集了一批大型企業,比如華為、騰訊、中國平安、富士康等。現在的95後更看重的並不是短期的機會,他們並不會以一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作為工作的必選項。淘寶店鋪轉讓服務商易佰店瞭解到,《2017年大學生求職指南》顯示,有73.5%的畢業生選擇找工作,而剩下的26.5%的同學就選擇畢業後“不就業”。有人說,95後是比90後更任性的一代。更準確地來說,物質生活豐富的95後,他們的想法更獨立自主。

此前,有調查顯示,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看到這個結果,許多網友評論稱,“95後是任性的一代人”。實際上,在95後工作之前,90後也被批評了很多次。對於年輕人,應該少一些批判,多一些鼓勵。在不同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的擇業觀肯定會一樣,但放眼看去,年輕人始終是這個社會的主要推動力。

高房價嚇退年輕人,北上廣深靠什麼留住人才?

2016年12月起,深圳正式開始受理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申請,補貼標準為: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同時,補貼一次性發放。

11月1日起,深圳市發佈《關於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若干措施》開始實施。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總部遷入深圳的,最高獎勵1000萬元。

另外,深圳不排外,這一年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都會感覺非常好,但在廣州或者有些城市不會說當地話的外地人是會感到被排斥的,是的,深圳就是一座外地人的城市。


電商小馬哥


無數優秀的年輕人湧進北上廣深,在為他人的成功做著努力。未出社會的人不懂,為什麼一定要去大城市,待在老家不行?為什麼一定要背井離鄉出去打工,離家近不是很好嗎?

實話實說,待在老家真的不行,為什麼不行?因為待在老家賺不了幾個錢,只有去到大城市,去到發達的地區,人才會值錢,打工才會更划算。

當同輩人都外出打工之後,離家近的工作根本就吸引不了人,也不會有人喜歡聽家裡人的嘮叨。

大城市人來人往,大家都素不相識,也沒有什麼交集,沒人會在意你,你也不必去在意別人,自己愛幹嘛幹嘛去,根本就沒人理你,你也不用去理別人。這就是陌生城市的魅力所在,照顧好自己就行。

待在老家,你幹什麼都會覺得受到束縛,甚至由於觀念和父輩不合,一點生活上的小事,都容易引起父輩的喋喋不休,且不說那是不是煩人話,被人說教的感覺,一點都不好。

小城市、小地方的經濟結構單一,工種單一,消費力比較低,賺錢的路子少,這也是小城市留不住人的地方。

很多職位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夠找到,不信的話,你打開當下比較熱門的招聘APP,把城市定位在你老家所在的城市,看一下符合自己的工作招聘有沒有。如果有的話,看一下多不多,多的話,看一下薪資,再和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做一下對比,就很容易看出區別來,不用猜也知道選擇大城市的人比選擇待在老家的人多得多。

說起打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個被剝削、被壓榨的工薪階層。以前,我曾經天真的以為,出了社會,就可以不用像上學時,每天不情不願的起床去學校。而出了社會,才發現一切都沒變,讀書時怕遲到,出了社會上班打工,一樣怕遲到,上學遲到拖累了班級得不到錦旗,大不了被老師點名批評一頓,而上班遲到則是直接扣錢。

真的變了嗎?出了社會就可以自由自在,比讀書風流?送君一言:想太多。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流行一首打油詩,詩曰:以為讀書很風流,出到社會眼淚流;吃飯的菜不下油,宿舍蚊子大過牛。

這首打油詩餘下的部分我記不起來了,其大致意思是吐槽當下糟糕的生活,而且要用粵語去讀才能體會到那種打油感。當初我並不能理解這首打油詩所要表達的不滿之情,但是出到社會後,自己也從學生轉變成了一名打工仔,對於打工的這種身不由己一點都不必讀書時感到厭惡。

沒有錢啊,肯定要打工啊,不打工就沒有錢用,難不成去偷去搶?沒有錢是所有打工者的無奈,有錢還打個屁工,享受生活、混吃等死的日子可舒坦了,就算是一天沒什麼事幹,躺在床上也能安然度日。

說起打工,就免不了要提錢,錢從哪來?從老闆那裡來,老闆的錢從哪來?從員工的勞動價值裡來,那麼這樣說的話,員工就是財富咯?屁!員工只不過是資本家掙錢的工具。

我時常看到有人把姿態放得很低,那是他們在面對有錢人的時候,起初我以為那是他們對於有錢人的崇拜和尊敬,後來我才發現,那都是裝出來的。那種虛與委蛇、惺惺作態的樣子,看到我就覺得好笑,那副對人點頭哈腰、一味附和的樣子,真難為他們了,也不知道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

我以前搞不懂“仇富”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後來清楚了剝削、壟斷等詞的含義,多少也理解了人們為什麼會仇富。

從古至今,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古代最主要的社會資源是人口和土地,人依地而存,因此土地兼併成為了特權階級壟斷的最主要手段,那時候的特權階級主要是官、商、地主,有錢就有地,有地就有人,封建社會有錢買地當地主也多是這個原因。

在這裡為什麼要提一下古代的土地兼併呢?很簡單,因為封建社會的地主,和現在的企業是同一類貨色,也就是開頭的那句話:無數優秀的年輕人湧進北上廣深,在為他人的成功做著努力。

聯繫一下你就知道地主和企業很像,地主把地租給農民耕種,而這和企業招人打工是同樣的性質,所以說:工、農是聯盟,兩者有著共同的命運。

現在已經不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了,不存在嚴重的剝削,但是“貧者世代貧,富者時代富”逐漸成為了一種可能,聯想到種種歷史大變革,從“王侯將相寧有種”到“均貧富”等等,我總是覺得,歷史,其實一直都沒變過。

附上不打工發起者兼領袖切格瓦拉的名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不要笑,這句話能成為名言,並且流傳如此之廣,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文沛先生


這是真實的存在,這個問題早兩三年前就發現。工廠搬遷,城中村改造,房租漲漲漲,工資不漲,車輛多了,商業街,市中心人少了,開放式公園週末週日人多了,,,還有的是告別深圳的越來越多了,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繼續往別的城市漂的會越來越多,,,來了就是深圳人也許是一個傳奇了,,,


順其自然18955487


深圳年輕人不少,只是相對於前幾年,比重在慢慢下降,主要是之前來深圳北站年輕人,有一部分人在深圳站穩了,成為了固定的深圳人。從租房市場看,現在的房子仍然是一房難求,就可以看出,人口還是很密集的


韜韜之耘


我來深圳10年多了,可以說最近一年一直在後悔,後悔畢業之初不該選擇深圳,這裡適合年輕人,隨著年紀增長,發現深圳的主要基調是工作,加班,擠地鐵,實在太缺乏生活氣息了,很多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工作基礎上,不夠有感情。


天雷滾滾多


深圳房價太高,機會大,當然會選擇去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