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深圳的年轻人好像变少了,你怎么看?现在毕业的年轻人还会去北上广深吗?

蜗牛畅谈


在深圳工作的人反馈一下周围的情况,坐标福田区,周围全是金融公司。


一、无房的年轻人


周围的私募公司最近一年人员流失率在70%左右,相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待遇在30-60万之间(税前),女孩子,尤其是未婚女孩子,辞职后很多都回老家了,在这边实在买不起房子。


在一个能看见上升通道天花板和待遇天花板的行业,继续在深圳打拼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没有买房的外地男生,也选择在这里工作几年后回老家二线城市生活,老家已经买好房子,远比在深圳要好。


二、应届毕业生


最近两年深圳进行所谓产业升级,新闻、政策、相关配套措施确实很多,但是实际上比外地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首次就业选择来深圳的人在减少,从公司内部招聘就能明显看到市场上好的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并不多。


三、工作机会和待遇


15、16年时候,相同职位的待遇,深圳处于和杭州、成都等地持平状态。金融行业来说,今年深圳的待遇比北京、上海还是要低不少。


工作机会方面,深圳中高端职位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比上海要少很多。以制造业中的采购岗位为例,深圳发布的招聘职位大概只有上海的一半。


四、传统制造业


过去深圳年轻人多,其实是传统制造业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地区的年轻劳动力过来就业,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进入工厂,每天工作10-12小时,赚取微薄的工资。现在随着所谓产业升级,工厂搬迁以及房价高涨,很多在工厂打工的年轻人也在离开深圳。


新闻报道上深圳人口净流入增加,其实是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为统计依据,也就是办理落户、居住证等人数,不能代表最真实的情况。


从城市产业升级来说,越高级的工作,职位肯定越少,那么多工厂搬迁后,深圳真有那么多高科技公司和高级企业?走访过深圳不少孵化器、创业中心的新兴高科技企业的人表示实际情况没有特别乐观。


综合来看,深圳的高房价、上涨迅速的高房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一提起深圳知名企业,除了华为、腾讯、大疆,大家还能说出几个来呢?至少在自己了解的范围内,愿意来深圳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巨引源


本人来深圳已经十三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来到深圳,一样面对着长时间加班、高压力工作,高起的房租也压着透不过来气……期间也有无数次想回家(家在西北省会城市,家里房子车子也都有),父母也说过想回来就回来吧,但是自己总是过不去自己这一关,想一辈子自己联把家安在深圳都那么难吗?就咬牙坚持……现在已经在深圳安家房车一双儿女都有了。人生是长跑,不是看冲刺,是看坚持和耐力;想想我们现在面对的生活困难和我们的父母辈是完全不能比的;另外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工作也好创业也好,一定要选对行业,乘势而为;年轻一定多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你所在行部门公司行业前列的人……深圳的高房价会逼走一部分人,但留下的人将会更优秀……这些留下的人从见识、思维习惯、财富认知、创富能力等等,都会大大超越你回家周边的人,希望大家坚持留下


管管156041833


我自己就是91的,14年大学毕业,15年来的深圳,呆在深圳快三年了,现在南山上班,住在深圳北,所以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深圳的生活成本是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压抑,好几个同学同事都回二线城市了,就剩我一个在坚守,身边现在好几个家庭条件还不错的,那种首付能拿出一百万左右的,也因为买不起房经常开玩笑说要回自己家乡,年轻人留不住,城中村改造也赶跑了低收入者,所以总感觉深圳也慢慢的留不住人了,迟早会失去他原本的魅力


西伯利亚草原狼666


1,根据统计全国80后有2.18亿人,90后1.85亿人,00后只有1.45亿人了。从绝对数量来说90后总人口比80后少了10%,从就业人口来说95后肯定又比95前更少。

2,很多年轻人确实是因为深圳房价太贵离开的,我有两个员工,女生,大学毕业进了银行(全球500强股份制银行)这两年都回流老家了,一个成都,一个武汉。回去之后房子确实便宜一些,最近摇号摇到175平的,一平米一万多。但工作机会也确实少很多,其中一个在早教机构,一周上六天班,月薪2200,她在深圳税后年薪超过15万,最近跳槽到一个私立学校做小学老师,收入增加了一些。

3,由于互联网时代,实际上世界变小了,我在深圳和成都购买到的东西基本没有差别,成都作为西南重镇,由于远离香港,高端品牌比深圳更多。深圳由于毗邻香港,很多高端钟表,奢侈品,金饰消费其实是被香港分流掉了。因此从生活水平上看成都,武汉不比深圳差。

4,对于要不要留在深圳,我认为要看性格和能力,深圳的机会比二线城市多是毋庸置疑的,GDP是二线城市的至少2倍说明了一定就业情况,深圳有深交所,有全国最多的上市公司(几百家上市公司),有全国最多的民营企业全球500强。要留在深圳,要有强大的毅力,斗志和能力,以及平均水平以上的情商。我的两个离开深圳的下属都属于偏内向型,但是留下的另外四个年轻人就比较有野心,现在年薪也都二十万以上,所以适不适合要看人。就拿90后1.85亿人来说,平均每年1850万毕业生,都往北上广深跑,你如果不是最优秀的10%,很难留得下来。


ericchen1981


以前去深圳的90后变老了,现在的95后慢就业

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可以说,人口结构相对年轻。以前的90后去深圳是为了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因为深圳聚集了一批大型企业,比如华为、腾讯、中国平安、富士康等。现在的95后更看重的并不是短期的机会,他们并不会以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作为工作的必选项。淘宝店铺转让服务商易佰店了解到,《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显示,有73.5%的毕业生选择找工作,而剩下的26.5%的同学就选择毕业后“不就业”。有人说,95后是比90后更任性的一代。更准确地来说,物质生活丰富的95后,他们的想法更独立自主。

此前,有调查显示,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看到这个结果,许多网友评论称,“95后是任性的一代人”。实际上,在95后工作之前,90后也被批评了很多次。对于年轻人,应该少一些批判,多一些鼓励。在不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的择业观肯定会一样,但放眼看去,年轻人始终是这个社会的主要推动力。

高房价吓退年轻人,北上广深靠什么留住人才?

2016年12月起,深圳正式开始受理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申请,补贴标准为: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同时,补贴一次性发放。

11月1日起,深圳市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若干措施》开始实施。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部迁入深圳的,最高奖励1000万元。

另外,深圳不排外,这一年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都会感觉非常好,但在广州或者有些城市不会说当地话的外地人是会感到被排斥的,是的,深圳就是一座外地人的城市。


电商小马哥


无数优秀的年轻人涌进北上广深,在为他人的成功做着努力。未出社会的人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去大城市,待在老家不行?为什么一定要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离家近不是很好吗?

实话实说,待在老家真的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待在老家赚不了几个钱,只有去到大城市,去到发达的地区,人才会值钱,打工才会更划算。

当同辈人都外出打工之后,离家近的工作根本就吸引不了人,也不会有人喜欢听家里人的唠叨。

大城市人来人往,大家都素不相识,也没有什么交集,没人会在意你,你也不必去在意别人,自己爱干嘛干嘛去,根本就没人理你,你也不用去理别人。这就是陌生城市的魅力所在,照顾好自己就行。

待在老家,你干什么都会觉得受到束缚,甚至由于观念和父辈不合,一点生活上的小事,都容易引起父辈的喋喋不休,且不说那是不是烦人话,被人说教的感觉,一点都不好。

小城市、小地方的经济结构单一,工种单一,消费力比较低,赚钱的路子少,这也是小城市留不住人的地方。

很多职位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够找到,不信的话,你打开当下比较热门的招聘APP,把城市定位在你老家所在的城市,看一下符合自己的工作招聘有没有。如果有的话,看一下多不多,多的话,看一下薪资,再和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做一下对比,就很容易看出区别来,不用猜也知道选择大城市的人比选择待在老家的人多得多。

说起打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个被剥削、被压榨的工薪阶层。以前,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出了社会,就可以不用像上学时,每天不情不愿的起床去学校。而出了社会,才发现一切都没变,读书时怕迟到,出了社会上班打工,一样怕迟到,上学迟到拖累了班级得不到锦旗,大不了被老师点名批评一顿,而上班迟到则是直接扣钱。

真的变了吗?出了社会就可以自由自在,比读书风流?送君一言:想太多。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流行一首打油诗,诗曰:以为读书很风流,出到社会眼泪流;吃饭的菜不下油,宿舍蚊子大过牛。

这首打油诗余下的部分我记不起来了,其大致意思是吐槽当下糟糕的生活,而且要用粤语去读才能体会到那种打油感。当初我并不能理解这首打油诗所要表达的不满之情,但是出到社会后,自己也从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打工仔,对于打工的这种身不由己一点都不必读书时感到厌恶。

没有钱啊,肯定要打工啊,不打工就没有钱用,难不成去偷去抢?没有钱是所有打工者的无奈,有钱还打个屁工,享受生活、混吃等死的日子可舒坦了,就算是一天没什么事干,躺在床上也能安然度日。

说起打工,就免不了要提钱,钱从哪来?从老板那里来,老板的钱从哪来?从员工的劳动价值里来,那么这样说的话,员工就是财富咯?屁!员工只不过是资本家挣钱的工具。

我时常看到有人把姿态放得很低,那是他们在面对有钱人的时候,起初我以为那是他们对于有钱人的崇拜和尊敬,后来我才发现,那都是装出来的。那种虚与委蛇、惺惺作态的样子,看到我就觉得好笑,那副对人点头哈腰、一味附和的样子,真难为他们了,也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以前搞不懂“仇富”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后来清楚了剥削、垄断等词的含义,多少也理解了人们为什么会仇富。

从古至今,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最主要的社会资源是人口和土地,人依地而存,因此土地兼并成为了特权阶级垄断的最主要手段,那时候的特权阶级主要是官、商、地主,有钱就有地,有地就有人,封建社会有钱买地当地主也多是这个原因。

在这里为什么要提一下古代的土地兼并呢?很简单,因为封建社会的地主,和现在的企业是同一类货色,也就是开头的那句话:无数优秀的年轻人涌进北上广深,在为他人的成功做着努力。

联系一下你就知道地主和企业很像,地主把地租给农民耕种,而这和企业招人打工是同样的性质,所以说:工、农是联盟,两者有着共同的命运。

现在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了,不存在严重的剥削,但是“贫者世代贫,富者时代富”逐渐成为了一种可能,联想到种种历史大变革,从“王侯将相宁有种”到“均贫富”等等,我总是觉得,历史,其实一直都没变过。

附上不打工发起者兼领袖切格瓦拉的名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不要笑,这句话能成为名言,并且流传如此之广,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文沛先生


这是真实的存在,这个问题早两三年前就发现。工厂搬迁,城中村改造,房租涨涨涨,工资不涨,车辆多了,商业街,市中心人少了,开放式公园周末周日人多了,,,还有的是告别深圳的越来越多了,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继续往别的城市漂的会越来越多,,,来了就是深圳人也许是一个传奇了,,,


顺其自然18955487


深圳年轻人不少,只是相对于前几年,比重在慢慢下降,主要是之前来深圳北站年轻人,有一部分人在深圳站稳了,成为了固定的深圳人。从租房市场看,现在的房子仍然是一房难求,就可以看出,人口还是很密集的


韬韬之耘


我来深圳10年多了,可以说最近一年一直在后悔,后悔毕业之初不该选择深圳,这里适合年轻人,随着年纪增长,发现深圳的主要基调是工作,加班,挤地铁,实在太缺乏生活气息了,很多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工作基础上,不够有感情。


天雷滚滚多


深圳房价太高,机会大,当然会选择去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