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學子在“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創佳績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公佈2018年“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比賽結果。錦江區推選的35個表演、美術類作品在本屆比賽中再創佳績。

錦江學子在“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創佳績

其中,表演類節目10個,榮獲一等獎9個,三等獎1個;美術作品類25個,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0個。錦江區通過築寬“底部”,不斷擴大藝術特色學校數量,通過內創外建的形式,促進學校藝術工作整體推進;築牢“中部”,通過學校課程建構、課堂改革、課題研究,切實提升藝術教學質量,落實藝術“2+1”;築亮“頂部”,通過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特色課程發展、特色文化構建,促進學校從特色項目走向特色學校,打開區域“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發展局面,不斷提升學生藝術修養、人文素養。

高水準教育

提升學生藝術修養

據悉,在“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上,錦江區推選了表演、美術類作品35個,其中表演類節目10個,榮獲一等獎9個,三等獎1個。其中,成都市鹽道街中學舞蹈《貼門神》斬獲舞蹈比賽中學組第一名,成都市鹽道街小學舞蹈《快樂熊貓》斬獲舞蹈比賽小學組第一名,現代職業技術學校舞蹈《豆蔻蓮動》斬獲舞蹈比賽中學組第三名;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合唱節目《For the beautiful of the earth》、《大戲真好看》,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合唱節目《川劇傳奇》、《Ap jie lop》,現代職業技術學校合唱節目《葳薩囉》、《沙南道河》均榮獲合唱比賽一等獎;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教育集團水井坊校區器樂節目《In the presence of heroes》、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器樂節目《歡樂的火把節》榮獲器樂比賽一等獎,成都市七中育才學道分校器樂節目《桃李報春》榮獲器樂比賽三等獎;成都師範附屬小學校歌《我們從這裡起航》榮獲校歌比賽一等獎。美術作品類25個,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0個。錦江區教育局榮獲“優秀組織獎”。

“錦江教育始終將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全面發展放在教育的核心,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更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和藝術修養。”錦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學生藝術修養,錦江區擴展“錦江區中小學生藝術節”節目參展容量,藝術節重在藝術活動普及。2017年,錦江教育藝術節增加項目、延長時間,分階段進行,參與學生超過3900人次。同時,擴大“錦江區中小學生藝術新苗大賽”參與面積,重在藝術人才發掘培養,在參賽要求、參賽項目上進行了優化,學生參與面大大提升。2017年,參賽人數同比增加30%,共有200人次獲獎。“錦江區校園新年音樂會”更是以高藝術水準,展示錦江藝術教育成果,發揮輻射引領作用,音樂會從之前的“人人參與”向“專業提升”邁進,含金量更高。

錦江學子在“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創佳績

《快樂熊貓》 契合傳統元素

時而抱團撒歡,時而倒地翻滾,時而上樹嬉戲,在“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上,由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鹽道校區20名小朋友扮演的憨態可掬的小熊貓征服了在場的專家評委,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這支活潑靈動的節目名為《快樂熊貓》,描繪了一群小熊貓在竹林間嬉戲打鬧,快樂成長的場景。舞蹈不僅反映出了四川地區特有的大熊貓的快樂生活場景,更是體現出了孩子們特有的靈動和朝氣。據瞭解,這支節目從去9月開始編排,代表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鹽道校區參加了“錦江區中小學藝術節”。“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和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很契合,熊貓又是最能夠表現四川地方特色的,所以我們編排了這支以熊貓為主角的舞蹈。我們還在舞蹈里加入了川劇的音樂元素,有戲曲的東西在音樂裡面。之前有很多舞蹈也是表演熊貓的,但是大都是表現人與熊貓和諧相處的,或者是將熊貓擬人化表演。我們這次嘗試做了一個純熊貓的表演,這是一支純情緒舞蹈,沒有特定的故事,只是表現一群小熊貓在樹下憨態可掬的樣子,在竹林裡嬉戲的場景。你仔細看會發現我們節目有清晰的層次感,一開始是一個慢板,比較舒緩,表現小熊貓出來玩耍的場景;到了高潮就很熱鬧了,表現小熊貓們玩得不亦樂乎的場景;最後又是一個慢板,小熊貓們玩累了要回家休息、睡覺了。”鹽道街小學藝術教師介紹。

據瞭解,為了讓舞蹈場景更逼真,節目特意增加了一棵“樹”作為道具,讓場景顯得更加生動立體。同時,為了讓節目更靈動,老師們還花了許多“小心思”,在節目中設計了許多熊貓在樹上攀爬的動作,由這次參加表演的10個男生來完成。“小男孩們靈活自如地展現了小熊貓上樹嬉戲的場景,表現了小熊貓自由、快樂的生活場景,也與本次藝術節“在陽光下成長”的主題契合。”評委老師這樣評價道。據介紹,本次參加表演的孩子是從學校中年級舞蹈社團選拔出來的,大都是三、四年級的孩子,還有幾個低年級舞蹈社團裡挑選出來的孩子。除了《快樂熊貓》,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鹽道校區的器樂節目《歡樂的火把節》、小白鴿合唱團代表也代表我區參加了本次藝術節活動。其中,器樂節目《歡樂的火把節》獲得器樂賽民樂組第一名。

《貼門神》 戲劇氛圍濃厚

在 “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上,成都市鹽道街中學舞蹈《貼門神》脫穎而出,獲得舞蹈比賽中學組第一名。

該舞蹈在2017年11月“錦江區中小學藝術節”上首次亮相。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便忙碌起來寫對聯和貼門神,用以驅邪辟鬼,祈福來年。舞蹈《貼門神》以“過春節家家戶戶貼門神祈福安康”的民俗為原型,講述了一群小女孩在玩耍,年獸來了,門神保護小女孩的故事。“我們從去年暑假開始構思《貼門神》這個節目。貼門神保平安其實不僅僅是巴蜀文化,更是一項傳統民俗。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遺忘了這項民俗,忘記了貼門神這項傳統,我們希望通過構思這樣一個節目,喚起老一輩的記憶,也希望將貼門神這項傳統東西一代一代傳襲下去。”成都市鹽道街中學老師介紹。

舞蹈《貼門神》融入了四川地方特色,融入了矮子步、門神戲曲風格等元素,整場舞蹈都蘊含著濃厚的戲劇氛圍。據瞭解,為了參加“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節目組又將故事進行了調整。“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的主旨是“在陽光下成長”,為了契合主題,節目組將故事改編得更為飽滿,在保留之前門神打年獸保護小女孩的情節基礎上,加入了一群留守兒童到了過年的時候貼門神盼著父母回家的故事情節。“《貼門神》有獨特的四川風味,既關注孩子成長,又注重川西文化的表現,抓住了傳統文化的內涵,給人深刻印象。”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評委老師評價。

走進成都市鹽道街中學舞美教室,舞蹈隊的學生們正在練習翻轉跳躍等基本功,舞蹈《貼門神》的二十六名演員正是來源於這支舞蹈隊。這支四十人的舞蹈隊涵蓋了成都市鹽道中學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個學段的學生,舞蹈隊利用週二下午自習課時間、週三下午選修課時間、以及週末對學員進行訓練。據悉,成都市鹽道街中學貫徹“整合育人、和諧發展”辦學理念,為有舞蹈和美術特長的學生創造提升特長水平的條件,制定相應的文化學習和專業培養計劃,在保證文化學習的基礎上,外請高水平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強化藝術培訓,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藝術特長突出的優秀藝術特長生,以藝術助推學生成長,為國內外名校輸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李蕾 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