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学子在“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创佳绩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2018年“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结果。锦江区推选的35个表演、美术类作品在本届比赛中再创佳绩。

锦江学子在“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创佳绩

其中,表演类节目10个,荣获一等奖9个,三等奖1个;美术作品类25个,荣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0个。锦江区通过筑宽“底部”,不断扩大艺术特色学校数量,通过内创外建的形式,促进学校艺术工作整体推进;筑牢“中部”,通过学校课程建构、课堂改革、课题研究,切实提升艺术教学质量,落实艺术“2+1”;筑亮“顶部”,通过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特色课程发展、特色文化构建,促进学校从特色项目走向特色学校,打开区域“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局面,不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养。

高水准教育

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据悉,在“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锦江区推选了表演、美术类作品35个,其中表演类节目10个,荣获一等奖9个,三等奖1个。其中,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舞蹈《贴门神》斩获舞蹈比赛中学组第一名,成都市盐道街小学舞蹈《快乐熊猫》斩获舞蹈比赛小学组第一名,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舞蹈《豆蔻莲动》斩获舞蹈比赛中学组第三名;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合唱节目《For the beautiful of the earth》、《大戏真好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唱节目《川剧传奇》、《Ap jie lop》,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合唱节目《葳萨啰》、《沙南道河》均荣获合唱比赛一等奖;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水井坊校区器乐节目《In the presence of heroes》、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器乐节目《欢乐的火把节》荣获器乐比赛一等奖,成都市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器乐节目《桃李报春》荣获器乐比赛三等奖;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校歌《我们从这里起航》荣获校歌比赛一等奖。美术作品类25个,荣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0个。锦江区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锦江教育始终将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全面发展放在教育的核心,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艺术修养。”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锦江区扩展“锦江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节目参展容量,艺术节重在艺术活动普及。2017年,锦江教育艺术节增加项目、延长时间,分阶段进行,参与学生超过3900人次。同时,扩大“锦江区中小学生艺术新苗大赛”参与面积,重在艺术人才发掘培养,在参赛要求、参赛项目上进行了优化,学生参与面大大提升。2017年,参赛人数同比增加30%,共有200人次获奖。“锦江区校园新年音乐会”更是以高艺术水准,展示锦江艺术教育成果,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音乐会从之前的“人人参与”向“专业提升”迈进,含金量更高。

锦江学子在“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创佳绩

《快乐熊猫》 契合传统元素

时而抱团撒欢,时而倒地翻滚,时而上树嬉戏,在“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由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盐道校区20名小朋友扮演的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征服了在场的专家评委,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支活泼灵动的节目名为《快乐熊猫》,描绘了一群小熊猫在竹林间嬉戏打闹,快乐成长的场景。舞蹈不仅反映出了四川地区特有的大熊猫的快乐生活场景,更是体现出了孩子们特有的灵动和朝气。据了解,这支节目从去9月开始编排,代表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盐道校区参加了“锦江区中小学艺术节”。“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很契合,熊猫又是最能够表现四川地方特色的,所以我们编排了这支以熊猫为主角的舞蹈。我们还在舞蹈里加入了川剧的音乐元素,有戏曲的东西在音乐里面。之前有很多舞蹈也是表演熊猫的,但是大都是表现人与熊猫和谐相处的,或者是将熊猫拟人化表演。我们这次尝试做了一个纯熊猫的表演,这是一支纯情绪舞蹈,没有特定的故事,只是表现一群小熊猫在树下憨态可掬的样子,在竹林里嬉戏的场景。你仔细看会发现我们节目有清晰的层次感,一开始是一个慢板,比较舒缓,表现小熊猫出来玩耍的场景;到了高潮就很热闹了,表现小熊猫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场景;最后又是一个慢板,小熊猫们玩累了要回家休息、睡觉了。”盐道街小学艺术教师介绍。

据了解,为了让舞蹈场景更逼真,节目特意增加了一棵“树”作为道具,让场景显得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为了让节目更灵动,老师们还花了许多“小心思”,在节目中设计了许多熊猫在树上攀爬的动作,由这次参加表演的10个男生来完成。“小男孩们灵活自如地展现了小熊猫上树嬉戏的场景,表现了小熊猫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也与本次艺术节“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契合。”评委老师这样评价道。据介绍,本次参加表演的孩子是从学校中年级舞蹈社团选拔出来的,大都是三、四年级的孩子,还有几个低年级舞蹈社团里挑选出来的孩子。除了《快乐熊猫》,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盐道校区的器乐节目《欢乐的火把节》、小白鸽合唱团代表也代表我区参加了本次艺术节活动。其中,器乐节目《欢乐的火把节》获得器乐赛民乐组第一名。

《贴门神》 戏剧氛围浓厚

在 “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舞蹈《贴门神》脱颖而出,获得舞蹈比赛中学组第一名。

该舞蹈在2017年11月“锦江区中小学艺术节”上首次亮相。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便忙碌起来写对联和贴门神,用以驱邪辟鬼,祈福来年。舞蹈《贴门神》以“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祈福安康”的民俗为原型,讲述了一群小女孩在玩耍,年兽来了,门神保护小女孩的故事。“我们从去年暑假开始构思《贴门神》这个节目。贴门神保平安其实不仅仅是巴蜀文化,更是一项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渐渐遗忘了这项民俗,忘记了贴门神这项传统,我们希望通过构思这样一个节目,唤起老一辈的记忆,也希望将贴门神这项传统东西一代一代传袭下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老师介绍。

舞蹈《贴门神》融入了四川地方特色,融入了矮子步、门神戏曲风格等元素,整场舞蹈都蕴含着浓厚的戏剧氛围。据了解,为了参加“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节目组又将故事进行了调整。“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主旨是“在阳光下成长”,为了契合主题,节目组将故事改编得更为饱满,在保留之前门神打年兽保护小女孩的情节基础上,加入了一群留守儿童到了过年的时候贴门神盼着父母回家的故事情节。“《贴门神》有独特的四川风味,既关注孩子成长,又注重川西文化的表现,抓住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给人深刻印象。”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评委老师评价。

走进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舞美教室,舞蹈队的学生们正在练习翻转跳跃等基本功,舞蹈《贴门神》的二十六名演员正是来源于这支舞蹈队。这支四十人的舞蹈队涵盖了成都市盐道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学段的学生,舞蹈队利用周二下午自习课时间、周三下午选修课时间、以及周末对学员进行训练。据悉,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贯彻“整合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为有舞蹈和美术特长的学生创造提升特长水平的条件,制定相应的文化学习和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外请高水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强化艺术培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艺术特长突出的优秀艺术特长生,以艺术助推学生成长,为国内外名校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李蕾 图/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