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記者 陳東昇 王春

紅楓似火,瑰麗如霞。

與楓葉一樣鮮紅耀眼的,是楓源村村口石碑上鐫刻著的“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八個大字。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道路寬闊平坦,樓房白牆彩瓦,文化禮堂大氣雅緻,法治長廊古色古香……這個鑲嵌在青山碧水中的村莊,綠樹環繞、花團錦簇。

楓源村村委會主任駱根土,每天西裝革履,喜氣洋洋地向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學習考察的人們介紹,本村取名楓源,來自三“源”:一為楓橋母親河楓溪江之源頭,二為蘊藏豐富的高嶺土資源,三為“楓橋經驗”發源地之一……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駱根土自豪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說:“十多年來,我們憑藉‘楓橋經驗’這個傳家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一心一意謀發展,從靠山吃山到保山護水,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大變化、大發展。”

楓源村鉅變,就是浙江從昔日一個資源小省崛起為市場經濟大省和平安法治建設先行區的縮影。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歷經55年歲月洗禮,“楓橋經驗”走出楓橋,走出諸暨,走出紹興,走出浙江,走向全國,在祖國大江南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新時代陽光照耀下,越發生機勃發、光芒璀璨,成為全國政法戰線一面高高飄揚的鮮紅旗幟,成為推進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法寶。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

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車俊說,新時代“楓橋經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社會治理領域結出的一大成果。浙江是“楓橋經驗”發源地,全省上下始終把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作為共同的使命和責任。15年來,浙江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路子走下去,在推進社會治理過程中不斷總結推廣和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有力夯實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的基層基礎,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實踐。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公安局堅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抓手,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跑進畲寨”、“70免跑”畲民版等多項線上線下創新服務載體,為少數民族群眾辦理業務3.2萬餘項,群眾滿意率達99%。圖為景寧畲族自治縣公安局民警上門走訪畲族群眾。(《法制日報》記者 王春 通訊員 童雪秋 攝影報道)

黨建統領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靈魂,反映了“楓橋經驗”的本質特徵,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各方面

紅楓是楓橋鎮的黨建品牌。

楓橋鎮打造的一條長達十里的“紅楓黨建景觀帶”,就是黨建引領“楓橋經驗”深化發展的一大象徵。

“我們村595戶,1766人,黨員105名。”駱根土如數家珍,向記者歷數楓源村黨建引領的新做法、新經驗:“五議兩公開”“三上三下”民主決策機制……

“原先,村裡許多矛盾都是信息不透明引起的。”駱根土說,近年來,楓源村把村務決策權交給群眾,決議公開,結果公開,贏得了村民的信賴和支持。即便有矛盾,也是剛露苗頭就得到化解,沒有發生過一起上訪。

“這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駱根土說他還依稀記得55年前,工作組上門的場景。

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改造“四類分子”,楓溪村老支書陳友堂認為,“武鬥,外焦裡不熟;文鬥,講情說理,外熟裡嫩。”就這樣,在黨委領導下,陳友堂帶領當地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

1963年,毛澤東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指出: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並強調要把創新發展“楓橋經驗”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浦江縣農民蔣星劍記得,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浦江接訪,蔣星劍向習近平反映:20省道浦江段整修擴建十年未果,習近平聽了當場拍板協調,一年後這段路建成,被評為浙江省“十大最美公路”。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自此開始,浦江縣領導幹部下訪接訪成為常態,浦江從全國“上訪大縣”變成“全國信訪工作先進縣”。

後陳村黨支部書記陳忠武記得,13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後陳村調研,肯定“後陳經驗”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益探索,要不斷總結,使之走向成熟。

自此開始,後陳村人深受鼓舞、幹勁十足,“後陳經驗”從一個村莊的“治村之計”,上升為國家立法層面的“治國之策”。

堅持發揮黨在基層治理組織體系中的引領、凝聚、督導作用,推動黨建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緊密融合,使新時代“楓橋經驗”從鄉村走向城市社區、海島漁區,在全省遍地開花。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說,近年來,浙江鞏固完善“平安護航G20”長效機制,有效預防和多元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加快推進鄉鎮街道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探索建立政府治理與村民自治有機融合的新模式,努力構建“黨政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協同、上下聯動”基層治理新格局,高水平打造平安浙江。

人民主體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價值,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評判的根本立場

最近,富潤控股集團“六十條”完成了第九次修訂。

“這部《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條例》已執行22年,被員工親切地稱為‘六十條’,是企業版‘楓橋經驗’。”趙林中眉飛色舞地說。

趙林中是諸暨市富潤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15年間,他12次提交了堅持發展創新“楓橋經驗”的建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楓橋經驗’是個傳家寶,企業管理少不了”。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楓橋經驗”55年來永不褪色、永葆生機的關鍵所在。

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昌榮認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是新時代“楓橋經驗”核心價值。要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民意導向,“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幹什麼”,著力解決好群眾最盼最急最怨的突出問題,切實打牢社會治理的民心基礎。

今年以來,浙江部署開展了總結提升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六大工程,即全科網格建設規範提升工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廣工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規範提升工程,“互聯網+”社會治理深化提升工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工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升工程,變“盆景”為“風景”,聚“風景”為“全景”,使新時代“楓橋經驗”滿園春色、遍地開花。

近日,浙江有個機構被一網友吐槽為“全世界最奇葩的衙門”,但評論區的跟帖,並沒有隨之吐槽,而是一片叫好,誇這是良政!

這個機構,就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從2016年開始,浙江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群眾憑一張身份證就可辦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證通辦一生事”。這項“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改革,已成為浙江一張亮麗的新名片。

台州市大陳島居民王麗亞在杭州買了新房,多虧公安推出海陸島聯動服務,她到椒江區行政服務中心大陳綜合窗口,順利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省時省錢,免受跑回海島的坐船顛簸之苦。

浙江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王雙全說,“楓橋經驗”源自公安,來自基層,浙江公安堅持民意主導警務,把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評價“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最大限度實現簡政放權,讓公安多跑換來群眾少跑。目前,公安事項“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96.43%,群眾滿意率超過97.53%。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踐行“楓橋警務”,創新建立“鄉賢治理·鄉警迴歸”工作模式,發動民警回原籍地擔任“鄉警”,鼓勵民警常回家看看。圖為“鄉警”和社區民警一道在上虞區下管鎮走訪。(《法制日報》記者 陳東昇 通訊員 韓巍 攝影報道)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主要路徑,代表著基層治理的發展方向

安吉餘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發源地,是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地,依託“三治融合”,實現美麗蝶變。

走進餘村黨群服務中心,便可看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兩山法庭、家園衛士、警務站等牌子,近年來,餘村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找到了幸福公式:自治+法治+德治=幸福。

在創新發展“楓橋經驗”進程中,浙江桐鄉首創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經驗,被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

桐鄉市高橋鎮在發展中也曾遇到不少矛盾糾紛。2013年,鎮裡的越豐村首先建立道德評判團,後來又陸續建立百事服務團和法律服務團,探索“三治融合”,為群眾提供服務。從高橋到桐鄉,再到嘉興,“三治融合”新探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大變化。

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朱晨說,“三治融合”是基層社會治理新方向,省委、省政府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總結推廣桐鄉做法,實施“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廣工程,推動各地創設村規民約,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一約兩會三團”等新載體;形成社會治理強大合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開化縣山坳中,上百噸工業固體廢物被堆放填埋,造成周邊土壤及水生態環境嚴重汙染。

開化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瑞力傑公司支付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等費用共154萬餘元。

今年3月,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這起浙江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也是檢察機關以法治促進“三治融合”的生動寫照。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浙江紹興柯橋區安昌老街旁,派出所民警主動上門,與當地居民嘮家常,提醒他們要注意日常安全用火用電。這是公安民警主動開展大排查大走訪大化解行動,對老街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確保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積極推行楓橋警務模式,不斷優化社會立體化智能化治安防控體系,做到警務前移,服務前移,確保平安不出事。(《法制日報》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謝敏敏 攝影報道)

“四防並舉”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手段,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助於提高風險防控的預見性、精準性、高效性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重在基礎。

面對社會轉型期不斷出現的社會新矛盾,浙江省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及時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和風險。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猖獗,令人深惡痛絕。2015年,溫州市公安局率先成立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依託“雲上公安、在線警務”大數據平臺,在全國首創“由人到案”的“人員流”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新戰法,從馬來西亞等國將嫌犯押解回國,打擊震懾效果顯著。

技防手段先進了,但傳統人防依舊少不了。

在溫州市鹿城區,從區委書記、區長,到部門一把手,從網格長,到普通村民,全區261支隊伍、2萬餘人參與巡防,每天至少有1500多名幹部群眾走村入戶,為平安創建獻力。

“什麼問題最讓你睡不著覺?”

海曙區古林派出所所長戴金旭至今還記得,寧波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黎偉挺問這個問題時,他脫口而出,“消防隱患”。

“好,那我們就從這個問題入手。”黎偉挺回應得斬釘截鐵。

這是寧波市今年開展的“千警下基層、萬警大巡訪”專項行動的一個片段。

“這一活動解決了一大批社會治安的老大難問題。”黎偉挺深有感觸地說,“公安機關是防範各類社會風險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主力軍、先鋒隊,只有把這下基層第一步走得紮實、穩健,才能實現更精準有效地風險預防,全面提升公安社會治理能力。”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推行“揹包警務”,主動為群眾上門服務。圖為在一次暴雨過後,上虞區公安分局章鎮派出所民警陳洪江揹著警務揹包,到嶺南鄉阮莊、豐樹坪走訪。(《法制日報》記者 王春 通訊員 韓巍 攝影報道)

共建共享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工作格局,也是基層治理的基本格局

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有座地標性建築,叫六和塔。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杭州創新社會治理,也有項創新探索,叫市域社會治理“六和塔”工作體系。

杭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仲燦對記者說,這個體系的基本內涵是構建六大體系、提升六大能力:構建黨的領導體系、群防群治體系、糾紛化解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平安宣傳體系、依法治理體系,提升黨建“領和”、社會“協和”、多元“調和”、智慧“促和”、文化“育和”、法治“守和”能力。

北有西城大媽,南有武林大媽。作為杭州群防群治體系的重要力量,武林大媽從最初不過18人的隊伍,兩年來已發展到4.2萬餘人,成為了平安杭州建設的重要力量。

目前,浙江已建立平安志願者隊伍共3.5萬餘支、230多萬人,擁有了“紅楓義警”“烏鎮管家”等一批特色品牌隊伍。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治理中最活躍的因素,浙江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在矛盾化解、社區矯正、幫扶救助、慈善公益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目前,全省平均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達9.3個,構建起了共建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麗水市慶元縣地處浙閩兩省交界,省際邊界線長210公里,素有“入閩咽喉”之稱,近年來,新型邊界矛盾糾紛不斷增加。

2013年,慶元、松溪、政和、壽寧四地司法局建立省際邊界聯調聯防協作機制,調動鄉賢促進會等社會各界資源,招募邊界聯調志願者,有效預防和及時妥處跨區域性民間糾紛,打造了平安邊界。

今年5月,浙閔邊界13個鄉鎮又共同結成鄉村振興聯盟,聯合治水護土、保護生態、發展鄉村旅遊,共治發展難題,共享綠水青山。

互聯網法院、移動微法院、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互聯網+”,不僅讓社會治理插上科技翅膀,也讓人人共享了便民司法。

浙江努力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了社會治理新格局帶來的新成果。

這是平安中國建設中一首動人的詩。

這是法治中國進程中一首奮進的歌。

這更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經濟與社會同步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的壯麗畫卷。

今年7月,在“八八戰略”實施十五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的新期望。

人民群眾創造了“楓橋經驗”,人民群眾最懂“楓橋經驗”,人民群眾珍惜“楓橋經驗”。進一步總結提升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浙江人民的神聖使命和重大責任。

值此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之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站在新的起點上,浙江人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秉持浙江精神,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更多的浙江經驗,創造更多的浙江奇蹟。

記者手記

《西施故里好美諸暨》,這部6分鐘的諸暨最新城市形象片,最近在網上刷屏了,令世人驚歎諸暨之美、楓橋之贊。

這部形象片帶我們穿越越國古都——聆聽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美女西施以身救國的典故。

這部形象片帶我們縱覽“楓橋經驗”發源地——聆聽我們《法制日報》自今年春天以來一直講述的故事,從“楓橋經驗”誕生一直講到為這一經驗55歲慶生。

楓橋,出詩人出畫家,這個千年古鎮更是如詩如畫:

初春,夜泊楓橋月如弓;盛夏,映日荷花別樣紅;深秋,十里紅楓勝似火;寒冬,老梅掛雪叢中笑。

風景有四季,我們的故事也有四季。

春天,我們寫了17篇故事,寫在楓溪江畔的潺潺流淌中,寫在油菜花田的金黃燦爛裡,寫在浙江大地的青山綠水間。這一季,我們尋根溯源,採擷鮮葉,剪拾花枝,為了探求這棵常青樹55年屹立不倒、生機勃發的奧秘所在。

夏天,我們的節奏變得緊鑼密鼓,我們的行程變得天南海北,從浙江起步,走向全國,就如同“楓橋經驗”在全國開花結果的軌跡。在山東、在海南、在北京、在遼寧、在湖北、在江蘇、在福建、在重慶、在江西、在河北……每一處都有花的婀娜,樹的挺拔。盛夏八月,我們還將故事以理論昇華的形式,在紹興和衢州舉辦了兩場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端論壇,黨政官員和學術大咖雲集,在理論與實踐的交匯中碰撞智慧的火花。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法制日報》頭版頭條通欄:浙江續寫楓橋經驗時代新篇章

秋天,我們依然激情澎湃地延續著夏天的故事,從大山到大海,從草原到高原,精心醞釀一場盛大的慶典,期待分享這份春耕秋收的喜悅,在紅楓似火背景下,稻穀、玉米、棉花、芝麻、香榧、紅柿……一個個整齊列隊,何等的五彩繽紛、璀璨奪目。

儘管已經入冬,但我們不畏嚴寒、不懼艱難,始終堅守這份續寫“楓橋經驗”宏大故事的決心和信念,誠如我們在春天的初心。

因為我們深知,新時代“楓橋經驗”之花嬌豔動人、新時代“楓橋經驗”之樹經久常青,全靠一群辛勤的園丁默默呵護和守望。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群眾。

他們有一片共同的赤誠——永遠跟黨走。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些默默奉獻的人和事,不隨風而散,定格在寒來暑往的故事中,凝聚在愛滿楓橋的春風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