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麵食為何那麼好吃?

老家呂梁


山西的各種麵食十分繁多,在那個“麵食的國度”里人們把一切能加工成粉,再進行製作的東西幾乎都可以稱之為“面”。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刀削麵、餄餎、貓耳朵、推窩窩、面魚、麻食、抿尖、各式花饃等等,被贊為“一面百樣,一面百味”。

那麼為什麼山西的麵食這麼多、這麼好吃?我覺得還是地理環境和勤勞智慧的人們共同造就的。

山西大部分面積都在黃土高原上,自古交通不便、土地相對貧瘠,再加上乾旱等惡劣的天氣,所以種植的蔬菜、放牧牛羊等等條件都被限制的比較厲害。因此人們在各式菜餚、副食品上能獲得的就比較有限了。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智慧的中國人把有限的麵食,發揮出了無限的可能性,創造出了各種紛繁多樣的麵食。

所以山西人喜歡吃麵食,善於製作麵食,很多山西主婦們在麵食製作上都是心裡手巧的一把好手,這與我之前比較推崇的“烹飪是熟能生巧”的觀點不謀而合。我知道很多小夥伴的家鄉可能也有很多美味的麵條,所以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不服氣,不過“麵食”可不等於只是“麵條”啊,山西因為環境的關係,所以人們遠不止以小麥麵粉製作麵食,幾乎有什麼雜糧就能用什麼,這也是勞動人民智慧。

所以以上就我認為山西面食好吃的原因了,歡迎評論分享你的觀點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我是轟動視咖的創作者——渣叔,希望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先定個基調,北方人吃麵重點在於面,南方人吃麵重點在於澆頭,北方面中,山西面的精髓在於和麵,進一步在於和麵人。

面分南北,南粉北面,先說北面,再說南面。

北方的面分拉麵,扯麵,刀削麵,面片,手擀麵拉條子這些南方人常見的,還有不常見的麻食,抿尖,莜麵栲栳,山藥魚魚等,區別在於和麵功夫,具體有三方面,一是加的水多少,水的溫度,夏天冷水,冬天熱水屬於常見;二是和麵人力道,漢子力氣大,和的面硬,妹子力氣小,和的面軟;三是醒面時間,南方人聽不懂,以為是面睡著了,還要醒一醒,其實不是,醒面就是讓面安靜的放一放,放到均勻,裡外一致,大概如此,有時間再補充醒面的具體意思;等這三方面完成,山西面食可以說完成多一半了,甚至80%,剩下就是手工製作,有依賴手工的如面片,麻食,扯麵等,有依賴工具的還有河撈麵,擀麵杖,抿尖床,筷子剔尖等,工具越精細越好吃,北面介紹完畢。

因為做工時長費勁,山西面食在南方不多,正宗的就更少了,在南京只吃到過一次,第二次去老闆表示歇業,做不下去。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要親自嘗一嘗,想知道山西面食的味道,歡迎來山西。


轟動視咖


因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山西的面是黃土高坡種出來的麥子磨成的粉做出來的,黃土高原,土質鬆軟,富含礦物質,土質呈鹼性,所以養出來的麥子穗穗飽滿,穀粒又大又好。而山西的水,是黃河分支,所以別具特色,最重要的,還是山西人家每一家都有一個賢惠溫柔,心靈手巧之人。麵食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麵,和麵將就邊揉邊加水,防止水過多變成面稀,水過少發乾。在揉的過程中面會稍微發酵,所以會更有嚼勁。面香會更加濃郁。

面和好以後就是下面了,可以做刀削麵,拉麵,扯麵,剃尖,黃醬。我本人最愛好刀削麵,雖然只是面的形狀,但是不同的形狀面與水的接觸程度自然不一樣,味道也會有所不同。一碗好吃的面,少不了好吃的澆頭,炒一鍋燴菜,粉條與土豆爛爛糊糊,醬油與油的碰撞,白菜與豆腐的纏纏綿綿。舀一勺澆頭蓋滿面,然後放醋,山西人放醋全憑感覺下手,當然只會多不會少。再者就是黃瓜爽口。看的人,白是白,綠是綠,黑是黑,胃口大開。

胃口大開,吃碗麵就喝麵湯,原湯化原食,是山西人的傳統,將麵湯舀進吃完麵的碗裡,將澆頭的最後一點靈魂吸進。山西面食好吃,在於其不復雜但細心的做法。離家在外,很是想念。


老家呂梁



zhangjun230701641


別那麼自戀好不好,除了西紅柿面就是雜醬麵這兩種口味,其它的花樣再多還有啥意義呢,是形式重要呢還是內容重要呢,這難道還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