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十一”,但所有人都忘了去年的“網紅”音箱

又是一年“雙十一”,科技君不禁想起去年“雙十一”的時候,各大互聯網巨頭不僅有讓人算昏了頭的活動規則,還推出了一大堆折扣力度讓人咋舌的智能音箱。不僅有志在IoT(智能硬件)的手機廠商,還有BAT等互聯網巨頭,更不缺一大堆想要生存下去的創業者。

又是一年“雙十一”,但所有人都忘了去年的“網紅”音箱


然而,今年“雙十一”,我們卻很少看到智能音箱玩家的身影,除了在懸崖邊垂死掙扎的錘子科技,跟旅行箱一起發佈了一款智能音箱,但是899的價格讓人提前判了死刑。

去年“雙十一”時,智能音箱還是巨頭和創業者齊押注的熱門賽道,為什麼今年就不溫不火了呢?下面科技君就帶大家來一起尋找答案。

牆外開花牆內香

其實,智能音箱和很多互聯網科技行業的新生事物一樣,都不是本土互聯網生態中產生的,而是一件舶來品。四年前,亞馬遜發佈了智能音箱 Echo,在kindle電紙書之後再次發力硬件領域。

可能就連貝佐斯自己都沒有想到,亞馬遜閒來一筆,智能音箱居然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潛力。在隨後的四年裡,這個小小的音箱先後震動了音響界、互聯網界和手機行業的諸多大佬。

又是一年“雙十一”,但所有人都忘了去年的“網紅”音箱


儘管亞馬遜Echo沒有多少聲學底蘊,無法做出讓人“耳朵懷孕”的仙籟之聲,但是憑藉著龐大的流量和資本實力,亞馬遜很快取代了傳統音箱長,成為了家庭聯網音箱市場的霸主。

伴隨著互聯網流量日趨昂貴,很多互聯網巨頭開始意識到語音交互或許將會成為下一個流量入口。伴隨著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概念的興起,智能音箱也開始逐漸被手機廠商和IoT廠商所重視。智能音箱的崛起,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或許在未來智能音箱也將成為類似智能手機一般改變人類生活的事物。

只不過,相比在歐美市場智能音箱一直保持著迅猛的增長,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除了去年“雙十一”前後那翻價格戰,就再也沒有激起太大的波浪。

巨頭收網,創業者退散

其實,並不是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就從此陷入沉寂,反而是因為國內的市場競爭過程太短。從目前的形式來看,似乎已經分出了勝負。

BAT三大互聯網巨頭中,阿里對智能音箱非常重視,推出了天貓精靈音箱;想要轉型人工智能的百度,也同步推出了小度音響;一直在IoT領域做佈局的小米,推出的小愛同學也獲得了大量擁躉。但是,騰訊對智能音箱的態度就顯得猶豫得多,除了將產品掛在了老對手阿里的天貓旗艦店中,就少見其他動靜,而且各種打折優惠力度也不大。

其實,對BAT來說,智能音箱做得成做不成,暫時還看不出太大的影響。可是對於那些專注智能音箱賽道的創業者來說,影響可就非常深遠了。

又是一年“雙十一”,但所有人都忘了去年的“網紅”音箱


但是,在面對大肆燒錢進行補貼的巨頭時,創業者顯得有些茫然失措。阿里和百度可以用89甚至69元的價格,賣一臺音箱,因為他們資本雄厚,虧再多都能在其他地方補回來。但是創也公司不行,如果不能迅速找到盈利手段,撐起公司的估值,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因為融資不暢而倒閉。

這也導致許多從事智能音箱船業的公司,不得不往產業鏈上游進化,成為人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簡而言之,就是為生產智能音箱的廠商提供語音交互技術解決方案。這倒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當然,智能音箱市場也有“不怕死”的新人,前不久,羅永浩在成都發佈會上發佈了一款售價899元的智能音箱,將於明年春天上市。希望羅老師這次能再“重新定義”點什麼,不然中國科技圈少了他的聲音,也未免有點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