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雙11,阿里2000億京東1600億,你認為數據真實性如何?你貢獻多少?

投實問路財訊通


數據的真實性毋庸置疑。

作為阿里和京東來說,您認為在數字上玩遊戲還有必要嗎?雖然這個數據是未經審計的數據,但是統計結果應該沒有問題。

作為兩個境外上市公司,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阿里和京東由於這個原因也不會去造假的,否則的受到的處罰和賠償,再加上股價損失,恐怕是這些的好幾倍!

從我個人來說,每年雙11我都會捧場的,原來還半夜裡起來搶,現在淡定了。

今年我為他們貢獻了大概600元左右,主要是購買了一些冬季的衣服和食品。從整個家庭來說貢獻大約3000元左右,以衣物和日用品為主。

推己知人,所以我相信數據的真實性。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2018年雙11購物節,阿里實現2100億,京東實現1600億,這個貌似很大的數據,也不見得理想。

首先,這只是預交易額,很多人為了優惠購買了產品,最終是否真正成交,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根據往年的退貨量,估計交易額要打九折。

其次,貨幣的貶值,今年人民幣對外貶值超過10%,這個交易額換算成美元,還要再打九折。對內貶值可能小一點,但是估計也要超過5%。因此今年阿里的真實增長幅度估計只有10%多一點。

第三,考慮電子商務目前仍然呈增長趨勢,也就是客戶群體是擴大的,因此,單個用戶的平均購買量應該是持平的,甚至略有下降。當然,這個數據沒有公佈,我估計絕對不會出現戶均消費大幅增長的局面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這說明雙11消費增幅是下降的,戶均消費增長乏力,更說明以雙11為代銷的電商狂歡節即將進入午後時光。

我想,今年雙11好的方面,可能是用戶購物品質提升了,這要看以後電商巨頭公佈的詳細數據。


互金直通車


京東1600億就是個笑話。阿里巴巴2135億元水紛不多。


zz88燁燁


這是我的數據。



這點酒帶點兒酒勁兒


關於這個數據的真實性,要說都是最準確的數據吧,肯定也不是,多多少少平臺統計都會有些小的誤差吧。就拿阿里的來說,天貓做活動,在雙十一之前下單的是不能享受11.11的促銷活動的,必須是在雙十一當天,可就在雙十一當天,天貓的退貨系統奔潰了,買了一件上衣想要退貨卻不行,為此退貨系統奔潰這事還上了微博熱搜榜,過了雙十一之後,天貓的退貨系統恢復正常。

而阿里統計的銷售額是雙十一當天銷售額,關於說退貨這一塊,是沒有統計的,所以說這個銷售額是沒有減去消費者退貨的金額,這一塊就致使了銷售數據的準確性不夠高。京東的話,是從11月1日開始,就已經開啟了雙十一的活動,下單金額是從1號到11號,雙十一期間的總金額。至於說這其中有些什麼,可能官方數據顯示的比較準確。

對於題主的這個提問,還是想重點說說後者,到底是貢獻了多少。兩個平臺貢獻了有14000元,可這比例就是700:1。我在京東上花了13000多,在淘寶上花了200塊左右。買了兩臺iPhone XR手機,今年搶的還是比較優惠的,搶到了滿6000元立減600元的神券,兩臺iPhone XR 128G的省了1200元,畢竟還用了12期白條免息的支付方式,整天來說優惠還是可以的,而在淘寶上,就買了一些小日用品,像馬桶墊這些。

當然,優惠是一方面,比較重視的還有購物體驗,儘管雙十一的訂單量比較大,還是比較想能儘快收到商品的,目前在京東購買的商品,90%已經收到貨了,而在淘寶購買的商品,今天才給我發貨...

總的來說,今年雙十一一過,我接下來的這大半個月準備吃土了...一直以為雙十一是為了省錢,其實是為了誘惑我們花更多的錢...


monkeyflowers


京東雙十一當天花了2400多,1號開始都算上的話,總共3600左右,由於京東價格一直在變動,玩的太花,有幾單降價了,聯繫了客服,申請保價下不來,只能取消訂單重新下單,還有一單是拒收了,如果取消的訂單拒收的都算上的話有5000+吧;對了還有用白條券減免共充了400的話費不知道算不算;第二天也就是12號買了些東西又花了800多;

天貓雙十一當天買了一雙鞋子,一件羽絨服,還有個手機套,還有些吃食,紅包減了80多,滿400減50的那個券減了150;最後的成交的訂單總額是1100差不多;

總的來說京東的價格變動太容易坑人,我一雙鞋1號前預付款,1號付尾款,以為能便宜些;後來發現總體價買貴了60塊,而且11號已經過了保價期,坑的我一頭黑線;天貓主要就是付完款了才發現沒有用店鋪優惠券,由於有用紅包付款退款紅包就沒了,也沒有重新下單; 同樣的商品,不同的時間買,或用不同的優惠選擇,以及不同的優惠組合都能導致最後付款的差別,有的甚至相差很多,應該坑了不少人;

好吧,言盡於此,大家共勉!!!


杏呆困


阿里雙十一交易額最終定格在2135億,同時京東交易額也創造了新的歷史,很多人問阿里是不是可以控制這個數字,有多少水分?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懷疑他的真實性!問這樣問題的其實每年都有,也顯然不懂銷售,阿里京東這種國外上市公司當然不能控制具體數字。也不敢控制。

阿里京東每年10月份開始整個下半年都要做做鋪天蓋地的線上線下廣告,他們可以控制節奏。阿里是一個流量平臺,可以理解成一條大河,這條大河的水什麼時候放,放多少,放到哪條支流(類目),什麼時候截流……都可以控制的,阿里其實是通過控制流量達到控制銷售的目的。當然前提是這條河水多,不然也沒有意義,所以前幾個小時交易數據爆發是蓄水的結果,就是前期預售阿里建立起來的堰塞湖,最最關鍵的是大數據的越來越精確,。

現在的電商已經不是單純的想買什麼搜什麼了,已經到了你大概需要什麼系統給你推薦什麼產品了,並且越來越精確!

再就是關於找人拍單虛假交易,實際上每年只有大的品牌天貓商家會搞一些,但也不會太多,小商家就是毛毛雨,搞的多了也承受不了成本,在一個阿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早些年就定了規則,大促期間的銷量不計入整月的付款人數的統計,那大商家做的也是很有限,也就更沒有意義…每年的數值也差不多,不會隨著銷售額增長也跟著增長差別很大!

說水分大的人每年都大有人在,多數也是那些開著網店經營不好的店主們的吐槽,實際就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可能你買不起那麼多東西不代表所有人的消費水平跟你一樣,你沒有實力沒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網店,不代表其他人都經都經營不好,年復一年的不思進取,投機取巧,怨天尤人,這種人不管做什麼行業註定成不了大氣候………

我本人全家雙11消費6000左右……很嗨皮!


咔咚優選


阿里天貓是24小時的。京東是240小時的。


金牛遨遊太空


我認為真實度很高。這麼大數額的作假,一經查實對企業就是滅頂之災,沒人會冒這個風險。相比淘寶,京東的水分稍大,但也可接受。今天上午同事們做了個統計,北京市場部,20人,19萬4千,還是可以的!


唯仁信得


阿里天貓2135億是雙十一當天24小時的,而京東1598億是11月1日0:00-11月11日24:00,264個小時所產生的。我在天貓雙十一約貢獻了4000元左右。


王飛倉儲物流與供應鏈


京東一年4000,雙十一1600?哈哈是一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