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一個好故事是怎樣誕生的呢?也許靈感就來自於一剎那間:通常的講法是,男人離家出走,去闖他們所謂的世界,女人留在家裡,含辛茹苦地帶大孩子。故事的重心往往是女人如何解決經濟上的問題,至於日常中如何照顧孩子,這是不必展開的,因為“女人帶孩子本就天經地義”。可是在《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中,有一天,當丈夫泰德從公司回到家中,妻子喬安娜卻突然離家出走,留下了年僅五歲的孩子,這個男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混亂之中。他不得不給孩子做飯,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哄孩子睡覺,還得學會處理與孩子的關係……這可真讓一個大男人傷透了腦筋。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1、笨手笨腳的奶爸

妻子離開的第一個早晨,泰德被孩子叫醒,到廚房準備早餐,這個從沒有做過飯的男人卻不能孩子面前丟臉,孩子要法國土司,好,就法國土司。沒有女人的日子,一大一小的男人應該像過節一樣開心才對。“一人兩個雞蛋,我們有牛奶,還有奶油,有五塊錢。”可是雞蛋打碎了,蛋殼也掉進了杯子裡,孩子提醒時,泰德忙說,“吃起來脆脆的,你喜歡吃脆的法國土司吧?”雞蛋打好了,麵包卻放不進太小的杯子,只好拍碎,他又告訴孩子說:“碎的和整的吃起來一個味道。”孩子提醒沒有加牛奶,於是又把牛奶直接倒進鍋裡。一邊煎土司,一邊泡咖啡,又幫孩子拿橙汁,最後終於土司焦了,鍋也被他摔在地上……這自然符合我們對男人的想像,他們在廚房裡手忙腳亂的樣子,真是既可愛又可笑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這只是一個開頭而已,這部片子中每一個段落的細節都極其溫馨感人,並且設計得很精心。到結尾處,依然是父子兩個在廚房的情景,但已配合得非常好。打雞蛋的杯子換成了大碗,父親有條不紊地忙碌,兒子將麵包一片片丟進碗裡,裹上汁,再由父親一片片放進鍋裡,煎好。

這樣的細節對比也很多,比如,一開始的時候,泰德下班了還拖延著不回家,拉著同事聊天;後來,同事拖著他聊天,他卻匆匆道別,趕著回去接孩子。好的觀影者,總是能夠解讀出導演的用心所在,哪怕是一個貌似不經意的鏡頭。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當然,除了細節以外,一個好看的故事還必須有大的衝突。這裡的衝突不是傳奇性的,而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可能出現的意外。故事的第一個高潮是孩子從架子上掉下來,父親抱著他奔跑著去醫院,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落淚。第二個高潮則是失業的父親為了爭得孩子的撫養權,在一天內找到了工作。面對大眾的作品,煽情是必須的,父愛的偉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渲染。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2、媽媽為什麼會離開

片子中,孩子問:媽媽為什麼會離開?泰德用了極大的耐心回答他,以免傷害到孩子。這一段的回答,簡直是教科書式的。因為孩子對父母的離婚,總會心懷愧疚,以為是自己不好。泰德解開了孩子的這個心結。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但觀眾的困惑卻會一直存在。那麼好的一個男人,為什麼喬安娜要離開?

法庭的一節讓兩性衝突得以充分展現。男人和女人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星球,想讓他們互相理解的確太難了。律師連問了喬安娜幾個問題:“你先生有沒有打你,或者凌虐你?”“那他有沒有打你的孩子,或者凌虐他?”“你先生是個酗酒者嗎?”“他常常喝酒嗎?”“他對你不忠嗎?”“那他是曾讓你的生活有所匱乏?”而這一切,都不是。一個男人,既沒有家暴行為,也沒有不良嗜好,更沒有出軌行為,並且能夠養活妻子孩子,這樣的男人,在傳統中看來,就是非常完美的男人了,為什麼喬安娜還要離開呢?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在這裡,通過喬安娜的陳述解開了謎底。對於傳統的女人來說,遇到那樣的男人就已經是很好的了,可是現代的女人不行,她還要理解、溝通,還要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這,是泰德不能給她的。在結婚前,喬安娜有一份工作,在一家女仕雜誌設計部門工作了好幾年,結婚後成了專職的家庭主婦,她發現自己只是一個作為母親、妻子的角色而存在,自我完全迷失了。丈夫不肯聽她傾訴,他甚至對她說,你去工作,還不夠保姆費呢。有過生育經驗的女人都應該知道,在孩子出生之後,尤其三歲以前,女人的世界會變得很小,差不多失去與外界的聯繫,因為養育孩子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喬安娜發現她的精神也出現了問題,因此才離家出走,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恢復了健康,並找到了一份工作,薪水甚至比泰德還要高。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影片因為一直在敘述泰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故事,泰德的幽默、有愛心的性格也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大多數人都會同情泰德,偏向泰德一方。假如,這個故事是從喬安娜的角度講述的呢?講述她如何整天陷落在瑣碎的家務當中,幾近抓狂;講述丟開孩子之後的思念、痛苦,以及心理治療的艱難過程呢?其實,這方面的片子也比較少。而且,

當我們看到泰德因為帶孩子丟了工作而對他無限同情的時候,可能卻忽略了,很多女人,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無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事業當中,而很難獲得升遷。如果要在事業上像男人一樣成功,有孩子的女人要付出的是N倍的努力。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3、性別角色的再思考

性別觀念的轉型實際上給男人和女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男人來說,他不再僅僅是一個養家的人,他還需要關心妻子,聆聽她的訴求;他還需要參與到孩子的照顧和教育中來,所以人們才會整天地問“爸爸去哪兒了”。對於女人來說,除了家庭,她還需要到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結果就是,都覺得挺累的。有沒有和解的方式呢?可不可以坐下來慢慢地聊一聊,在兩人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呢?

影片的最後,並沒有告訴觀眾倆人會不會複合。也許不會,因為倆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泰德要的是一個家庭主婦型的妻子,而喬安娜則想做一個事業型的女人;也許他們會複合,因為他們的鄰居菲利普太太和丈夫已經複合了,泰德和喬安娜經過這些事情也已經漸漸學會溝通,互相有了更深的瞭解……但是,誰知道呢?就像兩性的和解究竟能否達成,這是一個永遠的謎。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這部拍攝於1979年的電影,因為反思上世紀50、60年代的性解放運動和離婚潮流而受到廣泛關注,美國報刊評論其是“一九七九年最賺人眼淚的片子。它廣泛地反映了現代的社會問題”,“在流氓盜匪片、災難片和歪曲男女之間關係的影片大肆氾濫的今天,這部將伴隨我們進入八十年代的佳作卻使觀眾耳目為之一新”,被譽為“1979年最令人心碎的家庭片”;囊括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五項獎。在今天它看來依然有趣,它所觸及的問題也仍然有意義,比如處於傳統和現代觀念衝突之下的兩性關係的問題,父愛與母愛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值得反覆琢磨。

最後再來聽聽泰德的育兒經: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經典重溫‖《克萊默夫婦》:一場爭奪撫養權戰爭的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