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四十年過去了,《克萊默夫婦》這部美國電影所刻畫的婚姻模式、所折射的兩性課題,與當下如出一轍。


對於人類社會,只要存在婚姻,就必然存在權力鬥爭。


迅速成長、要求自由的妻子,終日生計奔波焦頭爛額的丈夫,正是當下都市萬家燈火下的經典寫照。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男女的心理定位和社會分工,在不斷地調整。如何在經營家庭與追求自我價值達到平衡,不應該只是女性的課題。


本文結合《克萊默夫婦》的劇情剖析,分為兩個部分:如何降低及修復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爭取撫養權的訴訟策略。


如何降低及修復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


女人喬安娜突然決意離開,男人泰德毫無心理準備,質問女人怎能如此狠心拋下兒子比利。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女人說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沒有耐心,孩子沒有她會更好。在死氣沉沉的婚姻中,面對頑劣的孩子,女人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積壓了多少自責和無奈。


男人被迫當爹又當媽,手忙腳亂地和兒子做早餐,強顏歡笑,最後卻連鍋都砸到地上。而失去母愛呵護的孩子垂頭喪氣,食之無味,讓人不禁同情起這一大一小兩個男人。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媽媽突然消失,孩子充滿困惑,懷疑“是因為我很糟糕,媽媽才離開我”,孩子產生被拋棄感、無價值感。


和大人習慣推卸責任不同,孩子總是會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因為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以為什麼都是自己的原因。


這種嚴重的自我懷疑,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導致孩子的失敗和痛苦。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幸運的是,比利有一個好爸爸。


爸爸很肯定地告訴兒子:“媽媽很愛你”,爸爸坦承是自己的錯,長期忽略了妻子。


孩子淚光盈盈,對他說“爸爸,我愛你”。


即使分開,依然維護對方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勇敢地反省自己,承擔責任。成熟的離婚姿態,讓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泰德輸了撫養權官司,他要提起上訴,不在乎花多少錢。律師說二審會要求比利出庭作證。泰德痛苦地喃喃自語:“我不能這樣做”。


為了兒子不受傷害,父親忍痛放手。


泰德是這樣跟兒子解釋,我們都很愛你,我們都希望和你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們去見了一個人——法官,他是一個有經驗又很聰明的人,所以我們讓他決定。他覺得你搬去和媽媽住會很棒。爸爸很幸運了,我每週可以陪你吃一次晚飯,一個月有兩個週末可以和你一起過。


泰德假裝很輕鬆。


“我的床要搬到哪裡?我要到哪裡睡覺”?

“媽媽會安排的,你會有自己的房間”。

“我的玩具在哪裡”?

“在媽媽那裡啊,會全部幫你搬過去,她會給你買新玩具的”。

“睡覺前誰給我讀故事呢”?

“媽媽會給你讀”。


兒子哭起來了,泰德安慰兒子,向兒子保證,媽媽很愛他,他會過得很開心,自己會經常打電話給他,定期去看他。


爭奪撫養權的訴訟策略


泰德的律師說:“監護權官司沒有好打的,要證明你前妻是不稱職的母親嗎,我來狠的,他們也會來狠的,你可以承受嗎”?律師首先告知案件的難度,讓當事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泰德的律師把雙方有利和不利之處分別列出來,並讓泰德填寫這份“表格”。這種方法簡單實用,幫助律師和當事人釐清思路。


經濟實力是撫養權歸屬的重要依據之一,雙方圍繞這點做文章。


泰德因為照顧孩子而影響工作,面臨失業的慘境,律師斷言他不可能爭取到撫養權。為了和兒子在一起,泰德不惜降薪,忍受難堪和白眼,在一天之內找到了工作。


喬安娜已經八年沒有工作,主動離開孩子十五個月,她的律師知道泰德律師會抓住這兩點攻擊,於是先發制人。


喬安娜陳述:每次她想找工作,泰德都會反對,說她賺的薪水還不足以付保姆費。現在她已經找到工作,三萬美金一年。


喬安娜傾訴自己在婚姻中如何不快樂不自信,充滿恐懼,又得不到丈夫的幫助,丈夫過於投入事業,對妻子漠不關心。自己的狀態非常糟糕,為孩子著想,她只能去接受心理治療。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我曾離開孩子,這是件很糟糕的事情,我這一輩子都會因此自責。但當時我沒有選擇,那樣做對孩子最好。我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不應該因此受到懲罰,我的孩子不應該受到懲罰”。

“比利現在才七歲,他需要我,我並不是說他不需要父親,而是我真的相信他更需要我。我當了比利五年半的媽媽,而泰德父代母職才十八月。沒有人比我更適合做比利的母親”。喬安娜最後停頓、強調,“我是他的母親”。


喬安娜讓法官看到她當時的困境、迫不得已,以及經歷風雨後的成長。這番肺腑之言,想必在律師的精心指導下演練過多次,成功塑造了一個楚楚可憐又自強不息的母親形象。


喬安娜律師要提交她的心理報告,泰德律師反對稱與本案無關,被法官駁回。


隨著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在國內的逐步普及,心理評估在某些案件中的引入,未來的家事案件中,很可能心理報告會成為重要的證據。


此時,泰德臉上表情非常複雜,連他都被喬安娜打動了。


然而,律師是冷靜的、無情的,必須保持超脫,甚至比當事人立場更加堅定。


泰德律師迎上去,質問喬安娜,“你結婚八年,你先生有沒有打過你或用其他方式虐待過你?你先生有沒有打過孩子或虐待過孩子?他酗酒嗎?他對你不忠嗎?他曾令你物質匱乏嗎”?


喬安娜的回答,都是“沒有”。


“泰德是一個無可指責的好丈夫”呼之欲出。


在這種交叉詢問中,證人(英美法系把當事人也叫作證人)只能答“是”或者“否”,沒辦法多做解釋。律師往往利用這種規則發動猛烈進攻,證人毫無還手之力。


然而我們知道婚姻沒那麼簡單。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你打算在紐約住多久”?

“一輩子”。


泰德律師的意思是,如果你把孩子帶到外地,實際上就剝奪父親的探視權,因此不應把撫養權判給你。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你這輩子交過多少男朋友”?

這句話已經屬於“蕩婦羞辱”了,女方律師的抗議卻被駁回,我覺得這裡法官應該讓泰德的律師說明提問的用意。如果與本案相關的,喬安娜才有義務回答。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你現在有男朋友嗎”?


喬安娜感到憤怒而無奈,因為要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她被迫回答這些令人尷尬的問題,把自己的隱私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是的,我在和別人約會”。

“這是一輩子的嗎”?

“我不知道”。

“既然你從來沒做一輩子不變的事情,你又怎麼能確定你會一輩子住在紐約,能一直照顧孩子”。


這簡直是強盜邏輯,一輩子那麼長,誰又能保證?況且,人有改變的自由。


“除了和父母,女性朋友,親人的關係以外,你哪一份關係是最長久的”。

“我想是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但你一年只見他兩次”?

“克萊默太太,難道你和克萊默先生的關係不是最長的嗎”?

喬安娜無法否認:“是的”。

“所以你在今生最重要的關係上失敗了”?

喬安娜反擊:“我沒有失敗”。

“難道是成功嗎?這段婚姻以離婚收場了”。

“那是他的失敗,多於我的失敗”。

“恭喜。你剛才重寫了婚姻法律,你們兩個都是離婚人士。法官大人,我想知道這名所謂穩定和可敬的女子,究竟有什麼成就”?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這句話是侮辱對方當事人,嚴重違反職業道德,而且邏輯上也站不住腳:第一、離婚不代表失敗;第二、即使失敗也是雙方的失敗;第三、婚姻的是非對錯,與撫養權應判給哪一方沒有必然聯繫。


女方律師盤問泰德,重點攻擊他工作屢屢出錯,被公司解僱,收入減少,揭發他疏忽導致孩子意外受傷,暗示他是一個失敗的、不負責任的父親。


泰德氣得大吼大叫,被法官警告。激怒泰德,讓他在庭上失態,表現得像一頭暴躁的獅子,也是女方律師策略之一。


來看泰德的陳詞:“我不懷疑我的前妻愛兒子比利,但這不是討論的重點。最重要的是怎麼樣對我們的兒子最有利。


前妻曾經問我,為什麼女人就不能像男人一樣有野心呢?我想你是對的。我已經體會到了。但同樣我想知道,哪種法律規定女人就比男人更會照顧孩子。哪裡寫著女人天生有母愛?男人對孩子的愛就一定比女人少嗎?


比利和我共同建立了一個家,我盡了一切力量,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家長,有時我沒有足夠的耐心,忘記他只是個小孩兒,但我在他身邊,我們朝夕相對,彼此相愛。如果你毀了它,可能永遠無法彌補。喬安娜,請你別這樣做,別再度毀了兒子的生活”。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泰德這段話,邏輯嚴密,情感層層遞進,可作為教科書——


➤ 第一,父母都愛子女,這點毋庸置疑。判斷撫養權,不是比較父親還是母親更愛孩子,而是看客觀上孩子跟隨誰生活,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 第二、質疑女人就更愛孩子,更懂照顧孩子的“思維定勢”,男人們也淪為“性別偏見”的受害者。強調自己同樣愛孩子。


➤ 第三、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父母是完美的,重要的是真正用心對孩子,陪伴在孩子身邊。“別再度毀了兒子的生活”,巧妙地提醒法官喬安娜曾經拋棄孩子,給孩子留下陰影。如果讓父子分離,孩子幼小的心靈會再次受到傷害。


喬安娜打贏官司。


作者個人認為撫養權應該判給泰德,三個理由:


第一、與父親分開,改變居住地,可能還要轉學,孩子一下面臨各種改變,會非常焦慮、恐懼;


第二、泰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穩定的收入;


第三、電影中兒子和父親的感情更深厚;


第四、泰德沒有詆譭前妻,他也渴望母子保持穩定的連接。


最後,喬安娜主動放棄監護權,讓兒子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因為她明白了,這是對兒子最好的安排,真正的愛。


泰德和喬安娜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法國電影《監護風雲》中的十一歲男孩朱利安就沒那麼幸運了。


父親貝森希望爭取共同監護權,為此放棄工作、賣了房子,搬到前妻和子女所在的區居住。但父親有嚴重的暴力傾向,讓前妻和子女恐懼不已,不斷搬家,拒絕見他。


父親不斷給兒子施加壓力,逼他說出住在哪裡,兒子嚇得簌簌發抖,撒謊後拔足飛奔,差點被車撞死。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喪心病狂的父親持槍入室,如果不是及時趕到的警察制止,母子差點喪命槍口。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等待父親的,是漫長的鐵窗生涯。母親和子女的安寧得到保證,但子女的成長也徹底失去了父親的參與。


正如法官對母親說的,雖然子女都站在你這邊。但這也是一種不幸。


對於這樣的家庭悲劇,男主固然須承擔主要責任,但前妻也難辭其咎。一味的逃避、零溝通,只會讓矛盾在惡性循環中激化。


離婚怎樣不傷孩子,看爭取撫養權的庭審教科書


藝術加工可能比現實生活要略為誇張,但因家庭糾紛而發生的暴力行徑乃至殺人事件,時有發生,如果不能正確處理親密關係,人的身心都會承受相當的痛苦。

沒有愛,還有憐憫。地獄或天堂,就在這一分憐憫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