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痛風?

她走了9


痛風,這種“古老”的疾病,現在卻變得“流行”和“時尚”起來,患上痛風的朋友越來越多,已經超越了年齡的界限,年輕的痛風患者也不少。我想,每一個痛風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為什麼會得痛風?

痛風的發病基礎和原因

我們知道,體內尿酸濃度長期偏高,是痛風最重要的發病基礎。痛風與高尿酸是依存關係,沒有高尿酸就不會有痛風,沒有高尿酸這個“不著調”的媽,就不會有痛風這個“倒黴孩子”。

長期的尿酸濃度超標,血液中無法溶解的尿酸就會結晶析出,生成尿酸鹽結晶,並沉澱在遠端肢體的關節、趾結等處,形成大粒結晶。當我們由於進食高嘌呤食物,飲酒,受涼等外因,尿酸濃度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這些尿酸鹽大粒結晶重回血液中,引發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就會出現難以忍受的劇痛,紅腫,發熱等炎症反應,這個過程就是痛風發作。

高尿酸的由來

高尿酸的原因是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洩減少,破壞了尿酸合成和排洩的平衡。

簡單地說,正常人無論攝入多少嘌呤,在體內分解代謝後,轉化形成的尿酸總是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尿酸合成過多。尿酸的排洩量也相對穩定,該排多少就排多少,那麼體內尿酸濃度也就相對穩定。

而痛風和高尿酸患者的嘌呤代謝紊亂,攝入的嘌呤越多,體內分解代謝產生的尿酸就越多,尿酸的排洩量不變,於是尿酸濃度就升高了。“產量”提高了,“銷量”不變,“庫存”一定會增加。而有些朋友是,某種原因造成尿酸排洩減少,當然也會造成尿酸濃度升高,“產量”不變,“銷量”減少了,“庫存”同樣增加。

高尿酸導致痛風,但因人而異

並不是所有的高尿酸患者都會“有幸”患上痛風,有研究數據表明,只有大約5-12%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病情最終發展為痛風。

臨床上有很多人的尿酸值達到600甚至700μmol/L以上,但卻沒有痛風的症狀表現。也就是說有些人就是“易感體質“,稍微一個不注意,有點誘因就會痛風,而有些人天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無論怎樣折騰也沒事。

就像冬季天氣寒冷,有的人捂得嚴嚴實實,卻還是很愛感冒,而有的人單褲單褂也沒事。

這是體質的“力量”,和你是不是大吃大喝沒有必然的關係。

我國每15個人中就有1名痛風患者,在“抗擊”痛風的鬥爭中,你並不孤單。患上痛風也不是“世界末日”,不必悲觀。只要遵醫囑堅持服用降尿酸的藥物,控制飲食,減少嘌呤的攝入量,多喝水,多排尿,堅持適量運動,依然可以健康、快樂、美好的生活,沒啥影響。

總結:嘌呤代謝紊亂+易感體質=痛風

囉裡囉嗦寫了一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長樂未央,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痛靜風平


體內尿酸水平過高會導致尿酸鹽晶體積聚,最終引發痛風紅肉海鮮、酒精、某些藥物、超重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都有可能觸發痛風

下面“問上醫”為您詳細介紹痛風的原因,希望能解決你的一些困惑。


1.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關節炎,特點是關節處突然劇烈疼痛、腫脹、發紅、發熱和觸痛。大腳趾的小關節是最常見的發病處。其他可能會受影響的關節包括腳踝、膝蓋、手腕、手指和肘部。

藥物通常可以治療痛風,同時還能降低復發風險。常用的藥物包括:

  • 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鈉、吲哚美辛或塞來昔布,副作用包括胃痛和潰瘍;

  • 秋水仙鹼,這是一種有效的止痛藥,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和腹瀉;

  • 皮質類固醇如藥物潑尼松,可控制痛風炎症和疼痛,副作用包括情緒變化、血糖和血壓升高。



2.為什麼會得痛風?

痛風與嘌呤分解產生的尿酸有關,如果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過高,會形成尿酸結晶。如果尿酸結晶在關節積聚,就會發生痛風,引起炎症,發作時會劇烈疼痛。

通常情況下,尿酸會溶於血液,通過腎臟進入尿液排出。但如果身體產生過多的尿酸,或者腎臟排洩掉的尿酸過少,尿酸會堆積起來,在關節或其周圍形成針狀的尿酸鹽結晶,最終造成疼痛、炎症和腫脹。

一些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較高,經常多吃會提高尿酸水平,增加出現痛風的可能性。

除了食物,痛風的其他觸發因素還包括:

  • 用果糖(如高果糖玉米糖漿)調味的蘇打水和果汁;

  • 酒精(尤其是啤酒);

  • 藥物,如阿司匹林;

  • 超重;

  • 慢性疾病,如高血壓、腎病、糖尿病和心臟病;

  • 受傷或手術。

觸發因素也會因人而異,一些患者可能喝酒也沒有任何問題。患者最好記錄自己的情況,找出自己特定的觸發因素。


3.如何預防痛風?

  • 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限制肉類、魚類和家禽的攝入量,從低脂乳製品中獲取蛋白質。

  • 喝大量的液體,保持充足的水分,但要限制甜飲料的攝入量。

  • 完全戒酒或限制飲酒量。

  • 諮詢醫生哪些藥物會觸發痛風,及時調整用藥。

  • 通過減肥來達到理想體重,但不能以絕食等方法減肥,這可能會暫時提高尿酸水平。

  • 如果有慢性疾病,請配合醫生接受治療。


小貼士:定期檢查、健康飲食和經常運動可以幫助痛風患者保持健康。




痛風主要是因為由於嘌吟代謝紊亂導致尿酸排洩減少導致高尿酸血癥,從而出現關節部位出現有紅腫疼痛,而且嚴重的會導致痛風結石,使關節活動不利,甚至出現有腎臟受到損傷危害到人的健康,那麼痛風需要怎麼治療療效好,而且可以減少復發?

1、在急性痛風關節疼痛時間,應該臥床休息,把下肢抬高,同時通過冷敷以後再服用秋水仙鹼、別嘌呤、非布司他,消炎痛、雙錄芬酸鈉片等藥物,降低尿酸,減輕疼痛,控制急性期的症狀。

2、服用藥物鹼化尿液。可以降低尿酸,減少痛風,尿酸在鹼性環境中可轉化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鹽,利於腎臟排洩,減少尿酸沉積造成的腎臟損害。痛風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於正常人,故在降尿酸治療的同時應鹼化尿液,可以服用碳酸氫鈉片可以可以鹼化尿液,同時多喝水,保持尿量,可以減少痛,可以用於治療痛風,減少腎臟損害。

3、控制飲食,體內20%的血尿酸來源於食物,控制飲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預防痛風急性發作的作用。,平時要避免吃飄零過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肉類湯類,海鮮,飲酒等,同時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但要避免吃豆類製品,因為它容易導致尿酸增高。

4、多運動,可以多快跑慢走,游泳鍛鍊需要堅持一般在15到30分鐘左右,這樣可以減少肥胖,控制體重,就可以減少出現痛風的發作。

痛風這個可以治療好,但是主要是要自己控制飲食,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海鮮,不吃豆製品,少吃動物內臟,這個就可以,把樂商控制正常範圍之內,就可以減少出現痛風復發。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痛風是有單鈉尿酸鹽晶體在體內沉積相關性關節病,特指急性相關性關節炎和和慢性痛風石疾病。痛風最重要的生物化學基礎是高尿酸血癥,但高尿酸血並不等於痛風。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發病人群成年男性為95%,女性5%,且大多數為絕經後女性,有年輕化趨勢。

痛風可分為四個週期,早期無症狀,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每個階段臨床表現不同。

痛風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原發性痛風由先天基因缺陷引起,在人體體內含有一種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由於缺少這種酶,而引發的痛風叫原發性痛風。當腎功能出現異常,造成血尿酸水平升高,從而會提高痛風的發病率,此類痛風為繼發性痛風。痛風在生活中有很多誘發因素,長期飲食不規律,經常吃高嘌呤的食物,經常酗酒和吃海鮮都很容易導致痛風的發病率升高。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缺少睡眠,長期不運動,作息紊亂,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都會大大增加痛風的發病率。同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良情緒會影響內分泌系統。

平時生活要如何預防痛風?

多喝水多運動,正常人每天水的攝入量應該是2000ml,痛風病人應大雨3000ml,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除外。最好的飲水時間是在清晨及飽腹之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酗酒,少吃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以低嘌呤的食物為主食,堅持適當運動,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並保持愉悅的心情,定時定期的進行體檢,對於預防痛風有一定的幫助。

平時的生活習慣對痛風只能起一定的預防,改正不良生活習慣,也只能一定降低痛風發病率。痛風不是單一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當得了痛風時,應該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不可拖延,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轉發給更多朋友看吧!


關節重建醫生王健


我30年歲前不會喝酒,就是喜歡吃,然後就是胖。

減肥後,已經2年沒痛過了,湯也可以喝了

腎好,啥都好,健康是自己的,保重。

不要以為痛風是老年人才有的疾病,現在痛風患者逐漸年輕化。二、三十歲的公司白領,患痛風的也不少見。嚴重的痛風,痛起來讓人痛不欲生,連路都難走,不能不重視呀!

痛風是由於人體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洩不足造成的代謝性疾病。所以,對大多數腎功能正常的年輕人來講,嘌呤攝入過多、尿酸產生過多,導致人體無法及時排出是引起痛風的主要原因。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大都是“美食”哦!通俗的說:吃得太多、太好是年輕人得痛風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生活習慣會引起痛風呢?疾控專家點了以下幾條,看看這些“壞習慣”你是否都有

廣東人喜歡吃動物內臟,爆炒鵝腸、生滾豬雜粥、豬血湯、鹽焗雞胗等等,都是不錯的菜色;廣東又沿海,經常吃海蝦、蠔、花甲、海魚等等是自然的。但無論是動物內臟還是多數海鮮,都是高嘌呤的食物,它們正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罪魁禍首!

除了這些,還有鵝、豆類製品、香菇、紫菜,都是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專家建議痛風患者還是少吃的好,健康人也不能常吃多吃。

老火靚湯是粵菜裡的一大特色,生活在廣東的你一定能感受到這種喝湯的文化。可是老火湯,通常是熬上2-3小時,力求入味,而隨著煮熬的時間加長,湯料裡的嘌呤會逐漸析出,湯內的嘌呤含量因而大量增加,因此常喝老火湯會增加痛風的風險。

逢年過節、好友小聚、開心娛樂的時刻總會讓人喜歡來兩杯,表示開心。在大排檔吃宵夜、在KTV房裡唱歌玩遊戲時,來幾打啤酒,也十分正常。

但你是否知道啤酒中的酵母,可是嘌呤含量最高的幾種食物之一?同時酒中的乙醇會使血乳酸濃度增高,而乳酸又可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作用,更容易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肥胖的人患有痛風的幾率是平常人的幾倍,所以想要預防痛風,除了管住嘴之外,還要邁開腿多運動,嚴格控制體重。多運動還可以促進體內尿酸的排洩呢!

水對痛風患者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體內大部分的尿酸都是通過腎臟排出。多喝水,保證每天的尿量,才有利於尿酸從尿液中排洩出來,防止得痛風或者促使病情得到緩解。


A哥AVR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痛風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國大約有超過2000萬的痛風患者,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

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關節炎,是由於尿酸在關節滑液中積累導致,通常發生於單一的關節,最常見於大腳趾突然的關節疼痛、紅腫和腫脹。

為什麼會得痛風

人們日常吃進去的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等在體內代謝產生身體所需的能量,同時也代謝產生出了大量的嘌呤,尿酸就是食物中嘌呤的代謝產物。正常情況下尿酸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但當人體出現嘌呤代謝紊亂,或是尿酸的運輸途徑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尿酸積聚在血液中從而引發痛風。

痛風的防治

目前還沒有能夠根治痛風的方法,痛風治療的最重要的目標是減少發作的頻率和儘量降低痛風對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要想減少痛風發作的頻率,最重要手段就是把血中的尿酸降下來,如果降不下來,痛風一定會反覆發作。要把尿酸降下來要靠兩個辦法:

1、 飲食和生活方式,這是痛風治療的基礎。具體包括

1) 控制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攝入。《中國腎臟疾病高尿酸血癥診治的實踐指南(2017版)》指出,高尿酸者應避免攝入高嘌呤食物,常見食物所含嘌呤數值詳見下表:

2)肥胖者,建議採用低熱量、平衡膳食,增加運動量,以達到理想體重。。

3)嚴格戒飲各種酒類,尤其是啤酒和黃酒。

4)保證充分飲水,以保持每日尿量2 000 ml以上,避免富含果糖的飲料。

5)鼓勵蔬菜使用,低鹽飲食,規律鍛鍊。。

6)積極控制與高尿酸血癥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2、藥物治療。一些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降尿酸的藥物治療。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原發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出降尿酸藥物應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長期控制尿酸在理想值範圍是痛風治療的關鍵。國內使用的降尿酸藥物只有三種:第一種是別嘌醇,第二種藥是非布索坦(febuxostat),第三種藥是苯溴馬隆(benzbromarone)。

痛風重在預防,在急性期的疼痛控制之後,一定要繼續痛風的規範化治療方案,把血尿酸控制到理想範圍,這是目前最有效的痛風治療方案。


醫患家


首先說明一下,痛風真的不是靠吃就能吃出來的,它的前置疾病是高尿酸血癥,一種嘌呤代謝紊亂症。

很多對痛風有了解和痛風患者都知道痛風的發作和飲食息息相關,甚至認為不合理的飲食就是導致痛風的元兇。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痛風就已經出現了,因為它與飲食的相關性較大,發病的人群通常是貴族王室。窮人們能填飽肚子就已經很不錯了,不可能有富人那樣豐盛的飲食。因此,痛風也被稱作是“王者之病”,甚至引起了窮人們的追捧,認為那是富貴的標誌。

但是,飲食不合理僅僅是痛風發作的其中一個條件,並不是讓人患上痛風的主要原因。

痛風的成因如前文所說,是血液中的高尿酸含量。而尿酸則是人類代謝嘌呤的最終產物,是一種微溶於水的物質,在37攝氏度的生理鹽水中溶解度僅為412微摩爾每升,過量的尿酸無法繼續溶解在體液當中。

中學化學中我們就學過,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相關,尿酸的溶解度就是常見的隨溫度下降而降低的。簡單來說就是當溫度下降,飽和的尿酸溶液會產生結晶析出。在人體中,關節處的體液循環速度較低,關節滑液的溫度也略低於體溫,成為了尿酸最容易發生結晶的部位。

於是身體不斷代謝嘌呤,不斷產生尿酸,過多的尿酸便在關節處結晶形成所謂的“痛風石”,引發劇痛,這便是痛風發作的原因。

但這還沒解釋血液中大量的尿酸是如何形成的,真的都是吃出來的嗎?非也,高尿酸血癥有相當一部分與基因相關,有遺傳性。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後發生痛風的過程,只是將原本存在的疾病暴露出來。

打個比方,假設肥胖也是一種疾病,在饑荒時期是幾乎看不到有人肥胖,只有生活富足了營養過剩了,肥胖才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但是隻要不再暴飲暴食了,肥胖便也會消失。痛風的道理與肥胖相似,可以說是無法根治的,只能依靠控制飲食等方式降低復發的幾率。

痛風說到底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傑作。說起來也奇怪,痛風不是人類的專利,鳥類、爬行類也普遍有痛風的症狀,但在哺乳動物中卻只有靈長類有痛風。

原因在於基因發生了突變,我們的遠房親戚如貓科、犬科、偶蹄目的體內有一種尿酸酶,能將尿酸進一步分解為水溶性更好的尿囊素,最後隨尿液排出,而人類和其他靈長類表達尿酸酶的基因失活了,嘌呤代謝至尿酸這一步就卡住了,所以才會得痛風。

這個變化也被認為是一種進化優勢,有研究指出尿酸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高濃度的尿酸可能降低了癌症發病率和延長了人科動物的壽命。

更有假說認為尿酸與咖啡因和可可鹼的基礎結構相似,可能導致智力的提高。

也許,痛風不僅僅是人類社會中的王者之病,更是自然界中的王者之病。

更多內容可以查看我們的文章:http://www.toutiao.com/i6465256975113388558/


SME科技故事


痛風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痛風多是由基因遺傳引起的,而繼發性痛風則與高尿酸血癥和嘌呤代謝紊亂有著直接的聯繫。在正常情況下,尿酸溶於血液,流經腎臟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當體內的尿酸過多或者時腎臟排洩的尿酸過少時,尿酸就會在體內堆積,使得尿酸水平過高。這是,人的體內就會形成尿酸結晶,這些結晶一旦在關節處積聚,就會引起關節炎症,進而引發痛風。痛風發作時患者的手指或者是腳趾關節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有些食物所含有的嘌呤含量較高,比如用果糖調味的果汁和蘇打水、啤酒等等,經常吃的話也會使得體內的尿酸水平增高,進而增加痛風的機率。其次,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者是腎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有可能會誘發痛風。除此之外,體重超重也會增加痛風的風險。

中年男性是痛風的高發群體,女性患有痛風的比例只佔百分之五左右。痛風患者在發作前是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的,但一旦痛風發作起來,患者的關節處就會異常疼痛,給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所以,想要預防痛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一些低脂的乳製品中獲得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少吃嘌呤含量較高的如魚類、肉類等食物,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保持正常的體重,最好不要喝酒。如果是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而引發的痛風,患者就應該先要治療好慢性疾病。

擅長類風溼關節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脊柱關節病,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硬化症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醫聯媒體


為什麼會得痛風?
在嘌呤的合成與分解過程中,有多種酶的參與,由於酶的先天性異常或某些尚未明確的因素,代謝發生紊亂,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結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癥。
生活飲食方式也會導致。

什麼是痛風?
血液中尿酸濃度異常升高到一定程度(70mg/L)時,尿酸濃度為“過飽和”狀態,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關節(痛風發作)腎臟(結石)等,即為痛風
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風病嗎?
不一定10
~20%的高尿酸血癥病人最終會發展為痛風

曾經有人問我尿酸指的是我的尿是酸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尿 酸是體內嘌呤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經腎排洩,腸排(少部分)
尿酸並非純粹的代謝廢物,它有一定生理功能,如抗氧化
正常男性血尿酸濃度為 210~416μmol/ L35~70mg/L
女性為 150~357μmol/L25~60 mg/L
女性絕經後接近男性
嘌呤是尿酸原料,血液中尿酸:大約
內源80% 外源20%

高危人群:
高齡、男性、
有遺傳史的
性子急,壓力大的人
飲食隨心所欲的
應酬多的
肥胖,靜坐少動的
三高人群

防治總則
多餘的尿酸:少吃進去,多排出來
預防高尿酸,需要控制尿酸的“進”和“出”

藥物
碳酸氫鈉(小蘇打)鹼化尿液(枸櫞酸鉀鈉合劑)
別嘌呤醇/非布索坦,抑制尿酸合成
苯溴馬隆/舒,促進尿酸排洩
秋水仙鹼,塞來昔布急性發作止痛抗炎

怎麼吃?
1.主食—粗細搭配
小米、玉米與大米白麵的嘌呤含量
大米嘌呤 18.1mg/100g
小米嘌呤 6.1mg/100g
玉米嘌呤 9.4mg/100g
增加薯類食物,替代一部分主食,能量低,有飽腹感,富含鉀,促進尿酸排出

2.
吃好蛋白質食物
奶類—每天500克低脂或脫脂奶
流行病學研究
每天喝兩杯以上脫脂牛奶比不喝的男性相比,患痛風的風險降低50%注意:酸奶要避免
雞蛋—每天都可以吃
幾乎不含嘌呤,每天一個水煮雞蛋
,血脂高的兩個蛋清.
水產類
痛風發作期間完全避免,
緩解期或高尿酸血癥狀態選擇
中低嘌呤含量的水產類: 三文魚、金槍魚、龍蝦
低嘌呤含量的水產:海參。
避免吃:魚籽
痛風發作期間完全避免。每天多吃80g,肉痛風風險上升45%
緩解期或高尿酸血癥狀態:每天紅肉類<50,動物內臟別碰.
小妙招:棄湯吃肉。撩水炒菜. 杜絕烤肉. 不喝肉湯
大豆類
大豆類食物到底能不能吃?可以吃,怎樣吃最重要
痛風發作期間:避免吃
緩解期或高尿酸血癥狀態:適量吃豆腐、豆腐乾、腐竹
不吃:豆漿、發酵豆製品
蔬菜—750克以上
冬瓜、黃瓜、番茄類→利尿---可以多吃
綠葉菜嘌呤略高瓜類但富含鈣、鎂、鉀-可以適量小妙招:焯水
飲料(堅決杜絕)
甜飲料(含大量果糖)對痛風有促進作用。幾乎每一瓶飲料含糖量都超過25g
肥胖,慢病的源泉。
酒精(含乙醇)
1.代謝產生嘌呤。
2.產生乳酸抑制尿酸排出。
3.
啤酒,白酒、紅酒,黃酒均在控制之列。
少量、適量、過量飲酒均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

減少外面就餐
如若避免不了儘量選擇
1,看菜品是否多的飯店(選含嘌呤少的菜)
2,點的菜量要少
3,醃肉,海鮮少選
4,不喝酒,飲料
多喝水
白開水最好喝水總量 痛風2500ml/痛風伴結石:3000ml/
注意:腎功不全,心衰,水腫的醫囑

蘇打水----是個雙
鹼化尿液利於尿酸排出。
有升高血壓的作用,注意限鹽
痛風伴有三高需限制飲用蘇打水

各種湯水---不喝濃湯嘌呤含量高。
別吃雞精,(穀氨酸鈉)不會升高尿酸,但添加了肌苷酸鈉和鳥苷酸鈉,會代謝為尿酸。

多飲淡茶水
大麥茶、蕎麥茶等,富含鉀元素。

控制體重
---每天八分飽
吃飯前先吃水果(糖尿病除外)
少吃油炸,“香”的食品

高強度的運動或勞累(乳酸)都有可能誘發痛風
要適當運動 每次30
分鐘,中等強度

保持心情愉悅
最後給大家一張嘌呤表


作者:邢麗霞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培訓部講師. 中藥師.

營養百事通


痛風的本質是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原發性痛風多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常有家族史。當血液內的尿酸鹽太高時,尿酸鹽就沉積於關節及其周圍的組織併產生刺激,引起關節紅、腫、劇痛,並形成痛風石。

繼發性痛風見於腎功能障礙患者,此類患者因尿酸排洩困難而導致尿酸在體內積聚。

在現代,痛風青睞事業小有成就的中年男性。從中也可以看出,痛風的發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其中,以下這些人的風險更高——

1. 40歲以上男性。

2. 停經的女性。

3. 嗜酒者。

4. 大魚大肉、暴飲暴食者。

5. 肥胖者。

6.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者。

7. 藥物使用者,如化療藥、靶向治療藥、利尿劑等。

8. 喝水少者。

9. 經常劇烈運動。

10. 壓力大、常熬夜者。

11. 家裡有痛風的人。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嚴重腎功能損害及關節畸形者,經治療和飲食控制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各種廣告中所說的治癒痛風是不可能的,只能控制病情的發展。所以,日常飲食上,建議——

1.白酒和啤酒都是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與白酒相比,啤酒更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癥。

2.含糖飲料(尤其是果糖飲料)與高尿酸血癥密切相關,謹慎飲用。

3.最好每天維持1.5~2升以上液體攝入,保證每日有足夠的尿量,增加尿酸排洩。

4.禽類中含有的嘌呤明顯比畜類高,而畜類中牛肉所含嘌呤較低,對尿酸的影響明顯小於其他肉類。

5.貝類如蛤蜊,魚類如刀魚的嘌呤極高,極易誘發高尿酸血癥。

6.新鮮蔬菜為鹼性食品,含嘌呤極微,高尿酸血癥患者可放心食用。但香菇、蘑菇等除外。

7.櫻桃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尿酸的排洩,能緩解因痛風、關節炎引起的不適。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