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288856875
古代沒有攝氏溫度這一術語,但我們可以搜索古人的詩詞,從中體驗古太原冬季的氣候環境。
九百多年前的一個冬天,任幷州通判的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在太原作長詩《苦寒行》,詳細地敘述了自己的工作境遇,擷取其中一段看看那個時候的太原有多冷:“跨鞍纜轡趨上府,發拳須磔指欲零。炭爐炙硯湯涉筆,重複畫字終難成。誰言醇醪能獨立,壺腹迸裂無由傾。”讀罷,那遙遠的寒冷彷彿向我們漸漸襲來,砭人肌骨:一大早騎著寶馬去上班,頭髮凍得蜷曲如刨花,鬍鬚沾涕一捋就斷,手指凍得幾乎要掉下來;辦公室的硯臺得用火爐烤熱,毛筆要用熱水燙開,寫一個字要重描好幾遍;誰說喝酒能暖身,酒壺都被凍裂,酒也流乾了。墮指裂膚的寒冷使司馬光大“喘氣”,甚至想到了“死”:“古人有為知己死,只恐凍骨埋邊庭。”司馬光並非怕死,只是覺得這樣被幹凍死,比起“為知己死”則太冤屈了。看來,司馬光在太原確實被凍得無所適從。
五百多年前,大明名臣于謙在太原度過了一個除夕夜,且看他所描述的太原寒冷:“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這首五言絕句名為《除夜太原寒甚》,它表達了于謙在困難中樂觀向上的豪情壯志。但要從字面上來看,詩人自幼生活在風景秀麗、氣候溫暖的杭州,太原除夕夜的寒冷也令他難以忍耐,所以他也在盼望著“屋東頭”的春風快些到來,但眼前抵禦“寒甚”只能是依靠自己的精神支柱了。真難想象,于謙是如何熬過那個寒冷的太原除夕之夜的。
可見,古太原冬季的平均氣溫比現在低很多,並且氣候過於乾燥,而南宋和明末都曾遇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氣候寒冷期,那時詩人們關於冬天的詩詞大多表現了與寒冷氣候博弈的一種堅強意念。
在古人看來,冬天似乎是對生命的一種考驗。《苦寒行》中的司馬光固然超級怕冷,但假如他穿越時空,身著防寒服,駕著“寶馬”,一進辦公室,暖氣撲面而來,那他的幸福感一定會油然而生:今日之太原,“冬無嚴寒”,氣候宜人,果不虛傳也!
山西晚報
太原市屬於盆地,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其地形複雜多樣,海拔高度差異較大,海洋性氣候對境內的影響,形成了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霜凍期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冬天溫度不是太低,屬於四季分明。
悟道記
不知道古代,我記得我小時候,八幾年左右,冬天去上學,那風颳在臉上真的和刀刮一樣,現在沒那感覺了。
海魚47
82年以前,12月下旬到來年2月中句,試問:公園湖面上可以滑冰,現在有誰敢?
偉峰68653479
太原的冬天相對起雁門關外雁北地區的冬天要好熬多了。出生在雁北地區,小時候常常被凍哭
龍貓大嬸
太原古代冬天還是很冷的!不用說古代了,就是小的時候冬天就很冷,下雪都能到膝蓋部位。隨著氣候的變化,現在的太原冬天已經不是很冷了!
FM社會民生頻道
不清楚,平時沒留意,手邊也沒有可查閱的資料。
苦行僧168829929
應該挺冷,又沒暖氣,也沒高樓可以擋風。
煤礦工人一盞燈
這問題需要找個古人來回答😓
小鹿
最冷時零下2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