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如果想創業就離不開融資,我今天就談一談,融資的風險以及我個人建議的應對方法……

創業投資被稱為天使投資或者風險投資,這個階段的投資人承擔的風險非常大。那創始人在融資時和融資後,難道就就沒有風險了嗎?當然不是。創始人要是控制不當,那麼很可能就是毀滅性的。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融資是戰略行為,更是尋找可以披肝瀝膽戰友的過程,這對創業公司影響重大且深遠。所以,創始人對融資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不能馬虎大意。對融資中的風險,更要高度重視,並謹慎應對。

投融資實踐中,創始人面臨的風險五花八門。其中的大部分,都有相應的辦法可以化解。但首先你必須知道,可能會有哪些風險,都怎麼繞過去或者直接趟過去。

今天介紹幾種經常遇到的:

1、融資被收智商稅

國內的創業領域還屬於買方市場。缺錢的創業公司和企業太多了。無數的創業者和老闆,都對資金翹首以盼。精明的“機構”,自然不會放過這大好機會。

這個領域的騙子,有一套系統的詐騙手法,專業精通且手段高明。創業者和老闆們一不小心就會上當。騙子們尤其狡猾的是,即使你明知上當,也很難找到他們詐騙的證據。

我給的建議是找一位可以持續跟蹤項目的金融顧問,如果有做投行業務的朋友,拉其一起做對創業者來說就是幸事。

兩者的區別是金融顧問只是控制風險,輔助金融問題,一般會以創始人角度考慮問題。

投行人員會從項目的本源出發用三方的視角衡量項目的發展過程,像前期的項目計劃書,融資說明,發展過程以及運營策略都會給出合理化的建議。一旦投行類思維進入企業,會以項目為主,淡化人的因素,但對創辦人會更人性化和有規則性。

不過後者是可遇不可求,目前市場上,金融顧問非常多,但直接跟創業類項目的投行類人員非常稀缺,當你看到這的時候,恭喜你,從此以後你就結識了一位專注投行業務的朋友……

我是在給自己做廣告麼? NO, 事實如此。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2、項目核心被剽竊

遇到這類就是一種悲劇。進入2018以後,我負責的案子都是需要投資方自己拿研報,或者直接讓投資人拿意向書,至此,一味壓榨創業者的情況才得以緩解。其實,市場上打著投資人旗號,玩暗黑系的還是比較多。

騙子投資人只不過是騙錢,但個別暗黑投資人,卻會騙取創始人最值錢的東西,那就是核心技術和商業秘密。

他們沒想投資你,但可能想資助已經或打算投資的你的競爭對手做,或乾脆想自己做,就會以投資的名義,約見你並索要技術資料或詢問商業秘密。

在東北很多做創業空間或者是以前某主管部門都是這麼做的,如果你沒遇到說明你還是少年。要是創始人一旦遇到,往往會很受傷。

到這,是不是發現,戰略投資人是多麼的難得?因為他在投你之前就把行業瞭解透了,可能就在某個環節、某個領域需要一個這樣的創業型企業,所以,看到了就會考慮,如果創辦人夠猛、又懂規則,那就是投多投少的問題了。

這也是我在2018以後對手裡的案子都採用戰略投資融資方案的根本原因,省時,有戰友…… 你呢?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3、放棄融資機會

除了排他期等少數條款外,Termsheet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大部分投資人,為了自己的聲譽,對Termsheet是很重視的,決不會輕易給出。

不過也有些投資人,並不把Termsheet當回事。會與大量的創始人簽署Termsheet,並用它鎖定創始人。在一段時間內,創始人就不能再與其他投資人洽談融資事宜了。而他們最終未必投資,甚至根本就是先圈住項目再說。

遇到這樣的投資人,創始人可能會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甚至因此失去獲得融資的機會。

在我看來,意向書可以籤,不過只是一個互相談或者是互相瞭解的一個前提,我只看現金到賬數,當然戰略入駐算法會不同,但這是基本條件,其它的免談,時間寶貴,扯淡不是我專業。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4、融資前清理原始股東

股權架構,是一家創業公司的基因,對企業的影響十分重大和深遠。並且一經設定,再想改動往往很難。很多創始人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和玄機,所以經常在這個問題上,留下很多隱患。

這些隱患如果不及時解除,早晚會出問題。而最容易出問題的時間點有兩個,一個是融資時,一個是上市時。

融資之前,一般大家都在拼命幹活。即使知道股權重要,也往往沒有太具體的認識。但到了融資時,投資人一給出估值,股權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如果股權架構不合理,這時候就很容易爆發股東糾紛。糾紛化解不了,就很有可能走向散夥。

這種糾紛,一般都是合夥人內部的事,與投資人無關。但也有個別時候,投資人發現股權結構不合理,又很想投這個項目,就很有可能對這種事情推波助瀾,以促使股權結構得到優化,然後再行投資。

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騙子投資人會讓創業者把團隊打散,從而直接獲利,這低劣的招數對信用低的創業者幾乎百發百中。

這個在東北是無解題,大部分創業者是沒有金融規則的,至於資本信用在東北更是稀缺,所以一旦遇上只能撤離,拿我做過的案子做例子,創辦人直接單方面撤了合同和一個山東的騙子公司合作去了,你又能咋辦? 我沒有義務去說教,撤是唯一的選擇,這類創業者再合作至少3年以後再談了,因為需要給其一個交學費的過程。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5、股份被稀釋

創業公司融資,創始人必然要拿出一部分股權給投資人,每一輪融資都要如此。這本是天經地義的,無可厚非。但這必須有個度,也必須要合理。

很多金顧只會考慮持股的控制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對創業項目我會直接考慮用三權分立的規則,把公司除了分紅權之外的權利全讓渡給創辦人,就算初期創辦人只有5%的股份,在後續經營過程中也可以用收益傾斜的方式把股權逐漸回購回來,創業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沒有膽量的創業人可以離場了。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6、創辦人被架空

被架空不新鮮,大量存在於各種機構,創業公司也不能倖免。

一般來說投資人是需要借力創始人來實現收益預期的,也就是很依賴創始人的。可一旦創始人能力的確不行,那問題就尷尬了,只能換帥,這招對投資方來說非常的受傷,對初創的創始人來說心理上也是道坎。至於投資方會不會是起初就是奔著收購來的? 我覺著沒必要考慮,如果團隊有一個投行人員在,那麼有個好價格你又怎麼能拒絕?

我在做創投案子的時候也會讓投資方簽署一份股東大會決議,從而為創業者留出足夠的自由決策空間。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7、公司控制權的問題

失去控制權,是以創始人被罷免董事長和CEO職務為標誌的。

被架空只是權力被分割或受制,創始人名不副實,不能真正的掌控企業,但名義上還是企業的老大。但如果失去控制權,那就連這個名也沒有了。

但是在國內做企業,自己放棄控制權很多時候是為了招安,換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或者是為進入牌桌而必須做的一個秀。

當然,如果出現電視劇中的情節就需要主角光環來解決了!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8、創始人被出局

很多創業者在對待資本時都會考慮這個問題,被架空和失去控制權,至少人還在企業內。但如果從企業出局,那就徹底被掃地出門了。這時候,即使能帶走點勞動成果,往往也不會太多。這是創始人的最大失敗。

這樣的例子,國外有喬布斯,國內就更多了。喬布斯至少後來迴歸了蘋果,國內的創始人們可能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強人確實太多……這是創始人最應引以為戒的。

咱們做案子的時候會給創辦人預留一部分不稀釋的股權作為最後的保障,世事如棋,留一手還是很重要的!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9、項目被強制出售

有些創業公司融資後,到某種程度時,創始人想繼續經營下去,但投資人可能會要求把企業賣掉。很多投資人會在Termsheet和投資協議中,為此埋下了伏筆。到時候,即使形勢一片大好,創始人不想賣也不行。因為投資人早已經獲得了強制要求創始人出售公司的權利。

有些投資人,會要求把企業賣給競爭對手。甚至還有個別投資人,會在企業經營良好時,要求把企業賣個某個自己掌控的公司(當然創始人不可能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

作為創始人,在期初如果掌控權不足就會面臨這個問題,投資方也會為自己留一個自由退出的渠道,這個無可厚非。所以在拿風投錢的時候就需要有完善的思想準備。我們在做案子的時候也會把風投的幾種退出方式預先寫清楚,優先回購權歸屬,價格區間……等問題。儘量避免以後出現不確定性,目的是穩定軍心。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10、公司被迫流血上市

這個看上去挺唬人,實際沒那麼嚴重!

有些創始人簽訂的投資協議中有對賭條款,要求必須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實現IPO。創始人為了不輸掉對賭,不得不實現這一目標。對創辦人來說,貪心和對自己的評估不公正倒是有概率出現這種問題,但是在東北所謂對賭更像是一種考驗創辦人貪心的標準。

在東北,很多創始人,對融資風險的處理都不太恰當。

有些創始人堅守數學公式;有些創始人,無知者無畏,根本看不到融資風險;還有些創始人,強勢且膽肥,有錢就想拿。

東北套國資就是第三種思路,這一輪下去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創業融資,金融方式,系統風險,應對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在我看來,創始人在融資過程中,要以客觀、清醒的態度,深入、細緻、全面的分析融資中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的風險,然後擬定相應的策略予以應對。另外,融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充分利用資本工具之利,才能走的更遠。

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請轉發收藏。

關注創業經濟,關注創新項目,這裡是微投行;

如果你有哪些金融問題,可以直接給我留言!

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