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最近股市行情不好,某股民立血誓短期內再不炒股。他很坦誠地公佈了自己炒股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大家一起來看看:

2001年6月,房子65平,賣4萬元。結局:虧掉90%;2004年6月,房子73平,賣25萬元。結局:虧掉99%;2012年12月,房子41平,賣32萬元。結局:在2013年抓住了創業板和TMT的機會,在2015年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機會,賺了30倍,但,股災沒保住;2017年8月,房子70平,賣50萬元。結局:2018年10月立血誓短期內再炒股自斷舌頭。

在他的自白中,他承認自己就是股市大傻帽、股市低能兒。


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讀完這個故事我有兩點感慨:

1. 這炒股水平,跟我相似乃爾;

2. 你家拆遷戶吧,房子真多!

股市中有個詞叫做韭菜,用來形容那些老是虧錢的人,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有人虧就有人賺,虧錢的人是韭菜,他們被割了,賺錢的人是收割機,他們割韭菜。為啥是韭菜,而不是蘿蔔白菜呢?因為韭菜割不盡,一茬又一茬啊!


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韭菜的自我修養》講的就是關於韭菜,作者李笑來,曾為新東方名師,因持有大量比特幣(超過六位數),被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有人稱他利用比特幣割韭菜,於是他寫了本書,叫做《韭菜的自我修養》。


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上面提到,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股市中有人虧錢就有人賺錢,但李笑來卻說這是典型的韭菜思維。韭菜喜歡把股市當賭場,賭場是典型的零和遊戲,只要有人賺錢,就必然有人虧錢,他們不創造財富,只轉移財富,但股市不是。

正是因為他們把股市當賭場,所以他們買股票的時候從沒想過長期持有,他們只想著賺一把就走,換句話說,他們只想著割一把韭菜就跑,於是他們成了韭菜。

按照李笑來的說法,韭菜們典型的“自我修養”還有愛冒險、喜歡高頻交易,最極端的韭菜沒有性生活。為啥沒有性生活呢?因為他們一門心思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交易中去了,開市時不停地買入賣出,閉市時做盤後分析,聽這個講座,看那個資料,沒有多餘時間幹別的事。


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如果這本書光談韭菜的“自我修養”,那就沒意思了,作為資深韭菜,我們是很明白韭菜的表現是怎麼樣的,關鍵是如何才能不當韭菜呢?李笑來的給的建議主要有兩條:長期持股+提高場外賺錢能力。

這兩條合起來其實就是一條,說白了就是定投。打個比方,一隻股票價格十塊,我花一萬塊買了一千股,結果跌到了五塊,這個時候我再花一萬塊就能買兩千股,綜合算下來,花兩萬塊買了三千股,成本只有六塊六,如果它還跌,我就繼續買,越跌越買,成本就會越來越低,傻子都知道,股票的漲跌是有周期性的,它不可能一直跌下去,哪天漲回到十塊,就賺大發了。


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但韭菜們不喜歡這樣做,他們通常的做法是一把梭,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地幹活。當然不乏有些有思想的韭菜,他們也想到了定投的方法,但由於他們場外賺錢能力不佳,總是扛不到最後,總是光明快要到來了的時候亟需用錢,好像老天跟他們作對一樣,只能賣股,然後眼巴巴看著剛賣的股票飛漲。李笑來的經驗就是他本人場外賺錢的能力還可以,但消費能力卻很低,用賺來的錢持續買就是了,最後的結果是賺大發了。

坦白講,李笑來這本書裡講的內容還是頗為誠懇的,這條定投的方法也值得借鑑,但可操作性有多少就不好說了,因為韭菜的本性就是不喜歡長期持股,不喜歡定投,最關鍵的是,沒有強大的場外賺錢能力。


論韭菜的自我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