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敲鑼打鼓、風風火火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算是告一段落了,剁手族們馬上就開啟了一天查看八百次物流信息的循環模式,而各大網站的媒體小編們則卯足了勁兒指望著能在最快的時間給各界網民們報道出2018年“雙十一”剛出爐的交易額數據。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不負眾望,今年的天貓雙11交易額創造了自1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當日凌晨24點,萬眾矚目的滾動大屏幕就定格在了2135億元這個激動人心的數字上!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借用網友“二麻子”的話:

“哎喲臥槽,敗家娘們兒們今年可以說是相當給力了!”

可是到底給不給力,我們還得拿數據說話。以下是來自隔壁天貓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2009-2017年天貓雙十一的銷售額數據統計: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不難看出, 2018雙11交易額同比去年增長26.9%,阿里創辦的“狂歡節”用“蒸蒸日上”來形容也並不過分。

但生怕我們吃瓜群眾不知道這種瘋狂數據背後還意味著什麼,馬雲立即站了起來:

“這意味著今年我們每一秒鐘38萬筆交易,我們公司全球絕無僅有!”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嘖嘖,這麼霸氣的回應可以說是相當流弊了。

可一些看不慣“馬傲嬌”張揚言行的事兒茬就是想要撕破這個黃腔大佬的“牛皮”。

不過,他們熬著黑眼圈得出來的數據卻再一次證明:

“阿里一家的成交額相當於整個美國電子商務加起來的6倍! 去年美國購物狂歡節“黑色星期五”的交易總額15億美元,更是直接被天貓K.O!”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王一小的文章要在這裡就戛然而止了?

NO!

要是這樣又有一大批“天真單純”的有志青年躍躍欲試想要加入馬雲“扶持萬千中小企業家和商家”的宏偉藍圖中去了,這其中,還包括著數以萬計的做農業的人。

朋友們等一等,真正屬於我們農業電商的“狂歡”,並不在阿里!

這樣,我們先從互聯網開始給大家理理思路。

其實,互聯網這玩意兒本身也沒什麼不好的,把全球人的衣食住行都聯繫起來了。

而人的天性除了“懶惰”就是“慾望”,最後形成了一個字兒就是“買!”

於是乎,從2009年開始,國內原來被戲謔的“光棍兒節”就被阿里利用起來作為年輕人釋放“天性”的一個“消費時點”,電商行業的發展也就伴隨著國人的消費狂歡一路高歌猛進。

然而,並不是所有行業和地域都適合加入電商,比如——現在的農業。

很多二愣子一聽,馬上就想反駁:

“哎我說,你當政策是在放屁還是咋滴?支持農業電商的資金那可是一抓一大把呀!難不成他們是錢多了沒處花?”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來來來,先別方,王一小給你看一個數據,你就知道為啥大家願意砸錢在農業電商上面了: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這是智研諮詢發佈的2013-2018中國農業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規模預測,規模絕對數值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這說明我國做農業電商是有希望,有前景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從2014年到2017年,國家商務部共批了將近100個億左右,用於490多個縣,每個縣得到兩千萬資金的支持來打造電子商務示範縣。

同理,為了能在農業電商領域早早地搶到一塊蛋糕,各大巨頭都開始跑馬圈地:

  • 2014年起阿里就整了個“千村萬縣”計劃,投資了上百億想要建立一個彙集8億農村人口的菜鳥網絡,恨不得把農村的每個旮旯都插滿“村淘”的小旗旗。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 2015年3月,聯想老大哥揮一揮手,豪擲1000萬美元投資網上農資交易平臺雲農場,屁股都還沒坐熱就忙著張羅自己即將上線的生鮮平臺。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 2016年9月,京東和阿里“分手”以後,和國內大型農業電商“一畝田”進行戰略合作,希望能夠在農資銷售、農業金融、線下服務等多方面大展宏圖;
  • 同年,蘇寧發展“銷售、納稅、就業、服務、造富”的“五當”模式旨在用50億元帶動10萬人才返鄉創業;
  • 其他如噹噹、亞馬遜等電商巨頭也沒有忽視農村市場,該吆喝的吆喝,該做廣告的也不閒著。

這你來我往,如此大費周章,用膝蓋想想也該知道農業電商裡面肯定“寶藏”無數。

可再回到上面的數據圖冷靜觀察,我們會發現:

農業電商的交易規模環比增長率整體都在下行!

這中間除了受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以外,農業在和電商接軌的這條路子上,本身就還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鬥獸場”的慘象

不管是阿里、京東還是其他巨頭,截止到目前為止,咱們剛剛說的那些如火如荼的大動作,都在數萬億投資石沉大海後,紛紛偃旗息鼓。

只留下了一個最原始粗鄙的宣傳方法,來作為打開農業市場的手段,那就是——進村刷牆。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一邊是“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另一邊則是“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知情者看著只能無奈一笑。

(二)“撲火飛蛾”的悲涼

農村是農業電商的最大市場,也正因為如此,有了“農村電商”。而農村電商有兩大使命,一是工業消費品下行,二是農產品上行。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將士出戰,兵馬先行”

老巨頭們在一輪頭破血流之後要休養生息,於是乎,就鼓勵很多小型甚至是個體戶開起了鄉村服務站,以便於獲取農村集體的信任。

當初跟著馬雲撈了“第一桶金”的華茜就是其中的成員之一;華茜之前做了好幾年傳統電商,總結了一套網店營銷套路:

“網上賣任何產品,競爭都很激烈,電商平臺眾多的網店,只有排名靠前才能吸引消費者關注。先低價引流,提高自己店鋪的排名,再逐步漲價,賺取利潤,這是很多網店吸引消費者最基本的套路。

如果靠低價引流不能讓自己排名靠前,還可以在首頁做展示,但只要有人點擊,就要給電商平臺付錢,相當於做廣告。”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圖為華茜在服務站給農民遞送拆包後的快遞)

的確,這就是互聯網運營的最基本套路,但是對於相對偏遠落後地區來說,華茜的這一套似乎並不頂用。

因為,本地電子商務發展態勢是否良好,有一項指標最直觀,那就是快遞業務量進出口郵件數量的比值。

以華茜所在的黔東南為例,10個月做下來,所有快遞業務量出口與進口比為1:5.78,也就是說,本地區每出去一個包裹會進來5.78個包裹。

這就意味其他城鎮地區的消費品倒是下行到農村了,可是農村的農產品上行情況卻不忍直視。

對此,華茜表示“現在我和老公又做回服裝生意了,做農業受眾範圍小不說,農村生鮮配送也實在是個大問題,只能做做乾貨。”

說到這個生鮮配送,我們粗略估算一下,如果是進貨價2元/斤的蔬菜,在新鮮時可以賣2.5元/斤,一旦不新鮮甚至出現部分爛葉則可能只能賣2.1元/斤了,再滯銷則連成本價2元/斤也賣不到,分分鐘讓你虧得連媽都不認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4000多家涉及生鮮業務的電商公司,然而超過90%都處於虧損狀態。

等一下,你以為農業電商的問題僅僅是出在農產品上行和生鮮配送困難上?

(三)“利益燻心”的反抗

昨天王二小發的文章說自己網購的百香果炸了,點擊查看→《雙11,網購回1瓶百香果原漿,炸了......》差點把敲鍵盤的手手給弄傷;一小還是很擔心的,還好沒事!

農業電商比起幾年前當然要好太多,但是“利益燻心”的先驅者們讓網購食品(農產品佔比大)在消費者心理留下了很多陰影。

除了炸了以外:

  • 買一箱橘子除了面上一層不錯剩下的歪瓜裂棗。
  • 買一箱獼猴桃上面一層都是90果徑下面一層變成了60果徑。
  • 買一盒乾果裡面30%-50%受潮了。
  • 買一箱蘋果裡面除了不新鮮外有些直接腐爛了。
  • ......這些問題太多,一小就不一一舉例了。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除了食品安全,農產品時效、新鮮等特殊性要求,而且網購農產品維權想對來說比其他產品難太多;這些因素導致消費者擁有一些不好的網購經驗後,對這些網購農產品不敢“下手”了。

消費者只能惹不起就躲,我不買就對了!

(四)“難標準化”的差異

農業電商聽起來高大上,看起來就是在網上賣農產品;但是不要忽略了一個問題:農產品的標準化。

這個在王一小看來是制約農業電商的一個大問題,要在網上把農產品賣出去,必須使手中的“農產品”先成為“網貨”。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而一個農產品要成為合格的網貨,需要向消費者表明產品的標準。

通過標準化地描述商品,可以讓消費者更加清楚地瞭解產品,信賴產品質量,從而提升下單的幾率。

雖然這幾年標準化正在推進過程中了,但是速度還是慢了。

(五)“囫圇吞棗”的後果

農業電商這四個字兒,涉及的可是農產品產銷的全產業鏈,可偏偏很多涉農電商心裡急著想吃“熱豆腐”,想都沒想就開始砸錢,這囫圇吞棗的結果,就只有一個字兒——“燒”。

我也不多瞎嗶嗶了,先來看看農業電商涉及了哪些環節(來自農業部中小企業局):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如圖所示,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必然是有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大環節的,農業電商其實說白了就是越過“加工(初加工/精加工)”環節,直接把產中和終端消費連接,也就是“人對人”。

而在這兩個端點之間隔著三大問題: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

信息流在於農產品供需匹配的問題,物流在於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產品標準化問題,現金流在於投資地推獲得信任的問題。這其中的每一個難題,都讓農業電商寸步難行。

還記得前兩年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一啥子田”嗎?

該平臺曾今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直接做農產品買賣的革命,可是在“三流”問題下,最終也只能灰頭土臉重新做回單純的農產品交易撮合。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難道這農業電商就不能做了?”

當然不是!

農業電商還是要繼續前行的,但是請不要過於心急。

“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的問題每一個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它並不是靠一個“互聯網”就可以解決的,更多的是和我們廣大農業人的共同努力!

所以,請穩住心態,農業的“雙十一”終有一天會到來,而現在,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一句話:

2135億的雙11成交額,農業人只能眼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