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百家爭鳴 付臨門支付牌照成“香餑餑”

第三方支付百家爭鳴 付臨門支付牌照成“香餑餑”

滴滴出行3億元收購一九付支付牌照,海瀾之家5億元拿下支付牌照,美團點評約13億元購得支付牌照...... 在第三方支付監管收緊、罰單頻開的背景下,越來越稀少的支付牌照“身價”居高不下,甚至有不斷暴漲的趨勢。一紙批文為何如此值錢?付臨門支付牌照又價值幾何?

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稱《支付業務許可證》,是為了加強對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中國人民銀行制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並由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非金融行業從業資格證書。

根據經營業務範圍的不同,第三方支付牌照劃分為三類: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網絡支付。付臨門支付牌照屬於收單類牌照,持有這一類牌照的支付機構在全國範圍內僅61家。

隨著移動支付覆蓋率的不斷增長,第三方支付平臺處於高速發展期。支付牌照作為金融牌照矩陣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成為各大頭部企業競相佈局的熱點。支付牌照不僅是跨入金融支付行業的敲門磚,更是巨頭集團打造生態閉環的重要節點。

付臨門支付牌照類的收單資質成“香餑餑”,受到追捧。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第三方支付是監管落地最早的,且呈現日趨嚴格態勢。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加速洗牌,截至目前,市場僅存238張支付牌照——支付牌照變得更加稀缺。付臨門支付牌照於2011年獲批成功並在2016年成功續展,至今已合規運營8年,穩居同行業元老級別地位。經過市場和科技的沉澱,付臨門在嚴守合規經營的同時,以收單業務為中心,打造個性化支付解決方案,以創新為宗旨打開了智能支付的市場,為付臨門支付牌照的增值添上濃重的一筆。

在開拓業務的過程中,付臨門平衡監管與創新,實現全面升級。付臨門支付牌照是銀嘉金服付臨門寫下未來藍圖的第一筆,也是發展市場至關重要的支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