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畫幅相機比起全畫幅相機有什麼優勢?

我色我攝


一、全畫幅相機和半畫幅相機的區別:

1、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全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為36*24mm,半畫幅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為22.7*15.5mm。

2、機身大小不同:由於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一般情況下,全畫幅相機要比半畫幅相機更大。

3、適合拍攝的東西不同:全畫幅相機由於畫面更大,適合拍攝大的建築和風景照,而半畫幅則適合拍攝人像、寵物等小型物體。

4、ISO表現:全畫幅與半畫幅相比可以在高ISO下提供更好的畫質表現。像D5500這樣的半幅相機具有2400萬像素的圖像傳感器,與全畫幅的D750相同。

然而,由於D750上的單位像素面積更大,因此它們對光更敏感。相應的,同樣弱光的表現,全畫幅要更佳。

二、全畫幅比半畫幅的優點

1、全畫幅相機的畫質比半畫幅更加清晰宏大。

2、全畫幅相機的色彩表現力要強於半畫幅。

3、全幅相機的高感光度畫質比半幅更好。



媚顏愛攝影


半幅相機≠廉價低質

全幅相機相當於兩隻眼睛看東西,半幅相機相當於一隻眼睛看東西,因此半幅相機拍攝的畫幅比全幅相機小一半,但是也正因此,半幅相機在技術穩定方面更容易實現,機身重量也更輕便,當然價格也更便宜。當然半幅機的某些指標性能上比不了全幅相機,比如分辨率,感光度等,但是對於一般使用絕對沒有多大差別,除非你打算用於廣告招貼或者大幅面印刷。以下是我用半幅機隨手拍的一些照片,可以湊合看吧











旅行的雲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一般人都問全畫幅對比半畫幅有什麼優勢,反著問有沒有道理?半畫幅對比全幅是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顯然不是。全幅優點這裡就不說了,就說說半幅優點。

1.相機便宜。這個不多說了,多說就是廢話。2.景深更全一些。全幅優勢是大光圈虛化,殘幅上大光圈也達不到全幅的虛化效果,但是風光攝影 環境人像 人文紀實類的題材不需要那麼淺的景深,風光攝影好多攝影師還拍攝景深包圍,來達到全景深效果。3.鏡頭便宜。有許多殘幅鏡頭是滄海遺珠,畫質非常好,只是因為上不了全幅賣的特便宜。像適馬1835f1.8 佳能1018 24 2.8這些鏡頭都是高素質的牛頭,賣的很便宜。4.濾鏡優勢,殘幅頭一般直徑小,大量便宜好用的濾鏡可用,價格還低。5.穩定性好。畫幅越大對拍攝者要求越高,到中畫幅基本就不能手持了。殘幅底小手持穩定性比全幅高,新手更容易手持出片。


謙哥


說到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就是相機整體小巧輕便了,這裡不單單是機身還有重中之重的鏡頭也輕便不少,其次價格優勢,與全畫幅同性能的價格便宜,同價位的性能優越。

再來說說人們長說畫質全副好,是真的嗎?

這就相當於不談劑量就說食物有毒一樣,那我們來具體說說,首選全畫幅對比aps-c最好是在同一時期的同一開放平臺,下對比更為準確,再加之很多廠商aps系統和全畫幅系統是共用卡口,所以開發上為了拉開他們之間的定位,不會給aps投入更多,所以才會有各種aps不如全畫幅之說。那真的是底大一級壓死人嗎,我們來說說,一般來說coms的畫質是由單個像素點的進光量來決定,那我之前說的要在同一開發平臺的意義就在這裡,我們先假設都是一樣的那麼同是2400萬像素的aps和全畫幅相機由於全畫幅面積是aps的約為2倍,所以單個像素面積更大畫質自然還要好,但是差距在僅僅是1檔到2檔iso的區別,而且肉眼可見這些區別也要在iso6400以上,這裡必須再強調是同開發平臺,而現在全畫幅像素的提升已經超過了3600萬像素以上,單個像素點的面積並沒有大於aps畫幅多少,所以畫質有質的飛躍,這就不太成立了。

寫在最後,小畫幅135膠捲單反體系,是因為輕便和畫質的平衡點是最完美的(指彩色反轉片)但隨著鏡頭畫質的提升,螢石鏡片的大量使用,大光圈的設計難度降低,現在的小畫幅135數碼單層全幅單反機身和鏡頭,就沉重巨大,失去輕便手持靈活敏捷抓拍的意義…





天誠攝影士


我就是個半畫幅尼康單反適馬索尼奧巴松下和尼康CX格式1系微單的用戶我很喜歡半畫幅我覺得為了創作最精彩美妙的照片,半畫幅夠用了……我用適馬弗文X3就是C/H幅面的三層樓,畫質超過小畫幅135單層(大平房)全幅(沉重巨大)單反。

適馬150-600mmF5-6.3重2860克的S版,C版是1930克重量(京東自營5499元送TC-1.4X增距鏡),新品60-600mmF4.5-6.3重2700克,騰龍二代150-600mmF5-6.3重2010克。

好體力才能手持135全幅(2860克超長焦鏡頭加旗艦機身1530克)總重4390克,應該用更小底片的超長焦組合,有電子快門10/20/24fps追焦AF-C高速連拍。

小畫幅135膠捲單反體系,是因為輕便和畫質的平衡點是最完美的(指彩色反轉片)但隨著鏡頭畫質的提升,螢石鏡片的大量使用,大光圈的設計難度降低,現在的小畫幅135數碼單層全幅單反機身和鏡頭,就沉重巨大,失去輕便手持靈活敏捷抓拍的意義。

膠捲120彩色負片是婚紗影樓擺拍人像放大40英寸用途,高畫質不等於高像素大底片的放大能力,膠捲135彩色反轉片的色彩層次細節質感銳度,為啥徠卡松下結盟全幅適馬弗文X3的L鏡頭接口體系?就說小畫幅135數碼單層全幅半幅的話題吧,學無止境。


封濤16


半畫幅單反比起全畫幅的優勢

這個可以說一說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數碼相機也不例外。

半畫幅從兩千年前後推入市場,一晃就近二十年了!對數碼相機普及,單反相機普及居功至偉!即使到2018年,半畫幅依然銷量很大,不光是單反,還有無反(微單),便攜機(不可更換鏡頭相機),隨著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不斷擠壓低端拍照市場,低端便攜機,包括卡片機,銷量江河日下,市場已經很少見開發的新品了!便攜機開發已經快速向一寸底,半畫幅集中。加上半畫幅單反,無反的市場,相信十年以內半畫幅還是數碼相機市場的主力軍。

下面言歸正傳,說說半畫幅的優點。

一,價格便宜啊!

半畫幅只有全畫幅的一半,佳能還不到一半面積,其他的條件相同,感光器也省不少錢,同樣是中檔機,尼康d7200比d750,售價相差一倍,入門單反,準專業單反也差不多是這樣,所以說便宜是有目共睹的。

二,重量和體積較小!

感光器面積小了,像距也小了,機身可以做的輕便一些。降下來幾百克,銷量就會提高很多,半畫幅單反就是為普通家庭用戶,旅遊用戶,入門攝影愛好者設計的!當然了,職業攝影師也可以用半畫幅單反幹活,沒問題。

三,長焦端見長,拍遠處的東西有優勢。

小驢炮長焦端300毫米,放在半畫幅機身上,相當於450毫米的像場,拍攝遠處的人物很方便。

四,相同的處理器,半畫幅更快一些。

如果處理器相同,那麼肯定半畫幅的處理速度更快一些。這就是尼康d600比起d7000,速度上不佔優勢的原因!半畫幅數據負荷小啊!

半畫幅優點很多,以後慢慢補充。

我就是個半畫幅尼康單反用戶。我很喜歡半畫幅,我覺得如果不是為了創作最美的照片,半畫幅夠用了!


燭光一點


這件事其實用不著太糾結,全畫幅當然好,半畫幅也不錯,我覺得如何選擇要看具體情況。你要是專業攝影師或攝影發燒友、照片要打印放大、身體棒棒噠、日子過得寬鬆,那就自然上全畫幅相機,包括大三元的鏡頭;你要是攝影的初學者或者一般愛好者、拍攝的照片只在電腦上欣賞或在手機朋友圈裡分享、年齡較大身體欠棒、經濟條件一般,那就入手半幅相機,完全沒有問題。什麼東西不是越貴越好,而是適合自己才最好,再說了,學拍片、搞攝影器材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鏡頭後面的人頭!


龍骨188


emmmmm…

這個問題要怎麼說,很多人還說從全畫幅換了m43之後出片多了,只是因為小了不少能經常帶在身上,雖然事實如此,但這真不是正兒八經的優點。

真要說優勢,我覺得就這幾個吧。

第一:普遍價格更低。

規格參數相近的機身,感光元件小了,就便宜不少,c幅機普遍更便宜。

第二,體積更小重量更輕。

這當然也算優點,長時間拍攝對體力的要求更小一些。

第三,鏡頭更便宜。

半幅鏡頭只需要覆蓋aps-c畫幅的像場,成本自然普遍比全幅機低。

第四,機身防抖能更強力。

這也是感光元件更小的原因,防抖系統作用更明顯。(當然僅限於無反機身,單反除了賓得都沒機身防抖)

別的,貌似沒有了,大家認為的賺焦距是不科學的,完全可以全幅去裁圖。

另外在尼康索尼等全幅機身上,半幅連在構圖上賺到視角的機會都沒有,一鍵切換c幅模式就行了。


攝像liy


就像卡車換了轎車,看你怎麼用


行如風a


優勢在於輕,體質小,受傷或出問題了不至於那麼傷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