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許多家長還不知道

昨天,我們的發表了《孩子“失敗”的人生,是父母無知種下的“禍根”,家教重在六歲前》的原創文章,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和反響。不少家長留言問道:孩子六歲前,家長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培養?

本文我們就談一談,孩子六歲前,我們家長究竟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我們認為:孩子六歲前,需要從這五個方面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培養:智力結構、非智力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強健的體魄和藝術修養。

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許多家長還不知道

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

1.智力結構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智力不是遺傳的嗎。不錯,孩子的智力主要靠遺傳,遺傳是基礎,但後天的環境和培育對智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打個比方,遺傳因素好比土壤,要想讓樹苗長成參天大樹,肥沃的土壤必不可少,但水分、養料、陽光、空氣等因素,才能讓樹長得根繁葉茂。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孩子17歲時的智力是100分,則4歲時就已達到50分,8歲時又發展30分,8-17歲之間只能再發展20分。

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許多家長還不知道

智力成長理論曲線

從以上智力發展曲線可以看出,13歲以前,智力發展速度最快,13歲以後智力發展開始緩慢下來,到26歲左右停止增長,26-36歲之間保持平衡,36歲之後有所下降。所以,孩子智力的培養應該從一出生就開始。就算孩子的遺傳因素再好,如果沒有後天的培養,這種潛能就會喪失。

大家知道,智力是大腦的活動,而大腦活動需要大量外界的刺激。外界的刺激越豐富、越生動,大腦的活動也就越積極、越活躍。孩子剛出生,大腦皮層處於空白狀態,這就需要父母給予大量的刺激。這些刺激就是對孩子智力的培養,也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許多家長還不知道

外界刺激越豐富 大腦活動積極

如果父母關愛孩子,並對孩子進行精心的培育,則孩子智力發展就迅速,將來學習能力也就強。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任其成長,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很低下,許多方面的能力就會低於同齡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特別是0-3歲的這個階段,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孩子心智的發展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教育。

2.合理的知識結構

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可是,知識不在於多,而在於有用,在於會用。所以,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才是重要而有意義的。掌握太多無用的知識浪費大量的時間,特別是信息氾濫的今天,大量的、無用的信息滿天飛,耗費著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孩子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許多家長還不知道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3.非智力素質

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中涉及到的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就屬於非智力素質。西方學者誇美紐斯說:對於兒童來說,那些使他們的視覺、聽覺和其他感官愉悅的東西,就讓孩子產生興趣,而這些興趣將促進孩子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

非智力素質包括:自信心、自我意識、獨立性、創造性、自我控制力、勇氣、意志力、堅韌性、道德品質、進取心、抱負、責任感、使命感等等。

孩子6歲前,家庭教育要從這5個方面入手,許多家長還不知道

非智力素質在人的成熟期處於金字塔頂端

科學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的成熟期,智力、知識、體能和藝術構成了人才發展金字塔的底座,而非智力素質決定了塔身的高度。

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取決於他的非智力素質

興趣是孩子成才的動力,良好的情感是孩子成才的催化劑,意志力是孩子成才的柱石。

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

非智力素質、智力和知識是學習的三要素。在學習中,知識與智力相比,智力更重要;非智力素質與智力素質相比,非智力素質更重要。

4.強健的體魄

沒有強健的體魄,一切都無從談起。沒有好的身體素質,就無法完成每天的工作,更不用說獲得人生的巨大成就。盧梭說:身體虛弱,它將永遠不會培養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

5.高雅的藝術修養

擁有一兩項藝術專長、具有成熟的藝術氣質和藝術修養,使生活更富情趣和高尚情操。霍金自己組裝唱片機,愛因斯坦鍾愛莫扎特,錢學森酷愛貝多芬,袁隆平在田間地頭拉小提琴。

綜上所述,智力結構、非智力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強健的體魄和高雅的藝術修養,構成家庭教育的五大領域。

讀到這裡,家長會說,還是沒有看到具體的培養方法,請別急,篇幅有限,作者精力和時間也有限,後續,我們將不斷推出相關文章,請予關注。


讓我們互相認識:我是頭條號“快樂成長社區”的資深育兒師,讓我們攜手,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共同努力!在科學、健康、快樂育兒的道路上,不光是您一人在前行,還有我們的參與和幫助!如有任何關於育兒方面的問題和煩惱,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昨晚,寫完這篇文章已是凌晨1點45分,如果您覺得值得閱讀和收藏,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當然,在文章下方點贊、關注本頭條號、對本文進行評論,同樣是作者不斷奉獻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